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匈奴為何會出現子娶母、弟娶嫂的老婆繼承製現象?對此你怎麼看?

tuoshan


其實不止是匈奴,在中古時期,遊牧部族都存在這種收婚制的習俗。

而且不止華夏的遊牧部落有這種習俗,世界各國的遊牧部族都有這樣的習俗。比如中東的閃米特人阿拉伯人都是這樣。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習俗,原因主要是為了繁衍,延續種族。當然,有的時候也是為了政治的需要。

號稱史上第一個漢奸的中行說(月,但拼音打不出來),曾經這麼勸說老上稽粥單于的:“”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

這個匈奴這麼大面積,還沒有漢一個郡的人口多!

為了種族延續,那女人就不能浪費,尤其是能生育的女人,這是資源。因為對於這些草原部族來說,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而有女人才有人口。

當然,有人可能覺得這是一種亂倫的行為。看起來確實是。後母也是母,繼母當然也是母,朋友妻都不可欺,你直接把嫂子弟媳婦給收了,與禽獸的距離不遠。

但這是一種中原的思維,現代的思維。

亂倫亂倫,倫是什麼?亂又亂了什麼?倫是倫常,是規矩,是社會所認同的公理民俗;亂則是打亂,破壞了這種公俗,規矩。這叫亂倫。

而當時的草原部族,子收繼母,弟收兄嫂,這是一種被社會認可的風俗習慣,它對社會公俗沒有破壞,自然也就不是亂倫了。

實際上,由群婚,到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其實是社會演進的結果。

最開始的群婚,是為了生育更多的後代,是為了延續種族;演進到五服不得結婚,不近親結婚,是因為發現這樣的行為會帶來很多的遺傳疾病。所以最開始婚姻上的倫常純粹是為了不影響優生優育。

但隨著這些道德觀念被社會接受,又強化了相關的道德觀念,比如夫妻之間互相忠誠,朋友妻不可碰,兄弟的妻子自然更是禁忌了。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倫常,匈奴的亂倫行為,其實只是當代觀念的投射而已。

扯遠了。

其實對於單于來說,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收婚制,是因為生育更多的子女,延續家族的統治是非常重要的。臨幸更多的女人,生更多的孩子,非常非常重要,能夠確保家族的統治不旁落。

晉武帝司馬炎,女人成千上萬,都要靠羊車來隨機選擇,可子嗣很少,最終皇位傳給傻子晉惠帝司馬衷,直接導致政權落入又毒又醜的賈南風手中,導演八王之亂,直接斷送晉的江山。

而康熙生了那麼多兒子,雖然九王奪嫡很殘酷,可選出來的雍正非常優秀。後來的同治光緒都絕後,清廷就越來越衰👽

這樣的慘劇是帝王一定要避免的。但中原皇帝可選的多,匈奴這種本來人口就很少的,就只能物盡其用了。收婚制也就不可避免了


江上一峰青


子娶母,弟娶嫂其實這個在中原地區也是有的,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左傳》裡也有記載,稱為轉房,只是在漢朝的時候獨尊儒術以來,思想基本上被綁架,已經固定了,這種現象也就慢慢的被人不恥了。在清朝滿足也是有這樣的情況的,後來入關以後,受到漢族儒家思想的影響也是慢慢的沒有了。所以說並不是只有在匈奴才有這樣的情況。而且在中原王朝的皇室這樣的情況更是太常見了,就說武則天,一開始和李世民,後來跟著李治。隋煬帝楊廣更是把自己父親的很多嬪妃都留了下來供自己享樂。

按照現代婚姻法的要求,只要是沒有血緣關係成婚國家都是認可的,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所以那麼兒子和後母,弟弟和嫂子在血緣關係上是沒有的,所以即使在現代的一些人也是有這樣的情況的,只不過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啊。所以很少見。

匈奴有這樣的習俗所以也是見怪不怪了。對於這樣的習俗仔細想想其實根本也沒有什麼多大的事。前面說了沒有任何的一點血緣關係,兩個人成婚也就沒有什麼啊。

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沒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所以有這樣的習俗很常見。我們知道著名的昭君出塞,王昭君就前後嫁給了幾代人。

而且我們都知道,北方的遊牧民族本來人口就少,所以也是一直都想發展壯大,所以也要利用好每一個女性。

再說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丈夫死了,自己的媳婦是有權利繼承自己的財產的,所以這也的方式也是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不然自己家族的財產就有可能被別人佔據了。

