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南院大王是什么官?

我是一个小书虫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结为异姓兄弟,因为平叛有功被封为掌管南大王院的南院大王。那么南院大王到底是什么官呢?

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然而其领土上也生活着许多汉人,如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就有大量汉人。

为了便于管理不同的族群,辽国设计了南北两套官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可称“一国两制”。

辽国的北面官负责“宫帐、部族、属国之政”,也就是与契丹人有关的事务,南面官则负责“汉人州县、赋税、军马之事”。

看来萧峰当的南院大王正是管理汉人的职位,耶律洪基用萧峰这么一位生长于汉地的契丹人任南院大王,可谓知人善任。其实并非如此。

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一样,都属于北面官,隶属于北枢密院。南大王院与北大王院同处大内,分设在皇帝宫帐的南北方向,故而以南、北命名。

南北两院分别负责不同契丹部族的军民之政,以及皇帝出行的扈从军队,可谓十分重要。历史上南院大王一直由姓耶律的辽国皇族担任,萧峰虽是契丹人,却是皇后一族,其实是没资格当南院大王的。

而且历史上的南院大王虽然重要,却也没有《天龙八部》中仅次于耶律洪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梦露居士


《天龙八部》是部非常优秀的武侠小说,以宋,辽,西夏,大理为历史背景,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受命运无常捉弄,是部悲剧色彩浓重的武侠小说。

小说中乔峰被封为“南院大王”,这个官职是辽国的官职,在不同时期,官职的权力和职责也有不同。



1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之初,是处于奴隶制的契丹国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此时的官职也比较简单。 大体是因人设事,以北制南,谓之南北两院,实际实权掌握在北院手里,南院没有多少话语权。就像明朝一样,北京,南京两套行政班子,但是南京的行政班子没有实权,只是象征性的,或者国家非常时刻,南京的行政班子才发挥作用。

2 后来随着辽国的强大,特别获得是燕云十六州,大量汉官,汉民的涌入,此时辽国的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但是,北面官员负责宫帐,部族,属国之证,而南院官员负责赋税,军马后勤财务等,北院官员权力还在南院之上。

3 后来的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负责户部的军政民政,此时的南院大王相当于户部的副部长,而且当时的辽国属国都有权自封为大王,但是必须接受辽国的管理,所以我们能看出南院大王这个官职没我们想象的大。



辽国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而且辽国的国土面积也一直变化,南院大王的官职的职责和权力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但是毫无疑问,历史上真实的南院大王的官职,并没有《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南院大王的官职大。

个人查阅资料的总结,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我是一个小书虫


乔峰,即萧峰,因救了耶律洪基被封南院大王,这个官职是大辽的,而大辽的政府机构还是非常有特色的。

大辽的官制

大辽是在女真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占领了大量汉族的土地,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

大辽有两套同时存在的官制:北面官与南面官。

北面官的最高领导机构为北枢密院,最高官为北枢密使。北枢密院也北简称为北院。北枢密院的官制保留了女真族的官职,其职能也是主要管理女真族兵马、政事等。

南面官的最高领导机构为南枢密院,最高官为南枢密使,同时简称南院。南枢密院学习了汉族的官制,设置了类似六部的职能。所以,南院主要是管理汉族兵马与政事。

南北枢密院在机构上并列,但实际上以北枢密院为尊。

而北枢密院之下按部落对女真族人进行管理。地位最高的就是皇族的内四部,其次就是四大部:六部、五部、乙室部、奚部,,都设立大王府,其中五部为南院大王。

也就是萧峰是大辽内部掌握一个大部落的兵马政事的最高长官,是大辽的高级军事将领。

需要说明,有些人误将南院大王认为是南枢密使,为主管汉族事务的最高长官。南枢密使虽官职高,但在大辽内部,南院大王更受重视。

历史上萧峰其人

历史上真存在萧峰这个人,也是在耶律洪基在位期间任南院大王,其人英勇,武功高强,耶律洪基登基后,随其南征北战,开土扩疆,可惜35岁时就英年早逝。

只不过历史上的楚王叛乱发生在1063年,而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将其提前了30年。


拾光寻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乔峰,《天龙八部》里的第一主人公,天生侠骨,豪气冲天,可谓金庸大师所有主人公里的第一人。乔峰在书中由于救驾之功得以加封为南院大王。这是一个很高也很有实权的职务。

