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6天打败75万关东军,是苏军太强还是关东军太弱?

花非花爱视频


苏军六天打败关东军,但是部署却花了将近三个月,从苏德战争结束之后,美英苏便确定了一致对日。当时美国承诺了苏联一些利益,事实上当年苏联也是非常希望拿回被日本占领的一些领土。斯大林为了消灭关东军,将大量的精锐集团军调往了远东。苏军整整集结了三个月。

当时苏联的装甲集团军注定是世界第一的,武器装备、人员素养、战斗经验,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同德军作战四年之久,苏联将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终于把德国人拿手的大装甲集团军突击运用的炉火纯青。大火力、大兵团、大装甲的苏军,对付区区七十五万关东军,可以说易如反掌,何况关东军装甲力量基本为零。

而且日本关东军面对苏军的时候,还是采取构建堡垒防线,也就是还是选择了打阵地战,然而在苏军的坦克群下,阵地战分分钟被碾压。何况事先苏军就已经做好了部署,更是熟知日军的部署,所以苏军进攻之初,基本就将日本关东军分隔包抄。苏军闪击东北,只能算是一个基本操作,大火力支援、坦克突击,最后士兵清理战场。

日本关东军在苏军三路进攻之下,这才发现一战水平的日军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诺门坎战役时日军尚且还有一搏之力,毕竟当时苏军装甲力量不强,然而1945年的苏军,可以说是陆战最强的存在。若非战后美国有原子弹,恐怕苏军真的会顺手平推了西欧,因为当时无论是那个国家,都没有苏联这么恐怕的装甲力量。


小司马迁论史


谁都可以嘲笑日本军队弱,唯独咱们不能。咱们中国人如果嘲笑日本军队弱,岂不是无视几百万抗战先烈的英勇牺牲,与抗日神侠剧的立场又有何异?

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军队死在中国战场上的人数只有四十多万人,苏军出兵东北,击毙的日军人数为4万多人,俘虏了60万。

至于苏军为什么“那么强

”,日军为什么“那么弱”,这些都是浅显易懂的道理,苏军出兵刚刚一天,日本政府就已经把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传给盟军了,关东军不可能不知道。既然投降已经是一个必然选项,有多少人还会奋战在最后一刻?更何况所谓的关东军早已经填在了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苏军面对的关东军不管是人员还是武器,早已面目全非,大多是七拼八凑。

经历过德式洗礼的苏联军队当然更强,但即便如此,如果战争不是发展到那个阶段,如果没有天皇投降指令,

低配版的关东军,一样可以狠狠地撕下150万苏联军队的很大一块肉来。

面对气势汹汹的苏军机械化军队,当时的关东军还算比较冷静的制定了放弃边境开阔地带、固守大城市和要塞的明智策略,不要小看关东军这一手,美国人在塞班岛在硫磺岛,中国军队在缅甸在腾冲,都吃过天大的亏!

一个小小的虎头要塞,整整拖住苏军17天,日军以1300人几乎全军覆灭的代价,击毙苏军600人。

东宁要塞,日军阵亡300人,苏军阵亡1500人,要不是最后奉天皇之命投降,残存的900名日军肯定还会造成更大的苏军伤亡。

如果打到大城市巷战的地步,苏军的伤亡只能会更大,每一座工厂里,如果都能上演这种攻坚战,会把机器设备打烂到日后苏联人拉回国也没用的地步。

日本人最后一定会输,但苏军付出的数十万伤亡代价,对已承受过2600万死亡人数的卫国战争的苏联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还是开头想表达的意思,1940年日本华北军队死亡人数一共才五千多人,这还是在我们发动了百团破袭作战的基础上,并且系一年之中国共双方作战共同达成的战果,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去嘲笑日本关东军“太弱”,何尝不是一种精神胜利?


