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在加息,為什麼國內在降準?

古情濃意


先來講美國為什麼需要加息:“量化寬鬆”退出後的需要,以及美元迴流的需要。08年美國次貸危機後,流動性緊缺,信心低迷,美國政府出手拯救金融市場,為了恢復實體經濟,美國實行“貨幣量化寬鬆”,說白了就是向市場放水,增加流動性,所以市場利率被壓得很低,聯邦基準利率從5.26%降到幾乎為零,並持續6年之久,經過先後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市場信心恢復,經濟復甦,通脹抬頭,尤其是特朗普上任後,要吸引製造業迴流本國,必然需要實行加息,一則是“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後的需要,二則是美元迴流的需要。

為什麼我們是降準:因為我們現在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還是個人近年來都是在加槓槓,增加了大量負債,如果加息,勢必增加利息支出,增加社會成本,還有刺破債務泡沫的風險,為了增加流動性,我們選擇另一個貨幣工具:降準,這個政策的實施增加市場流動性,還不會提高利率。08年4萬億之後,信貸迅速增長,為了防止通貨膨脹產生,央行建立“資金池子”,首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最高時超過20%,回收多餘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就是把資金引入房地產。



壹號股權


為什麼全球會加息? 從目前情況看,美國經濟已經全面復甦,而通脹率卻在不斷抬頭,在此情況下,美聯儲就選擇了加息和縮表。此外,由於應對上一輪金融危機時採用的量化寬鬆政策,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看來,也應該壽終正寢,美國應該重回貨幣政策的正常化軌道上來。

而一旦美國宣佈加息,那麼新興市場國家為了避免受到剪羊毛的衝擊,也只能跟著一起加息,現在已經有土耳其、巴西、印尼、阿根廷、委內瑞拉都加息了,而這些國家的加息是被迫的,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面都不好,但是美國加息了,如果自己不加息,就很容易受到資本流出的衝擊,所以在貨幣政策上都跟著美聯儲走。即使是英國、法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看到美聯儲加息也不得不在貨幣寬鬆方面有所收斂,目前開始逐步收緊貨幣政策。

中國為什麼要降準?美聯儲加息,中國降準,這意味著中美兩國的貨幣政策開始分道揚鑣。過去中國的貨幣政策緊跟著美國,現在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再跟美國走了,因為如果美聯儲加息,中國也開始收緊貨幣,那國內的經濟和金融體系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屆時國內經濟下滑,房地產泡沫破裂,再想守匯率肯定也是守不住的,所以,中國只能是讓短期匯率貶值,換來中長期的經濟和金融的穩定。只有經濟和金融穩定,人民幣匯率也能夠逐步企穩。降準主要是為了穩經濟,控風險。


不執著財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從2015年開始美國開始進入加息週期,而且照現在的態勢看還在持續中,那麼我們有幾個問題:為什麼美元加息會有周期?為什麼美元加息為使得很多新興經濟體跟隨加息?為什麼我國沒有跟隨加息?我們來一一分析一下。

為什麼美元加息會有周期?

這個和美元的國際地位是息息相關的,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那麼美元可以通過改變貨幣政策來擼世界的羊毛,減息週期內美元流通到世界各個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發展,在一定時期內就好像在養羊讓你長羊毛,等到你長肥了全身都是毛了,那麼就開始加息,加息使得美元迴流回美國國內,使得別的國家貨幣承壓資本外流,那麼就完成了一輪資本掠奪過程。

為什麼美元加息為使得很多新興經濟體跟隨加息?

接著上邊的第一個問題,在美元加息過程中,由於利差加上資本的逐利性使得資本追逐更高的利潤,在一國市場上就會出現買入美元賣出本幣的現象,最後本幣在市場上流通數量增多,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使得本幣貶值;另一方面就是資本直接回流到美國國內,本國美元儲備量大量流出。那麼如果要應對這種問題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跟隨加息,如果兩個貨幣之間沒有利差那麼也就沒有大量買入美金賣出本幣的必要。這樣可以穩定本國的貨幣幣值以防最後發生大規模貶值造成擠兌美元額現象。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國沒有跟隨加息而只能降準?

這個問題是我國現在比較尷尬的地方,2015年之後美國的國內經濟因為前期的大量鋪墊進入強週期,而我國由於前些年的快速發展加經濟轉型開始回落,發展速度降低,經濟上自然承壓。如果跟隨加息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對於企業發展是不利的,因為加息不僅增加存款利率同樣貸款利率也是會增加的,貸款利率的增加就會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使得本來下行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而減息就會讓人民幣承壓,使得人民幣貶值,造成資產外流,人民幣貶值使得進口型企業面臨很大的壓力。一方面需要控制企業的成本,一方面又不能降息造成大量的資本外流,使得我國進入今年以來在不能使用加息減息調節經濟的情況下,市場又需要資金怎麼辦呢?就只能使用MLF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方法變相的釋放市場流動性,也就是變相的降息。


首席投資官


從週末高層講話中,市場又一次的嗅到了“降準”的信號,而同時美聯儲官員的講話卻是關於“加息”的。那麼,為什麼外國在加息,國內卻一直在降準呢?

