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該如何應對互聯網的下半場——產業互聯網的潮流?

隨著人口紅利消失,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等新技術的日趨成熟和進入商用階段,信息進入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相對成本收益情況逐漸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而推動產業互聯網開啟數字經濟的下半場。


企業該如何應對互聯網的下半場——產業互聯網的潮流?

厚昌網絡顧問團隊

傳統產業企業面對產業互聯網應該如何完成智慧升級,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金融、零售、物流、通信、交通、城市管理、服務等每一個領域,似乎都隱藏著萬億級市場。企業該如何才能抓住互聯網下半場的風口呢?

一、看清互聯網本質

有人說互聯網的本質是以免費和雙邊市場為主要特徵的平臺經濟,這是一種表象的觀察。

實際上,互聯網不是平臺的唯一應用場景,最遠古的集市管理者就是採取的平臺模式;平臺也不是互聯網的唯一商業模式,比如共享單車就是用互聯網技術來提供租車服務,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平臺特徵。只是由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某些在線服務的邊際成本趨近為零,從而實現了超級範圍經濟,使得一邊免費一邊收費的平臺模式在互聯網時代迅速流行起來。

互聯網的本質應是提供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互聯網提供信息服務,可以在多行業領域重新配置資源和重塑商業模式,從而推動該領域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企業該如何應對互聯網的下半場——產業互聯網的潮流?

厚昌網絡顧問團隊

二、產業互聯網≠互聯網企業+產業

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最應該要去探索的是如何通過技術的創新、場景的開發、應用的嵌入,讓實體產業得到更好的賦能和更合理的資源分配,讓每一個市場主體都成為產業互聯網的使用者和主導者。

這並不是說互聯網公司利用已形成的平臺效應、規模效應,然後去介入某一個新的產業:

比如微信有10億用戶,騰訊不是去開發一款智能手機然後對現存用戶去售賣;而是要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就像一個工具箱一樣,助力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變革而不是去顛覆它。

這才是互聯網下半場正確的商業邏輯。

隨著線上滲透率的飽和以及人口紅利的衰退,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勢必要從生活消費領域轉向產業領域,科技在各個產業鏈中的位置還會不斷變化,藉以科技創新的應用,成千上萬的傳統企業將會在各自的細分產業領域,發揮其獨特的競爭優勢。

企業該如何應對互聯網的下半場——產業互聯網的潮流?

厚昌網絡顧問團隊

三、互聯網創新的力量:“槽點”為“贊點”

儘管產業互聯網已是大勢之趨,但除了技術因素之外,一些先行的基礎建設者還是要明確的一點是,你的服務對象:供應商、經銷商、服務商、平行製造企業,甚至是直接面對的消費者們,這些產業鏈條上不同屬性、不同位置的群體,其需求是千差萬別的,即使是同一領域中的競爭對手,其需求也是“非標準化”的。

在這樣的商業邏輯下,產業互聯網的核心並不是要取代消費互聯網,而是脫離傳統制造業思維,以網絡和技術為工具去整合升級整條產業的流轉效率;

另一方面,消費互聯網的繁榮也為產業互聯網的孕育培養了用戶和沉澱了技術,同時也在推動產業服務創新的湧現。

但產業互聯網在市場難度、複雜程度、產業週期等方面都遠高於消費互聯網。

第一,對基礎設施和技術的要求更高,資本、資源、人才的需求也更大,還要有承受更大的風險,和擁有更強的耐性;

第二,前期投入巨大且利潤微薄,短期內的規模經濟很難實現。

第三,不同產業的產業鏈結構各異、特徵不一,單靠信息系統和技術來推動難度極大,需要更多其他產業和企業的協同;

第四,產業鏈中各環節環環相扣,很難像消費互聯網那樣可以單點突破,針對單一訴求就可以孵化出一種商業模式與之匹配。

從商業的角度講,當整個市場進入到了產業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多樣的玩法、更大的機遇。如何順應潮流在這其中挖掘與自己特長相匹配的項目尋找商機,或許各商家是在“下半場”競爭獲得先發優勢的關鍵。

今天分享到這兒了,喜歡的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我哦!​每天為您帶來企業網絡營銷/銷售管理乾貨!​ 公眾號:厚昌網絡 等遇見你!筆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