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孕就开始选学区房,起跑线真的那么重要吗?

育儿旅行


先说说我遇到的真事儿,就发生在我身上。

前两天我推着刚满月的二宝下楼,刚出楼门就碰到一个邻居。她看着推车里的胖乎乎的二宝,先是恭喜我,然后问我:给二宝报幼儿园了没有?老天,他才刚刚30天!

也许是看到了我脸上惊讶的表情,邻居很严肃的跟我说,真的得赶紧报,要不然,幼儿园就没名额了。我们前两天去的,都已经排到后面了!

我讲这件事情,就是想说,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孩子们之间的竞争真的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提早化!所以,我相信题目中所问到的,从怀孕开始就在选学区房,真的是存在的!

作为孩子的父母亲,我们的焦虑越来越早,也越来越严重,怎么办?

我是不认同“输在起跑线”这个说法的。在我看来,人生应该是一场长跑,身为父母,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好该做的铺垫,但不必过分的焦虑。

人生的路终究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来走,能不能笑到最后,也要看孩子自己的造化,您说呢?

欢迎您关注,我是头条认证的育儿作者,在悟空问答和头条号上持续分享原创走心的育儿经验,曾获得悟空问答优质问答奖,并两度获得头条号原创文章礼遇奖金。


小公主变形计


一、从怀孕就准备学区房,这样有必要吗?

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什么不呢?如今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都在暴涨,有能力买房尤其是学区房,那就赶紧趁早买。

好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师资,跟普通学校相比,肯定有很大差别。而孩子学习的好坏,除了跟天资、家长教育有关,学校环境也很重要。这不仅仅是起跑线问题,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


二、起跑线重要吗?

何为起跑线?是家庭条件?还是拥有学区房?拥有学区房就能高枕无忧吗?答案是否定的。

家长的三观和眼界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前六年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都是跟家长的时间更长,所受影响也最大。想让孩子有个良好的起跑线,家长应该先做好自己,其次教育好孩子。


咩小胖育儿


从怀孕就开始选学区房,这大概是微博近日比较热议的一个话题,那是上海的一个年轻妈妈,现在孩子才十一个月大,但是她却已经在进行房产交易了,她说因为考虑到学区房需要提前5年落户,所以她从自己怀孕就开始考虑买学区房了,并且看了不下60个房子,这位妈妈可谓深谋远虑了。

但其实现在很多夫妻甚至在结婚买房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学区了,事实上买学区房也是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做父母的,坚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说现在是一个拼爹的年代,就是因为爹妈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可是起跑线真的那么重要吗?

1、起跑线很重要

有的爸妈认为起跑线很重要,所以从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开始进行各种胎教,2岁就开始进行早教,4岁除了上幼儿园,还要上各种兴趣班,5岁就已经在为了孩子寻找重点小学,购买学区房了。因为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别的很多小朋友都这样,我家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孩子的起跑线也也是家长成功的象征,所以无论付出多少金钱、时间和精力,父母都心甘情愿。因为能让孩子一开始就比别的孩子跑的快,让他们接受比别的孩子更好的教育,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更优秀了。所以起跑线很重要。

2、起跑线不重要

一开始,我也觉得起跑线很重要,但后来可能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也可能是有人启发了我,让我想起人生其实是一次长跑,并不是短跑,因为人的一生其实很长,赢在起跑线的人,不一定就能赢在终点线,因为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有的孩子从小各种补习班,各种重点学校,但孩子却从小就要背负别的孩子不用承受的压力,导致孩子很容易抗拒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孩子幼年时,不要逼迫他们上各种补习班,而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诱发孩子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思维,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让他们在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时,也能从容不迫。

宝爸宝妈们,你们觉得起跑线重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这里是e风萌宝,专注于分享各种萌娃的逗乐耍宝趣事以及育儿知识,喜欢我们记得点关注哦!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砸向我们!来者不拒!


e风萌宝


非常有必要。

1,就像有网友说上海需要提前5年落户,孩子一般6周岁上学。那就是在1周岁的时候就要迁户口了。这个必须算清楚,不然买了房也是白买。政策一点要了解清楚。

2,房子这二年涨成这样子,翻了一番,仍然没有消停的意思,已经三倍的增长了,或许马上要翻二番。所以早买早划算。

3,学区房是第一个孩子的阶级划分,虽然不一定在好学校一定有好成绩,但是在好学校都没有好成绩,难道还想在差的学校有好成绩吗?

