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唯一爱曼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虽然题主那里的习俗我不了解,苗阿哥就来说说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吧。

在我们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都去吃,并不鲜见,可以说就是一种习俗。这样说吧,一般农村里同一个姓的都是亲戚,随礼都是随意,全家人去吃当然是正常的,办喜事图的就是热闹,亲戚朋友都来了,人多热闹啊。

在我们农村,尤其是办白事,人越多越好,如果没有几个人来,证明在村里人缘很差。在我们这里,白事就是当大事来办,所以,基本村里同一个姓的都会来吃饭,而且是全家出动。

很多人办喜事是为了捞钱这个不假。在我看来,办喜事就是为了庆贺,为了图个热闹,尤其是在农村,这更是司空见惯的,就算是隔壁邻居不是同一个姓的都会全家来吃饭,收礼得到的钱多钱少并不重要。

在农村,很多人家办酒席都是亏本的,而更多人却把办酒席当成捞钱的工具。


苗阿哥


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看这就不错了,给你们说一说俺这边的风俗规矩,你们更受不了。


我是山东滕州的,我们这边,不论红白事,男方的同姓族人,只要不出五服,就是“近门子”,就不用花一分钱,红事去喝喜酒,白事去喝豆腐汤。当然你也不能光带张嘴去,白吃白喝,你作为事主的近门子,要跟着帮忙干活,比如红事要接客陪客,白事更复杂,因为孝子光跪那哭,所以一些重活累活,全指望近门子上,比如挖墓坑,抬棺材,所以不花钱的大席也不是白吃的。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好了,谁家也都不差乎那两个钱,就是近门子,也跟着随礼了。其实,在俺这边,近门子不拿钱,或者亲戚家拿二百块钱来一家人,事主是不会生气的。


因为办红事人越多越热闹,说明事主家人缘好,有的人你倒贴他二百,他也推脱有事来不了,那就尴尬了。办白事,也是人越多越好,不光干活,对逝者也是一种尊重。


农村办场,都是流水席,不差乎几双筷子,再一个还是那句话,生活条件好了,即使主家不在乎,人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吃大席了,上班族忙,学生不请假,所以一般不凑节假日的话,很少很少有一家人全出动去吃酒席的热闹场景了。


乡村大嫂


随礼200全家去吃,感觉还是好的啦😊

我侄子生孩子送米糖,我侄媳家里来了几大车的亲戚,那天是周末,每家最少带了一个小孩,有的带两个。我哥给每个小孩红包50,每家5个馒头7个鸡蛋,记礼单的时候,可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真的,封礼50元的好多!你想想,一家连吃带喝的,50又回去了,还多了一份馒头鸡蛋😊

后来,我侄媳的妈妈感觉不好意思,就找我嫂子说要不要把她们那边亲戚家孩子的50红包退回去,我嫂子赶紧对她说,我们这就是这样的风俗,都是这样……

其实吧,遇到家里有喜事,就不能计较这么多,图的就是开心,再说了,别人家有喜事,你们不也是又去了吗😊



我很固执a


首先,农村办喜事,要的是热闹!钱不钱的,不是特重要!

其次,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我们这边一家给200全家都来,我问妈妈这么少,还不够倒贴的,妈妈说都一样,人家以后办事我们也给200,一家都去!

2 大年初三老公的堂弟办婚宴,爷爷起码在家说了十次人家不讲道理,想赚钱,过年没有人去吃喜酒,送了168,初三早上还说全家8个人都去[捂脸],其实他自己才是会算计的队长,后来只有我跟奶奶两个人去了,人家回礼都有100多了,去8个人家还亏大了;

3 一般是一家去一个人,去一家人的肯定是亲近的人;

4 上不上礼也欢迎来吃,农村人就图个热闹,沒毛病;

5 简直是胡说八道,按计划搞十桌酒席,来一百人,每家4,5口都来,就几百人吃,十桌酒席够吗,那就有矛盾了,要是建房干活能全家帮助吗?说破了农村人爱占便宜,走的时候还想乘人不注意再多拿点,下次你办事我也多去人,所以农村叫混喜事,混丧事,混着吃几天,没啥事白吃白喝多热闹。

6 以前农村办酒,图热闹,你不去吃饭,主人家还不高兴,周围的邻居都去吃三天,现在办酒已经变形敛财,爱办酒的,应该随礼五十,全家吃他三天三夜才对,我是贵州人,我最懂,生两个孩子办酒,立碑,办酒,孩子过关办酒,什么都想办酒收钱;

