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沒有主動侵略別國的事件?

春生ty


嗯,當然有。比如鄭和下西洋時在斯里蘭卡做的事。


現代的歷史研究者發現了 永樂十一年(1413)二月初十日明成祖致西藏哈立麻喇書。此敕書為紙質,墨書,原件藏布達拉宮。

朱棣在信中提到這件事的詳情:

前遣中使太監鄭和奉香花往詣彼國供養。其國王阿烈苦奈兒,鎖里人也。崇禮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兇悖,靡恤國人,褻慢佛牙。太監鄭和勸其敬崇佛教,遠離外道。王怒,即欲謀害.....



朱棣在信中講到引發武裝衝突的原因:當時斯里蘭卡人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多,而斯里蘭卡的王族卻信奉回教,於是鄭和勸其服從大局,不要迫害佛教徒。於是引發了後來的武裝衝突。


最後鄭和搶了人家的國寶-佛牙,俘獲其國王回到南京。(當然還有個八卦,今天斯里蘭卡還有個佛牙,還憑藉這個每年收入大量旅遊收入,所以不要問我到底哪個是真的)


這放到今天,應該叫干涉內政加侵略吧?


什麼?你問為何一個自己也信奉回教的鄭和為啥會這麼做?


因為歷史學界一直對鄭和的信仰問題有爭議,實際我們也發現過鄭和信佛,接受過菩薩戒的紀錄,他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 黑衣宰相 姚廣孝......


而今天鄭和的後世子孫鄭寬濤也坦誠,先祖信佛。


閉家鎖的紅楓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主動侵略他國的事件,一次都沒有!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民族和平崛起,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那麼,中國的的960萬平方公里土地,都是充話費送的嗎?

不是,是充智商和攢人品送的!

一,第一種情況,中國(或者中原王朝)遭到騷擾和進犯,被迫發動自衛反擊,從而獲得他國土地。這種情況,我們叫做——充智商送的!

這種情況,舉幾個典型例子:

1,漢匈戰爭。

漢匈戰爭,這是典型的自衛反擊戰。漢匈戰爭一開始,首任皇帝劉邦深陷白登之圍這是最恥辱的時刻。後來連太后呂雉都被調戲。漢朝送高貴的公主給匈奴人,匈奴人依舊經常性翻邊,到長城南面進行掠奪。

所以,漢武帝決心滅亡匈奴,那是自衛反擊之戰,是一雪前恥之戰,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戰爭!

結果是,漢武帝和伊稚斜單于訂立盟約,以大漠為界互不侵犯。原屬於匈奴的河南地、河西等地,成為中原王朝的土地。

2,唐突戰爭。

唐朝和東突厥的戰爭,更是自衛反擊。渭水之盟時,東突厥乘人之危,大軍深入關中平原,李世民只好和突厥兩個可汗訂立城下之盟——渭水之盟!

三年後,東突厥被唐軍犁庭掃穴徹底滅亡!大唐人民高呼““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從此,唐朝建立了在新疆地區長達百年的統治。

3,清準戰爭。

清朝和準格爾蒙古的戰爭,也是自衛反擊之戰。準格爾汗噶爾丹,先後吞併漠西蒙古其他部族,又逼迫漠北蒙古投降,連漠南蒙古也遭到他的打擊。要知道,漠南蒙古,尤其是科爾沁等部族,那是清朝八旗貴族,是清朝的固有領土。康熙不得不發起反擊。

第一次清準戰爭主戰場在內蒙古的烏蘭布統草原,在內蒙古和河北省交界處,距離北京只有700裡。準格爾入侵中原,要不要反擊?當然要!

戰爭的結果是,清朝把新疆牢牢控制在手中。

其他歷史階段,如隋朝征討朝鮮,明朝征討越南,都是他們藩屬國主動挑起的,這裡不再贅述,有興趣可在評論區回覆。

二,第二種情況,中國(或者中原王朝)人品太好,外藩主動投靠,從藩屬國變成了內地郡縣。這種情況,我們叫做——攢人品送的!

