嶺南觀察
又見張發奎,張發癲。
我始終認為張發奎是個“妙人”,妙在何處?妙在他敢於為了抗日而頂撞蔣介石,負氣出走,甚至說出“如果這次再不能對日作戰,我決定入山為僧”這種看似幼稚、耍賴的話;妙在蔣介石積極“清黨”的時候,他卻在積極的“收容”共產黨,結果後來一半的開國元帥出於他的手下;妙在他既不留下來,也不去臺灣,卻辭去所有職務去了香港。
張發奎曾與薛嶽、葉挺任孫中山警衛團的警衛營營長,時人稱“三劍客”,張發奎為我黨“培養”了扎堆的開國元帥和將軍,自己也是戰功赫赫;薛嶽在長沙會戰中綻放光芒,在抗日戰場上打出了“戰神”的稱號;葉挺如沒有半道折損,為蔣介石所囚,成績當也不差。
說到了張發奎和葉挺,自然也該說說張發奎的“鐵軍”了,因為是他們一起創造了這份榮譽。
所謂的“張發奎的部隊被稱為鐵軍”,說的是第四軍。
當然,也不只是韶關人這麼稱呼第四軍,“鐵軍”是所有人對第四軍的評價,更是第四軍全體官兵在戰場上用鮮血打出來的,只說韶關人的話不免顯得沒有格局、格調,也小視了張發奎和第四軍。
或許也有人說,“鐵軍”不是葉挺的獨立團嗎?這話當然也沒錯,因為葉挺的獨立團正好在編制上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第四軍贏得了“鐵軍”這個稱號後,說葉挺的獨立團是鐵軍倒也沒錯。
張發奎的性格剛直,作戰勇猛,帶出來的部隊也是“鐵”得很!
張發奎率領獨立旅參加部東征的時候,在紫金縣與曾任廣東督辦的林虎相遇,時林虎所部有萬餘人,面對數倍的敵人,張發奎開始“發癲了”,他將衣服一脫,然後從身邊的士兵手裡奪過一把輕機槍,然後便吼:“丟你老謀!跟我衝啊!”然後,張發奎部也就一邊喊著“丟你老謀”,一邊向叛軍衝去。林虎部的叛軍也愣了,“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這句老話說得好,張發奎部又愣又不要命,林虎部再橫也得怕!
在又愣又不要命的張發奎部的攻打下,林虎部最終崩潰了,然後紛紛投降。這樣的軍隊,夠“鐵”,簡直是鐵打的將軍,鐵打的兵!
葉挺和張發奎是老朋友,所以在葉挺從蘇聯回國後,張發奎便將葉挺拉到了第四軍,經過軍長李濟深的同意,專門將張發奎的12師中的34團調出來改編成獨立團交給葉挺。然後,兩個人便“勾肩搭背”地帶著部隊參加北伐了,葉挺獨立團更是作為先鋒,時葉團受張發奎指揮,兩人相互配合得很有默契。
在賀勝橋戰役中,在戰鬥逐漸變得激烈起來的時候,葉挺舉著手槍喊了聲:“獨立團跟我上!”葉挺聲音剛落,瞬間喊殺遍地。張發奎12師的35團團長繆培南見了,也不甘落後,吼著喊著“我們35團也不是沒卵子的”,然後又是一陣勢不可擋的衝殺。張發奎看了更不得了,直接架著機槍帶著副師長、參謀這些人軍官衝進了戰火裡。仍然是那句老話,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又愣又不要命的,鬼見了也得怕!在12師和獨立團的“又愣又不要命”的衝殺下,吳佩孚部被嚇住了,被打得落荒而逃,張發奎對此則興奮地說:“得了,趕快打到武昌去!”
在吳佩孚被打殘後,國民革命軍的戰略重心則移到了孫傳芳這邊,張發奎奉命率軍討伐。在馬回嶺戰役中,張發奎部原本將孫傳芳部三個混成旅圍在馬回嶺,結果孫傳芳不斷增兵,張發奎的12師反倒陷入了被包圍、全軍覆沒的危險境地。張發奎立即向在馬回嶺附近的賀耀祖求援,但是被賀耀祖無視,張發奎氣得痛罵不止,但是罵完了還是得靠自己。張發奎根據形勢迅速作出部署,最後不僅沒有被敵軍滅掉,反倒是擊退了敵軍。
第四軍的“鐵軍”稱號,真正是用屍山血海堆砌起來的!
