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潮流?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进入商用阶段,信息进入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相对成本收益情况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推动产业互联网开启数字经济的下半场。


企业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潮流?

厚昌网络顾问团队

传统产业企业面对产业互联网应该如何完成智慧升级,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金融、零售、物流、通信、交通、城市管理、服务等每一个领域,似乎都隐藏着万亿级市场。企业该如何才能抓住互联网下半场的风口呢?

一、看清互联网本质

有人说互联网的本质是以免费和双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平台经济,这是一种表象的观察。

实际上,互联网不是平台的唯一应用场景,最远古的集市管理者就是采取的平台模式;平台也不是互联网的唯一商业模式,比如共享单车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来提供租车服务,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平台特征。只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某些在线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为零,从而实现了超级范围经济,使得一边免费一边收费的平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迅速流行起来。

互联网的本质应是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可以在多行业领域重新配置资源和重塑商业模式,从而推动该领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企业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潮流?

厚昌网络顾问团队

二、产业互联网≠互联网企业+产业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最应该要去探索的是如何通过技术的创新、场景的开发、应用的嵌入,让实体产业得到更好的赋能和更合理的资源分配,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使用者和主导者。

这并不是说互联网公司利用已形成的平台效应、规模效应,然后去介入某一个新的产业:

比如微信有10亿用户,腾讯不是去开发一款智能手机然后对现存用户去售卖;而是要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就像一个工具箱一样,助力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变革而不是去颠覆它。

这才是互联网下半场正确的商业逻辑。

随着线上渗透率的饱和以及人口红利的衰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势必要从生活消费领域转向产业领域,科技在各个产业链中的位置还会不断变化,借以科技创新的应用,成千上万的传统企业将会在各自的细分产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企业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潮流?

厚昌网络顾问团队

三、互联网创新的力量:“槽点”为“赞点”

尽管产业互联网已是大势之趋,但除了技术因素之外,一些先行的基础建设者还是要明确的一点是,你的服务对象: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平行制造企业,甚至是直接面对的消费者们,这些产业链条上不同属性、不同位置的群体,其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领域中的竞争对手,其需求也是“非标准化”的。

在这样的商业逻辑下,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并不是要取代消费互联网,而是脱离传统制造业思维,以网络和技术为工具去整合升级整条产业的流转效率;

另一方面,消费互联网的繁荣也为产业互联网的孕育培养了用户和沉淀了技术,同时也在推动产业服务创新的涌现。

但产业互联网在市场难度、复杂程度、产业周期等方面都远高于消费互联网。

第一,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更高,资本、资源、人才的需求也更大,还要有承受更大的风险,和拥有更强的耐性;

第二,前期投入巨大且利润微薄,短期内的规模经济很难实现。

第三,不同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各异、特征不一,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难度极大,需要更多其他产业和企业的协同;

第四,产业链中各环节环环相扣,很难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可以单点突破,针对单一诉求就可以孵化出一种商业模式与之匹配。

从商业的角度讲,当整个市场进入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多样的玩法、更大的机遇。如何顺应潮流在这其中挖掘与自己特长相匹配的项目寻找商机,或许各商家是在“下半场”竞争获得先发优势的关键。

今天分享到这儿了,喜欢的点击上方头像关注我哦!​每天为您带来企业网络营销/销售管理干货!​ 公众号:厚昌网络 等遇见你!笔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