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河北輻射不通暢的原因,有一個你肯定沒想到!

京津冀城市群,中國北方第一大城市群,是以北京為中心,天津為副中心,帶領河北眾多城市發展的城市群。然而過去的一二十年一直被國人詬病,京津二市是綜合實力越來越強,與周圍的河北城市經濟發展差異巨大,沒有很好的產業分工,經濟交流也很少。因此北京吸血論,環京津貧困帶論就有了市場。

自2015年4月30日,中央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北京產業轉移到河北。促進產業分工,增進經濟協同合作,從國家層面推動京津冀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後來京津冀三地的交流合作就多了,北京-張家口共同申請並承辦北京冬奧會、北京大量專業批發市場外遷河北、北京新機場在河北邊界、共同規劃並建設京津冀城際鐵路網、北京地鐵平谷線經停燕郊,成立京冀合作的雄安新區等等。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京津冀一體化的夢想會逐步實現。

北京向河北輻射不通暢的原因,有一個你肯定沒想到!

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規劃圖

過去北京和周圍河北縣市互動少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就是河北在北京周圍的地級市太少。地級市優勢有很多,一、自身行政級別高,審批產業項目權限多,會方便地方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項目。二、地市可以吸取下轄縣市的財政,重新分配,用於市轄區重點項目建設。三、地市的交通條件更好,區域內的國家或省內的重點項目會優先放在地級市市區。這些都有助於地級市可以發展成為大中城市,而普通縣市就差的多。特別像環京周圍數量密集的縣市,面積大多六七百平方公里,二三百億的GDP,縣市城區比較小,很難吸引到了優質產業項目投資。

大中城市對於企業來說,意味更好的發展平臺,更完善的產業配套及生活配套,更容易招來城市群核心城市企業的青睞。城市群裡的大中城市越多,越便於與核心城市建立更廣泛更密切的聯繫。只有把區域內城市群之間聯繫的網織的密集,才更有利於城市群協同的健康發展。所以一個區域內大中城市的密度,間接反映在地級市的密度,非常重要。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發展這麼好,也是這個原因。

以北上深三大國家經濟中心城市為中心,180公里為半徑劃定城市群核心區。去除掉區域內的核心城市,計算地級市數量。為了便於比較,京津冀只統計城市密集的半圓部分。

北京向河北輻射不通暢的原因,有一個你肯定沒想到!

京津冀城市群分佈地圖

北京向河北輻射不通暢的原因,有一個你肯定沒想到!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分佈地圖

北京向河北輻射不通暢的原因,有一個你肯定沒想到!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分佈地圖

京津冀地區,雄安新區看作地級市計算,地級市數量有六個;長三角地區,寧波看作地級市計算,地級市數量有9個;珠三角地區,除去廣深港澳,也有9個地級市。從這比較來看,京津冀城市群要再增加三個以上的地級市,才更容易達到長三角和珠三角這種健康、成熟的城市群空間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