張發奎在北伐中的出色表現,深得李濟深的賞識,也因為戰功被李濟深提為第四軍軍長,當時蔣介石沒同意,我們也知道張發奎和蔣介石之間是有矛盾的,畢竟張發奎確實對蔣沒有什麼忠不忠、愛戴不愛戴的想法。不過,過了幾個月,因為當時確實缺少優秀的“將才”,所以張發奎還是當上了第四軍軍長。
第四軍在北伐過程中,紀律嚴明,深受百姓的愛戴,所以後來武漢的百姓打了一塊鐵盾送給第四軍,正面可有“鐵軍”這兩個紅色大字,背面則是題詞,相當於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的評獎詞:
烈士之血,主義之花,四軍偉績,威震邇遐。能守紀律,能毋怠誇,能愛百姓,能救國家。摧鋒陷陣,如鐵之堅,革命擔負,如鐵之肩。功用若鐵,人民倚焉。願壽如鐵,垂億萬年。所以說,“鐵軍”稱號是屬於第四軍的!
張發奎也始終保存著這塊“鐵軍”鐵盾,寶貝得很,畢竟這是百姓給他的榮譽!
後來,葉挺組建“新四軍”便是希望能夠接過第四軍“鐵軍”這塊招牌,讓新四軍在戰場上像第四軍那樣英勇、那樣如鋼如鐵!
吾與吾國
張發奎(1896--1980),字向華,廣東始興客家人。陸軍二級上將,曾任被譽為“鐵軍”的第4軍軍長、陸軍總司令。在北伐戰爭中以“勇將”著稱。
張發奎於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參加中國同盟會,後升入武昌第三陸軍中學。1916年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入粵軍後由排長逐級升至旅長,曾一度為孫中山侍衛。1925年冬,由於在東征與南征中戰功卓著,升任廣州國民政府轄下之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2師師長。
1926年7月,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張發奎率部進軍湖南,承擔湘江東岸作戰任務,連克醴陵、平江,迫吳佩孚部退守汀泗橋。汀泗橋三面環水,後枕高山,除西南鐵路橋可通外,皆為崎嶇山路。吳佩孚集北軍兩萬,欲憑天險殲滅第4軍,並親率嫡系部隊由長辛店傾巢南援。8月26日,第4軍發起攻擊,雙方激戰甚烈。當晚,張令第36團渡水偷襲敵後,佔領中央陣地。翌日拂曉,又親率35團及葉挺獨立團從正面奮勇衝殺,血戰數小時衝過鐵橋。吳軍腹背受敵被包圍繳械,第12師遂佔領汀泗橋。30日,第4軍攻克賀勝橋,直逼武昌。由於該軍作戰勇敢,所向披靡,贏得“鐵軍”稱譽。
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張發奎奉武漢國民政府令繼續北伐,率第4、第11軍出師河南,於上蔡等地擊敗奉軍4個軍,並進擊臨潁,與奉軍主力決戰。激戰中,張果敢指揮,最終擊潰奉軍主力,遂佔臨潁,克許昌,取開封。此次北伐,鐵軍逐鹿中原,威震中外。
回答不易,喜歡的讀者朋友煩請點個贊,謝謝!另外可關注本人頭條號(ID:連陽標統)及微信公眾號(ID:架勢堂關防),我將帶給大家更精彩的內容!
連陽標統
陳真如指揮若定,張向華蹈厲無前!
張向華即張發奎。
張發奎是當年的90後,生於1896年。年輕輕輕,20多歲就當師長了。
1921年,孫中山成立大總統警衛團,下轄三個警衛營。營長分別是薛嶽、葉挺、張發奎。三兄弟同年,都只有25歲,意氣風發。個個忠心耿耿,又勇猛無比!警衛團的武器很先進,裝備有湯姆遜機槍,和花機關衝鋒槍。
1922年,孫中山在韶關設大本營北伐。警衛團跟隨左右,寸步不離。北伐軍連戰連勝。
1922年6月,陳炯明不聽指揮。孫中山從韶關返回廣州,約談陳炯明及粵軍諸將領。陳炯明拒絕見面,並發動叛亂。
孫中山回廣州時帶了兩個警衛營,葉挺營和薛嶽營,而把張發奎營安排在韶關留守。
陳炯明部叛亂後,由葉舉指揮進攻越秀山總統府。其部下一度猶豫不決。一是孫中山威望很高,部分軍隊不願執行陳炯明和葉舉的命令。二是越秀山易守難攻,薛嶽和葉挺戰鬥力太強,很難攻下。
亂軍只能遠距離用炮攻擊。孫中山從容乘登上了軍艦。
張發奎聽聞陳炯明叛亂,大怒!無奈其餘各軍都被陳炯明打散,他變得勢單力孤。陳炯明派人來收編張發奎,張不同意,帶部隊進山當土匪,打游擊。
孫中山成立討賊軍,圍攻陳炯明。張發奎立即出來奔向孫中山,像一個找到家的孩子一樣哇哇大哭。
很快他化悲痛為力量,南征、東征,掃清陳炯明餘部。
1926年北伐前,張發奎已經當了師長。
而他的好哥們葉挺在哪裡呢?葉挺在張發奎手下當團長,就是那個著名的獨立團。
當年陳炯明叛亂時,葉挺守前門,薛嶽守後門,給叛軍造成假象,掩護孫中山登軍艦。然後突圍,把宋慶齡也送上軍艦。與叛軍交戰直至彈盡糧絕,薛嶽也上了軍艦。而葉挺則殿後,被衝散。葉挺出國轉了一圈,又回來。
張發奎、葉挺兩兄弟,同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湖南、湖北猛擊吳佩孚北洋軍,一路如砍瓜切菜。人送外號鐵軍!
