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

楊永厚說教育


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對於農村教育現在存在的問題深有體會,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比人們想象中的要難的多。雖然國家這些年來也越來越重視農村教育,一步步完善了教育基礎設施,提高了硬件設施的條件,改善了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增加了鄉村教師的補貼,加強了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但總體的效果並不好,可以說收效甚微。

很多人很難理解這是為什麼,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矛頭直指學校管理不行,直指農村教師的素質差,也許他們也有一定的原因,畢竟他們是農村學校教育的基層管理者和實施者。但是我想說,造成教育教學質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味的究其一方面。這裡我分兩個方面來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首先,來說一下客觀原因,有一下幾點:一,生源差,學生整體素質不高,農村原本也有好學生,但是真正留下來的沒幾個,優質生源都流失了,要麼去往城裡,要麼送往私立學校,現在農村留下的生源是城市和私立學校層層篩選後剩下的,幾乎完全被榨乾了剩下的一點新鮮血液。不在農村也許不知道這種情況,事實如此。二,師資力量相對薄落,雖然國家已經大力扶持農村教育,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了,但是依然還是留不住優秀的骨幹教師,哪怕有一丁點機會進城都會往城裡走,教師也是人,也向往更優質的生活,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城裡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招聘不到年輕的老師來農村任教,這是事實,而且越來越嚴重。三,農村學校管理困境,生源差,師資力量薄落,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問題學生層出不窮。問題學生是很難管理的,有句話叫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確實是這樣的,同時對這些問題學生沒什麼好的辦法,不能開除,不能打罵,而且是屢教不改的,家長頭疼,老師頭疼,學校頭疼。四,農村教育環境差,父母外出打工,青壯年外出打工,能出去的都出去了,留下的只剩下老落病殘了,三留守人員(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當然還有一部分無業遊民(社會小青年,剛畢業沒多久又留在家待業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讓人擔憂。

其次,來說一下主觀原因:一,學生學不會,不願意學,不會學,不學。農村的家庭教育缺失嚴重,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教育我認為應該是最初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學生很多不良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有句話叫“三歲看老”還是很有道理的。你讓改正要花很大的力氣,或者改正不了。很多孩子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就跟不上課程,慢慢開始厭學,然後變成不會學,最後索性不學,就是在學校混日子,混到初中畢業,也許真正的學習水平小學五六年級都不到。二,老師的教學工作積極性不高,也許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所付出的努力,換不回來學生成績的提高,會失落,會氣餒,沒有了成就感,教學工作失去了動力。就相當於你滿懷希望地做一件事情,盡了你最大的努力,得到的結果卻只是失望,而且這樣的情緒會蔓延,會相互影響。一方面學校要求成績,鼓勵,督促,批評,教育都用上,效果也不見得好。一方面,學生成績總是提不上來,從早到晚的忙碌,卻收效甚微。矛盾而又倍感壓力,所以在農村一線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比較突顯。三,學校不敢管理學生,學校雖然要求教師要嚴格管教學生,學生家長把送到學校也是這麼說,甚至說必要的時候可以打自己孩子,但是說歸說,老師真是不敢管啊。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曾經一個學校的老師因為管教學生,被家長告到教育局,結果老師專門賠禮道歉,扣發績效獎勵,不得參評職稱了事。那麼,那一所學校的老師都不敢管學生,傳到其他學校,教師爭相效仿,明哲保身!有些東西不需要明說,大家都懂!教學質量真的顧不上啊!有些老師就是這樣主動或者被動的放棄管理學生的。四,雖然現在農村家長已經慢慢來開始重視教育,但為了生計,家長還是多數外出打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他們也很無奈。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要麼把孩子帶出去,或送進私立學校。 其實還是重視的不夠,他們依然不明白,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從小就開始的,而不是從送進學校開始的。這個教育意識沒有提高,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解決問題要根據原因的分析來採取措施,根據上面的原因分析,要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一,要留住優質的生源,把根留住才有希望,不然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從談起。二,留住優秀教師,引進優秀人才,讓教師能留得住,年輕教師能安得下心來教書。三,給學校多一些管理權利,讓學校不要再束手束腳,解決不敢管教學生的困境。四,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意識,真正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五,給農村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可以涵養人,環境可以塑造人。

作為一個鄉村教師,希望農村教育能越變越好,只要有希望,就不會放棄任何的努力,讓希望成為現實!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農村教育的事業中來!去改變農村教育的現狀,讓農村教育走出困境!