大辽的国号来自于辽水,契丹一族属于典型的游牧民族,公元916年由耶律阿宝机建国,也就是辽太祖,当时叫大契丹。而当时的中原王朝是朱温的后梁。由于大辽是由部族产生的国家,立国以后也保持了一些部族,除皇族之外。最核心的是六部、五部、乙室部、奚部这四个族群和部族,可以说在两宋时期,辽,西夏,金,这三个少数民族国家里,汉化程度最高的就是大辽,又是如此大辽也依旧保持一一定游牧特性。

可以说,自立国伊始大辽就极其汉化,不排斥汉族的先进文化。对待境界汉人也是不错 的,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为了安抚境内汉族,大辽高层基本做到一视同仁,而大宋立国以后,大辽的汉化已经是十分严重了,为了国家安定,大辽采取了分别管理的方式,有点像一国两制的意思。

在大辽国家层面设立南北二院,即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北院大王管辖契丹本族和属国以及契丹下面的其他小的部落。而南院大王则管辖汉族官员,百姓,包括收取汉族的赋税。南院和北院下设的属官基本相同,两院大王官职相同,级别一样,但在实权和实际运作中,北院大王高于南院大王。但南北院大王并非两院的最高官员,在大王上面还有南北枢密院使主管军队,和南北丞相主管政务,这二人才是南北二院的最高官员,南北二院的大王实际上有些名誉上的意思,不掌控实权。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乔峰的职务就是掌控大辽境内汉人的官员,但既管不军,也不管政。能管的是也就是收取赋税和军马的管理。


清水空流


南院大王是辽国的官职,名字上带个“大王”,其实不是王,就是一个官职的名字。大致上就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

南院大王是辽国一个官署“南大王院”的主官,有南大王院自然就有北大王院了。

辽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出身于迭剌部,这是契丹人中一个实力很强大的部落,耶律阿保机当了皇帝后担心这个部落实力强会造反,所以就把迭剌部给分成了两半。

这两部分后来就改名成了南大王院和北大王院。他们归辽国的枢密院管理,枢密院是权利中枢,是皇帝以下权利最大的部门。

而辽国的枢密院又分南北两个,南枢密院官民政,北枢密院官军事。南大王院归北枢密院管理,主要就是掌管从迭剌部分离出来的这部分兵马军队的,南院大王就是这支军队的长官了。

南院大王平时的职责就是管理这些军队,这支部队的实力很强,基本上就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了。

他们除了行军打仗,还负责保卫辽国皇帝的安全,一般都是由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担任的。

看了下其他人的回答,很多都把南大王院和南枢密院混淆了,以为南院大王是南枢密院的长官,这是错误的。


漂浮菌


“契丹——辽”的官僚体系,最显著的特色便是南北面官制。很多人有一种误会,认为南院大王是南面官制里面的,这真是大错特错。

契丹人的文化,保留了中原先秦时期的特色,以西为尊。大伙可以回忆一下鸿门宴里的座次,“项王、项伯东乡(通向)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方位的贵贱次序依次是西、北、南、东。当契丹人统治了广大的汉族地区,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汉族事务的时候,南北面官制便产生了。皇帝的宫帐坐西向东,左边(即北面)是契丹官衙,右边(即南面)是汉人官衙。

北面官制也称“国制”,当然是契丹贵族统治的根本。其重要官职有:

于越——于越是最尊贵的官号,比汉人政权中的三公还高,位居百官之上,实际上是个虚职,极少授人。

枢密使——枢密院有北、南之分,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以枢密使为长,分掌契丹的军政和民政。

宰相——宰相府佐理军政事务,亦有北、南之分。按照定制,后族为北府宰相,宗室为南府宰相。

北、南院大王——这里就是重点了,南院大王也在北面官制里面,与北院大王一道,分掌契丹各部族的军民之政。

此外,还有宣徽使(亦分北、南,相当于工部尚书)、惕隐(负责宗室教育)、夷离毕(刑部尚书)、敌烈麻都(礼部尚书)、都林牙(秘书长)等,不一一列出。

南面官制也称“汉制”,主要有如下机构:

枢密院——管理汉人兵马之事。

尚书省——下设六部,主要任务是管理赋税财政。

中书省——管理民政事务。

门下省——有名无实。

御史台——纠察百官,也是有名无实,因为监察权在北面的中丞司。

翰林院——掌管文书。

不难看出,所谓的南北面官制,南北是不对等的。南面大王在北面官制中,主要负责的还是部族事务。乔峰作为契丹人,担任南面大王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也确实是个一等高官。但是这个南面大王,还真不是为了和汉族人打交道而设的。


龙镇


天龙八部我们都是很熟悉,这是金庸的作品,由于之前香港TVB将其搬上银屏,由黄日华主演的乔峰(萧峰)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和经典。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就是乔峰被封为南院大王!那么南院大王是什么官呢?