1,西南地區的開發。

我國西南地區,山水相隔,一直就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時這些少數民族內訌不斷,很多少數民族遵循了“事大主義”,遠交近攻。一面投靠中央王朝,一面整合內部勢力。一開始,我們在這裡設置主持公道的將軍府、羈縻州,承認他們的地方勢力和民族宗教習慣,到後來,他們主動要求廢藩置縣、改土歸流。

沒辦法,人品好也是資本啊!孔夫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而來之”也是很有用的。

2,青藏高原的歸附。

青藏高原,一直是藏族人的勢力範圍,到元朝時,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統治範圍,原因很簡單,宗教信仰一致。明朝依舊延續這個習慣。到清朝,宗教領袖班禪等人多次朝覲皇帝,青藏高原成了中原的固有領土。

3,移民開發海外的內附。

中原王朝一開始是自衛反擊後得到土地後,移民實邊軍隊屯墾,但後期人地關係越來越緊張。開始出現了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等移民潮。

在鄭和下西洋時,就有南洋島國要求在當地設置郡縣,成為中華一份子。荷蘭入侵臺灣前,臺灣島也有很多華人居住,所以鄭成功收復臺灣不是開疆拓土而是解救僑民收復失地。

乾隆時期,菲律賓的蘇祿國要求歸附內地,成為中華郡縣,但是被乾隆拒絕了。畢竟燙手山芋不好吃啊!

唐朝初期,波斯的王子們來到我國,要求派兵給他們復國,但是路太遠了,沒有去成。

1840年到1949年,我們遭受了深重的戰爭苦難。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卻從不懼怕戰爭!


歷史知事


中國打外國的事例多了去了。

絕大部分原因,要麼周邊騷擾得太煩,要麼就是周邊太強需要打壓。

漢唐兩朝最為過分,

三國與元朝時期根本不把周圍小國當人看。

明朝的時候,朱家個個都tm戰爭狂人,天天御駕親征。

清朝主要是收復土地。

宋朝是最慘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某朝的某欽差大臣遠度國外,就因為國外邊境不幫忙,便自己就近徵兵把那個國都給滅了,簡直比希特勒都要希特勒......


鹿與紅茶


其實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領土擴張史,從最初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一個部落發展到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這個過程就是民族的不斷融合,領土的不斷擴張的過程。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我們民族內部的鬥爭,然而這種觀點也是基於今天的民族觀念,若在以前,匈奴人,遼人,金人是不會把漢人看成是一家人的。

但是若說到“侵略”我又有些異議了,領土的擴張,文明的融合不代表是以“侵略”為前提的,

華夏文明最鮮明的特點並不是“侵略”而是“同化”,所以我認為中國目前領土所得最主要的方式是與周邊民族不斷同化而來,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上那些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這些王朝雖然是以“侵略者”的姿態入主中原,然不久之後卻一定會被同化,若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如蒙元,那定鼎中原也不過百年便亡。

中華文明是以漢人為主導的文明,而漢人文明又以農耕為主,當秦國一統時,漢人已經佔據了東亞地區最肥沃,最利於耕種的土地—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了這片土地,往北是茫茫草原,往南是原始森林,往東是茫茫大海,往西是沙漠戈壁,而這些土地顯然都是不適合耕種的,所以土地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漢人的思想,決定了漢人幾乎從不主動發動對外擴張戰爭,當然唐朝是個例外。

所以基於漢人農耕文化的影響,中原王朝幾乎從不會主動發動侵略戰爭,而是被動防守反擊周邊少數民族的侵略,像秦漢北擊匈奴,魏徵烏桓,唐滅突厥,宋防遼金蒙,明徵蒙元等等。而且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者們都會以“天朝上國”自居,視周邊為蠻荒之地,只要他們能上表稱臣納貢便更不會去主動進攻了,縱觀歷史,除了北邊的遊牧民族時常不安分,西邊,南邊和隔海相望的東邊幾乎都是中國的附屬國,如此一來,主動侵略更是不存在的了。


當然了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上面說過唐朝就是個例外,由於李家本身具有胡人血統,皇帝大多比較好戰,且唐朝經濟足夠強大等原因,使得唐朝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大規模入侵他國的王朝,像唐朝徵西域各國,徵高句麗,滅薛延陀,徵吐蕃,滅百濟等這些戰爭無不顯示了唐朝的強盛,唐朝領土也成為中國歷史上領土最為遼闊的王朝。

還有除了唐朝的對外擴張,秦徵百越將嶺南納入版圖,明滅安南將越南納入版圖也算是中國侵略他國。但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中,這兩次侵略顯得很不為人所知,當然這也不足為奇了,而且當年的百越之地如今依舊在我中國版圖之中,按照某些人的觀點來看,這也不算是侵略了,當然唐朝那些大多也不能算。


想來想去也只有明徵安南算是侵略了,畢竟如今的越南還不是我們的領土,再一想,四十年前的那場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否是明徵安南的延續呢?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這個事情沒得洗,中國歷史上打別國的事情太多了,不然你以為這麼大的國土是老天爺掉下來的嗎