历来现实


二战将要结束,从德国战场上撤下来的苏联红军,犹如虎狼之师,直扑中国长城以外的华北,东北地区盘踞的日军。

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在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将骄横一时的日本关东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全歼。

题主问了,是苏军太强大了,还是日本关东军太弱了呢?

说苏军强大,自有一番道理,因为这些个从德国战场上撤下来的军队,都是大规模集团军作战的部队,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而且他们使用的都是现代化的装备,而且还都是几句话不对,并有着强大空军力量的支持。

此时的苏军共有150万军队,在数量上压倒日本。

而日本的关东军,数量上不到书中的一半,其使用的武器也比苏军逊上一筹。但由于日军灌输的是武士道精神,和以死为天皇效忠,其抵抗更加疯狂。

就说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岛屿争夺战,其抵抗的顽强和疯狂,让美军大吃苦头,甚至付出了几十万人伤亡的代价。

好在美军不惜钢铁炮弹,和强有力的后勤补给,及空中的优势,才给日军以毁灭的打击。

苏军在进攻关东军之前,并由在苏联的中国东北抗日联军部队,作为先遣军,进行了大量的纵深侦察,和充当向导,以迂回包抄的方式,将日军以毁灭的打击。

这场大规模的战役,只进行了一个星期,日本天皇便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场战役便就此结束。

而躲在地堡里的日军,在8月15日之后还在继续的抵抗,给苏军造成了一些伤亡,直至19日才将他们彻底消灭。

这次战役,也是一场超大规模的战役,苏军这在我国东北内纵深了了几百公里,虽然消灭了4万多日军,而自己却付出了3万6千人的代价。

可谓是灭敌一万,自损八千。

那么如果 8月15日日军没有投降呢?这场战斗还要打下去,苏军还要付出代价。而东北平原的东南部,却都是山区,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作战,而军在消灭日本关东军的同时,还将付出代价。

虽然日本军队的顽强,但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的灭亡是必然的。




赵志军001


1945年8月9日苏军集中一百多万军队,数千量坦克由华夫列西元帅指挥兵分四路,从大小兴安岭,蒙古和朝鲜四个方向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给盘距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歼灭性打击,仅六天解决战斗,日军战死约八万人余者做了苏联人俘虏。日本关东军是装备最精良的一支部队,战斗力强悍。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四处开花,战绩不俗,但也暴露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特点。日军大本营对苏军进攻的可能性认识不足,把在东北的关东军精锐调到太平洋战场。所以,苏军进入东北时关东军并末满编战斗力下降。当时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两棵原子弹伤亡数十万人,对日军士气打击很大,普遍厌战情绪。其次,苏联人保密工作做的好,斯大林把在欧洲有实战经验的军队和大批军须物资运到远东地区,几十万车皮,日军情报系统居然没发现造成战役的突然性。最重要的是以阎宝航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事前做了大量情报工作。把日军重要军事基地,设施飞机场,日军分布等情报做了完整的绕计。苏军根据情报按图索骥,用轰炸机迅速摧毁,从而打断了日军背梁。苏军把日军数十万战俘发配到远东伐木。严寒天气,饥饿,疾病夺去十多万日军生命,这也是日本人至今害怕俄国人的原因。



关东侠客


出兵东北时的苏联红军不是太强,而是超级强,陆军绝对是世界第一,德国1000万人的军队,除了投降的250万,可以说有600万左右的德国军队都是被苏联红军消灭的,而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无论武器装备、兵员素质、指挥水平等等可以说都是世界第一,不过虽然德国军队如此厉害,还是被更厉害的苏联红军消灭了,可见当时的苏联红军战力有多强了。


其实早在1939年的时候,苏联红军就和日本关东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地区交过一次手,那个时候的苏联红军连芬兰军队都打不过,可是在诺门坎地区照样狂虐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关东军伤亡6万余人,彻底被朱可夫打懵了,之后就没了嚣张跋扈的脾气,德国都打到莫斯科了,身为盟国的日本关东军居然不敢侧应一下,可见关东军对苏联红军心理有多畏惧了,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的失败主要的原因还是装备水平不如苏联,苏联红军可是全机械化,而关东军最多只能算半机械化。