7 我个人是这样认识的,首先说明阿,我就是农村宴席上最忙碌的那个人,以前是厨师干过十几年吧,开过十几年饭店,。见过你请客人家也不过来的,一个人都不来哦。人多多好啊,多热闹,请客人家带孩子或老婆那有啥,要不你就不要请?你可能不知道去全家的一定是主家的至亲。

8 胡说八道,无论送多少礼,席位规定两个的,当然至亲不限(比如兄弟姐妹,父母,岳父母,)哪有一家人去的,去的人多了才两个位你怎么坐;

9 农村现在办席都成风了,家里下个小猪崽,要请客庆祝,孩子两三百分考个专科,也要请客收礼,家里有人住三天医院,出院了也要办个答谢宴……三天两头酒席不断。农村随礼个两三百,人也不会亏本,蔬菜鸡鸭猪肉,大部分自己都有,反正办一次赚一次,所以越来越普遍;

10 以前,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大家都看重人,家里办事也图热闹,图人缘好,来的人多,帮忙的多,不重钱财!现在自动化了,过日子基本不用求人了,干啥都有专业的,用钱就行,所以以收礼金为目的。再过几十年,估计就没有随礼这一说了,生老病死的,自家人一弄就完事了!

结束语:我儿子请客时,我一个个的在打电话,亲朋好友也给力,就图个热闹,人来的越多越好,什么钱不钱的根本不重要,这年头谁还差点吃的。


游戏大咖王


呵呵,二百算什么?已经很多了好不好,我结婚的时候(8年前),一人送50元,全家人(五六个)来吃,多一点的,七八个,差不多一桌子了。

最让我和媳妇惊讶的时候,当时跟我们一桌子的,一家人,吃完后,还剩了很多菜,这一家人直接从衣兜里掏出塑料袋(提前准备工作做的好啊)、一只鸡、一碗粉蒸肉、一条鱼等,一直接打包带走,也不顾及桌子上的新郎和新娘的感受,我真是醉了,这一桌,起初不知道是一家人,最后打听得知,是我哥哥同事的一家人。


其实,送礼少,一家人来吃,在农村,比较普遍,提问提到的,可能是城市里送200元,真正在我们西南老家农村,也就100元,少的,还有送50元的,之后就是全家人来吃,根本就不够本钱。

在农村,这种情况也是被大家普遍认可,我们小时候,谁家办喜事,父母送人情(礼金,20多年前,差不多20元)后,我们兄弟姐妹们都会去吃,一个道理,现在农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市里面少,省城或者大城市,这种情况基本没有。


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其实,也是说明你在这个村子里人际关系好,大家比较认可你,才来给你“捧场”,对于那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即便请客了,发请帖了,也有一些人不去,更不可能去一家人了,一家人去,都是经过父母同意,也说明这一家人跟结婚办喜事这家人关系好。

而且,在我们老家,都是办流水席,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好多菜都是村子里自己种的,还有一些菜是寨子上村民送的。我觉得,一人送礼,全家人来吃,虽然看似结婚的人吃亏了,但人气会旺盛,冲喜,也挺好的,大家也不会太在乎是否赔本。


我结婚的时候,是在县城办的流水席,当时,一天下来,流水席达到了80多桌子,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包括我在县城工作的同学,他们送礼后,父母兄弟都过来吃,还有的,是自己的兄弟哥哥的朋友同事,送礼后,同事朋友父母们来吃。

应该说,大多数请客人,是不太在乎这一家人来吃的,不过,像我开头所说,在新郎和新娘子一张桌子上,那样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后,还拿出塑料袋,不顾及新郎新娘感受(新郎和新娘还在吃呢),就直接打包带走的,就有点夸张了。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首先在农村随礼关系一般的话也就是一百元的礼,关系近一点的亲戚才是两百元的大礼。一般亲戚的话都是200元以上,而关系近一点的邻居也都是200元的礼。所以说和城里人结婚的时候依靠酒席就能够发财的现象,其实农村人吃的是热闹。



一桌子10个人,在上礼的时候一般每个人发一包烟,生孩子的还会有鸡蛋,这样的话一桌费用就是150元。之后一桌酒席的价格一般都是600-800,价格随着家主定,大厨来控制份量。一般好一点的酒席就是800元,我们取中间值700元来算,再加上酒和饮料的价格,一桌的成本是900元,按照一桌子一人100元来算,那一桌子收1000元,等于家主赚100元,但别忘了,农村忙酒席提前一天准备,给亲邻管好烟酒,给大厨一些劳务费,这样的话主家是不赚钱的。



