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一夜之間保變寶,但這盤大棋遠未結束……

在支付寶上線僅41天的相互保業務,昨天悄然由“保”變“寶”。

在過去的十年中,互聯網革了不少行業的命,或至少半條命。比如移動通信、銀行卡、出租車、shopping mall……

而在10月16日相互保初推出時,坊間也有“馬雲這次要革了保險的命”的聲音——好吧,其實是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


“相互保”,一夜之間保變寶,但這盤大棋遠未結束……



上線月餘即有2000萬+人加入,相互保已經成為了地球上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保險銷售單品

形勢一片大好。

但偏偏沒能在保險業打出一片新天地,遑論革命。

緣何?

銷量僅次於避孕套,神級保險單品只差一步

阿里14年前上線“支付寶”時,環境堪稱奇險,大部分用戶不懂,行業不理解,銀行瞧不起,監管部門也猶疑,馬雲甚至悲壯地做好了入獄的準備,但支付寶成了。

4年前推廣移動支付時,環境也說不上好,銀行與監管部門的壓力無所不在,直到近期還常有反彈和壓制,但當時阿里與深圳友商某訊默契攜手在銀行間遠交近攻、縱橫捭闔,最後也是成了。

偏偏出身正規、渠道完美、推廣容易的相互保,目前看來,是沒成。

  • 出身正規:相互保持有保監正規牌照
  • 渠道完美:支付寶數億流量
  • 推廣容易:產品設計到位,一看就懂,十分便宜,切中剛需。


上線一個月,攬客2000萬,這比今年雙十一天貓單品銷售最高的店鋪寶潔高了近10倍,如果說不論品牌的單品銷量,更是僅次於永遠第一的避孕套。

但相互保不是肥皂洗髮水,也不是避孕套,它甚至根本就不是快消品,而是一個在大眾消費領域堪稱冷門的保險類單品,它賣出2000萬份的意義,對於保險行業不吝於衛星上天和原子彈爆炸。

眼看就是神級單品,或者說,只要活下去,就是神級單品。

就差這一步。


“相互保”,一夜之間保變寶,但這盤大棋遠未結束……



相互保變身原因:產品設計優秀並雞賊著

相互保之所以不得不變身相互寶,其中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觸動了保險業固有格局,同時對監管部門的權力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但正所謂蒼蠅不叮沒縫的蛋,相互寶可謂是成也產品設計,敗也產品設計,這種對行業來說顛覆性的產品要想生存下去,除非是無懈可擊,但相互寶哪裡是無懈可擊,簡直是一咬一嘴毛。

  • “不像保險


相互保不收固定保費,而是採取0元加入,出事分攤的收費策略,保險方僅收取10%管理費,類似於坐zhuang。

然而問題也在於這裡,傳統意義上的保險,是一份對賭,對賭雙方是保險公司(保險人)與投保人。投保人交保費,賭自己運氣萬一不好,可以獲得相應的保金。相當於一種“反彩票”。

但相互保的對賭性質非常弱,它更接近於一種慈善型的、共享型重疾互保產品,保險公司並非保險人,而是中間管理方。在這種情況下,它雖有保險之實,但到底能不能擔保險之名?這在某種情況下就完全可以“說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事實上,這也正是相互保這41天內被指責和詬病的理由之一。

但這個理由不是硬傷,因為這種事,監管部門和保險行業在乎,用戶不在乎,因為對於用戶來說,能獲賠付就好。

  • 賠付越多越賺錢

如果說從保險的倫理上來揪相互保的小辮子,那麼“賠付越多越賺錢”確實是它的缺陷,在難容道德風險的普遍環境下,堪稱硬傷。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不想賺錢的商業,對於傳統的保險公司而言,巴不得所有投保人都別出事,投保人不出事,就等於金錢落袋,所以儘管你也許很討厭保險推銷員,但請你相信,保險公司從上到下沒人盼著你買了該司的保險後出事。

花朵財經(wdcentury2)有個迷信的朋友說:“每買一份保險,就當做有幾萬號人為我祈禱唸力加持我健康平安。”雖然很逗,但接近於事實。

但相互保的賺錢模式在於,每賠付一筆,就抽取10%的管理費,這個管理費也是所有的投保人一起出的。所以它賠付越多、越賺錢。(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如果賠付率過高,必然導致無人繼續參保,項目也就難以存活。)

瞭解這種賺錢模式,任何人都難免質疑它是否會理賠過於寬鬆,導致投保人的錢被濫付,甚至是否為騙保提供更大的空間。


“相互保”,一夜之間保變寶,但這盤大棋遠未結束……



  • 產品有點“雞賊”


相互保的產品設計,從互聯網從業者角度看是幾乎完美無缺的。

前面說過了,它夠簡單,夠便宜,所依附的平臺又是流量巨頭,這幾乎註定了它在互聯網領域的成功。

然而在保險從業人士看來,這個產品有不少漏洞。比如,它的退出機制,只針對於保險方,卻沒有對投保方的。

簡單說來:

在參與人數少於330萬人時,相互保項目將自動關閉。

但如果用戶要退出,則無任何現金退償措施。而用戶主動或被動的退出,又過於簡單。(5天不繳費視為自動退出。)

