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的歌词,若干年后,能够成为与风雅颂一样的经典曲调词牌吗?

文人草堂


熟悉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称作“诗词”的,大多在古代都类似于歌词,有曲且能唱,如:《诗经》、《楚辞》再到宋词元曲。在古代,“诗”、“乐”、“舞”可以说是三者一体,无法截然分开。

随着胡适等人开始倡导写白话诗歌,现代诗渐渐不再照依曲子而写,变成了纯粹文学性的东西。而歌曲的歌词也随着白话的普及,越来越“口语性”和“口水话”,文学的意味越来越淡。

看上去,现在的流行歌词仿佛完全不能称作诗了,但还是有一些优秀的词人,例如方文山、林夕、李宗盛、黄霑,他们写的歌词富有音乐性外还兼有文采哲思,不禁让人想问:这些流行歌词一百年后能称作“诗”吗?

著名的白话诗被谱成曲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台湾兴起了民歌运动,一些耳熟能详的白话诗纷纷被谱成曲。

胡适的《希望》被谱曲改为《兰花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诗也被谱成同名歌曲。


很多大家熟知的诗人也主动写歌词,余光中为高雄中山大学“木棉花文艺季”写下了活动主题曲歌词《让春天从高雄出发》。席慕容歌词创作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台湾诗人夏宇自1984年起以笔名童大龙、李格弟等发表歌词,如《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男孩看见野玫瑰》等。


在近些年,“中国好歌曲”的出现也让一些新诗被谱曲,如俞心樵《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木心《从前慢》。一些摇滚、民谣音乐人本身就是诗人,他们笔下,诗与词交汇在一起。

鲁迅早就说过:“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

一些富有韵律性、内在节奏感强的歌词是能够被谱成曲的,毫无疑问。这些原本出名或者默默无闻的诗,成为歌词后,传唱度更广,也扩大了受众对现代诗的接受。这样的歌词有内涵、有意境,显然是对流行乐坛的发展有推动的。

现代诗能成为流行歌词,有些人就会疑问:好的流行歌词能否看做现代诗?

千万别相信写词的,为了押韵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其实,一些为后人熟悉的歌词作品,已经被承认做诗了。

如光未然《黄河颂》,田汉《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张寒晖《松花江上》,蔡庆生《告诉我,来自祖国的风》等被收入北大教授谢冕主编的《中国新诗总系》,谢冕是研究新诗的专家,姑且算得上学界对这些歌词“诗性”的认可。

当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光未然、田汉本身就是优秀的诗人,所以他们写的歌词本身更接近诗。

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消费文化蔓延在中国的土地上,流行歌词越来越“商业化”,什么样的歌词能红,什么样类似的歌就会大幅度出现,歌词少了文化、少了美感、也少了诗的温度。

曾有人说,千万别相信写词的,为了押韵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我应该在车不应该在车看到你们有多甜——阿杜《他一定很爱你》

人怎么能够在车底?修车吗?

亲爱的,你张张风中花香会让你沉——庞龙《两只蝴蝶》

鼻子得多不好才需要用嘴闻花香。

逐梦 逐梦 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我们是纯洁纯洁纯洁纯洁纯洁的少年带着我从小的美丽梦想要成为一名伟大而骄傲的演员人们 都说 演艺圈很乱乱乱乱乱乱乱乱乱乱乱乱——《逐梦演艺圈》

这个已经是完全为了韵律乱写了。

这样的歌词,除了朗朗上口,毫无优点。以这些为代表浅薄、不经过头脑的歌词,很大程度上会削减人们的思考,变得对俗气金钱的表达越来越麻木。

词人成就歌者,歌者也成就词人

很多人喜欢听陈奕迅的歌,陈奕迅浑厚的嗓音,如果少了林夕充满韵味的歌词,也会少了很多深情。林夕说过:“我把写人生的词全给了Eason。”

在有生的瞬间里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运气。——《明年今日》陈奕迅

当赤道留住雪花,眼泪融掉细沙,你肯珍惜我吗——《当这地球没有花》陈奕迅

多么嫉妒你昨日同过的窗,早些看着你美丽的模样,对你天真的赞赏,遗憾我当时年纪不可亲手拥抱你欣赏——《时光倒流二十年》陈奕迅

方文山和周杰伦也是这样一对金牌搭档。方文山古色古香的词,充满了中国风意境,却也有堆砌辞藻的嫌疑。

琥珀色黄昏像糖在很美的远方

你的脸没有化妆我却疯狂爱上

思念跟影子在傍晚一起被拉长

我手中那张入场券陪我数羊

薄荷色草地芬芳像风没有形状我却能够牢记你的气质跟脸庞

冷空气跟琉璃在清晨很有透明感

像我的喜欢被你看穿

——《园游会》周杰伦

这样的场景描写,文笔优美,意象丰富,已能被称作流行歌词中的上品。

当然,我认为现在流行歌曲中词最优秀、最具有“诗性”的一部分,还是在民谣里面。民谣的歌曲性质决定了他们应该是“反商业”的,应该是表达歌者内心真挚情感的词,因此能少几分俗气、多一些真情的流露。