而那些带着200元全家来吃的现象,只能是亲戚关系,普通关系的话顶多带着孩子去吃饭。而农村人在红白喜事上讲究的是亲戚来的越多越好,这样的话自己就倍儿有面子。所以一般在前一天主家通知亲戚的时候都会央求带着全家人过来,这样的话主家就会非常的开心,认为自己的亲戚行动上到位了。



所以说亲戚来的越多越好,这里可不是占便宜的意思,大家不要被误导了。而农村的酒席讲究的是热闹,除了热闹就是热闹,根本不会考虑办酒席套着大家的份子钱。和城里人动辄一千两千的份子钱,农村人在这方面做得还是非常好的。而在酒席上,农村人能够好好坐在一起聊天,这可是平时所没有的热闹景象,看到这么多的老朋友在场,大家兴致起来了难免会喝高。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三农圈子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其实现在农村的去吃酒席都是一家派一个或者两个代表去吃,很少有全家出动的。以前的话这种全家出动的的确实多,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只有吃酒席的时候才能吃到那些平时舍不得吃的,那时候民风也是很淳朴的,哪像现在那么多这不行那不行啊!

还有就是主人家热情好客,去的人越多就代表主人的面子越大,以前村里办酒席都有比较的,谁家有多少桌,谁家请的厨子做的菜好,现在农村办酒席都是请酒店的包办了!

反正在我们那边,现在很少看到随礼二百全家出动的了,倒是城市里的兴起了一股,开席菜一上桌就打包的习惯,搞得还没开吃就菜没了场景,很是尴尬!


宝田铺子


农村人吃宴席,讲究热闹的气氛,甚至是去的人越多越好。因此,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是这么看的。

对于我们村里的人随礼也就二百元,这二百元送到主人家后,主人会给送礼的人几种回礼。主要包括一盒四十元钱的黄鹤楼香烟,一个礼袋中装着杯子、喜糖、毛巾等的回礼品。就这两项基本的回礼品,起码也要45元。

其次,农村人做宴席,讲究10人一桌,每桌至少16个菜,这16个菜中,包含4个冷盘,然后就是鱼肉之类的佳肴。而且,每桌上放两瓶80元左右的酒,一盒20元和一盒40元的香烟。据有人推算,在农村里摆宴席,一桌的花费起码得400元。400元给10个人分,没人就是40元。并且,农村摆宴席通常吃两餐,因此没人所吃的宴席钱就是80元。这80元的菜钱加上前面的回礼就是125元。故而,送了两百元的随礼钱,全家都去吃,那么主人就得倒贴了。

因此,有些觉得不好意思的农民伯伯,现在送了二百元的随礼后,只派家里的其中一人去吃,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它的农民,只派家里的一人去吃宴席是最好的选择了。


凡农深一度


在农村随一份礼,全家人去吃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莫说随礼二百,就算一百或五十也没关系。农家的大事小情图得是一种开心,走动得是那份热闹 ! 去年我们家的新店开张,我们家的亲戚邻居都是全家总动员。我有三个拜把子兄弟,他们和三位嫂夫人一大早就来帮我们忙东忙西的,等忙到开席吃饭,三个嫂嫂打算离开。我知道她们是要为我省钱,我说:“嫂嫂们谁也不许走,咱们单开一桌,小弟陪你们好好喝两杯 ! 然后这桌人凑不齐,我便让两位世交叔叔给婶婶打电话,约她们一块入席。其初婶婶们还有些推辞,最终在我的一二再,再二三的诚心邀请下,双双到来。酒席间欢声笑语,推杯换盏,一派祥和气象……


欧阳大拙


随礼的习俗,在我国可谓是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礼本来是共同庆贺亲戚、朋友遇到喜事,维持亲戚、朋友单纯的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礼却逐渐变为亲戚、朋友相互攀比,衡量友情的筹码,逐渐失去其本来意义。





对于农村办喜事,一般还是大家为了热闹、高兴,亲戚、朋友之间时间长了聚一聚,增进相互之间的亲情、友情,延续着随礼习俗的本来意义。


对于农村办酒席,一般许多都是自家的东西,所以比较省钱,一桌酒席下来其成本800—900元,因此一般虽然随礼200元,基本上也不会使主家赔钱。

而对于城市以及现在的年轻人随礼的行情来说,有时候真的是伤不起。由起初的200元、300元,一路飙升到1000元,有时候甚至2000元,慢慢的使得失去了随礼本来的意义,变得相互攀比,挨于脸面。同时办酒席也间接的成为了捞钱的一种手段,随之出现了各种从未听说过的宴席,比如考上大学要庆贺、搬入新房要摆宴席、儿子满月要大办等等。



以上是我对随礼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我是小寇视界,我是三农创作者,我为农民带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