張發奎部擴編為軍,張任軍長,年僅30歲。
當蔣介石在江西戰場不利時,調張發奎部前往。張發奎苦戰三天三夜,截斷南潯(九江至南昌)鐵路,救出李宗仁。終於擊敗孫傳芳。
當他凱旋歸來,至武漢時,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果真送了他一塊大牌子,上書“鐵軍”二字!
彭城墨者
張發奎是廣東始興人,確切的說,他的部隊在北伐戰爭中被稱之為"鐵軍",而非僅僅是韶關人眼中的"鐵軍"。
1926年6月,國民革命軍興師北伐,張發奎時任第4軍第12師師長。第4軍前身是粵軍第1師,革命歷史十分悠久。第4軍軍長李濟深是北伐軍總參謀長,負責留守廣州後方,副軍長陳可鈺率領第10、第12師和葉挺獨立團,一路討伐北洋軍閥吳佩孚。其中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遣隊,首先突入湖南支援唐生智第8軍,取得首戰告捷。
真正成就第4軍"鐵軍"稱號的當屬粵漢鐵路上的汀泗橋、賀勝橋之戰。先說汀泗橋之戰。汀泗橋背枕湖北咸寧、嘉魚兩縣間的黃塘湖,北、西、南三面環水,鐵路斜穿西南至東北,草木叢雜,地形險要。8月26日,第4軍各部向鐵橋猛烈進攻,吳佩孚的部隊扼橋頑抗,以熾烈炮火交叉封住橋頭去路,北伐軍數次衝鋒均告失敗。27日,張發奎親臨前線督戰,獨立團在當地農民帶領下繞小路,奔襲敵人正面陣地。該團參謀長周士第後來回憶說:"第10師和第12師第36團也向敵猛攻,四萬八方都是槍聲,敵人不知道革命軍是從什麼地方打進來的,大為恐慌,逐全線崩潰。"張發奎認為,黃琪翔第36團應居首功,該團折損三分之一,一名營長、幾名連排長陣亡。再說賀勝橋之戰。賀勝橋位於咸寧以北,緊臨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東西兩面分別以黃塘湖、梁子湖為依託。29日,張發奎命令獨立團、繆培南第35團擔任主攻,黃昏時各部進入攻擊準備位置,敵人胡亂放槍,不敢出擊。翌日拂曉總攻,北伐軍官兵奮勇衝鋒,一舉攻克賀勝橋。張發奎表示,這一場仗的重要性" 主要是因為吳佩孚親自指揮"。"吳佩孚用執法隊砍殺後退官兵的腦袋來阻止退卻,我看到一名旅長被砍下的頭顱懸掛在樹上。然而這一切都是枉然,汀泗橋與賀勝橋戰事註定了吳佩孚的失敗命運"。
北伐軍攻下武漢三鎮之後,第12師調援江西戰場,先後轉戰德安、九江、南昌等地。11月下旬,張發奎率部回師武漢,因功升任副軍長,仍兼第12師師長。為了表彰第4軍的北伐功績,武漢粵僑紳商特別澆鑄一面"鐵軍"盾牌,並題詞曰:
1990年2月,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政協文史委聯合出版《揮戈躍馬滿征塵-張發奎將軍北伐抗戰紀實》一書,高度評價張發奎率領的第12師打出了北伐軍的威風,在民主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也為第4軍獲得"鐵軍"榮譽立下了汗馬功勳。
馮傑
張發奎曾加入同盟會。1914年,他入武昌第三陸軍中1學,曾參加過討袁之役。1917年,張發奎任“援閩”粵軍中尉屬官,駐福建州。1920年,“援閩”粵軍回粵,驅逐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其期,張發奎任督戰隊長。
同年粵軍整編,組建第一師,張發奎任少校副官。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北伐大本營,組建警衛 團,張發奎任警衛團第三營營長,隨同孫中山前往廣西桂林參加 北伐,並參與大本營的警衛工作。 1921年5月,孫中山遷北伐大本營於韶關,張發奎亦率所部 進駐韶關。
6月,陳炯明在廣州叛亂,進犯韶關,張發奎迎敵戰 敗,率該營退入始興縣仙人嶺。隨後,陳炯明遣前陸軍小學校長 翁式亮致函張發奎,勸其歸降,張以“師恩難忘,恕難從命以回絕,之後據山抵抗,為時半年,遂有“山大王”的綽號。
後來,粵軍第一師師長梁鴻楷致函張發奎,許以相機舉兵驅逐陳炯明。張發奎應之,任第一師二團三營營長。年底,孫中山聯絡滇、桂軍入粵討伐陳炯明,張發奎與工兵營長鄧演達起兵響應組成討陳聯軍 1923年1月,張發奎率兵進駐廣州。2月,孫中山於廣州就 任大元帥,以李濟深為第一師師長,張發奎任該師獨立團團長。 1924年春,獨立團改稱第一團。次年,張發奎參加第一次東征和平定劉震寰、楊希閔之叛亂。1925年7月,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 民革命軍第四軍,張發奎任獨立旅旅長;隨後,晉升為第十二師 師長。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後,張發奎奉命率第十二師由瓊崖北上,參加北伐。在湖南、湖北、江西等戰場,張 發奎為第四軍贏得“鐵軍”之稱號立下殊勳。