潛心過客


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是農村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議題。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是衡量學校辦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由於多種原因,現在農村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令人擔憂,與城市相比差距越來越大,已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



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要做到:

一是加強學校的科學管理。學校管理是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性因素。農村中小學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與城市相比是比較落後的。要改革學校的管理,更新觀念,變革管理模式,尊重教師,以人為本,特別要強化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的精細化管理。

二是提升教師的素質與能力。農村中小學原是有一批優秀的、骨幹教師的,但由於其他因素,一部分優秀教師離開或流動到城區。教師是提高質量的關鍵性因素。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與能力。

三是加強教學改革與研究。教研教改是質量提升的最有效的途徑。要規範學校的教研教改工作,針對教學中存在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尤其要圍繞課堂教學效益不高的問題,進行攻關,探尋新的方法及路徑。



四是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要落實國家已出臺的關於改善農村教師待遇的文件,儘快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標準,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貼標準,在職稱評定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

五是規範城鄉中小學招生行為。特別要嚴格落實國家有關中小學入學政策,堅決禁止城區學校違規在農村學校搶生源現象。嚴格執行免試、就近、劃片入學規定,以優化農村學校的生源。

六 是要改革評價標準及機制。區縣級教育管理部門要按照國家關於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要求,制定科學可行的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改進、教育、強化功能。


楊永厚說教育


這樣提高

一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是核心。教師興、學校興,教師水平高低是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成敗的關鍵!1.吸引優秀教師報考農村教師職位,為有源頭活水來;2.現有教師提升教學水平,“一本為本、以綱為綱“,不要搞亂七八糟的東西!精準教學!3.打造優秀教師團隊,2:3:5的金字塔比例!4.調動全體教師積極性!消除負面影響!

二是教學改革是抓手:針對農村學生實際(基礎薄弱、兩極分化嚴重、差生多、普遍厭學),必須強力推行進課堂教學改革!原來的“滿堂灌”、“一講到底”,只能是加重兩極分化,惡性循環!逼迫教師改革!教師要放手,全面推進“自主、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全體學生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變課堂教學“少、慢、差、費”的低效教學……

三是教學比賽是重點:觀摩課、教學改革課、達標課……課課過關。1.所有課,不是上一節了事,而是上過之後,反思一下,繼續上第二次,這樣做效果明顯!有的達標課,可以上三次、四次直至達標……2.備課、作業批閱、教學反思、學生教育工作、教學小竅門……都可以寫出總結,有寫作特長的老師還可以以論文形式出現!更上一層樓!

四是教學管理是保證:“令行禁止”,步調一致才能的勝利!改變“散漫拖沓”、“意志消沉”工作作風!1.領導要帶頭,起表率作用!“領導帶了頭,群眾有奔頭”!言行一致,表裡如一……2.獎懲分明:進步就獎勵,有錯就追究!按照規章制度辦事!3.積極解決教師職稱問題,不讓優秀教師“吃虧”!4.樹標立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5.儘量不要打卡、通報等不太近人情的方式方法……

五是用好關鍵時間是訣竅:農村孩子務必用好:早自習、午休、晚自習。尤其是晚自習,這個時間節點用好了,相當於一個半天時間!效率奇高!1.晚自習定好目標:將需要完成的各科作業寫到黑板上;2.值班教師隨時走動,不可打攪學生學習進程(不要講課);3.學習優秀的學生可以學習其他內容;4.不會的同學可以請教,但不能聲音過大,影響他人!5.下晚自習之前5分鐘,教師指導大家檢查完成情況!6.沒有完成的同學要受到批評,住宿的留下繼續完成(學習困難實在完不成的減少作業數量)!7.佈置作業還要適量(經過幾天,看完成情況定作業量)。

六是想盡千方百計提高老師待遇:職稱待遇、工資待遇、各類補助、補貼……在不違反規定的前提下,儘量及時足額髮放!

總之,農村中小學提升教學質量,還是要提高教師水平,改革教學方法,用好關鍵時間,經過一段時間努力,教學質量會穩步提升的!


