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閒讀:“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是中國文化裡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基本上是老少皆知、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西遊記裡因為美貌使豬八戒貶到人間的就是她,每年到中秋月餅暢銷時,我們在月餅盒子上見到印刷最多的人物也是她,傳說她住在月亮裡,有一隻玉兔相伴,一人一兔年年歲歲在一棵桂花樹的陪伴下過著清寒的日子。

唐詩閒讀:“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嫦娥在月亮上住的宮殿,人們也起了名字,叫“廣寒宮”。古代小孩子學習用的課本《聲律啟蒙.一東》裡有對句:“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既然是廣寒宮,想必寂寞冷清得很,李商隱於是依照這個情境創作了一首詩,詩題就起名《嫦娥》,全詩如下:

唐詩閒讀:“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玉兔和她的廣寒宮)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詩的理解歷來都有爭論,有人說這首詩歌詠詩人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獨寂寞,有人認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託,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是首純愛情詩……我們暫且不管這些,只先讀詩:

唐詩閒讀:“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意圖)

詩中前兩句描繪詩中主人公所處的環境和徹夜不眠的情景。“雲母屏風燭影深”,在室內,燭光因為天光將亮顯得越來越黯淡,雲母製作的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濃重的暗影,為什麼黎明卻點著蠟燭,很可能是主人公一夜未眠,一方面顯得環境的空寂清冷,一方面透露出主人公長夜不眠,悄然獨坐的黯然情態。室外是一種什麼情形呢?“長河漸落曉星沉”天上的銀河陪伴了主人公一夜後,漸漸消失墜落了(其實就是天亮了看不到了),星空中零落的幾顆晨星也漸漸低垂消失了。主人公一夜未眠,陪伴她的就是銀河和星星,但它們都隨著天亮漸漸不見了,主人顯得更加寂寞冷清。

唐詩閒讀:“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奔月)

“嫦娥應悔偷靈藥”,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了不死藥吧,這是詩人的代入假想。關於嫦娥盜藥,我們看一個最常規的故事版本:要說清“嫦娥盜藥”的故事,我們先得從“后羿射日”的故事說起。《淮南子·本經訓》裡記載的故事叫“大羿射日”,並不是“后羿射日”:“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其實,在遠古的夏朝,東方族有窮氏的首領大羿善於射箭。當時夏王“啟”的兒子“太康”耽於遊樂田獵,不理政事,被大羿所逐。太康死後,大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大羿之手。但大羿只顧四處打獵,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大羿確有其人,這是後來神話裡后羿的人物原型。

唐詩閒讀:“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射日的后羿)

神話傳說裡的“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是天帝的兒子),燒得草木、莊稼全部枯焦,后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就是上面的故事),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是大英雄啊。一天,后羿去樹林裡打獵,遇到了西王母,於是后羿向她求了一顆仙丹,仙丹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羽化飛仙,后羿捨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於是不吃,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嫦娥卻起了貪心,偷偷把仙丹吃了,於是飛到月亮中當神仙去了,一方面獲得了長生不老,一方面失去了自己最心愛的丈夫。其實這件事真按一般的套路去理解也好理解,地上的百姓當然愛戴后羿,但是天帝兩口子不開心啊,他的十個兒子被后羿射死了九個,於是,西王母就下凡送藥那一刻,其實就是打算拆散后羿一家的。

說遠了,回到這首詩,嫦娥後悔沒有我們不知道,因為長生不死和美滿的愛情婚姻生活哪個更重要,嫦娥有自己的想法。詩人替嫦娥想了,當她一夜不眠,清晨望向凡間,她有沒有想起那個奔跑在山林、跳躍於溪澗、箭法如神的凡人丈夫呢?詩人認為她應當後悔,因為雖然成了仙子,飛奔到了月宮,成了長生不老的神仙,但終歸從此孤居廣寒宮,寂寞無伴,這該是多麼冷清無趣啊。“碧海青天夜夜心”,於是詩人替她著想,在天上的年年月月、暮暮朝朝,空對著碧海青天,每個孤獨的夜晚,每個不眠的清晨,該是多麼的冷清,多麼的難以排遣啊!

唐詩閒讀:“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羽化飛仙的嫦娥)

生髮開來我們想,這個寂寞難遣,徹夜不眠的主人公是誰呢?詩人沒有說,可能是他的意中人,這個意中人,因為修道要摒棄平常人的生活辜負了詩人;又或者是她的意中人跟人私奔之後過得並不好;也可能是詩人自己,為了某種生活中的選擇(李商隱選擇了令狐楚做自己的老師,其實不經意已經是在朝局上的“站隊”,而又選擇王茂元的女兒做自己的妻子,又是一次朝局上的一次“站隊”,無奈的是,這兩次“站隊”站在了兩個對立的陣營,他的一生從此改變),而影響自己走到了某種境地,他是有悔意的……李商隱的詩向來晦澀,我們先只讀字面意思,字面後面的,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必強求。

唐詩閒讀:“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夾在牛李黨爭中終生潦倒的李商隱)

其實,人世間的事,大多是不能兩全的,“悔偷靈藥”固然沒用,選擇某種生活,常常就意味著放棄另一種生活,精神上力求高雅,或許就要承受物質上的貧窮,因為曲高就必然和寡;要擺脫塵俗,追求高潔就必然更加孤獨,因為“高處不勝寒”,清高與孤獨是雙胞胎。但李商隱這首詩的好處在於,他把這種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心於流俗,又難以忍受高雅帶來的寂寞煎熬含蓄地表達了出來,說了“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話,他表達的思緒,天然帶著從高向下的俯視視角,有一種悲憫、傷感的天然美,他討論的是萬古無法解開的難題,是恆久難以掩去的悲傷!

難怪,讀唐詩讀到這一首通篇都不寫孤獨的詩,卻讓人感到徹骨的孤獨!

(【唐詩閒讀】之121,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