到1945年的时候,苏联红军已经是在6年卫国战争锻炼出来的威武胜利之师,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而且武器装备超过日本关东军不止一个档次,日本关东军基本上还是1939年的装备水平,甚至更低,兵员素质同样如此,而且关东军的精锐很多都调走了,这时候的关东军可以说是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了,在苏联红军的T-34钢铁洪流面前,喀秋莎火箭炮震耳欲聋的轰炸声中,天空中铺天盖地的战斗机轰炸机打击下,日本关东军一个星期内迅速灰飞烟灭,都被抓到西伯利亚当苦力去了,最后只有10余万人回到日本。


天行健8地势坤8


二战,说“苏军6天打败70万关东军”这种说法,是严重与历史不符的,在这几天中苏军虽然重创关东军,但关东军还有50余万人,最后是因为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关东军才放弃抵抗。在这6天的战斗中,苏军重创关东军,客观来说,不是关东军太弱了,而是苏军太强了。

二战中,不得不承认日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事实胜于雄辩。在中国战场,日军凭借着武器优势,将中国军队打得好苦,客观来讲,即使抛开武器优势,日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在与美军的登陆作战中,日军以人数和武器劣势,依然重创美军,令美军不得不承认日军的战斗力强悍,因此美军都不想与日军进行本土登陆作战,所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时日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那为什么面对苏军就不堪一击呢?

苏军强大的人数和武器装备优势,给了关东军致命一击,但最终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关东军放弃了抵抗,造成了关东军很弱的假象。1945年8月8日,苏军以150万军队,突然进攻只有70余万人的关东军,当时苏军以波波莎冲锋枪为士兵标配,而日军还是三八大盖步枪为主;当时日本关东军拥有战机700多架,而苏军空军则拥有3000多架战机;苏军的火炮数量是日本关东军的4倍多;苏军最拿手的就是坦克集群突击,日本军队一共只有4个战车师团,苏军的坦克是中型坦克,而日军的是轻型坦克,连苏军坦克的装甲都打不穿;面对这样的巨大差距,苏军势如破竹,重创日本关东军。1945年8月2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关东军在接到命令后,陆续向苏军投降。此次战役中,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而苏军仅伤亡3.2万人。

综上所述,苏军进攻关东军势如破竹,是苏军太强了,但日军在巨大的劣势下的战斗力不容小觑。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日本问题还是交给日本问题专家桥本回答。


1945年的75万关东军与1940年的75万关东军不可同日而语。直到1944年苏联军方面对关东军的实力一直很警惕。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战况的恶化,到了1943年以后,日本军部把一切的重点都放在南方(东南亚方面),这样的战略下,关东军的主力部队都不断地被抽调南下,同时日本与苏联签订的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使得关东军对苏联的进攻能力感到放心,因此大胆地抽调军队前往东南亚。但是抽调的军队后留下的空缺怎么办?由在满洲的日本开拓团移民中征用,这种之后称为“连根拔“式的征兵大概征到25万人,使得关东军的人数又回到了78万人。但是这个时候,关东军的训练程度,装备,以及士气,与关东军特别演习期间的关东军相比差距非常大,用当时军事评论家的话,1945年的关东军就是一群放下锄头的农民。


1945年5月,德国投降,苏联军队开始调往东部,日本已经做好了放弃阵地,进行决战的准备。8月9日,苏军进攻开始,关东军马上开始转移司令部到通化,但是所谓的转移都变成了放弃阵地,在6天中,78万关东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样的战斗,还保留9个师团的情况下,关东军接到了无条件投降的命令,这支农民部队放下了武器。