不談元朝和清朝,也不說北朝和南朝,就舉漢朝和唐朝的例子,你就知道中國的國土打哪兒來的了: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兩句話怎麼樣?是不是可帶勁兒了?是不是聽得令人血脈賁張?可是無論是霍去病的北擊匈奴,還是陳湯的遠征西域,都是侵略,這個沒問題的。尤其是陳湯,在別人的地盤,還是管別人借的大兵,硬是把匈奴單于腦袋給砍了。這事兒在漢朝這裡叫牛逼,在匈奴那就叫大國無賴。

漢朝的事兒說完了,再聊聊唐朝。唐帝國的疆域應該是非常大了,但是你以為疆域哪兒來的?打來的!大名鼎鼎的程咬金、薛仁貴、李衛公,以及名氣稍微小一點但是靠著王者榮耀火起來的蘇烈蘇定方,都是靠著打突厥人、打西域、打朝鮮打出來名氣的。

就說高句麗吧,本來咱們的東北都被這幫棒子給佔完了,所以從李世民的表叔楊廣那一代開始,就要把它給幹掉。最後歷時接近五十年,三代皇帝才幹掉這個國家。

所以,我們的土地是我們祖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所以它只能多,一寸也不能少!



青言論史


中國對外的侵略呢,太多了。中國自從有文明建立起,一直到清朝,每一個朝代幾乎都有侵略外國的記錄。只是國人不願意承認這段歷史而已。比如說上古時期的黃帝和蚩尤大戰,通過這場戰爭華夏族吞併了東夷地區。並把東夷地區的原始土著趕到了南方。歷史總是勝利者所寫,所以把所有的罪過都推給了蚩尤。至於歷史的真相是什麼樣的,今人是無法得到答案的。再比如夏商的鬼方(河北,內蒙古,以及遼寧一帶),周朝的西羌(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一帶),南蠻(安徽,湖南,湖北一帶),南越(江蘇,浙江,上海一帶),都是通過侵略戰爭一步步劃入中國版圖的。秦朝徵百越(廣西,廣東,越南和貴州一帶)兩漢時漢武帝對匈奴的多次作戰,以及班超定西域,曹操徵烏桓,都屬於侵略戰爭。兩晉南北朝,中國正處於衰弱期,是屬於那種被欺負的國家。到了隋唐,中國又開始了侵略戰爭。唐朝高宗時期一直到達中亞,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經過了一次交鋒之後。唐朝便開始處於守勢階段。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元朝。蒙古人接到了中國侵略戰爭的大旗,一直打到了東歐。明朝前期依然處於侵略狀態,先後對越南,緬甸,泰國發動了侵略戰爭。清朝康熙帝對葛爾丹雖然史書上說是平亂,實際上也是侵略戰爭。中國經過多次的戰爭,奠定了現在的版圖基礎。當然史書上是不會這麼說的,就像日本侵略中國,日本的史書也不會這麼說是一樣的(我只是打個比方,我並不是精日分子,甚至我非常痛恨日本)。史書都是勝利者所編寫的,都是經過粉飾的,所以你史書往往並不能客觀的表現出歷史的真實情況。所以我們在看歷史書的,或是聽民間傳說,或是在上歷史課的時候,要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分辨是非區直。人云亦云,很可能會誤導你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不如一醉1982


