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現在的一些媒體有很多“假新聞”,對此你是怎麼看的?

MAX164541124


當整個世界似乎都在為“假新聞”而戰時,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它現在已經被消滅了。然而由於社交媒體機器人對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低可信度的內容仍繼續在社交媒體上蓬勃發展。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對此進行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以此來確定低質量的新聞網站是如何將可疑文章散播到這麼多人面前的。相信你已經猜到了,答案是機器人。

對此,外媒TNW採訪了領導這項研究的Filippo Menczer教授。他告訴記者,儘管在Twitter上發佈低可信度故事的賬戶中機器人只佔了很小的比例,但它們對這些文章在Twitter上的傳播卻有著巨大的影響。

Menczer團隊的研究表明,機器人負責讓一個故事在發佈的那一刻就看起來很受歡迎另外還會讓它出現在容易分享低可信度內容的政治影響者的眼前。

據悉,該研究小組分析了1360萬條鏈接到低可信度內容的推文,然後他們對這些推文進行了模擬。在模擬中,他們指出,刪除這些機器人將能讓低可信度文章的轉發量減少70%。

顯然,低可信度的內容依賴於機器人來傳播,但檢測到哪些賬戶是機器人則是一個更大的問題。Menczer告訴TNW,這是社交媒體的系統性問題,而不僅僅只是Twitter的問題。但是Twitter的數據是最容易訪問的,所以他們才會選擇它作為研究對象。

然而不幸的是,由於社交媒體的規模和範圍,基本分析或用戶調查已經不可能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為此,印第安納大學不得不建立一套機器學習系統來識別機器人,此外他們還建立了另一個分析平臺來將信息如何在Twitter上傳播做了可視化處理。

據悉,這兩個平臺分別叫做Bometer和Hoaxy,它們能讓Menczer及其團隊成員能夠確定哪些賬戶可能是機器人以及這些機器人在傳播假消息上究竟有多有效。

解決方案

說到社交媒體上的主觀真相似乎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居心叵測的人可以把Twitter作為試驗謊言的培養皿,這樣就很容易確定哪些謊言會成為政客們的談資。低可信度的內容發佈者可以讓他們的故事以很少甚至在沒有努力的情況下就傳播開來,從而形成一個虛假的新聞反饋循環。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限制或清除機器人。儘管它們能做很多好事--比如傳播合法的新聞、幫助小企業做廣告、與客戶接觸、提供一種娛樂形式--但它們也是一種能夠繞過人們常識的強大工具。

但禁止機器人是一種未經思考而做出的反應。對於那些合法將機器人用於娛樂或學術目的的人來說,實施起來很困難同時也存在問題。

加州最近出臺了一項立法,其規定機器人操作為違法行為,除非它的創造者在機器人的社交媒體簡介中明確表示這不是一個由人類操作的賬戶。這類措施可能會遏制住住在加州的機器人創造者的浪潮,但此類法律卻將很難實施。

目前唯一真正的解決方案是成為更好的消費者。

沒有參與印第安納大學團隊研究的MIT社交網絡信息傳播專家Sinan Aral告訴Science News:“我們是這個問題的一部分,要變得更有眼光、不能轉發錯誤的信息,這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由於這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技術公司不知道如何確保它們的服務不被簡單的代碼所利用,所以用戶可以花時間免費監控它們的網絡。

但現實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時間把每一個看起來可疑的新聞故事都報道出來。更糟糕的是,在一篇報道被上報後,事實核查人員可能需要數小時或數天的時間才會判定該報道是否是“假新聞”。

一種解決辦法是利用AI實時自動核查事實,這樣用戶就能在閱讀故事之前讓自己心裡有個底。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它確實能為那些迷失在假新聞海洋中的人提供一個迴歸的橋樑。


cnBeta


對於現在的一些媒體存在“假新聞”這個問題,我來淺談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比如說:以趣頭條為例。剛開始用趣頭條的時候,只是從上面瀏覽一些奇聞異事之類的文章或者視頻,覺得挺有意思,後來,隨著進一步的觀察,慢慢發現,有好多新聞都是假的,因此,到現在我也不去瀏覽了,直接就把趣頭條App刪掉了。

記得有一次,我母親想學著炸油條,看到趣頭條上發表的炸油條的方法,於是,就點進去了,點進去之後才發現,什麼炸油條,都是廣告,氣的我媽恨不得把手機扔了。我只是舉了一個事例罷了,也不能說趣頭條上所有的新聞都是假的,這其中,還是有一些真實的新聞存在的。

現在,我把重點放在了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魚號上,總的來說,今日頭條還是比較真實的,百家號審核的更為嚴格一些,不允許你發佈假新聞或者盜版之類的,而大魚號我也於今天剛剛註冊成功,還沒有開始發佈任何作品。

無論是趣頭條,今日頭條,還是百家號,或者大魚號,我只想說一點:那就是做媒體,我們是認真的,更是嚴謹的,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大意,我們不僅要對得起我們自己,更要對得起全國億萬觀眾。

我是溫超,歡迎大家來到溫超文化傳媒工作室。(最終解釋權歸溫超文化傳媒工作室所有)







溫超文化傳媒工作室


當今時代面上什麼事情都好像變的清晰了,人也比以前文明瞭 素質也在不斷提升,但精神上也變的比較累了,自從VⅰFi全面放開後,網絡信息傳播範圍就大了,圈子大了假的新聞就多了,甚至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傳播正能量的贊一個



有云傳媒


新聞本身體現的特點是真實性、及時性、有效性。而且本來記者這個職業就是專門為新聞服務的。但是,如今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現在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發佈新聞、資訊。按道理說,只要大家都按照新聞發佈的選擇,應該是一件好事,很多人參與意味著大家能看到更多、很及時的新聞資訊。然而,恰恰是當前社會充斥著對金錢的盲目崇拜,為了利益,博眼球、博流量,許多新聞工作者就會編造“假新聞”來欺騙讀者、觀眾。我想這不僅僅是對新聞行業的玷汙,最可恥的是這些人其實已經沒有人格可言。強烈呼籲國家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編造假新聞的,將列入黑名單,永遠禁止以任何形式傳播新聞信息。


葉文福1976


一切假新聞可以誤導觀眾取向,對國對民有害無利,一個職業媒體人,應該要有嚴謹的職業素養,不能為了利益虛假報道,杜絕假新聞,多傳遞社會正能量。


我行我素狂野世界盃


反正做這行要有個準則,道德準則、良心準則、公正公平...等等


潘姓網


嗯,確實的說有真有假,要不網上有那麼多視頻,現在網絡覆蓋全國,假視頻也可造假,網絡發達現在什麼都可以看到,真的到真假難分,現在好多東西假的太多了,什麼都造假,何況視頻呢?為了錢啊!都不用說了,什麼都可以吧?對我個人來說吧!現在環境都可以已假倫真。


一心向楊9


現在媒體的假新聞太多了,一會兒這個明星死了,其實人家活的好好的;一會兒劉強東案件有結果了,結果讀完了屁也沒有放一個……證明國家對媒體的監管不到位,或者叫放任自流。新聞一個是新一個是真,而現在的媒體為了片面的追求頭條,點擊率,吸引眼球,只要能夠引起讀者注意,這個所謂的豬頭編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敢往上發,反正錯了或者假了沒有人追究,導致假新聞氾濫,國家的新聞監管主管部門太失職瀆職了,如此下去是多麼可怕呀,不敢想像……


葉落知秋魚得水


他們都是一些以贏 利為目的地方性節目,政府該管管了。


難得用心SRF


假新聞能刺激流量的快速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