1945年8月的苏军已经是战争德国的苏军,人数1000万,武器,士气,训练程度上要远远地超过关东军,而关东军当时士气低落,武器也很紧缺,并且本土决战的命令已经传到,但不久就有天皇也要到通化的消息,各种交错的情报,最终促使关东军自我毁灭,从一支日本最强的军队,到瞬时灰飞烟灭只有短短6天的时间。


桥本看日本


苏军在当时肯定是强盛的,但苏联军队真正的巅峰其实是在六十年代。在二战结束那会,还不是不可阻挡的那只苏军。只能说在苏联进攻那一会,关东的日军确实比较战斗力渣了一点,因为当时驻扎在东北的只是日军,而不是曾经的关东军。

苏联军队在当时还没有开发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战斗体系,比如,德军闪电战这种。他能够打败德国其实是有德国自己的原因,德国物资枯竭了,德军没有武器弹药和燃油,德军将士也都剩下民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苏德双方的战损率也依然是苏军高。所以,苏联军队之所以无敌靠的还是人多。

苏联军队在二战以后则开发出了一套新的作战理念,那就是三师进攻战略,也可以视为梯云纵。既,进攻的时候三个师轮流打,打起来就不会休息,白天黑夜都在进攻,直到灭国为枝,这时候的苏军才是真正致命的精锐之师。

至于当时驻东北日军,其实很多只是在战场上受伤了的日军,被轮换到东北驻防,还有部分是新招的将士。真正的关东军早在全面侵华的时候随军南下,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抽调到太平洋上去了。否则,苏联虽然铁定打败日军,却不是那么断时间可以做到的。


优己


二战苏军6天打败75万关东军这样的说法是相当错误,相当不严肃的。我们既没必要因强大的纸上抗日热情而贬低关东军,也没必要给战斗民族戴高帽子。对于我们而言,日本和苏联都是侵略者。

一、根据日本天皇的命令投降的日军算不算苏军的战果?

(图为向苏军缴械的日军)

按照中国一般说法,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攻势,苏联红军席卷中国的东北三省,将把盘踞在此地的日本关东军一举歼灭。从1945年8月9日到8月20日的远东战役中,苏联军队的确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他们歼灭了关东军,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但是苏军对关东军开战的时间是1945年8月9日,日本天皇在8月15日宣布投降诏书,8月16日关东军司令部发布投降令向苏军缴械投降。如果在8月16日关东军司令部遵照日本天皇指令下达投降令后放下武器的数十万关东军算是战役战俘的话,那么在关内向中国军队投降的128万日军,也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在大反攻当中俘虏的了?

且不说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对日本整个军队战争信心造成的毁灭性的打击。如果重新翻开史料,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 150万精锐苏军面对的只是60余万缺乏武器装备,新组建的日军,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基本都是1944年以后组建的,甚至到1945年7月还在扩编组建中。原来的关东军都已经转战东南亚和调防日本本土,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势并不如历史教科书里说的如此威风。

到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之时,苏联人并没有击垮日军的抵抗,甚至没有摸到日军在东北地区的核心防线,这场战役双方伤亡实际相当,只不过在计算战果的时候,苏联人将战后缴械投降的整建制日军也计算入内而已。

二、8月8日夜苏联撕毁日苏互不侵犯协议对日宣战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该条约规定双方尊重对方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缔约一方受到第三国攻击,保持中立等内容,这让两国都免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该条约规定直到1946年4月失效,同时在其失效前一年,如某方不提出取消,则自动延长五年。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是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联参与经营东北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1945年8月8日深夜,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总算接见了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并向他递交了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的宣战书。

其实早在1945年4月5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就通知佐藤大使,苏联将不延长日苏中立条约。也就是说这个条约将在1946年4月到期失效。当然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条约不延长的意思还有双方在1946年4月份以前继续保持中立。只是这一年2月美英苏秘密进行的雅尔塔会议,确定了苏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对日宣战的原则。对于苏联而言,在巨大的战略利益面前,一纸条约又算得了什么?