2018年以來,美國已經在3月份和9月份加息兩次,且在12月份預計還將有一次加息,但是和此前不同的是,以前年度我國央行基本是跟隨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即使不是直接提升基準利率也會提高逆回購或是MLF中標利率,但是今年卻有所不同。

從今年央行的貨幣政策來看,不僅沒有在3月份跟隨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反而在4月、6月、7月和10月四次定向降準和變相降準,而且很可能在2019年的1月份再度迎來新一輪降準。

那麼,為什麼很多國家都跟隨美聯儲加息,而我國卻不僅不加息反而還在降準呢?

主要原因就是目前中美兩國的經濟步伐不一致。

此前跟隨加息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美兩國都處於經濟復甦階段,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引發通脹率上升,從而出現加息的操作。但是,近兩年美國依舊維持較快的經濟增長,甚至隱隱有加快增長的跡象,這種情況下,為了穩定物價,美聯儲持續、頻繁的加息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國不同呀。

近兩年我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擺脫製造業下游的窘境,真正掌握全球經濟產業發展的話語權。而調結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對新興產能的扶持和對落後產能的淘汰,而眾所周知,我國經濟增長此前對傳統產業、製造業下游產業依賴度比較高,在一邊扶持新興產業一邊降低對這些產業的依賴度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導致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跟隨美聯儲加息的話,那對於國內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只有適度、適時的降準,鼓勵中小微企業發展起來,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才能真正的完成產業結構調整,真正步入經濟大國之列。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從國際的角度來說,美國加息是正常的,因為美國的低利率政策已經持續了10年左右的時間了,刺激經濟和復甦經濟的效果已經達到,如果繼續放任低利率政策,那麼目前該投資的已經投了,該消費的已經消費了,如

果繼續這樣,那麼很容易會形成大泡沫,過度消費和投資。目前美國市場已經有這種跡象了。

同時,國際上,以歐美為主的國家也在經濟危機以後普遍採取了低利率,也就是擴張政策,甚至部分國家推出了負利率政策。目前,經濟危機已經過去10年,該達到的已經達到了,沒有達到了想要靠繼續低利率來達到也不太現實了。所以,加息是正常的。

就國內市場來看,

中國不太一樣,中國雖然整體上也採取了降低利率的辦法,但是中國的利率水平相對歐美髮達國家,還是處在較高的階段。另外,美元加息,造成國內的資金相對緊張,降準是給銀行鬆一鬆繩子,讓銀行也企業放貸,增加市場資金供給。

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投資收益相對下降,保持高利率將會導致資金成本過高,反而會抑制國內的投資和消費。同時,經過多年發展,國內的資金已經不少了,沒有必要採取高息來吸引大量外來資金。


以股易金


舉個例子,過去銀行吸收100元存款,可能70塊用來放貸,30塊放在手裡,以備取款,這個30塊叫準備金,降準,就是降低準備金額度,銀行不留30塊了,或者留20,留10塊,放出去的貸款就相應增加了,實際上就是放水,太虛弱了這就是春藥,一片下去立馬活蹦亂跳。哈哈


西街王姥爺w


外國加息,國內的確在降準,降準是為了讓國內的經濟發展地更好,穩健發展經濟,同時支持實體行業發展。

美國加息之後,回導致美元迴流到美國去,這也是美聯儲加息的目的,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無論是加息還是降息對於全球的金融市場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資金的流動,加息之後的美國可以得到更多的資金來發展本國的經濟。



國內在降準是為了讓經濟發展更好

國內經濟有著經濟下行的壓力,而如果跟著美國一起加息,是不適合國內的經濟發展情況的,這個時候應該用自己獨特的經濟手段來控制經濟的發展水平和方向,降準就是一種好的方式。


第二,這次的降準是定向降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可以釋放出更多的資金,預計是1.2萬億,償還債務之後,預計還可以釋放7500億元,這些資金會被用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會防止這些資金流入房地產,鼓勵創新創業企業發展。


小車說理財


瞭解中國降準的原因,有幾點:1,跟本目的:政府降準的根本目的是用一定的通脹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但有多大效果,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2,提高貨幣的流動性,在超發貨幣太多導致其邊際效應減弱到最低時,仍然用降準來增加市場貨幣投入量,其實和印錢沒什麼區別,還可以一步到銀行。

