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覺得這句話對嗎?

新農村那些事


這句話很知名,也很有價值,但大眾對其理解出現了偏差

這句話如果是教師的自勵,這樣的教師值得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那就要鄙夷。

這是一種口號,口號是基於現實的一種可能性激勵,並不代表就是現實;教育口號很難完整、全面地表達一定的教育理念,僅僅是一種可能性,未來發展的方向。

但這句話在教育中成為了標準,家長也好,領導也罷,動不動就把這句話說出來,從家長角度來說,認為教師理所當然要會,要懂,常用語就是:這個都不會,你還做什麼老師!如果孩子會,還要你老師幹什麼?領導來講,這句話講出來顯示自己水平;普通老師講出來,大家都知道他在給自己帶高帽了。

教育是講求公平和效率的,公平是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效率在當前來講就是升學率。公平基本可以達到,效率就是讓學生分層,對老師來講,只能是大眾化的教學,不可能個性化,個性化教育提了幾十年,但更多還是理論上的討論,實踐基本不可能。

這句話,理論上正確,實踐上錯誤。


大學專業深一度


這句話是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的,在我們學校教室門口恰有這句話,寫的是:沒有不對的學生,只有不對的老師,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老師。可能很多老師看到這句話或多或少有些不理解,很多人把這句話掛嘴邊,甚至有些家長也拿這句話來指責老師,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正確理解!

我認為,這句話應該是在強調教師或者是教育工作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和信念吧,對於每個孩子我們都要樹立“能教好”的信念。想辦法,找路子,針對孩子的不同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教育,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教育成果!一定能夠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

但是,不能把這句話當做是教育工作者的枷鎖,一切責任都推給教師。這樣會打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大熊高中物理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記得以前我的小學班主任總是將這句話掛在嘴邊,讓我們好好學習,不然就會顯得他沒本事,當然這也是他自謙擦了,要知道他才35歲就聘上副高級教師(完全是因為教學能力突出)。其實,這句話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是教師對自己的一種自謙或者說是自勵。如果非要理解成是對教師基本要求的話,相信很難找到符合條件的教師了。

我們都很清楚,學生的情況各異,有些學生即使老師督促他也知道學習,有些學生就算老師天天跟在他後面,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的想法。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的確有很大作用,但絕對不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只能是學生自己,如果學生就是不學,就算是找神仙來給他講課,估計也不會取得什麼好成績。

當然,作為教師也應該時常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多與其他教師溝通交流經驗,以期達到以人之長不及之短的效果;多於學生交流,與他們做朋友,得到他們的信任,更要讓他們信服你,才能做到真正聽你的話。總之,學習是靠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這也是為什麼會說“教學”就是需要有人教,也得有人學,缺少一方也是不行的。


東愛雨小公


這句話當然不對,如果把這句話改成: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的學生。或者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總之,你把這句話的邏輯分解提煉出來,你就會發現這句話的荒謬了。

我本人也是搞教育的,正因為我天天接觸老師,所以最瞭解老師,也最有發言權。一個學生的學習提升,決定因素是多方面的,你全部歸結到一方,或者一個因素,那本身這個邏輯就是扯淡的。



老師是可以改變學生,可以影響學生,可以塑造學生,但那都是有前提的,而且也是有限度的,老師的能力不是無限的,把老師責任無限擴大化,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你看現在我們常見的公司,都是叫有限公司,為什麼呢,因為他責任必須有限化,承擔不了無限責任的後果。

萬能的上帝也無法創造一個自己都搬不起來的石頭。作為普通個體的老師,就能承擔教化萬民、有教無類的全部責任嗎?當然不行,至少家長、社會,還有周邊其他人都可以對孩子的學習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孔子是聖人,也才教出72賢人,聖人尚且如此,普通老師更別提了。

這句話是對老師的道德綁架,老師是贊同也不是,否定也不是,我乾脆站出來,戳破這句話的妄佞之處,希望大家理性對待教育,理性對待老師,理性對待學習。


龜友在線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邏輯,從句式表達上似乎無可挑剔,符合大前提肯定小前提否定,其結論學生都能教會的邏輯原理,但與客觀事實不相符,所以,這種觀點就是一種謬論!

首先,世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相對的,而沒有絕對的,因此,這種觀點犯有絕對論錯誤。

人有所長,手有長短,智商高低,有先天和後天之分,不能等同。這種觀點犯有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與馬克思主義的“一分為二”哲學觀點相違背。試問每個學生都能考入北大清華,都能成為科學家嗎?

其次,這種觀點誇大了老師的作用,同時把一切責任推卸給老師,是對老師的一種綁架。老師不是萬能的,更不是聖人。孔子學生三千,教出聖賢七十二,何況老師?

再次,人的成長教育過程可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學生的家長是啟蒙老師,對於小孩的成長,智力的開發,性格的形成具有前提作用。學生上學接受教育,老師教育學生,這是一對既矛盾又統一的整體。學生是內因,老師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怎能把責任都推給老師呢?

