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小鬼”指揮修康藏公路 毛主席朱德欣然題詞

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整整走了3年。要在“世界屋脊”上修築公路談何容易!然而,34歲的川藏公路(原名康藏公路)總指揮、18軍參謀長陳明義和他率領的10萬大軍,硬是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修建了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

“紅小鬼”指揮修康藏公路 毛主席朱德欣然題詞

1953年秋,西南軍區副司令員李達代表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到工地看望築路指戰員。上圖為李達、陳明義、穰

1950年,毛澤東主席向人民解放軍發出進軍西藏的偉大號令,並指示:一面進軍,一面修路。

千百年來“世界屋脊”沒有一條公路,國外出版的《西藏始末記》寫道:“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世界屋脊上到處巍峨雪山挽著莽莽野林,巨石絕壁依著萬丈深淵,要在這裡修築公路,談何容易!

根據黨中央關於修築康藏公路的指示,鄧小平和賀龍任命18軍後方司令員陳明義任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長穰明德任政治委員。於是,13歲投身革命、14歲參加紅軍、時年34歲的陳明義擔任了康藏公路總指揮,他要率領築路大軍去填寫中國和世界公路交通史上的“空白點”。

填補“空白點”的人手中也是空白的——沒有設計圖紙,沒有工程機械,沒有技術人員……面對“一片空白”,勘察隊員們邁開雙腳一步一步地去丈量和踏勘遼闊的冰雪世界。

二郎山地處康藏交通咽喉,海拔3477米。雖然時值春暖花開季節,二郎山依然冰封雪裹。陳明義率領官兵在冰天雪地裡向二郎山開戰。勇士們腰繫保險繩,手握重鐵錘,劈山鑿石,“高呀嘛高萬丈”的二郎山終於被築路大軍撼動。

顧不上撣去滿身塵土,他們又迎著雪花開上了冰山——海拔5047米的雀兒山。“登上雀兒山,伸手能摸天;一步三喘氣,風雪迷漫漫;深溝峻嶺多,斷巖峭壁連;要想過得去,真是難!難!難!”如果當年不打通雀兒山,第二年公路就通不到昌都,1954年通車拉薩也就會變成泡影。

築路大軍多為步兵,大家就邊學邊幹。凍土挖不動,他們就點燃起熊熊大火,火攻雀兒山。“生命禁區”空氣中的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一半,就是徒步行進也相當於在內地負重20公斤。但這些嘴唇烏紫、臉上綴著“高原紅”的漢子們風趣地說:“我們在雀兒山上,住的是5000米高度,睡的是30度斜坡,氣溫是零下30度,開水沸點是70度,可我們的勞動熱情卻到了100度!”

零下30度,奇冷奇寒,戰士們手握的鋼釺像“冰棍”,久了,鬆開手就被粘掉一層皮;有的戰士掄鐵錘時虎口連凍帶震裂開了口,十指不能合攏,流淌的殷紅鮮血頓時變成殷紅的冰凌……打炮眼的戰士楊海銀一口氣打了1200錘,成為全軍皆知的千錘英雄;班長張福林沒日沒夜鏖戰,活活累死在一線。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埋葬了2000多具忠骨!

就這樣,在陳明義的指揮下,10萬築路大軍一往無前,英勇奮戰,連續打通了海拔4800多米的6座雪山,跨過了10條湍急的河流,提前40天完成了上級下達的通車昌都的任務。

聞此喜訊,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政委鄧小平向陳明義及其率領的築路大軍致電嘉獎。喜訊傳到北京,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欣喜地分別給康藏公路築路大軍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軍民一致戰勝天險,克服困難打通康藏交通,為完成鞏固國防繁榮經濟的光榮任務而奮鬥!”1952年12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題詞。題詞還被製作成錦旗,由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派專人乘飛機,送到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員陳明義的手中。

甘孜,是由川入藏的交通要道。當年紅軍長征路過此地時,曾在這裡創建了藏族人民的第一個革命政權“博巴”政府,而今天則要在這裡修建世界屋脊上的第一個飛機場!

修機場沒有工具、沒有運輸車、更沒有推土機。幹部戰士拼著體力開山劈石,然後背運塊石鋪砌跑道等基礎工程。沒有輾路機他們就用石滾子代替。沒有手套和任何勞保用品,許多戰士的棉衣磨開了花,手指磨破了皮。為提高築路效率,總指揮陳明義和戰士們就自己動手去伐木“造車”。他們“製造”的一輛輛小木車雖不是鋼筋鐵骨,但也勝過好幾個戰士的能量。

“進軍西藏,不吃地方”。怎樣把成千成萬噸物資從雪山江河阻隔的千里之外運進西藏又是一道難題。曾在朱德、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身邊當參謀、有“智多星”之稱的陳明義決定採取“接力運輸”——已通公路的地方用汽車運輸;沒有公路的靠人背馬馱。同時,請求軍委派出6架飛機配合他們搶運進藏物資。在此基礎上,陳明義等還深入土司、頭人的莊園、牧場做統戰工作,組織他們援助。德格地區頭人夏克刀登和人民群眾紛紛組成支援委員會,出動犛牛等15萬頭次,運糧16.5萬公斤,有力地支援了進藏部隊,湧現出曲美巴珍等著名藏族運輸模範。

經過漢藏軍民的團結奮戰,1951年11月26日,在世界屋脊上修建的第一個機場勝利竣工。

在世界屋脊上降落第一架飛機那天,晴空萬里,飛機轟響著從天邊飛來。部隊指戰員和藏族民工縱情歡呼起來!飛機的螺旋槳攪動的巨大旋風把人們衣服颳得噼啪作響,跟喜慶鞭炮一樣……

1952年8月,康藏公路修建指揮部在昌都召開會議,討論研究修建從昌都到拉薩公路的走向定線。

高原公路,百年大計。為了慎重選擇,修築康藏公路總指揮陳明義帶著工程人員趕到重慶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區,向賀龍司令員請示彙報。賀龍認為,“南線”氣候溫和,海拔低,不僅修路有木材、石料,還有青稞、牛羊、水果、燃料等,方便施工和生活。公路走南線更符合西藏人民的長遠利益。

賀龍的意見傳到北京後,毛澤東主席在《關於康藏公路定線的報告》上揮筆寫下:同意此項意見,公路走南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