有,太多了,從商開始說(夏朝由於有爭議,暫時不說)商朝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籽麻綠豆國,首先說一下商朝的由來,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種圖騰信仰,而中國最開始的圖騰崇拜是現在東北地區和蒙古地區的紅山文化,一幫古東羌人,這幫人圖騰崇拜就是咱們今天說的龍!而且在這地方出土了“華夏第一龍”隨著東羌人的南遷,自然而然的和西羌人接觸了,這倆親兄弟可以說是人腦袋都打成狗腦袋了,這個時候在山東還有一撮人,是東夷人,這幫東夷人比較複雜,已經融合了太多的血統,東羌人,西羌人,百越人的血統,而且當時的東夷就是西羌人的小弟,隨著時間推移,這幫二道販子東夷人崛起了,建立了一個叫商朝的國家,這了就不得了了,商朝給周圍的部落挨個暴打,連自己的親兄弟東夷也一頓暴打,商朝這樣擴張,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意,這群不滿意的人裡就有一幫西戎周人,最後在商朝的商奸姜子牙,比干和周人首領姬昌帶領下,商朝滅亡,等到了周朝,這幫姓姬的害怕步了商的後塵,開始搞出一大堆祖宗禮法,也就是周禮,開始分封手下的功臣和自家血親,奠定中國領土基礎的就是周朝的幾個諸侯國,秦,晉,楚,齊,燕,可以看清楚這幾個國家,都是邊緣化國家,除了晉國的爵位高,身份高,其他那幾個都是被分到邊緣去的,這幾個邊緣化國家就大有作為了,秦國向西,晉國向北,楚國向南,齊國向東,瘋狂的擴張,被這幾個國家滅掉的國家太多了,尤其是楚國,楚國在春秋時期是最好戰的國家,如果連續七年不發動戰爭那就是這個國家的恥辱,楚國在南擴張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硬釘子,那就是吳國,吳國這個國家吧,國君是姬姓,周朝國姓,而且還是周朝老大的直系後裔,但是身處蠻夷之地,也就變成蠻夷了,由於晉楚爭霸,晉國人大力支持這個吳國,這個吳國也不負眾望,推了楚國,但是在往南邊還有一幫百越人和古羌人融合的更蠻夷的國家,越國,如果說吳國好歹君主還是周朝血統,這個越國就是一個真正的蠻夷了,越國趁著吳國北上爭霸的時候推了吳國,當然最後都被楚國給推了,楚國一躍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國家,領土比整個周朝都大,這是什麼,這就是侵略啊,還有秦國,秦國滅巴,蜀,義渠國等等,崛起於西方,齊國滅山東境內的東夷國家,還有晉國,晉國向北擴張,滅中山,滅北宅(zai二聲)值得一說的是,這幫北宅也是古羌人血統,所以從這個時期開始就說明了中華文化是文化上的認同而不是血統,以上都是侵略,雖然還有很多很多沒寫,但是篇幅有限,直說這麼多了,以後有機會在說其他朝代的“開疆擴土”的光榮!(作為中國人當然說是開疆擴土了,作為老外當然罵這叫侵略了,我是中國人,自然當成老祖宗的開疆擴土)



反叛者的盾牌


要先把“中國”這個概念先理清了,才能去研判這個問題。“中國”這個概念,最早出現於周武王滅商之後,在洛陽建立“中央王國”:餘其宅茲中國,自之樂民(我將在此*指洛陽*建立中央王國,繁衍子民)。周朝之前的商,雖沒有“中國”這個概念,但是“華夏”的概念已經出現。商之前的夏,目前為止還沒找到相關遺址,咱且不表。最開始的“中國”和現在的“中國”除了中原地區不變之外,東南西北的疆域範圍其實一直都在變化。以商周秦三朝為例。商朝和周朝的地域,從黃河中下游流域一帶不斷的往四方輻射,到秦統一六國這漫長的一千多年裡,國土面積增加了數倍。







你可以認為商王周王和秦王充了很多話費,所以才得到了氐、犬戎、北戎、淮夷、楊粵、巴蜀等豪華大禮包。這其實也沒有必要去避諱。秦王周王商王們不去攻打他們,他們也是要前來騷擾的。不如干脆拿下,一了百了。之所以會有很多觀點認為“中國”歷史上從未主動入侵別人的看法,完全是基於一種歷史觀點:中央王國和周邊部落之間的戰爭是“內戰”,是融合,不算侵略。我的看法是,至少在商周時期,以洛陽為首都的“中央王國”將周邊部落的土地和人口納入自己名下的行為,至少算是平等地位的實體之間的相互吞併過程。是不是侵略主要看你需要什麼樣的歷史觀。

如果以靜止的角度看歷史,那麼歷史上“中國”從來沒有侵略過別國。可惜歷史是流動的,應該跟著歷史的腳步去看,才能得出更接近事實的判斷。其實就算髮現他們之間真的不是融合,而是強的把弱的給吞了,那也沒什麼好羞愧的。人在童年的時候犯錯無數,國家也是有“童年”的,當然可以“犯錯”。不犯錯,哪裡有今天的大公雞。

至於部分人認為秦漢時期擊殺匈奴、唐朝時期滅突厥是“入侵”的看法,我覺得他們應該先解決“為什麼要修長城”的問題。當然,西域、吐蕃、遼東、百越等地區經歷兩千年的“融合”之後,你說侵略也好融合也罷,反正現在他們都算是中華文明體系的不可分割部分。