誠然,提出這種觀點的人,是對學生教育責任的一種推卸,忽視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同時,也是對人民教師的一種教育責任的綁架,加重了老師的精神壓力和負擔,不利用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應予以駁斥和糾正。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說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這應該是他的教育理念或者說教育追求。這隻能是用作鼓勵老師們的最高目標或方向,而根本不能用來評價教師的業績。然而一些個別領導和家長愛用它來指責辛苦勞作在一線老師們,讓教師們非常反感和無奈。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三千弟子裡也不過達者七十二,面對不思進取的和天賦不高的學生,孔子也會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可是這位教育家,思想境界卻是孔子所望塵莫及的,令孔子也汗顏呀!

不過,細心琢磨後我想這句所謂的教育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使它正確的話,解釋上應對兩個概念“老師”和“好”字進行重新廣義定義:

1.“老師”是應指廣義的老師,包括第一老師“父母”在內,甚至包括身邊的長輩們。因為一個人剛出生時確實是可塑造的,據專家研究表明,優秀的人60%由家庭因素決定,好的品質、智商開發、情商塑造是父母和家風決定的,家庭是人生第一學校,父母是第一老師,孩子的基礎品質一旦定型,學校老師的“再生”作用效果有限,事實上“兩商”相互影響,包括心理品質,而且容易出現惡性循環導致學習成績不好.

2,“好”的應定義為:與過去的“自己”相比有進步就為“好”。比如有惡習的改了即為“好”;起初能考30分,現在能考到40分了也為“好”;以前不愛學習,現在願意學習了也為“好”;成績優秀的保持了優秀就為“好”。不能只依據考上大學、升入重點才為“好”;要是這樣的話,這個世界就沒有差別了,顯然不合實際。畢竟人各不同,天賦不同,五個手指頭長短不可能一樣,以後各有各的作用,行行出狀元,做得好同樣能幸福人生。這才符合道家講的“自然”,因此這個“好”不能狹義理解為分數比“別人”高,考上重點考上大學才能算“好”。

我想,如果這樣理解這句話就應該是正確了吧!


i陳跡i


不請自來。

說得挺對,但也要看對誰。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想學的學生。”

“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會賺的商人。”

“沒有不漂亮的女人,只有不會打扮的姑娘。”

……

每句話都很對,但那只是用來自勉,自我激勵。

若用來要求別人(而非自己),那就屁用都沒有了。

試問,咱得是上輩子積多大福,才能修到一個自己就想學的孩子,一個會賺錢的老爸,一個會打扮的老婆?還都圍著我轉?因為我長得白嗎?

所以,說這話的,如果是位教育工作者,那麼值得尊敬,倘若碰到,是要給他鞠躬的。

如果不是教育工作者說這話,對不起,我能說髒話嗎?頭條不讓,那就只能呵呵了。


九月風滿樓


也對,也不對。

大連理工大學高等教育學教授李梟鷹在他所著的《高等教育關係論》中提出"教育的三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以及"教和學是相互定義的,老師和學生同樣是相互定義的"等觀點。沒有學生,老師也不能稱之為老師;沒有老師,學生也不能稱之為學生。所以,老師和學生、教與學之間是平等的關係。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向學生展示問題的來龍去脈。

所以,問題中"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不全面的。同一個老師所教的幾十個學生,有學會的有學不會的,難道能說針對於學會的學生這是個會教的老師,而針對於學不會的學生這又是個不會教的老師麼?因此就會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會教會學、會教不會學、不會教會學和不會教不會學。至於這第四種情況應該是少之又少的。


北京半支菸


對是對,但誰能做到,或者說老師們有這個義務做那麼無私的奉獻嗎!

接著這個話題,我想聊聊,我心目中教師這個職業。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大力提倡,教師的無私奉獻,什麼蠟炬成灰淚始幹,春蠶到死絲方盡......

大家可以看到,這種提法,現在就很少了,因為教師他也是個職業,雖然肩負的重擔很大,但誰都有家庭,誰又沒孩子呢!誰也不能喝西北風呀……

在教師的這個行業裡,多年來,都是在鼓吹一種,光讓馬兒跑卻不給馬兒吃草的氛圍。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嘴裡喊的提高教師待遇,現在也算有所改善,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教育制度的各種糾結。

要成績但又不能加重孩子的負擔。

要讓孩子輕鬆卻又真的沒招。

也不知道是誰一直宣傳歐美的孩子學習輕鬆的,真格的,在那兒要進一流名校,要走學習這條路,都不輕鬆,輕鬆的學到知識,怎麼可能呢!實際情況是國外的孩子也是變著花的累!

最後這一段有點扯遠了……🤓🤓

🐻🐼🐨🐯🦊

總的來說,現在教師這個行業,越來越趨向於大眾行業,不能再要求每個老師都做出無私的奉獻了。

——🐵🙈🙉🙊🐒——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希望我的答覆對你有幫助❤️


石頭聊家庭教育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這句話是曾經一個號稱專家的名師說的,絕對算得上一句教育毒雞湯!因為他不光誤導了很多孩子和老師,更重要的是誤導了很多家長。讓家長們誤以為光靠老師就可以教育好孩子!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孩子接受到的最早的教育是來自父母的,是家庭教育。0到3週歲,入學前的這三年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

入學後,絕大部分孩子還是與父母接觸的最多,父母是他們最信賴的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老師。

當然,老師的教育也至關重要。但是,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為什麼成績有好有差,習慣有好有壞?這就是家庭教育在起作用!

所以,教育孩子必須家校配合,而且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大過學校教育。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