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什么样的平民才会得到皇帝“赐宴”的机会?

忠肝义胆岳老三


获得皇帝钦赐的筵宴或食物的机会并非只是朝廷官员的专利,一般平民亦有这种机会,但也不是所有平民都有那份荣幸,只有耆老、贤士和义民这三类平民能有幸得到这份恩赐。

一、耆老(德行高尚受尊敬的老人)

皇帝对于耆老的赐食,即在耕耤礼毕和巡狩途中会赐予耆老酒、肉等食物,以及赐予处州丽水县上京申辩的四十老者酒食以作安抚,除此之外,对于特别高寿的耆老,皇帝亦十分重视和尊敬,如崑山周寿谊,生于南宋景定年间,历元朝,到洪武五年(1372 年),年至 110 岁,明太祖得闻,召其入见,并赐酒馔于内殿;又如北京茹大中,生于元朝,到天顺初年,年至 104 岁,得蒙明英宗亲自召见存问,并钦赐筵宴。

二、贤士

自古圣王英君,“莫不好求贤士,以臻治理”。永乐初年,明成祖召旧幕僚武周文至南京,想要授予他翰林院侍读学士职位,但武周文却坚定地拒绝了,明成祖赐予他白金、文币、酒饩等物,命人送其返乡。

天顺元年(1457 年),贤士吴与弼得石亨推荐,有机会入朝为官,但吴与弼婉言谢绝。明英宗派行人接其入京,欲授其左春坊左谕德官职,并在文华殿亲自召见赐宴,但吴与弼以老疾为由再次拒绝了。但英宗并未放弃,随即赐其羊酒柴米等物加以温言劝说挽留,吴与弼第三次拒绝了,明英宗虽觉无奈,但也并未勉强,最后仍由行人送其归家。

三、义民

此外,还有一部分平民,他们略有资产,响应朝廷的号召,主动出粟以帮助赈济乡民,对于这部分热心的平民,皇帝往往敕赐其为义民,免其力役,并赐以羊酒等物。

宣德十年(1435 年),江西发生饥荒,富民鲁希恭、郑宗鲁、胡有初、陈谦等,将自家的粟捐予官府,以帮助赈济灾荒,巡抚赵新上书表其功事,明英宗大为感动,特遣行人敕赐鲁希恭、郑宗鲁等为义民,并赐羊酒等物。鲁希恭等赴阙谢恩,英宗复命光禄寺赐予酒馔。八年后,吉安府庐陵等县县民周怡、周仁等捐粟二千石以备赈济,英宗再次敕赐周怡等为义民,并赐予羊酒等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