3,拯救的不是房產,而是工業和就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特別是三角債特別嚴重的國內企業,每稍微出現一小批沒有現金流破產的企業,其多米諾骨牌可能就能推倒國內大多數實體公司,所以要提高銀行現金流量,妄圖通過銀行放貸提供支持來幫國內舉步維艱的製造業緩一緩,這樣打強心劑的做法,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3,試圖提高民眾消費量,量化寬鬆下,當銀行的增值的錢跑不贏通脹時,妄圖民眾能多消費產生市場。殊不知有消費能力的一群人被房價槓桿壓著了,再加上教育醫療養老,這些大山壓著怎麼能提高消費。

4,所謂的保房價,其實也不算保,其目的是想讓房市平穩,慢慢下跌多些緩衝期。但這可能嗎?國人做事從來都很從眾一窩蜂,哪能捱到慢慢出手,一窩蜂買一窩蜂賣,肯定是這樣,要死大家一起死。

5,當然,降準降息和大量投放貨幣帶來的後果大家也知道,貨幣和資本加速離場,能走的基本上走掉了,剩下的就是走不掉的和沒能力的接雞毛的老百姓,好就好在外資實業投資撤得比較慢,還能稍稍緩衝一下。另外一個就是資產貶值以及高通貨膨脹(但我們有卻在通脹中還夾著通縮,奇怪吧?更嚴重了!為什麼會通縮?經濟不行唄,這個可以另外講)


陳侃侃cy


佔坑

股市不尊重規則,什麼都可以操縱,上市就已經利益最大化,漲或者降都可以控制。有什麼理由讓我投資?

二十年來房市緊追超發,漲漲漲,工農業價格降降降。工資實稅漲漲漲,人民幣匯率升升升,企業資產漲漲漲,企業淨資產降降降,農民在等待救助,工人在業餘跑滴滴,老師在開補習班,醫生在做兼職,全職的工資維持不了我的生活方式。

降槓桿是對的,但是不想影響實業和科技教育

也不能讓房產硬著陸

所以...


Iitoo產品經理


這個問題問的挺好的,相信也是大部分朋友心中的一個疑問。我們可以看一下美聯儲的降息和加息週期!

(一)美聯儲降息週期!

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至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期間,美聯儲以“最後的貸款人”的身份救市。美聯儲除了大量購買債券,同時在此期間快速降息,2007年9月聯邦基金利率在4.75%左右,一年左右的時間降息10次,到2008年12月利率降到了0.25%!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降至0.79%。不管是購債還是降息,就是在向市場“散錢”!


美聯儲緊急降息的好處:1、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確保資產價格不要大幅下跌,穩住資產價格。(讓股市、房價、企業和國債市場穩住!)2、給市場注入資金,讓一部分公司有可能拆借到資金,度過難關。3、預防金融危機蔓延,確保金融機構不出問題,尤其是銀行;當然2007年的金融危機太厲害了,美聯儲連續降息都未能避免其對市場的衝擊,各國央行也是緊隨其後快速降息,以抵消金融危機影響。大家也知道,最後危機還是蔓延開來了,但如果沒有各國央行的直接降息干預市場,那場危機的破壞力將大的多!


2009年之後,美聯儲已經把聯邦基準利率壓到了0.25%了,利率工具已經用完了,但是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並沒有解決。美國失業率高企,經濟繼續在泥濘之中掙扎,沒有任何起色。此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開始實施後面的三輪量化寬鬆的政策,到2014年宣佈退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從貨幣刺激轉向加息! 其實,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降息起的作用是差不多的,都是向市場上“散錢”,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二)美聯儲的加息週期!


2015年底以來,美國經濟復甦跡象明顯,且失業率降至5%以下,CPI升至2%以上。為了避免在超低利率環境持續時間過長,美聯儲開啟新一輪的加息週期。2015年12月加息週期開始至今加息8次,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上修至2%-2.25%,年底還有繼續加息的可能。

美聯儲最近一次加息是在今年9月27號,隨後香港金管局宣佈,上調貼現窗基本利率25個基點,至2.50%,巴林、沙特、阿聯酋央行相繼加入美聯儲加息陣營。

(三)為何中國央行沒有跟隨加息?

那問題來了,大家都在加息週期,那我們中國沒有加息,而且10月7日中國中央銀行宣佈10月15日下調準款準備金率,這也是“變向”降息的方式。

大的經濟環境不同所致!美國經過幾輪的散錢,經濟恢復很快,就沒有必要再通過超發貨幣來刺激了。同時,由於前期向市場散錢過多,導致資產出現了明顯泡沫。例如:美股!美國通脹率也達標了,這些美聯儲都看在眼裡的,所以加息是十分有必要!一般來說:美國加息中國不加,這時很多資金為了賺取中間的息差,會選擇迴流美國或買入美元!資金迴流又會讓市場拋售人民幣買入美元,導致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而資金外流會讓我們的資產(例如:股市和樓市)價格下跌!

那為什麼中國不加呢?央行還是怕市場的流動性不足!今年上半年P2P公司連續暴雷,問題平臺大幅增加,樓市又在去槓桿過程,地方債務高企,這些都需要比較寬鬆的金融環境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