這樣看問題不是很清爽嗎?你非要把我們古代中央王國和周邊部落的鬥爭理解成九一八那種,根本就是嫌沒人抬槓閒得慌。


獨釣寒江


56個名族,除了我們漢族,別的少數名族怎麼融入中國的?還不是侵略收服來的。

我們華夏族又稱中國,雖然在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稱號,但統稱卻是中國。在古代華夏人居住中原地區(黃河以內稱中原),中原地區東南西北都有敵人(夷蠻戎狄),但到現在卻只有一箇中國,因為他們都加入了我們大中國,但他們可不是自願加入我們的。

至上古到夏商周,夷人都生活在山東,蘇北,安徽北,大禹征戰各地當時也用了夷人的隊伍,所以商朝能夠建立起來還要感謝夷人。周朝建立後夷人就殺得差不多了,有民間文字記載山東曲阜曾是東夷的大都城,所以山東人身體裡有夷人的基因。(這只是民間一些文字記載,我翻過官方的書籍,並沒有權威記錄)

南邊有一批土著叫百越,因他們一有戰爭就躲在山洞裡所以也稱(山越),文明落後,沒有商業,沒有經濟,三國的孫權經過沒事過來當副本刷,漲經驗,後來慢慢的也消失了,現在南方人大多都有百越的血統遺留下來。

而戎狄的故鄉曾在山西,河北境內。春秋時滅欺負燕國滅衛國,當時戎狄的戰鬥力不可小覷,只不過他們碰上了齊桓公,被趕了回去,再後來被魏國打了,後被趙國佔了便宜,土地人口都被趙國佔領。

四川那邊的古人就是古蜀人,三星堆遺址想必大家都知道,最早前是在湖北生活,後來因環境原因遷徙到重慶,便在重慶居住下來,慢慢的也成為華夏一員。

青海,甘肅的羌人在東漢的時候鬧得最歡,五胡亂華中的“五胡”就有他們一個,後來他們建立一個叫西夏國家,當然在後來也被我們打的求收養。

除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我們周圍還有虎視眈眈的鄰居東北,內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把我們中原當初肥羊,臥榻之畔豈容他人安睡,就算能睡也睡的不舒服,這些鄰居沒事就過來搶槍東西,打打人,與其這樣被動,不如直接拉他們一起過來吃火鍋,當然後面這幾個地方是在明清時期了。

其實我們祖先有攻打過樓蘭,越南,柬埔寨等等,只是後面朝代沒落,新的朝代建立沒有時間精力也沒經濟再去管理那些土地,然後就被他們給獨立了。

如果看古代中國的版圖的話,我們華夏祖先只是在黃河流域生活,中原的版圖就跟一條毛毛蟲差不多,沒有侵略我們怎麼會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劍之所指,皆為國土。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摯潷畫畫紅塵


當然有,用網友的話來說,你以為中國這麼大的領土都是充話費送的嗎?

這裡就只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唐朝,這個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巔峰時期的朝代,之所以人們會喜歡它,不僅是經濟文化上的繁榮,更多的是軍事上的強大。


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在西域一直都是處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西域諸國、西突厥汗國先後被唐朝所滅,唐朝擴張並且開始統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安南等地。

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西域小國或被迫投降於唐朝、或被武力滅國。唐朝從此建立了以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

而後,大將高仙芝繼續向西部中亞地區擴張,並攻滅突騎施,小勃律國,車師國,石國等中亞諸國。

此時,唐朝已經成為塔里木地區、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區的佔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並實際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了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高仙芝儼然成為大唐在中亞的總督。


雖然後來唐朝在於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間的怛羅斯遭遇戰中失敗,但是並沒有打亂唐王朝在中亞地區擴張的腳步,唐王朝的西域都護府很快恢復元氣並依舊按部就班的在中亞地區拓展自己的勢力。

直到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才不得不推出中亞地區,而後中國曆代王朝,再沒有誰能在中亞地區施加自己的影響力。

這裡再多說兩句無關的,就是因為唐朝軍事力量的強大,才會衍生出後來非常有名的詩歌派別,邊塞詩,唐朝的邊塞詩作,就其美學上來說,其主導特徵是壯美,陽剛之美,令人感到一種極為向上的生命力,體現了唐朝當時泱泱大國的雄渾的民族精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前軍夜戰洮河北,以報生擒土谷渾”。“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太多太多,都是唐朝軍事實力鼎盛的反映。


也都是詩人們想為君王開疆拓土以建功立業的最好體現,由此可見,唐朝時期的軍事策略,那是一種對主動進攻,外開疆拓土,積極向上的軍事策略。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證明古代中國並不是同大家認為的一樣,不熱衷於領土擴張,相反的,中國古代曾不止一次進行過大規模的領土擴張的。

對於中國古代是否有主動攻滅他國的問題,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