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溝通,父母不要太強勢,凡事講道理,孩子自然會是乖孩子”,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呢?

發佈網西安站


你好,看到這個問題,我迫不及待得想給出自己的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兩點要說的:

1、從你的問題中,我明白了你是希望孩子做一個乖孩子,我不太認同這一點。

2、即使父母做到了不強勢,多溝通,講道理,也不能保證孩子自然就是乖孩子,這只是乖孩子充分不必要條件。

對於乖寶寶的問題,受中國千年的儒家仁義禮智信,和道家的中庸思想的影響,孩子聽話懂事,不爭不搶一直是好孩子的標誌,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發現乖寶寶們在社會上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有上進心,從小懂得爭取的寶寶更能適應社會。

現在好寶寶的概念應該是這樣的:懂道理,獨立,個性,有上進心。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再按千年的老傳統來教育乖寶寶了,這樣只能教出中國式的巨嬰和毫無創造力的庸才,中國的教育,不是某一環節的問題,應該從父母開始改變,然後是學校體質的改革,有點離題,不再往下探討了。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家長不強勢,多溝通,講道理,孩子也不一定是乖孩子。

人是奇怪的動物,有門心理學分支叫做犯賤心理學,指的所有的人讀一讀。

在犯賤這個問題上,人們是從小犯到老,時刻不改變!簡單點說,就是習慣成自然,對你的好你也不覺得是好了,對你的愛你也以為是白菜!

不論是家長懷柔策略還是專治統治,有一個原則非常重要,那就是變!

柔中帶剛,剛中帶柔,剛柔並濟,千萬不要讓聰明的孩子們摸清了你的套路,一味的忍讓講道理會讓孩子忽略了你的愛,忽略你的付出,認為父愛就該是這樣的,偶爾給孩子敲一下警鐘才會讓孩子明白原來爸媽只是愛我而有所忍讓,如果我做的不對可能會得到相應的懲罰,這樣應該是更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當然,一味的壓抑孩子,強壓政策更是行不通的,這樣會產生兩種後果,一個是引起孩子強烈的叛逆,在一個就是孩子變得自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為人父母,平時應該多做一些功課,多學習一下心理學,這樣才能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必焦頭爛額。


書可以很有趣


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青春期是人生的美好時期,總有那麼多的美好事物圍繞在四周,也充滿著每個孩子的腦海裡。雖然想法很多很炫,但大多還是無法實現,這不僅困擾著孩子,更是困擾著每個父母,最終也將成為孩子與父母很難越過的溝壑。

孩子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總是阻止自己的一切行為,慢慢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逐漸變得牴觸父母的言行,越來越遠離了父母,最終孩子變得越來越“不乖”了。



父母擔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害怕孩子誤入歧途,於是不聽緣由,不論對錯,就是要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安排,這樣孩子才會健康成長,為此父母也變得越來越“霸道”了。



孩子“不乖”和父母“霸道”的根源就在於父母和孩子缺乏基本的溝通。在維繫情感和關係中溝通是不可或缺的,溝通就是通過交流彼此的內心真實想法,設身處地的理解對方的感受,最終達到縮小心理的距離。

父母和孩子多溝通要注意一下幾點。

多理解尊重孩子

不要小看孩子,要與他們保持同一位置,這是理解和尊重的體現,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拉近與孩子的關係,縮小心理距離。

理解尊重孩子並不是要父母無條件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要讓父母與孩子彼此交換位置,試著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想,而孩子在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就會感受父母的愛和家庭的溫暖,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告訴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有理解,再多的教育與引導也是沒效果的。



多與孩子交流

父母要多與孩子說話,不斷地向孩子傳達內心的想法和願望,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濃濃的愛是包含在所有的批評與教育中的,這樣不會使孩子只沉醉在父母嚴厲的語氣中而產生牴觸情緒。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只會打罵和訓斥,只是在反覆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面對這些不但不會有所改正錯誤,反而會對父母“又恨又怕”,這不是我們希望。這種情況應該是心平氣和的孩子交流,多聽聽他的想法,再說說自己的想法,互相討論是非曲直,這樣不就達到了目的了嗎?



