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分離派代表畫家席勒的作品有哪些特點?

李憨


席勒短促而糾結的一生,驚世駭俗而又讓人扼腕,而他最終在藝術殿堂中的孤獨璀璨地綻放,似乎是他孤僻和孤傲的性格的縮影。

這位奧地利的繪畫鉅子,在亦師亦友的克里姆特的提攜下,以其大開大合的風格狂野不羈地八面出鋒,走向了純粹的表現主義的境界,扭曲的絕望是他作品自外而內的一貫風格。在他的筆下,一切都是那種毫不妥協的病態的張揚,狂風般的線條和暴雨般的色塊以匪夷所思的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骷髏般的人體和地獄般的氛圍營造出一種詭異失真的視覺衝擊波,這樣的大逆不道之舉顯然突破了固有的美學邏輯,這也是分離派矢志不渝追求的與傳統決裂、與正統死磕的藝術理念。

顯然,他走的太遠,遠的只剩下了絕塵而去的背影。特殊的時代環境下,他的作品深度詮釋了一戰之前人們那種絕望的幽暗心理,末世般的宿命感充斥在他凌亂不堪的畫面的每一個角落,無處安放的靈魂空空蕩蕩又搖搖晃晃,一觸即發又一擊即潰的危如累卵的態勢昭然若揭。線條的乖張與造型的詭異似乎與東方工筆乃至寫意山水藝術有著某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相通氣息,在觸目驚心讓人極度反胃的表象背後,有著一種符咒般的魔力,充滿著深不見底的怨念和詛咒,但卻真實的展現了一個時代的彷徨慌張驚慌失措的群體性心理隱疾。

凝視著深淵的席勒深淵也凝視著他。他自命不凡而又放誕不羈的表現與周圍格格不入勢同水火,入過獄,但出獄後毫不收斂依然故我,還是用那種睥睨不可一世的深情肆意塗抹著自己內心深處最不可遏制的惡魔般的衝動,而天不假年,最後在年僅28歲時被肆虐的瘟疫所吞噬,他戛然而止的一生如流星雨般燦爛而輝煌,在藝術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席勒說過:“我一生受到很多人的攻擊,……但當我死了以後,他們將尊重和欣賞我的作品。”這種極度的自信絕不是痴人說夢,今天的他留下的那些作品幾乎成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精神畫像。他和他的作品,以一種不健全的誇張聲勢和不健康的虛張聲勢突破時代的重重霧幔而脫穎而出,就像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傅紅雪、中原一點紅等那些變態病態的不世出高手,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中,這種例無虛發見血封喉的力道讓人歎為觀止。


吃素的穿山甲


題主你好,我覺得席勒的作品主要的特點就是:用誇張的線條,來表現一種人性的苦難。

每一根線條都很粗獷直接,雖然是女性,但卻沒有一點柔美的感覺,反而看起來很粗糙,這是在男性上才能看到的。

誇張的形態比例,震撼著觀看者的視角,也正是這種誇張才更加突出那種人性的苦難和殘酷。


街角藝術


我也試著回答一下子

首先我們知道埃貢席勒出生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出的一個人,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八載,但是他對藝術貢獻那是相當大,可以說是鉅子,他是表現藝術家,十六歲就到維也納求學,他的老師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克利姆特。

他一開始收到學院派和現實主義影響,產生一種表現主義,他的畫風大膽人物面容好像永遠的是恐懼症狀!顏色鮮明,一塊一塊的,人物更本不符合常規,這也是他的最重要的個性,就是與眾不同,就是要自己風格,他在二十歲時候藝術到達成熟,這個時候產出量很大,都是自己風格的畫。

再後來就逝世了他的畫被現在人給予高度讚揚👍,就是他的不拘一格的風格!影響著一代代的人們。

所以說他是一個少年早逝的天才。







相魄


1898年維也納出現了一個脫離原有的藝術的分離運動,這就是維也納分離派,克利姆特是這場運動的領導。克利姆特曾經在工學院讀書,他的老師也很有名氣,據說在當時是很有現代思想的,克利姆特年紀輕輕就搞到了一些重要項目。克利姆特後來也收了很多學生,其中一個很著名的就是畫家席勒了。

用繪畫表現真實的思想,被畫家席勒用一種純屬個人的方法推廣到了極限。席勒是個暴躁的年輕人,他繪畫能力很強,他崇拜克利姆特,從克利姆特那裡得到鼓勵,但席勒的創作生涯很短,他從1906年起當學生,到1918年就去世了。他的作品當時曾引起風波,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他的素描和畫作,充分暴露了他的特點,而當有人說他俗不可耐時他當真表現出驚訝不已。維也納充滿了矛盾,宮廷的生硬禮儀,掩蓋著一個垂死的帝國,壓抑人的道德禮教,引起反作用。

弗洛伊德的說教揭露了人類靈魂中一直隱藏的東西,表現了人類智慧的高度成就,然而就弗洛伊德本人而言,他對自己的發現卻舉棋不定,並沒有感到離經叛道的樂趣。席勒的繪畫反映了他的擔憂,他的遐想,以及他對自己無情的責罰。他的人物常常處於虛空之中,有時會勾出輪廓,長度會加以誇大。他畫的街頭頑童,看起來是受憂愁之苦,恰與皺巴巴的衣裳和揮舞的手臂相呼應。他在作品中突出了人物的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