当战争的形势进入1945年,德日意轴心国败局已定,这份中立条约对于日本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但对于苏联来说,这份条约已经不符合苏联的现实利益。

1945年6月3日日苏双方开始进行了接触,日本企图通过外交的方式,阻止苏联出兵对日宣战。而苏联早已确定了出兵东北的决定,所以一方面在与日本虚以逶迤,另一方面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将大量的兵力与装备物资运往远东地区。

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人一方面表面上保持高傲的姿态,对此置之不理;另一方面继续在莫斯科做着外交努力。

1945年8月8日夜苏联撕毁了还有大半年到期的《日苏中立条约》,150余万大军冲入了中国东北,在垂死的日本帝国身上踩上最后一脚。

三、关东军在7月征召25万侨民组成新关东军

(日本步兵)

截止1945年关东军主力实际上大部分都已调回日本本土,就连调到南洋去的日军师团实际上也不是关东军主力。如去菲律宾的第1师团只是1个11000人的轻装师团,可第1师团在关东军时是28000人的重装师团,第一师团调回日本的主力部分叫做机动打击第201师团。所以日苏开战时,老关东军基本已调回日本参加本土防卫。

如果说日本政府外交层面对苏联还抱有一丝幻想的话,军方尤其是关东军对于迫在眉睫的苏联进攻还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截止到1945年上半年,关东军实际上已经成了空架子,多达20个师团被抽调到其他战区,其中大部分调回日本准备参加预期中的本土防卫战。此时关东军拥有1945年2月编组的八个师团,1944年新建的4个师团,由关内调来的4个师团(第39、63、59、117师团),这十六个师团组成了关东军的主力。

一直到1945年7月份,关东军还在极力扩军,征召25万在东北的日本侨民编成1个军司令部,八个师团、七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坦克旅团、五个炮兵联队和若干其他部队。

由此可以看出截止到1945年8月份,这时候的关东军八成的部队是1944年以后编成,没有作战经验的新部队。到了日苏开战前,关东军纸面上拥有24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部分边境守备队等57万人(包括在北朝鲜的6万)。这还不包括日本海军的镇海警备府(釜山)下属之旅顺方面特别根据地队和元山方面特别根据地队2万人和日本陆军第五方面军在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的约9万人,在远东战役全部作战地域日本陆海军约68万人。

不管是否是新组建的部队,五六十万的兵力也不算少了,最要命的是日军严重缺乏武器。尤其是在7月份才开始征召入伍的25万侨民,战争在8月就爆发了,很多还没来得及装备武器。

日本军方对自己的家底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在战事临近时对东北的防御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5月30日大本营陆军部下达新的对苏作战要点,将原先歼敌于边境地带的战略,调整为确保以通化为中心的满洲东南三角地区,即以沈阳到图门的“京图线”铁路以南与沈阳到大连的“连京线”铁路以东要地,以这两条铁路构成第二道绝对防卫圈。通化作为整个防御计划的核心要点。

这个新作战指针非常明确,就是以日本本土决战为根本方针,不拘泥于边境争夺,以满洲与朝鲜为整体,进行全面持久的战争。

四、苏军在边境根本没有遇到日军主力

(初入东北的苏联红军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苏联入侵东北的远东战役是在递交宣战书的8月8日零时(莫斯科时间)同时展开的。远东苏军分成后贝加尔、远东第一和远东第二等三个方面军。

后贝加尔方面军从蒙古越过大兴安岭进攻大连旅顺、长春沈阳山海关等地。另外在张家口承德、海拉尔齐齐哈尔两方向实行辅助进攻。

远东第一方面军从太平洋方向进攻牡丹江、吉林、哈尔滨。

远东第二方面军从松花江姚河方向突破边境堡垒地域,进攻哈尔滨。

日军在5月底的战略调整让苏联各路大军没有受到太大的抵抗。后贝加尔方面军的第17集团军在8月9日这天推进了70公里,到达内蒙古赤峰地区;第39集团军迂回了哈伦阿尔山筑垒地域,前进了60公里;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向长春方向推进了150公里。但苏联方面承认,并没有遇到日军主力。