正確引導孩子

好的溝通還包括引導孩子正確地思考問題和規範行為。

一件事情,孩子做對了,父母要表揚他,孩子做錯了,不要只會停留在言語的嚴厲上,而忽略了怎麼避免今後再次犯錯。

首先不要模糊事實的對錯,不誇大事實,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對的”“這是錯的”,籠統了對錯的界線是不利於孩子對對錯的判斷的。

其次不要只說事物的對錯而不說對錯在哪裡,要一步步引導孩子去思考,去探尋,最後揭示對錯的地方,孩子在有趣的搜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模式。

最後不要逃避問題,要敢於承認錯誤。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是錯卻不敢承認,更不去解決它。父母在批評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犯錯了就要有承認的行動,更要有改正錯誤的行動。



其實,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好與壞都在於溝通。越來越少的溝通,這個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稀薄,越來越糟糕;越來越多的溝通,這個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深厚,越來越美好。所以,從現在開始,作為父母的我們試著剋制一下自己,改變一下自己,凡事多溝通,尤其是對孩子。


安靜252761


擁有一個乖孩子,這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內心期望。

但我不同意這種培養乖孩子的家庭教育觀。

為什麼中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乖孩子呢?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聽話、順心的乖孩子,

這種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一直在延續。

乖孩子聽父母的話,從不自作主張,不亂作為,能讓父母省心、少煩神,

乖孩子還能讓父母感到自己作為長輩的特有的權威感、滿足感和自豪感。

很多父母認為,擁有一個乖孩子就是上天給父母的福氣和幸運。

那麼,成為乖孩子對孩子自己有什麼影響呢?

一個乖孩子要剋制自己與父母不同的想法和願望、約束自己特別的愛好和行動。

必須與父母保持一致,哪怕父母的觀點和意見是錯誤的。

長此以往,從外人看來,孩子很孝順、順從父母,

但孩子內心和個性卻很受壓抑。

一味順從的乖孩子會變成一個沒有主見、自主意識弱、

生活中不敢冒險、不敢越雷池一步......

看來,成為乖孩子主要還是滿足父母自己的心理需要,

而對孩子獨立人格和個性發展卻是不利的。

為什麼總有孩子成不了乖孩子,總是讓父母失望呢?

生活中,孩子個性性格是各有不同的。

有些孩子天生溫和、老實、沒有太多個性,這些孩子很容易成為父母的乖孩子。

但也有一些孩子個性鮮明、自我意識較強、 甚至有些桀驁不馴。

對於這樣的孩子,

要求他成為一個聽父母話、順父母心的乖孩子確實比較難。

尤其是他們處於青春期期間。

如果父母總是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堅持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想法和主張,

再多的溝通和講道理都是無效的。

因為,這種溝通並不是平等的溝通、父母所講的道理也都是有利父母的道理。

孩子就會感到憤憤不平,自然就會反抗父母和產生叛逆行為。

這些不乖的、忤逆父母的孩子就會與父母的管教產生巨大的衝突。

他們我行我素,逃學、出走、犯錯........

這時,這些父母就會對孩子的失望,並深感到自己教育的無能。

那麼,現代父母應該如何去有效地教育有個性的孩子呢?

放棄乖孩子的想法、父母要建立平等的教育觀

培養乖孩子的教育觀是傳統社會的教育觀。

家長的教育挫敗感主要源於這種教育觀念。

乖孩子已經不適合當今青少年的心理需要了。

這種教育觀必須轉變。

現代父母應該建立和擁有一個民主、平等的教育觀,

父母不要再希望孩子順心、聽話,

而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正在長大的人,

父母要放棄強勢,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願望,

能和孩子平等地相處,平等溝通、平等講道理。

家庭實現民主和平等。

孩子雖然與父母有不同觀點,

但孩子是一個懂道理、講道理、通情達理的好孩子。

當然,平等並不會削弱父母的自然權威。

父母仍然是全家之主,孩子仍然熱愛自的父母。


青少年夢想教育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一切皆功德!無功難受綠?

多行善!孩子定能出人頭地!




慈證


我家孩子初二不去上學了,怎麼說也不去,老公天天罵我說我沒教育好孩子,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快崩潰了。說多了孩子還頂嘴,有時真的是忍不住這脾氣想爆發。


用戶7411040736386


孩子天性喜歡模仿,孩子也是父母的另一個版本,所以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長大後也是八九不離十。

結論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成長環境,能和孩子做朋友的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保證孩子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是很重要的,所以這種說法完全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贊同!


流子故事匯


作為家長,我正在努力踐行這種教育,並感受到了這種教育的好處,也看到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成長,但由於有時事發突然,狀況超出日常承受力。時不時會還是急火攻心!正在努力學習控制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