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變身“相互寶”,網絡互助VS傳統保險哪個更靠譜?

N晚報記者 李舟英 通訊員 王孑瓊 CFP供圖

11月27日,“相互保”發佈公告宣佈即日起將升級為“相互寶”,並定位為一款基於互聯網的互助計劃。記者瞭解到,新“相互寶”在100%保留用戶原有權益的情況之下,將推出一項新福利:用戶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分攤金額188元封頂,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螞蟻金服承擔。以後,每年末“相互寶”會公佈下一年封頂金額相關情況。

據悉,定位為網絡互助計劃後,新“相互寶”將不再由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承保。根據信美人壽同期發表的聲明,因為其被監管部門約談,不能再以“相互保”的名義繼續銷售其團體重症疾病保險。

“相互保”變身“相互寶”,網絡互助VS傳統保險哪個更靠譜?

“相互保”、“相互寶”

到底是個啥?

“0元加入,先享保障;一人生病,眾人均攤。30萬元保障,幫一個家。”上個月,一款名為“相互保”的大病互助計劃在支付寶火熱開售,產品一經上線便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強烈關注。

根據相關產品信息,該互助計劃支持芝麻信用分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0元加入,先獲得100種重疾保障,他人生病時再參與費用分攤,會員生病時也有眾人幫忙,可按年齡一次性領取10萬元或30萬元的保障金。

在迅速飆升的“參團”數字背後,讓人疑惑的是,這種大病互助計劃與傳統重疾險有什麼區別?加入後究竟需要分攤多少理賠金?項目會不會賠錢終止?這樣的產品設計又是否存在隱性風險?

根據《相互保業務規則》給出的說明,“相互保”是具有相同風險保障需求的螞蟻會員團結在一起,以共擔風險的方式為會員提供健康保障的互助共濟機制。

相對於傳統保險產品,該產品最大的吸睛點就是:沒有固定的保費設定,而是採用眾人分攤理賠金的收費方式。據統計,上線1個多月已有2000萬人加入。

“相互保”成“相互寶”

“螞蟻”給出大禮包

除了分攤金額封頂,新“相互寶”給出的禮包還包括:收取的管理費將由保障金額的10%下調至8%;未來,如果參與人數低於330萬,計劃也不會解散,仍繼續為用戶提供一年的大病保障。

據“相互保”的公告,升級後,用戶獲得的保障和體驗都不會有變化,以前未加入的用戶,可以加入新“相互寶”,而已經加入的老用戶,則可以一鍵升級至新“相互寶”,同時,等待期也無需重新計算,依然是按照之前加入“相互保”的日期開始計算。

“相互保”還宣佈,為了彌補升級給大家帶來的不便,無論新老用戶,只要是在2018年加入,2019年1月31日前的分攤費用全免,都由螞蟻金服來承擔。

從“相互保”到“相互寶”,脫離保險、轉型互助,在行業人士看來,儘管模式有所變化,但其低門檻、互助、普惠的初心和價值依然是值得倡導的探索方向。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表示,“相互寶”秉承了原有產品特性,使得中低收入人群、隱形貧困人群更容易獲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緩解和防範這部分人群因病致貧、因病致窮現象。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則認為,原有的“相互保”帶有保險和互助雙重屬性,形式上是保險,實質上是互助,是一種商業模式創新。未來互助會演化,最終,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自組織保險將是發展方向。

“高齡男性”

或成最大受益者

與傳統重疾保險費率受年齡及性別影響不同,所有符合資格加入的投保人都承擔與其他參保人同等數額的分攤理賠金,39週歲及以下的人群可獲得30萬元的保額保障;40週歲至59週歲的保額保障為10萬元;超過60歲會自動退出互助保障計劃。

而在傳統的保險產品中,在不同年齡投保同一款消費型重疾險產品所需支付的保費存在較大的差異。以市場上銷售的某款傳統重疾險為例,在選擇保障期間和繳費期間至60週歲、保額恆定為30萬元的設定下,一名30歲男性對應的年保費基本在1000元左右,一名20歲男性對應的年保費一般可以控制在700元左右。

換句話說,在這個保障體系中,低齡人群可能需要付出高於自身風險的保險成本,而相對高齡人群可以享受低於自身風險的保險成本。如果其他的參保人都是35歲以上,20歲的年輕人同樣會承擔35歲對應的投保成本。如果其他的參保人都是20歲時,35歲的中年人則需承擔20歲對應的投保成本。

還有保險精算師指出,除了年輕人補貼年齡大的人群,這個產品的不公平之處還表現為女性群體補貼男性群體。從保費分攤來看,該互助計劃對“男性年長者”更友好。

綜合而言,互助計劃其主要優勢體現在參保靈活、不用擔心保險公司惜賠以及“高齡男性”參保成本較低等方面,其與傳統保險產品相比,兩者各有利弊,並無明確的好壞之分,最終是否選擇還需要消費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評判。

互聯網保險產品層出不窮

傳統保險產品或備受衝擊

當前,隨著社會風險意識提升,居民對自身及家庭的風險保障重視程度也日漸提高。據統計,社會人口死亡原因中,疾病和意外是導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合計佔比高達98.2%。而在疾病死亡的原因中,以惡性腫瘤、腦中風後遺症和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致死率最高,合計佔比達94.9%。由此表明,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是威脅居民生命的重要原因。

根據今年4月份嘉興市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嘉興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166.14億元,比上年增長20.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9.21億元,增長7.22%;人壽險保費收入106.93億元,增長29.6%。全年賠付額38.94億元,增長10.1%。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33.36億元,增長9.3%;人壽險賠付金額(剔除期滿給付)5.58億元,增長14.79%。

然而,隨著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層出不窮,消費者的選擇日益增多,傳統保險產品市場被不斷分食。根據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形勢分析報告》,上半年我市新增保險收入87.12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93.13億元,同比少增了6.01億元;今年截至9月,全市保險收入累計為136.63億元,比上月增長10.57%,但同比遞減了1.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