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油田开发对于地下水污染的初步概况(一)


从1980年代至今,陕北地区的石油开发已有30多个年了,从最初的漫山遍野的钻机到如今的磕头机遍地,无不诉说着关于石油发展的历程。石油工业的发展让革命老区甩掉贫穷的帽子,逐步走向了快速致富的康庄大道,但随之而来的原油污染尤其是地下水污染问题,却鲜有人问津。关于原油的污染我们平常人只看到表面的土壤污染和石油管道泄漏带来的河流污染,但在更深层次的地下水,却长期处于舆论与普通人无人关注的状态。其实,比起其他污染,石油开采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更隐蔽,危害更大。下面我们先说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会对地下水产生哪些问题。

我们知道油田和石油化工区的土壤都会受到了石油及其炼化、裂解产物的污染。而石油作为具有高疏水性、低水溶性特征的污染物,在土壤介质中表现出复杂的相态。石油具有低溶解性,除部分溶解于土壤空隙中的水分之外,大多仍以纯液相的形式存在于土壤空隙中,部分则蒸发到土壤气体中。石油在土壤中的积累导致土壤结构与性质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1)油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环境条件,造成油田区土壤盐分积累,使得大多土壤表现为弱碱性或碱性。

(2)油田区土壤的可溶盐含量大部分高于0.2%,为盐化土;个别土壤样品可溶盐含量超过4%,为强度盐化土。

(3)油田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P含量偏低。速效N含量一般低于100mg/kg;速效P含量普遍低于20 mg/kg,仅占总P的5%左右,属于典型的贫营养土壤。

(4)石油的强疏水性导致高含油土壤具有疏水性,土壤储水能力下降,含水率降低。

陕北地区油田开发对于地下水污染的初步概况(一)

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作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淋滤和下渗是造成地下水长期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直接或间接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危害。世界范围内约1%的地下水受到了石油的污染。而在陕北地区几乎每个县都有石油开采工业,受污染土壤的面积估计超过了10%。

(1)石油烃及其组分通过土壤向地下水的迁移,会造成地下水环境中石油烃组分的不同程度检出,降低地下水的品质。中国部分石油化工区的地下水水质恶化问题突出,局部地区地下水中含油量高达20~30 mg/L,苯含量高达20~50 mg/L,水井报废、居民搬迁,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功能,对当地的工农业造成严重危害。

(2)由于石油烃有机污染物分解缓慢,造成地下水水体污染问题显著。监测数据表明,油田区地下水据油井等污染源500m范围内为Ⅴ类地下水,1500m监测点地下水中的含油量仍达到Ⅳ类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开发对于土壤的危害是致命的,而土壤通过淋滤和下渗对地下水更是产生了相当大的污染,陕北地区水资源匮乏,能否得有效地保护是关于陕北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此,希望政府及环保部门尽快将此纳入严格管控的体系当中,督促石油开采企业真正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与担当,莫将子孙后代的健康当儿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