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納浪鄉朝勿村 小康路上絕不掉隊

兩年前的卓尼縣納浪鄉朝勿村,晴天揚沙,雨天泥濘,垃圾遍地,耕種方式傳統守舊,是個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如今的朝勿村,沿路的楊樹被深秋染成了金黃色,路兩旁的菊花爭奇鬥豔,一幢幢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潔淨的環境讓人恍若置身於江南小鎮。

深秋清晨,寒意漸濃,村民全喜成將自家的180只蕨麻豬放到山上放養。閒暇時刻,全喜成開始盤算起今年的收入——到年底每隻豬可以賣到1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後可以淨賺八九萬元,再加上養蜂收入的一萬多元,今年全家收入可以突破十萬元了……全喜成是去年的脫貧戶,想到今年的穩定收益,他心裡樂開了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談到朝勿村近兩年的發展變化,村委會主任俞生榮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子以前沒有產業的支撐,村民一年下來就全靠外出務工和種點莊稼,收入很低,現在我們村子裡辦起了村級集體經濟公司,還建起了養蜂基地,像全喜成的脫貧故事,在我們村很普遍。”

2016年,朝勿村被列為卓尼縣第一批生態文明小康村,硬化了主次巷道,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器,建設了文化活動廣場、公廁,修了新河堤、觀景橋、停車場,全村改廁、改廚、改圈、改院、改炕、改大門、改洗澡間,“七改”完成率達95%以上,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房子建好了,道路修通了,如何讓老百姓的錢袋鼓起來,讓村集體經濟的腰桿硬起來?經過反覆討論,徵求意見,結合“三變”改革,2017年6月,朝勿村邁出了“彎道超車”的關鍵一步,成立村集體經濟企業——卓尼縣朝勿村富民產業文化旅遊發展公司。村裡將一批惠農資金整合後,全部注入集體經濟公司,註冊資金500萬元。公司與農戶簽訂了入股協議,其中與一般農戶簽訂分紅協議,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保底分紅協議,實現了農民變股民的華麗轉身。

在一系列精準幫扶措施和產業帶動下,截至去年年底,朝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由2016年的78戶326人,降低到45戶164人,今年計劃實現全村整體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