多么想念你走在我身边的样子,想起来我的爱就不能停止

南京的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就像你沉默的委屈

一转眼,我们的城市又到了夏天,对面走来的人都眯着眼

人们不敢说话不敢停下脚步,因为心动常常带来危险

我多么想念你走在我身边的样子,想起来我的爱就不能停止

南京的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有些人却注定要相遇

你是一片光荣的叶子落在我卑贱的心

像往常一样我为自己生气并且歌唱

那么乏力,爱也吹不动的叶子

——李志《山阴路的夏天》

李志作为名谣歌手的代表,也常常自己写词,我认为《山阴路的夏天》很大程度上已经能算现代诗了。不知道一百年后的人会作何评价。


在一个消费文化充斥人们心灵的时代,作为影响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流行歌曲,是应该呼唤更多优美而有内涵的歌词,哪怕不能达到现代诗哲理性的程度,也能避免无病呻吟和“为了押韵什么都写得出来”。

流行歌曲缺乏有深度、有思想的歌词,是诗歌的遗憾,也是时代的遗憾。


一往文学


现在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经典永(咏)流传,挺不错。的确,经典的才会一直流传。

宋代的柳永写词,到了凡有井水处皆有柳词的地步。柳永的词有一部分流传到了现在,但更多的成了历史的尘埃。李白才思敏捷,交游甚广,我相信他写诗的数量远远大于流传至今的数量。至今仍为人熟知的都是大浪淘沙之后的作品。

今天载体变了,歌词不会以单独的形式存在,也没有单独品鉴歌词的风气。方文山填了很多歌词,和周杰伦的曲子一起扣动了亿万人的心弦,其中有些将会成为经典。成为经典的一定是其美学意义超出了流行音乐的范围,我相信《青花瓷》一定会成为经典,而《双截棍》永远不会成为经典,因为《双节棍》只有属于它所在时代的流行元素。

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童年》等作品,经30多年的风雨已成为经典。方文山填词的《青花瓷》、《东风破》等歌也一定会成为经典,被反复翻唱。古人的诗词,今天会谱上不同的曲子,今天的曲子,则可能被题上不同的歌词,但每一首歌都是词曲的结合,再也没有词牌的概念了。


龙久于池


不可能,方文山的才华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再牛也不可能成为风雅颂



风雅颂是经过了千年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符合经典作品必须同时具有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要求。

可以想象,若干年前,诗歌绝不仅仅只有区区三百篇,而且那时的诗歌地位极高。为何?那时的诗歌等同于现在的诗歌+歌曲+小说+散文+寓言+剧本等。那时的诗歌就是那时的文学。



你说,方文山再厉害,他写的词能是风雅颂?他写的词能涵盖这些?他写的词艺术价值能超越极限?

非也!



方文山对文字造诣确实很深,我个人也很喜欢,甚至还有点小小的崇拜。

但凭心而论,他专精于流行音乐歌词,这只是音乐届的一个分类,虽然他歌词的艺术价值比一般的流行歌词要高的多,但并不能成为无限拔高他的理由。

方文山的文字画面感很强,这点他是华语独一人,是林夕都比不上的。林夕的词情感细腻直达内心,和方文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最后说一句,方文山和林夕是我认为现阶段在世词作者中最厉害的两个。


电影基本法


笔者很认同这种说法。

方文山,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填词鬼才,而且,将来,有这个潜力,将歌词,这一流行音乐的附属品,单独提取出来,就如同宋词一般。

大家都知道,做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大文学载体(唐诗宋词元曲)之一的宋词,就是流行于宋朝的新体诗歌,而且,因宋词,主要是合乐的歌词,故又被称为曲子词。



再往上捣一捣,诗经里的风雅颂,其实,也都是曾经的古时民歌,被朝堂乐士采集,整理而成。

现在我们总觉得流行歌曲,有些太浮躁,不是那么的高雅。

其实,这只是因为,信息化时代,我们吃过,见过,听过,太多了。

所以,当一首好歌,传入你的耳朵,并没有引起内心多大的共鸣,非歌者原因,而是,你我已经,麻木良久。



而且,现在我们所谓的流行曲风,未来,或许就是传统曲艺,就如同宋词,元曲,在当时,也是流行音乐,而如今,早已尘封在历史典籍之中。

那么,什么样的歌曲,会被历史认可,而最终成为曲调词牌呢?