所以說特定的條件下形成的習俗都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其實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所以個人覺得沒什麼。


小伍講歷史


這種情況叫收繼婚並不是老婆繼承製,並且收繼婚並不是匈奴獨有,接下來的異族建立的朝代也都存在著收繼婚的現象,漢民族之前的華夏族也存在著收繼婚的現象,只不過儒學興起後,漢族人認為這是一種亂倫,是以慢慢禁止了這種習俗。

不過並沒有完全禁止,在接下來的朝代時有發生,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面對中華大地的漸漸胡化,其中就有收繼婚的泛濫,他曾下令禁止收繼婚即兄亡收嫂,弟亡收婦者,各絞。在朝廷的打擊之下收繼婚這種現象慢慢消失。當然這些說的都是漢族的情況。



匈奴情況與漢族不同,以匈奴為代表的異族他們鼓勵收繼婚,他們認為女人是一種財產,尤其是會生育的女人更是一種資源(當女人嫁入夫家之後就代表著她們成為了夫家的一部分財產)。而財產是需要繼承的,如若女子的丈夫去世後,放著這種資源不用,或者允許他們嫁往別處,不就是資源的浪費,財產的損失麼?所以他們鼓勵收繼婚。


當然還有一種因素就是匈奴等異族人少,擁有會生育的女人讓她們生育能儘可能的壯大他們的族群,避免被欺負。

最後一種因素,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親上加親。

特定條件下形成的特定習俗,我們不能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待,就像古代允許一夫一妻多妾現在只允許一夫一妻一樣,我們不能說那時政策不合理。要用代入的眼光去看,許多問題就會豁然開朗。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匈奴由於是遊牧民族,就不可能大力的發展文化,失誤要麼是靠遷移,要麼是靠搶。文化這種東西其實沒有什麼實際價值。

因為匈奴處於隨時征戰,遷移狀態,必須符合實際,因地制宜,不能被太多的禮節約束。所以君臣從上到下采取了簡單有效的方法。為了保證血統不流失,就產生了“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也因為匈奴的文化發展慢,倫理道德感就弱。在中原社會不齒的的行為,在他們那裡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匈奴遊牧的生存條件更差,孩子的死亡率更高。所以就要生更多的孩子保持延續。

其實中國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的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一路走低。所以作為附庸的女性根本就沒有太多的選擇權。既然沒有選擇權,那女性就作為一種資源從屬於男性。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全憑男性的一句話。

古代人口至關重要,而生育就是最重視問題。所以這種思路也就完全可以瞭解匈奴的習俗了。畢竟作為自己的母親和嫂子,基本上都是有過生育經驗的,這樣更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新生兒的順利生產。那些近親婚配產生的畸形,那就是不是匈奴考慮的問題了。


歷史鹹談


野蠻人長年征戰燒殺搶略,自家成年男子必定損失頗多,女人作為生育工具的存在繼承下來發揮餘熱。情況和某教規可娶四老婆一樣,本質是實現人口的補充和發展。

所以說兩個世界的人實則是不相容的,只不過現代各國的教育體系不承認這個事實而己。延展出來的後果是各國的白左反而是學歷較高的人群居多。

必須說點一點是政治很難懂,根本就不是多念幾年書的問題。抽象點說國際政治就是觀花必非花,觀霧或是霧。


鹽坪冰舞


匈奴人過著行蹤不定的草原遊走生活,而且各個部落之間經常發生爭奪人及畜的戰爭,他們信奉只有通過戰爭掠奪來的東西才是光榮的!這種草原文化逐漸形成了他們民族特有的財產繼承方式,包括財產人畜及特定婚姻的繼承方式。


QI財經


這是保護婦孺,草原是個很殘酷的生存環境,你不是男人就會被人搶走所有的一切(部眾,草場,牛羊),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又有了保護人,才能長大。學會尊重他人,這個制度存在也是符合當時歷史環境的


素人觀潮起潮落


不是說匈牙利是匈奴人的後裔嗎,這不就是他們的傳統嗎!


我看你看


一是原始群婚遺風,二是大漠荒原繁衍需要。


大有無虞


因為人口少啊 當時制約北方遊牧民族發展的 人口是一個要素啊 那麼多適齡女性 丈夫死了需要守寡而不是再嫁 那麼遊牧民族人口會大大減少 與其嫁給外人 不如留給自己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