“日军第3方面军主力配置在满洲纵深的长春和沈阳两地域内。由于这一情况,更主要是由于苏军行动坚决,苏军才得以迅速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十一卷,P381,阿奇卡索夫,普洛特尼科夫主编,苏联)

其他两个方面军上演了相同的故事,留下部分部队围攻日军边境的筑垒地域,其他部队向纵深切入,一路顺风顺水,基本没有遇到激烈的抵抗。苏联人最大的敌人是道路、河流、气候以及后勤。

日军全部撤退了。

8月14日,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的装甲前锋攻占了洮南,长春西北约200多公里的地方。39集团军下属的坦克44旅在这天攻占了索伦,他们缺乏油料只能停了下来。

(8月15日后向苏军投降的日军汽车部队)

远东第一方面军行动很不顺利,被绥芬河、密山、东宁、东兴等边境筑垒地域阻挡,直到12日才越过这些要塞摸到了牡丹江的边上。

日军一直在依靠边境筑垒和城镇进行抵抗,苏联人直到8月13日中午时分才由步兵26军的先遣队开始了对牡丹江市的攻击。日军在此集结了126、135两个师团,他们在牡丹江以西十公里的掖河山构筑阵地,抵抗苏军的进攻。直到8月15日结束时,这个城市仍没被占领,两个师团按照命令在这一天撤往牡丹江西方约50公里的横道河子,并与17日抵达。

8月15日日本投降 苏军还停留在黑龙江边境

远东第二集团军的辅助进攻显得十分顺利,独立步兵第5军在8月14日进入了宝清,红旗第二军8月15日抵达孙吴附近,展开对日军123师团的进攻准备。

事实上这个方向日军只有一个师团两个旅团,兵力十分薄弱,独立第5军甚至只是在无人地带行军。

在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时,远东战役的战线大致从西到东是,克什克腾旗(赤峰西北约150公里)——突泉——洮南——兴安盟——海拉尔——孙吴——宝清——林口——牡丹江。

五、苏军没有占领一座大中城市,日军主力还在

(苏军在保养缴获的日军重炮)

日军24个师团中只有4个师团受到苏军打击

由以上8月15日的战线可以看出,虽然苏军号称各条战线高歌猛进,但到了此时,东北包括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沈阳、通辽等在内的所有大城市均没有陷落。

包括海拉尔、索伦、富锦、佳木斯、绥芬河、东宁和牡丹江等的边境筑垒地域和枢纽地区都进行了顽强的守备。这点也得到了苏联的承认。

而日军只有9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的部分部队与苏军发生了交火,其中只有第107、124、126、135师团以及边境警备队遭受了重创。(《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P191,(日)林三郎著)

也就是说到了日本宣布投降之日为止,关东军主力犹在。而苏军开战第2天日本内阁就已接受波兹坦公告

其实就在8月9日苏联开始远东战役时,日本帝国已经在寻求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天皇裕仁认为“敌人既然已经使用了这种武器,继续进行战争越发不可能了。”

1945年8月9日召开御前会议,天皇裕仁斥责了日本陆海军统帅部的继续战争主张,指示无条件投降。日本内阁随即于10日上午7时13分通过瑞典向盟国发出“和平”照会,坦言准备投降,只要求保留天皇。而此时远东战役刚刚开始一天。

一直到8月15日,天皇播放无条件投降文告,日本军方实际上早已经将东北的交战放弃了。

(图为苏军将投降日军编为569个工作大队押往黑海边的奥德萨港,外蒙古中亚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以及伊尔库茨克以东地区服劳役。)

1945年8月16日关东军接到了关于全体陆海军部队投降的命令。关东军司令部立刻向各部队传达,同时向苏联方面请求停止战斗,并于17日派出关东军参谋长前往哈尔滨苏联总领馆提出停战交涉。