南院大王属于辽代官名,属于北面官系,掌管契丹六院部兵马。契丹辽政权自五代梁朝贞元二年(公元916年)契丹族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国称王开始,实行“一国两制”,即北面官管理契丹人,南面官管理汉人。辽太祖分契丹迭刺部为五部与六院部,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改两院部夷离堇为两大王院,称北大王院与南大王院。这就是南院大王的来历和权力,但其职权是分开的,也就是各有管理和所属。



南大王院的基本架构是这样的:其官署长官称南院大王,下设有南大王院知事、南院太师、南院太保、南院司徒、南院司空等。辽天祚帝天庆八年(1118年),废南院太保。但是从的机构设置来看,契丹由建国之初的20部扩展为34部,最终定格为48部,其中最核心的是内四部,是为契丹皇族;其次就是四大部:六部、五部、乙室部、奚部,皆设立大王府,即南院大王府(六部)、北院大王府(五部)、乙室王府、奚王府。由此可以看出,南院大王不是核心部门,虽然权力很大,属于核心军事行政领导层。



萧峰在平定楚王叛乱之后,耶律洪基授予萧峰南院大王、晋封为楚王,坐镇南京析律府(今北京)。楚王是爵位,南院大王是官职。这就是小说中关于乔峰任职的南院大王的官职情况。



熟知历史都知道耶律和萧姓是契丹辽政权大姓,一般都是王族或者姻亲贵族,比如,历史和演义当中有名的萧太后就是代表。下面我们看看历史上的真实情况!



萧峰(1030-1065)是辽朝大臣,南院大王,武艺高强,英勇过人。耶律洪基即位后,随耶律洪基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1048年,萧峰受命征伐阻卜部,将其攻破。1049年,再次挂帅征讨敌烈部,功成被授敌烈部节度使。 清宁九年,耶律重元反叛,萧峰率兵平叛,大军到处,所向披靡,直把耶律重元赶至北漠,逼重元自杀。萧峰因此功被封南院大王,成为辽朝重量级人物。咸雍元年,萧峰因病去世,年仅35岁。辽道宗痛惜不已,追封萧峰为辽西郡王,谥号文忠。




由此看来,小说中的乔峰(萧峰)当过南院大王是真的,至于南院大王也是属于辽代非常重要的外围核心军事领导层。级别比较高,相当于现在的战区一类的军事机构!


朴易堂国学易学文化


萧峰被辽主所任命的南院大王,听起来觉得非常高大上的一个职务,但究其实质,与小说中相比,真实历史上的南院大王固然也算要职,却并非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南院,是辽国南枢密院的简称,与北院,即北枢密院相对。所谓南、北院,是因其办公的地方分别位于大内的南北而名之。

南院的主要职掌,《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故……"相当于负责干部的选拔,户籍和财税。恰好与小说中不同的是,南院不掌握军权。故南院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吏部加户部。(辽国的军权属于北院,故北院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兵部。)

南院大王为南院的一把手,按前述,相当于辽国的吏部尚书,其下设有知南院大王事(相当于侍郎),以及南院太师,南院太保等职。


聂作平


其实这个在历史中的南苑大王应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也就三品左右的样子。但是在《天龙八部》中这个南苑大王就厉害了,是耶律洪基的救命恩人,也是他的结拜兄弟,军中威望甚高,所以《天龙八部》中的南苑大王的官位就高了,应该类似于封王拜相了。


九龙在天856


南院,是辽国的一个特殊行政区。

契丹最初是游牧部落,对幽云地区的管理不顺畅,所以单独划分出来,主要就是针对当地的汉族、奚族等进行管理,收取财税,维持整个辽国中央政权的运转。所以南院大王辖区是辽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承担了八成财政收入。南院大王也是辽国对宋政策的主要执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