嶺南觀察
不僅僅是廣東韶關,鐵軍二字是全中國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的稱號。第四軍的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粵軍第一師是由粵軍總參謀長鄧鏗將軍一手創建起來的。陳炯明勾結北洋軍閥,阻礙孫中山先生北伐,於是,孫中山先生命粵軍總參謀長鄧鏗組建一個革命隊伍-粵軍第一師!由粵軍總參謀長鄧鏗親自兼任粵軍第一師的師長,鄧鏗選拔家境貧寒,思想進步,軍事成績優異的中下級軍官充實到粵軍第一師,任命陳可鈺為粵軍第一師參謀長,李濟深為粵軍第一師副官長,梁鴻楷為粵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陳銘樞為第二旅旅長,鄧演達為第三團團長、張發奎為第二團團長、薛嶽為機槍營營長、葉挺為工兵營營長……鄧鏗提拔、培養的陳可鈺、梁鴻楷、李濟深、李章達、鄧演達、陳銘樞、陳濟棠、張發奎、葉挺、薛嶽、蔣光鼐、蔡廷鍇、黃琪翔、繆培南、李漢魂、葉劍英、吳奇偉、鄧龍光、黃鎮球、徐景唐、鄧世增、餘漢謀、香翰屏……日後都成為了叱吒風雲,揚威軍界的一代名將!1922年,粵軍總參謀長兼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將軍在廣州大沙頭火車站(今廣九火車站)被刺客暗殺,粵軍第一師師長一職由梁鴻楷接替,梁鴻楷升任大本營中央直轄第四軍軍長後粵軍第一師師長一職由李濟深接替。1924年,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深任第四軍軍長,陳可鈺任第四軍副軍長,第四軍下轄第十師,陳銘樞任第十師師長,蔣光鼐任第十師副師長,蔡廷鍇任第十師第二十八團團長,第十一師,陳濟棠任第十一師師長,鄧世增任第十一師副師長,餘漢謀任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團長,香翰屏任第十一師第三十二團團長,黃鎮球任第十一師第三十三團團長,第十二師,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兼任第十二師師長,張發奎任第十二師副師長,第十三師,徐景唐任師長,參謀處,葉挺任第四r處處長,獨立團(軍部直轄),葉挺任團長。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留守廣州,陳濟棠第十一師、徐景唐第十三師協助李濟深坐鎮廣州,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率領第十二師(此時第十二師師長一職由張發奎)、陳銘樞第十師開赴北伐前線!陳銘樞、張發奎、蔣光鼐、蔡廷鍇、葉挺、黃琪翔、繆培南、李漢魂、吳奇偉在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以及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的指揮下馳騁兩湖戰場,橫掃北洋軍閥!由於陳可鈺長期指揮作戰忙於軍務,沒有休息,以至於積勞成疾,無法再指揮作戰,於是決定先回廣州治病,陳可鈺臨行前任命張發奎代為指揮第四軍。不久,張發奎正式升任第四軍軍長(為了區別於番號,張發奎的第四軍稱為前方第四軍,廣州的李濟深第四軍一部稱為後方第四軍),統一指揮第十二師以及陳銘樞的第十師。第四軍清一色的廣東人,戰鬥力強悍!打出了第四軍的軍威!被譽為-鐵軍!又稱為鐵四軍!1927年,第四軍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 ,張發奎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第十二師擴編為第四軍,黃琪翔任第四軍軍長,第十師擴編為第十一軍,陳銘樞任第十一軍軍長。張發奎統一指揮第四軍、第十一軍,進軍河南,揮師中原!
在下莊挺
兩大能內助都是我們大韶關人,為你們的付出點贊
愛斯基摩魚魚
錯了,才不是什麼鐵軍。是鋼軍,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