苏军总参谋部发布声明称,天皇的投降通告只是一般投降书,以日军还在抵抗为由,继续战争。远东苏军总司令回复关东军,“建议从8月20日12时起在整个战线停止对苏军的一切战斗行动,缴械投降。”

苏联为了占领更多的地方,竟然出现了拒绝立刻接受投降,而延续战争时间的回复。可谓战争史一大奇观。

实际上到8月18日,除了部分失去联系的边境堡垒,大部分地段上的日军已经开始投降。苏军在进行着一个人的表演。8月19日,以空降兵对长春和沈阳进行占领。

日军与外界的失去联系虎头、东宁等要塞仍在抵抗。虎头要塞坚持到8月26日才被攻克,1400名日军除少数之外全军覆没,苏军伤亡数量相当。而东宁的日军因失去联系继续抵抗 到8月28日奉命投降。但苏联人认为这不是最后的战争,因为在9月2日,苏联步兵365师的部队还在牡丹江附近遭受了2000多名日军的拼死抵抗。

战后,日本统计己方伤亡4万人苏联统计己方伤亡3.6万人。

远东战役的结局是,苏联声称俘虏日军59万4000人,击毙83737人,缴获了坦克686辆、飞机861架、各种火炮1836门、自行火炮15门、机枪13099挺、步枪约30万支、迫击炮掷弹筒2474门,其他还有大量军用物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P440,(苏)阿奇卡索夫、普洛特尼科夫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

对此日本方面并不赞同,日方战后统计远东战役阵亡和负伤约4万人,日本当局认为运到苏联的日本人总数是57万5000名,另外还有731等部队撤回日本,在苏军还将一批老弱日军就地释放,并没带往西伯利亚。

苏联方面损失,据统计,死亡12103人(包括所有不可恢复性损失),伤病24550人。另有大量坦克损毁。

六、结语

日本战败投降的主要原因是曾经强大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被美军全歼,日本已无法从海外获得任何石油,钢铁等战争必需品,而日本本土,特别是军工工业又遭到美军燃烧弹攻城和原子弹暴击的轮番蹂躏,日本已无法将战争继续下去。苏军去东北和中国军队开向中国东部地区一样,基本等同于是去接收的。

如果说苏军还歼灭了部分因失去联系不缴械的日军,那中国军队也在8月15日后也曾与少量日军有过交火。如果说依据天皇命令缴械的数十万关东军是苏军远东战役的战俘,那么向中国军队投降的128万日军算什么?中国军队8月大反攻的战俘?按战争史研究惯例,战果应指在作战中导致敌方伤亡、俘虏与投降者,而不包括因国家战败而成建制投降者。

苏联军队在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关东军放下武器以前,在整个东北战场没有攻克任何一座大中型城市,甚至连日军的主阵地都还没有接近,苏军主力还在和边境日军守备队打转转。何谈苏联解放东北?

苏联也好,日本也好,在我国的领土上进行交战,都是侵略者。兵者,国之大事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因为学雷锋将自己的国家卷入到别国的战争中去的,所有的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都是利益的驱使。


南柯


两个方面都有,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快结束时达到巅峰,经过几年欧洲战场的浴血厮杀,调到东北打关东军的都是百战精锐,而且苏军机械化程度高,拿着三八大盖的日军不是苏军对手也正常

现在很多人对几十万关东军 被几天拿下很不解,很多人都很不理解,其实在当时很正常,当时日本太平洋战争惨败,美军打到了家门口,几千架美军轰炸机日夜不停的轰炸日本本土,日本败局已定,关东军早已斗志全无,成了没有灵魂的驱壳,这样的军队已经打不了仗了,所以在苏军进军东北后,关东军没打过一场像样的仗,武士道精神在也不见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关东军号称几十万,几十个师团,可随着各战场的吃紧,关东军也可能不断被抽调,所以最后可能就是空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