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時,爲何沒有記載有救駕的軍隊?難道李世民控制了天下兵權?

D-wish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因素:

1.李世民發“玄武門之變”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和安排。對自己的人員分佈,工作任務,兵力部署,行動路線,他在天策上將府經過多輪協商確定行動方案。

2.在玄武門之變中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後,他們的親信和隨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還是奮力的抵抗。

3.當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人頭被李世民的人拿到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沒有放棄抵抗,因為他們要報恩,報知遇之恩。帶人衝擊秦王府。

4.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持利劍進入皇宮,向李淵報告太子和齊王謀反,秦王以將他們誅殺。從而劫持皇帝李淵,逼迫他下了兩個旨意,一是讓他立秦王為太子。二是冊封秦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因為此時李淵畢竟是皇帝,這樣其他人員就不會再做無謂的抵抗。因為李世民已經是名副其實,名正言順的太子。掌管天下兵馬。穩定朝局,鞏固軍心民心。安撫人心。

5.李世民的人拿著李淵的兵符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發出警告,太子和齊王已伏法。於其他人員無關,過去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希望他們放下武器,歸順朝廷。繼續為朝廷建功立業。


手機用戶55678993270


李世民當然不可能完全控制天下兵權,但問題在於,軍隊來救誰的駕?李建成、李元吉當場就死了,難道救被李世民控制的李淵嗎?救完了你想怎麼辦?殺了李世民?既然木已成舟,李建成、李元吉已死,而做了太子,繼而即位的李世民也是李淵的兒子,哪個不知趣的統兵將領敢去管皇帝的家事?


其實,玄武門之變不是沒人抵抗的。至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親信是有前往玄武門的,當然並不是為了救李淵,而是為了救李建成、李元吉或者為他們報仇。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當得知李建成死後,其親信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衝殺至玄武門。張公謹依靠過人的臂力關閉玄武門,將馮立等人擋在門外。駐守玄武門的雲麾將軍敬君弘與中郎將呂世衡帶兵與馮立等交戰,被馮立所殺。薛萬徹攻打玄武門久攻不下,準備轉而攻擊秦王府。此時,尉遲恭趕到,向東宮和齊王府的兵將展示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部隊軍心頓時渙散,無力再戰,四下逃竄。馮立、薛萬徹等人逃走。


由於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率秦王府之眾精心謀劃,先由李世民向李淵密告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妃嬪淫亂,李淵召二人對質。所以,李建成、李元吉不疑有他,以為只是去父親面前解釋,根本沒有做武力防範。等到了玄武門發現情況不對,已經來不及,所以被當場殺死。當李建成、李元吉一死,大局已定,此時就算有忠於二人的兵馬前來也無濟於事。如果說李淵的話,確實被李世民控制了。但後來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繼而傳位於他那都是李淵親自下的旨意,就算是在李世民控制之下不得已而為之,但又有哪個武將敢質疑?李世民畢竟是李淵的兒子,您能慫恿父親去殺兒子嗎?

何況,李世民帶兵多年,又有秦王府一群猛將扶持。一般的將領誰有把握打得贏他們?不一定打得贏,打贏了李淵還不一定領情,就算領了情日後想李世民後悔了你還不是大禍臨頭?就算李淵認了,李淵死後繼位的還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弟弟,能保證不站在李世民這邊嗎?所以啊,什麼帶兵救駕,那是自討苦吃,九死一生啊。


伊耆角木


呵呵,簡單給你說說吧,首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突然發難,李淵根本沒有提前做好準備,第二李世民當時是秦王,天策上將,尚書令幾乎掌握了唐的軍政大權,第三當時很多唐的大將成分很複雜,有李世民的一手提拔起來的親兵如侯君集、尉遲恭等,這一部分人肯定死命幫助李世民;也有後來投降唐朝的瓦崗軍隊軍人,如李世績、秦瓊等,還有投降的隋朝的官員如李靖等,後面這兩部分,成分很複雜,畢竟玄武門之變是窩裡鬥,在時態沒有明朗之前後面兩部分,誰都不會跳出來支持哪一方,這些人都是絕對的聰明頭腦的精英,有的採取了忠於朝廷的中立態度,有的採取了暗中支持李世民的方法,等玄武門之變大局已定誰會跑來勤王,那就等同於造反,別說李世民不容,就連李淵都不會領情。第四其實玄武門之變後只要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其實大局已定了,不管誰在折騰,只要尉遲恭帶兵器跑到李淵的大殿中哪怕說的在感天動地、忠心耿耿,任誰也明白,這是挾持皇帝做人質了,除了造反,誰也不能做什麼了!所以當的宰相蕭禹就給李淵一個臺階,說太子自己沒什麼功勞,早就嫉妒秦王功績,早晚若出大事來,這次秦王把他們滅了正好除去心頭大患。李淵也只能漠然!


晴空萬里143673632


玄武門之變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輕鬆!!李世民只是運氣好才贏了,因為當時長安駐防軍隊是李淵的人馬,另外李建成兵馬也比李世民多。真正發動政變進入皇宮的的只有十幾個人,才沒有引起注意,然後在宮門門洞裡控制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帶著十幾個人殺向內宮,侍衛反應過來之前控制了李淵,逼迫李淵發下詔書讓所有兵馬聽從李世民調遣,還拿到了調兵的虎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