追求有趣


看了一下其他答友的回答,似乎和我個人的看法不太一樣。我就是在農村教書的老師,我覺得我在農村教書最頭疼的是聯繫不到家長,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關鍵在於家校配合。



現在農村教師的待遇已經提高了一些,比如有鄉鎮補貼之類的。待遇的提高固然會激發老師工作的積極性,但這不是直接提高農村教學質量的辦法。

農村也有很多教得好的老師,優秀的老師支援農村教育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事實上優秀的城裡老師忙著撈金去了,有幾個城裡優秀的老師願意來農村教書?真正安心在農村教書的還是這些農村老師。


而目前這些農村老師教的學生成績確實遠不如城市老師,這是學生的基礎和素質決定的。

我教的一個普通班,班上有個學生自己不聽課還影響其他同學,上課在地上爬,逗別的同學笑,一個班級就被他攪壞了。雖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我還是打電話給他的家長,向家長反映了他的情況,家長誤以為他的兒子腦子有問題,第二天就來學校了。來了以後就問我:“老師,你覺得他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如果是的話我帶他去醫院拍片子。”“老師,你覺得他會不會吸毒,我看他臉色發白……”作為孩子的家長,這些問題要問老師,當老師的我只能告訴他,他的孩子腦子沒問題,就是上課太鬧騰,別的我也無法判斷。最後丟給我一句話:“說白了,我很忙,我沒時間,麻煩你幫我管嚴點。”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老師我無言以對了,家長根本沒有把孩子的管理放在心上,送進學校交給老師就算完事了 ,並且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家長根本無法照管孩子。


農村孩子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能好到哪裡去呢?大部分農村家長是沒時間也沒能力來管理孩子的,他們沒時間是忙於生計,沒能力是自身沒什麼文化,這就成了惡性循環了,一代又一代都不能重視教育。光靠老師,能怎麼樣呢?畢竟一個班60人。(之前都是80人以上的大班級)

所以,我認為要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先解決農村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觀念,改變農村人的生活狀態,這不是單純靠老師或者學校就能完成的。


微酸丶梅子


想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質量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如果沒有投入,那麼很多時候我們講的都是一句空話,都有點那麼的不切合實際。

記得前些天打電話給一個老同學,他是一個經濟挺好的鄉鎮的小學校長,他剛好去浙江大學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他和我感慨說,這幾年走了好幾個大城市去參觀學習,心中最大的感觸是別人投入大,我們投入小,如果我們也有人家的教育資金投入,我們也可以做得像他們一樣,可結果是看歸看,回來還是望錢興嘆。

現在的教育投入還是十分的不均衡,比如大城市的小學有可能投入幾個億,隨隨便便幾千萬,而鄉村的小學有可能才幾萬塊,你說這成比例嗎?


施比授


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教育是一門科學,農村教育更是教育科學的難點。也不是我們這些熱心的網友談論和闡述就能改變的事實。

不願去長篇大論的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建議。願就自己的切身體會說一點自己的體會。本人也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過教師,僅就老師的教學態度而言,每週能休息的時間是:週六下午兩節課以後回家,週日下午返回學校,晚上要集體辦公。其它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吃住。小學教師基本都是每個人負責一個班,既是班主任,又是科任老師,音體美勞全權負責,只有上自習課的時候老師才有機會把作業本子帶到教室,車給學生輔導,邊看作業。想的是學校,想的是學生,想的是成績……

不想再多說了,不是說現在的老師沒有責任心,也不是說現在的老師不認真工作。

究竟應該怎麼去說,還是請人們用心去想吧!


溫茶清風538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在農村讀過書,也教過書,也像題主一樣,對農村教育憂心忡忡,但自己也是無能為力,只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題主一個解答,也希望能引起決策者或管理者的注意。

農村教育的最薄弱的環節在於小學低年級,也就是一二年級啟蒙階段。校長們總是把素質高的老師放在高年級,一來高年級的內容難度加大,有的老師顯然不能勝任;二來想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補救”,與兄弟學校爭高低。沒去想這種本末倒置的用人方式是極為錯誤的。


一年級也叫“啟蒙",古時候孩子上學初也叫“開蒙"。“開"和“啟"的意思一樣。也就是說低年級實際上是給孩子們開啟智慧的階段。如果開啟不好,學生就一直處於“蒙"的狀態中。為什麼有的孩子聰明而學習不好,這與沒有啟好蒙有很大關係。

低年級沒有學好,不知道怎麼學,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以為自己就這麼笨,到高年級落下的東西多了,怎麼去補救?這些擔任高年級的老師未必能有迴天之術。