笔者认为,所有中国流行音乐里面,中国风的曲调,最易被选中,比如,方文山的《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这么优美的词句,必定会成为经典唱词,而流传下去。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不能。

现代人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厉害,许多人拿着只言片语的理解就以为自己懂得了全世界。拿着拼凑起来的语言,自以为意境深远。我承认随着审美的改观,很多的东西会被世人所接受,但是就目前来看,方文山写的词还没有到经典传世的地步。

并不是看不起流行歌曲,我也爱听流行歌曲。只不过很多的词人写歌曲一方面要为了押韵而押韵,另一方面还要向市场妥协。这两点就造成了作品质量不能够完全随心所欲。

诗经之中的风雅颂都是商周之际的歌曲,从选编进诗经距离这些歌曲产生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而且尤其是风雅颂之中的风都是当时土风,也就是民歌,民歌是没有商业性的,也就是内心情感的发泄,我的快乐与悲伤都通过诗歌唱出来,这种自然的流露也是方文山的词所不具有的特点。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商业的发展,但是商业过分的干预文化,急功近利会影响到文化的品质。方文山写的每一首词都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是否和曲调合拍、是否易于宣传、是否能够让大家理解。


每个人追求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不朽。

能够在史书之上留有名字的屈指可数。现在的人更加追求人本主义,这也是好事情。如果有个人告诉你你能够万载留名,但是要吃一辈子苦,我想在这个时代没有人会接受。

每一个时代的人有每一个时代人的活法,不要说什么人心不古,也不要说什么道德沦丧,所谓的道德很多的时候是约束自己而不是绑架他人。

在人活着的时候,能够靠着自己的能力获得自由,就够了。


最后,我也喜欢方文山。


诗书君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周董正处事业巅峰之时,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着让人们略感新奇的中国风。方文山确实有种“柳永”的感觉。

方文山的歌词是有意境的,但这种意境是有现代感的。他的词,犹如玻璃窗里的青花瓷,可附身赞叹,可凝视欣赏。当当你抬身离开时,你会发现这种感觉只是短暂的沉浸。

怎么说呢!虽然,方文山的词打破了一些藩篱,但总觉得意象有些破碎,意蕴有些牵强。

也许,他的词还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吧。就像张信哲歌中唱的那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其实,风雅颂的那个时代我们也是无法回去了。及时能回去,我想也没有几个现代人能在那样的时空中完成什么所谓心灵上的救赎。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风雅颂也都是当代的风雅颂。能留下来被后人记住的文艺作品,是许许多多前辈经过辛苦努力而传承下来的,它的生命并不是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一点上,我们现如今的所谓的文化产业,还是多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生产与创造,在本质上是有天壤之别的。

一首歌可以红遍大江南北,也许一年,也许两年,也许几十年。方文山的作品能有这样的生命力吗?我持怀疑态度。

总之,我觉得大多数流行歌曲的词中缺乏一种能够延续下去的张力。我会跟我的后代说苏轼,说李后主,说李白,说杜甫,说白居易。可我会跟他们讲,你们要听周杰伦,要欣赏方文山吗?肯定不会。


光明大先生


一切皆有可能!

方文山除了是周杰伦的御用作词人,他也给很多歌手作词,他从不敷衍了事的写一首作品,



为什么一定要踩扁看低别人,方文山作词水平大家有目共睹,他作词的歌曲传唱度很高,假如他持续不懈的创造,不断地推出自己优秀作品,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成为风雅颂那样的成就也是有希望的。

多给他一些支持吧。


枫雨小憩


题目好弱,所谓“风雅颂”,是为诗经六义,主要指诗经的内容,风为民歌,雅、颂为诸侯、天子举行典礼时的礼乐歌词。

而词牌是专指词的创作体式,有固定韵脚,有固定字数,比如念奴娇、临江仙、沁园春等等。何能并举?

方文山的歌词有点儿古典诗词的韵味,但却更像现当代诗歌,与诗经不同,与宋词也有距离,更无词牌的格式规范,怎能成为词牌?又何以流传?


小刀影视评论


方文山写得词以文学的角度看,不怕打击大家,真的不值一提,他是个好写歌词的但绝不能把他归于文学家的行列。他写得词用了丰富的,让人们感觉享受的意像。如,天青色等烟雨。其中天,青色,等,烟雨。一句词中为了达到人们知觉的享受一次性用了四个意像。天,青色,这是环境意像。等,烟雨是心情意像。但意像组在一起其实就是个病句而已。


宁闻之窗


方文山的歌词是很别致,因为用词古雅,刚开始让人耳目一新,很是惊艳。但,这也许只能是一种好看可口的甜点,不能是经典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