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获客?留存?新零售的突破口在哪里?

流量?获客?留存?新零售的突破口在哪里?

新零售概念自2016年的提出,2017年的发展元年,到2018年的洗牌升级,新零售在塑造场景化体验、提高销售效率、节约成本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瓶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拐点决定未来。

与时俱进的“新”节奏 难以平复的流量缺口?

目前,零售行业暴露的一个问题在于,最近十年线上部分跑得太快了。中国零售跟全球的落差至少是二十年,但阿里直接从线上追到了零落差,几乎可以跟亚马逊并驾齐驱。自从 2016 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后,市场跟进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一拥而进,根本原因在于新零售特别模糊,谁也讲不明白,但又千变万化、包罗万象。

主要是消费行为上的“新”。现在的消费者更偏向于节约时间成本,追求便利度。“新”在生活方式和教育背景,70、80后对品质的要求更高,更讲性价比,不会盲目追求。“新”在更多的叠加因素。首先,金融资本的介入,导致已经是“战乱时期”的新零售,变得乱中加乱。另一方面,从便利店、超市再过渡到大卖场,我们的消费结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比较稳定的。但因为移动互联网,消费者的时间和观念被带乱了。

而流量也是关键的决定因素。据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调研结果显示,网购用户的增长率从2014年的19.7%不断下降到了2017年的6.05%;同时,据专业人士统计,2018年双十一流量成本已经达到700元/人。线上渠道的获客成本逐渐接近线下,甚至有超越的趋势。对于没有大规模资金支持推广投入的商家,这场流量争夺战,还没开始,胜负已分。

除过流量遇顶,线上购物在空间距离上的硬伤是导致最终消费体验感差的另一主要原因,同时,线下商铺受房租租金、物业等成本及地域限制,无法快速进行市场推广及精准获客也是制约其获利的一大因素,由此来看,能够打通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将会是整个市场未来发展的一剂良药。

重构“人、货、场”+流量去中心化 解决“获客”痛点

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概念的提出及应用,打通线上线下流量壁垒、实现企业各项数据统一管理的新零售方式正在重构“人、货、场”三者关系,以“流量去中心化”为模式的线上平台将接过传统电商的衣钵,继续推动市场前行。

来自大程创新空间(碑林)“入孵企业”:陕西聚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赞负责人陈涛,结合自身在零售行业的从业经验,对于现下新零售的发展趋势,给出了他个人的理解与看法。

陈涛认为,任何市场模式最终的解决痛点依旧是获客的问题,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透明、技术的不断普及,使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原因已不单纯是最初的引流,更多是流量无法留存即客户无法私有化,进而体现在客户粘性差、复购率低、市场不稳定等。越是以流量为中心的平台,越是如此。

“电商平台逐渐去中心化已成趋势,在简化并降低获客方式及成本时,有赞未来将会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构建新零售三要素中’场’的层面上,即为商家和客户塑造一个能够随时随地找到对方的消费场景,完成“门店-网上获客-门店”的闭环生态系统,进而解决获客、留存、拉新的经营痛点。”

有赞西安运营中心负责人陈涛表示,食品及成本较低的易耗品未来仍会是以移动社交为土壤的电商平台的核心主力。面对人才的缺失和流量为王的市场追求,如何在商家和客户之间搭建全渠道营销网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零售让我们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重新审视自己的营销模式,“人、货、场”三元素的重混再造也并非只是单纯的优化获客、完善留存、强化数据应用等,而是打通线上线下的技术壁垒,使两者深度融合。

新零售的“新”要真正让用户及客群在应用中感受到便捷、实用、高效才能让“新”用在点上,而如何打通线上线下的“实惠-体验-服务-获客-购买-留存”闭环,实现真正的精准化、成果化、品质化才是新零售走入大众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