有一年我接了初一年級的課,令我驚訝的是,全班竟然沒有一個學習好的。這是以前沒遇到的。看眉眼不笨,但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作文等差得不是你能想象出來的。我們初中老師三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扭轉這個局面。

我畢業第一年到一所小學擔了一三年級複式班。一年級的孩子很聰明,而三年級的很笨。教了一年,三年級的孩子比以前強了,但是遠沒有一年級的聰明。一年後我調走了,但是這兩個年級的孩子並沒有變差,聽說一年級的一個孩子考上了好大學,現在在北京混得很好。這個班的孩子是這個村最出色的。



這或許是偶然,但我一直認為有我的功勞在。啟蒙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鄉鎮能把最好的老師放在一二年級,我想這個鄉鎮的教育一定能起來的。


愛河北人


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引進優秀的師資團隊。

如何吸引優秀的師資力量奔赴農村任教是當下農村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問題。

首先,政策上應鼓勵“優秀教師下鄉任教”。這種鼓勵可以採用“人事任聘制”,薪資上也須給予相應的扶持,甚至可以表現在下鄉任教的教師子女也可以享受相應的政策優待。

其次,完善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環境,比如學校的建設,教育設備的優化等等,還有就是周邊環境的改善也非常重要。

還有,農村教師也須給予相應的照顧,尤其體現在薪資的扶持,子女的分配等,相應的政策福利也須更側重體現在生活上的安排。

在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不僅體現在師資的建設上,優秀的農村學生也是可以給予相應福利的,例如在獎學金的分配上、優秀學生代表安排出外旅遊等等。

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僅需要政策的持續扶持,更需要社會的持續關注貢獻。





客派家釀


農村的中小學學習成績其實一點兒也不錯,之所以與城市中小學相比感覺落後。

是有好多客觀因素造成的!

這幾年農村的人都向城裡聚集。帶著孩子去了城裡!即便是沒有住在城裡的也要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城裡去讀書!

城裡的學校更是釜底抽薪!提前把村裡學習好的孩子挖走了,剩下那些學習平常的孩子留在村裡!

以上這些原因造成的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的成績差距。

其實農村裡老師是很負責任的。但是對著日益識減少的學生也不免心灰意冷。

這是大環境造成的。

事情我們如果把優秀的孩子留在農村。把城裡的尖子生拉到農村來。我們還認為農村的孩子不如市裡的孩子嗎?


追蜂探蜜


如果要提及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話,我想最關鍵的一個因素還是老師。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家長。

對於老師這個關鍵字,我們還需要有一個瞭解,那就是是否用心。

在整個中小學教育階段,除非是中學階段,特別是小學階段,所謂的教學技巧,教學能力幾乎可以說影響很小,最關鍵的就是老師是否用心,一個用心的老師,他即使只是能力比較低,教學水平比較低的話,絕對不耽誤孩子成才,學習本身就是一件用心的事情,就是一件用人和人之間的互相交流完成的工作。

在現在的社會中,每個人都非常浮躁,每個人都看著自己的收入比較低,都盼望著自己的收入高一些,都羨慕別人的高收入,其實對於教師這個行業也是好多人感覺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真實的回報,或者說得不到完美的回報,對於自己的工作處於一種應付的狀態,而應付的表現就是教學成績可能會有所影響。

其實整個小學階段,除了極個別特殊的家庭及個別特殊的孩子之外,大多數孩子智商都一樣,只要用心教每個孩子都能學好,對於農村中小學來講,現在的生源比較少,每個班級內的學生也不是太多,我想應當是能夠教好。

當然提高教學質量不僅僅是老師自己的問題,還有家長的問題,有些家長對於學校的工作表面支持,內地裡卻在搗亂,是屬於陽奉陰違的一種。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講,學校根據上級完成了正了八經的一些報紙徵訂,他非得給你打個12345沒去告你,學校在自己的範圍內佈置的家庭作業,大多數孩子按照時間段都完成了,但非得有幾個家長非得說佈置作業太多了,完成到十一二點。

所以說農村小學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僅是老師自己的問題,還有社會家長共同的問題。但是我想還應當是老師的心態問題。

其實孔子在很早以前就告訴過我們一句話。教學相長,和現在的翻轉課堂是否有相似之處呢?

理論性的東西我們都不要過多的去設計,靜下心來對每一個孩子從內心中的好,自然而然他就敬重你,他就願意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