好的学校,至少周边的同学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的家长也是为了孩子买的房子,可见大家都想法是一致的。还有很多连房子都买不起的人,他们就没办法在这个学校读书了。买不起就说明家长能力不行,或者思想不一致,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交流会很困难。

学区房,是把差不多能力,差不多素质,差不多想法的家长聚集在一起了,那么教出来的孩子想法也会差不多,交流起来就不会那么累,也不用跟他人争的面红耳赤。

有能力就买吧,跟你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人”是买不起房子的人,千万不要相信。

金子埋在黄沙里也会暗沉,钻石不经过打磨也不会那么璀璨。把这些扔在沙滩上,有多少人知道这是金子或者钻石。所以,人也是在不同的地方体现不同的价值。


幽然望月


觉得身边的人都好焦虑,在非常努力的走在前面。

有机会去国外旅游,转一圈发现,当地的人怎么会那么悠闲啊?总是不慌不忙、到点下班、讲究权益、懂得享受。超市五点就关门,晚上除了酒吧,到处一片漆黑。

反观国内,经济非常繁荣,大家非常努力,努力提前把能准备的一切都准备好,才敢提成家生子这件事情。

因为大家都这样,逼得自己不得不努力,生怕落后了。

起跑线真的很重要啊,现在孩子教育越来越精益化。孩子这个要懂、那个要学,感觉没有几个看家本领、兴趣爱好,都无法在孩子圈立足了好吗……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爸妈,一定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圈子不同,意识不同,你看另一个圈子。

很多不负责任的孕妈和准爸爸,越生越多,在生每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没想好要怎么负责,这其实也挺可怕的,必定导致将来的社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妇产科小超人


前几天孕妈百事通在微博上也刷到了相关的标题“从怀孕就开始选学区房”,而且还是久居微博热搜。报道上就是在上海地区的一个孕妈,在一个月内看了好几十套学区房,孕妈百事通也只能感叹当妈的是真不容易,为了给宝宝铺好未来的路,从孕前便开始考虑了!

其实对于此类的事情,算作人之常情,每一位家长都想着望子成龙,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明星,孕妈百事通也是长大了,当父母了才知道,学习才是通往“成功”最捷径的路,没有什么是比学习更简单的事情了,因为学习是一件按部就班,有无数成功的人为你铺好的一条康健大道,可以被模仿,可以多人同行,甚至是超越前人!


家长们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一所好的学校里面的不好学习的毕竟在少数,但差一点的学校里面聪明的人都是微乎其微,拿大学来说,本科大学裸考全专业都可以六级全过,而复旦类的名牌大学的学生怎么也不会想到,专科大学生却连一个四级都过的很吃力,这也就是院校之间的差别!所以起跑线也就相对很重要了!


孕妈百事通,孕妈们的健康宝典,从业于安徽合肥新海妇产医院,关注我了解并呵护孕妈、产妇、宝宝的健康法宝。


孕妈百事通


有媒体报道,在上海某房产交易中心,一位年轻妈妈正在进行“房产交易”,她说是给孩子买“学区房”。按照这位年轻妈妈的讲述,她考虑到很多学区房需要提前五年落户,便从怀孕就开始为买学区房做准备。这样的事情,很快在社交媒体上被围观。毕竟,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时代,在很多人连婚房都买不起的情况下,有人却在肆意谈论“学区房”,这着实会让一些人感到沮丧,甚至会大唱“学区房”的反调。

我们很清楚,就现在的“高考”而言,已经被钦定为较为公平的“上升通道”。虽然,有一些“民间情绪”,总是在强调“阶层固化”和“上升壁垒”,但从更多普通人上升的可能性来看,“教育之路”似乎还是较为可行的一种优先选择。这也导致绝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铺设“教育之路”的时候,一开始就是以“出路”为导向的。

