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现在的娶亲方式是怎样的?

大青马


在内蒙古地区,很多地方的蒙古族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娶亲仪式,并且非常重婚礼中的每一个细节。其实,这种仪式感就是一种传承。从远古年代继承下来的蒙古族传统婚礼都会持续两天,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蒙古族婚礼在细节上吸纳了一些现代的要素,但浓郁的民族特色依旧没有变。

我是一名蒙古族姑娘,对于蒙古族婚礼有着一定的了解。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说起,蒙古族有两种婚制:抢婚和聘婚。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多半是实行的抢婚制。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了封建社会,才普遍实行了聘婚制。

一种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的新人在结婚时都会穿上蒙古袍,而且父母以及亲人都会穿上隆重的蒙古袍,并佩戴相应的饰品。新娘子穿着美美的蒙古裙子、带上耳环、项链、头饰等。有些首饰都是祖传下来的,价格不菲。而男方也要穿蒙古袍、头饰、腰扎、蒙古靴子。

在这大喜的日子,男方家和女方家都各自准备着。男方家迎亲要安排车队,一般都是双数,同时用鲜花装饰车队。这个车队代替了旧社会的花轿和吹鼓手,走时仍要吃上马饺子。蒙古族的婚宴上不可缺少的有全羊席,再斟上醇香的马奶酒、各种奶食品、糖果等。在敬酒仪式中,新浪手提银壶,新娘捧着银碗,敬给长辈、亲友等来宾,在敬喜酒的同时,还会献上一条长长的哈达。这一天,新郎不必担心喝多了出丑,他们开怀畅饮,把酒言欢,在喝到兴致上,拉起马头琴,放声歌唱,新娘子伴着马头琴声,载歌载舞。这样的热闹场景要举行两三天,待到女方送亲的亲友们在三天后走了,婚宴才算真正的结束。当新娘的亲友或母亲离开之时,新娘与母亲会相拥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这样有着传统习俗的娶亲仪式,就是蒙古族的独有的文化内涵。


新华融媒新消费


内蒙古地区现在的娶亲方式既保留只要古代的一些传统的东西又注入了新时代的特色。一般新娘子是蒙古族那么一定要穿独属于蒙古族特色的衣服,戴上漂亮的耳环,项链,头饰。如果新娘子不是蒙古族,那么就会穿上西式白色的婚纱。但内蒙古的姑娘结婚一定要家里人去送,家中的近亲,像是,姑姑,舅舅,他们将新娘子从自己家送去婆家,这代表着娘家人对自己孩子的一份祝福,也像是在说娘家是你永远的家。还有就是夫妻双方的父母必须见面喝酒,两家人代表着两个大家族,大家坐在一起吃着饭,共同商议着孩子们的事情,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既让两个家族彼此互相理解,又让自己的孩子们明白,今后他们必须承担的责任。有些内蒙古地区在娶亲时还会敲锣打鼓,让新娘子坐花轿,这是保留了古代的传统。但婚礼的举行仪式一般都是偏向于西方化的,新娘子会在婚礼上换两次衣服,第一次当然是白色的婚纱,第二套衣服就是中国传统的旗袍了。


包头吃喝玩乐攻略


这是传统的蒙古婚礼,在婚礼上可以看到很多惊艳的蒙古服饰和首饰。

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蒙古婚礼上特有的传统食物。

新娘主婚袍的帽饰,像艺术品。

做工精湛的银饰。

新郎的婚袍。

刻有新郎和新娘蒙文名字的项链。

新郎的帽子。

一场传统的蒙古婚礼,通常他们也会准备几套蒙古袍。

新郎腰带上的银饰。

妈妈为新娘系上腰带。

这是他们的另外一套婚袍。

配套的帽子。

美丽的新娘子。

主角。

伴郎团

跟新郎新娘的合照。

又是一套华丽丽的蒙古袍。

敬酒的环节开始了。

这些是从呼伦贝尔远道而来接亲的家人。


龙腾户外旅行


除了倒插门,一般都是男的把女的娶回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