如果你買過長期保險就知道,每年(或每月、每季度)繳費之前或逾期之後,保險公司和保險員會發來無數短信催繳。而且有一些保險產品,近年來越來越與基金理財類產品界限模糊,在一開始就設計了退出機制,比如原本10年期的保險,如果第三年退出,則退回已繳金額的一部分。

請注意,這不是在說相互保的壞話,這不是在說相互保的壞話,這不是在說相互保的壞話。


“相互保”,一夜之間保變寶,但這盤大棋遠未結束……



這是在指出相互保產品設計的先天不足。

相互保的優越性非常明顯,再重複一遍:它很簡單、很便宜。

或者說,它是一個制度設計有缺陷的,但卻很有良心的產品。

這與正常的保險產品正好相反,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所見的保險產品,在制度和條款設計上,絕對是沒有任何邏輯漏洞或其它硬傷的,然而保費和賠率上,卻九成九是keng爹之極。

對於用戶來說,相互保,是產品的某些條款雞賊;但一般的保險產品,卻是在盈利模式上直接算出幾乎固定的超額利潤。

這個話題必須打住了,防止河蟹,你們懂的。

綜上所述,相互保變身相互寶,螞蟻保險對保監從善如流,必然的結果。

今後的相互寶:名寶實保

有些事情黑色幽默的程度,最好的編劇都寫不出。

相互保姓保時,其實跟保不太搭界;

但它改姓寶,你覺得這是要老老實實當一款網絡產品了吧,其實它卻更像保險了!

來看看昨天“升級”為寶之後,相互保變成了什麼樣——


“相互保”,一夜之間保變寶,但這盤大棋遠未結束……



  1. 2019年1月31日之前的分攤費用用戶不承擔。(吸引用戶的小福利)
  2. 2019年分攤金額不超過188元,超出部分由保險方承擔。(保險方更像保險方,且將低價化虛為實,順便回擊“信美精算師大忽悠,年費至少好幾百”的質疑)
  3. 管理費由10%降為8%。(多承擔了義務,同時卻少賺取了利潤。)
  4. 加入成員數低於330萬,計劃不解散。(取消了原本雞賊的保險方退出機制,兜底式)


原本的“相互保”比起傳統保險產品,差距最大,最容易被人詬病的就在於其制度設計上,另外就是雖然很便宜沒有保險公司賺差價,但盈利模式存在越賠付越賺錢的bug。

但經過優化之後,原本的硬傷被大大弱化了,優點卻依然是優點。保險方需要承擔的權責利更加均衡,原本穩賺不賠的雞賊式盈利,變成了盈虧皆有可能,且提供了兜底方案。與此同時,明確了至少2019年保費不超過188元,將低價進行到底,如無意外,2020年乃至以後,很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措施。

面對這樣糟粕一洗而褪,精華一如既往的相互寶,它雖然不再有“保”之名,卻比“相互保”更像保險了。(原本隨時有可能關門大吉,連基本償付義務都不保,實在難當它是保險。)

這樣“比保還寶”的相互寶,儘管不能說是革了傳統保險的命,也不能說是革了傳統長期重疾險的命——畢竟保額最高30萬——但花朵君不得不說,任何一個重疾險推銷員,面對這樣的相互寶,頭皮想必是有點發麻的:親孃哎,還有這種操作?


“相互保”,一夜之間保變寶,但這盤大棋遠未結束……



保險業的革命是必然到來的,或早或晚

時至今日,保險業算是固守舊城池相當給力,難得又難能沒有被互聯網嗆行的行業之一。

然而,有一句醜話放在這裡:保險業被互聯網嗆行是必然的,或早或晚而已

如今阿里的相互寶、騰訊的全民保,乃至網上的水滴籌們,還只是打著保險的擦邊球,搞一搞名為保險,實則與傳統保險大相徑庭的慈善互助,其模式更像是一個大型工會成員之間的互保互助。

但總有一天,當行業的監管和產品壁壘逐漸淡去,那時的保險行業到那時就會是今日的銀行卡與sim卡,儘管不會消失,但會“反主為客”,反過來成為相關網絡產品的補充。

類似的事情可以參照餘額寶,餘額寶最初為什麼敢於提供令銀行恨得牙癢的利率回報?因為它不需要客服、不需要線下網點、不需要推銷員,只需要維護好網頁和自己的資質,省去的成本就是用戶原本必然要被薅的羊毛。

保險也一樣,只要有巨頭做背書解決了信任問題,那麼網絡保險同樣不需要推銷員、不需要線下網點、不需要客服,只需要維護好網頁和資質,線下人員很可能只需要有限的理賠團隊而已,所以相互寶收8%的管理費也能賺錢,但傳統保險公司哪怕收取16%,也運營不下去。成本有天壤之別,產品的縱深以及競爭力就同樣會有天壤之別。

所以,革命不是不革了,只是時候未到。

以上。

PS:關於相互寶本身,與本文“相互保之變化”的主旨無關之處,闡之未盡。歡迎各位留言或在評論區探討。

另外,請掃二維碼關注花朵君的大號花朵財經(wdcentury2)。拜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