这种情境下,“学区房”便成为一种相对刚需的配置。不过,作为“学区房”的选择,只要有经济能力,确实能为“受教育”提供较多便利。一方面孩子上学有更多的主动“择校权”,能提前拥抱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家长而言也相对省心,“学区房”一般都离学校较近,接送孩子的问题就相对好解决,要不然在大城市里“接送成本”就会让人很难承受。不过,要是“经济能力”不足,就另当别论了。

坦白讲,在“学区房”的选择问题上,舆论上一直较为反感,主要还是基于“房价高涨本身”和“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能直面“学区房”本身的益处,去看待这种提前谋划的方式。常见的几种“极端喷”,或许真的该拉出来遛一遛。

其一:有“学区房”就真的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保票吗?

就事论事,决定孩子未来出路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学区房”仅算是其中的一环。但我们反过来想,没有“学区房”,孩子的教育之路将更加艰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条件越丰富,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相信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同样适用的。

其二:“学区房”那么贵,孩子的出路不好不就很亏?

坦白讲,国人的受教育初衷,绝大多数都是实用主义为先。尤其,对于那些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家庭更是如此。所以,在“买学区房这件事情”上,他(她)们首先想到的是“性价比”,而非孩子受什么教育的问题。

当然,就现在的房价走势而言,我们很清楚,“学区房”基本上不会贬值,就算未来自己的孩子没有因“学区房”而赢得很好的出路,但“学区房”作为投资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学区房”无论入手多贵,但在未来只会更贵,这个问题相信你我都很清楚。

其三:念书和成功没必然关系,所以“学区房”没那么重要?

一些人总强调,念书和成功没必然联系,这确实在逻辑上是对的。但是我们要知道,那些不念书的人,想要走向成功之路,总会比念书的人更艰难一些。另外,“受教育”本身,除却谋生的实用趋向,作为个体自身的精神构建,也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尤其作为现代社会,“受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标配。如果,家庭条件可以承受买“学区房”,能为“受教育”提供便利,真的“没毛病”。

其四:“房价持续高涨”,“教育资源配置”是普遍性问题,让买学区房的家庭背锅很无聊。

从当下的社会情绪出发,谈论“学区房”本身,实际上早已抽离教育的问题本身,而是转向“房价持续高涨”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各种追问和争论。而面对这些暂时难以缓解的问题,舆论上只能避重就轻。所以,最先遭受到打击的往往就是买“学区房”的家庭。

实际上,作为个体意愿的衡量,有能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好的“受教育”条件,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当绝大多数家庭得不到相应的条件时,并且自己也没有能力解决当下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他(她)们便会将矛头指向拥有“学区房”的家庭,认为是他(她)们将秩序搞乱,这着实让人感到很无聊。

所以,对于“学区房”本身而言,所谓的原罪也只是舆论的化身。实际上,就和买婚房一样,有条件还是应该买,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这虽然显得很实用主义,但却较为适合当下人们对生活的掌控。从这些层面上来看,或许“极端喷”就较为显得“盲目”。


姬鹏


1. 建议观看印度今年在中国上映的电影《起跑线》,血淋淋的现实啊。

2.如果有钱投资,从怀孕买很好。但是对我等没钱人来说,从怀孕到孩子上小学,得六七年时间,我赌到时候房子降价。


今天蹦高兴


如果有能力,从结婚时就应该开始准备了,没孩子前我觉得无所谓,有了娃后才觉得怎么早都不为过,我现在所在地方的小学是新建的,师资力量不行,老师好难管住学生,有个妈妈说她孩子从私立学校转到这里,才一个学期,成绩和专注力下降了,后来就转回去了,有些人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到哪都一样,还是有区别的,大环境影响人,能到好一点的学校那是在好不过的了


子非精品童装


对于这个我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起跑线是很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己本身各个方面,爸妈能给的也只是紧紧是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更好的生活环境,未来孩子的发展还是要靠自己去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