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在隔岸观火,好像与自己无关,为什么会这样?

大公异闻




19世纪末中国山东掀起了“拳乱”,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迅速向北京方向移动。

1900年5月,在北京享乐的洋老爷瞬间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波及,所以纷纷要求自己母国政府派兵保护,最后以“保护使馆”为名义调兵入京。但是,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百姓们为什么会作壁上观、看热闹,甚至帮助八国联军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成两个角度去看:一是鲁迅曾经说过的“围观砍头”;一是时局,清政府与百姓的利益关系,联军与百姓的利益关系,“拳匪”与百姓的利益关系。

开始的时候,八国调了多少兵呢?英国79人,俄国79人,法国75人,美国53人,意大利39人,日本24人,德国51人,奥匈帝国32人,加上军官19人,总共也只有451人。等到义和团逼近北京的时候,八国领事决定组成联军,英军915人,德军540人,俄军312人,法军158人,美军112人,日军54人,意军40人,奥军25人,加起来也只有2066人!这群洋人攻占天津后,对能否攻占北京是很怀疑的,这两千人有什么用?人海战术都能累死你!所以他们在天津重新扩充军队,可是没人啊,怎么办?从殖民地抽人呗!然后就组成了16000人左右的军队,这支临时组成的军队战斗力怎么样谁都心知肚明。

当时又传出洋人要扶持光绪的事情,慈禧脑热了,所以向11国宣战,结果还没怎么打,就被临时组成的“七国联军”打得落荒而逃。德国当时缺席了攻打北京,但是钱没少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中国人被砍头,周围围观的中国人面目麻木没有感情,甚至有的中国人拍手叫好,没有丝毫觉得被杀之人是自己的同胞,很是麻木不仁。”

这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时期,或者说形成时期,对于所谓的入侵和殖民没有明确的概念,特别是在老百姓眼里,清老爷和洋老爷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们很“理智”地将两个老爷的争斗当成热闹去看,反正谁赢谁输也不关他们的事,他们终究还是要看老爷们的脸色吃饭喝水。

现在老爷们自己闹起来了,生活久经困苦的百姓自然要将之当成一件趣事去乐呵乐呵,正如围观砍头者,反正砍的是别人的头,有热闹不看是傻子。你可以说他们麻木,但是造成他们麻木的却是统治者。



孟先生曾经说过:“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这话用在这里显得贴切极了。

老百姓不帮清政府,也不帮义和团,甚至有人反过去帮洋人,看似没有道理,可实际上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清朝统治者对老百姓的奴役是很严重的,不断地去奴化老百姓的人格,以保证他们的绝对统治地位,不管清宫剧再怎么为满清洗地,这点也洗不掉,老百姓对清政府的忍耐其实已经到了零点,所以才有所谓的发、捻之乱。现在,突然有个洋老爷跑出来要打清老爷,老百姓当然要幸灾乐祸地看热闹了,这是清政府的文化奴役和高压统治有关。此外,为什么会有老百姓帮洋人做事的现象呢?说个简单易懂的事,洋人传教士在中国有法外治权,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中国人信教,成为教民的话,又可以受教堂的保护,社会地位高于普通百姓!所以老百姓帮助洋人,未尝不是在想你们清老爷不给活路,我还不能找洋老爷要活路了?

至于义和团,不管书上把它说得再好,但是你要说他为百姓做了什么事还真说不出来。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开始了烧杀抢掠奸淫,店铺房屋不知烧了多少,抢了不知道多少店铺的财务,据说后来他们还将抢来的财物公开拍卖;从教民到老百姓没有人是他们不杀的;妇女被他们奸淫者也不知有多少,这些是他们该做的事吗?他们哪是“扶清灭洋”,分明是趁火打劫,洋人没见杀几个,自己人倒是抢了无数,奸了无数,杀了无数!对于这样的义和团,是你你会帮吗?我想没人会,会的人已经跟着他们干起奸淫掳掠的勾当了!

再说慈禧这恶妇,是一个“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货色,百姓不帮她是对的。

百姓不帮清朝和义和团,隔岸观火,是因为他们不值得被帮。

百姓帮助洋人,是想在绝境中寻找出路,当然这条路也是错的,所以后来有了革命。


吾与吾国


因为这是封建国家的常态,封建国家民众并不认为自己对这个国家负有什么责任。


这绝不是清朝一个朝廷如此,历朝历代都是这样。


明朝江阴之所以反清,起因并不是因为对明朝有什么感情,是因为清朝下达剃发令后江阴士绅去衙门恳请清朝官吏允许江阴百姓不剃发,遭到拒绝后群情激奋的江阴民众这才打死清朝官吏,宣布不服从清朝统治的。


再说远一点,金国完颜亮曾经认为燕赵地区老百姓就像墙头草,谁势力大就服从谁。“幽燕之民少忠义,宋来从宋,辽来从辽,我来从我……”


原因是不管封建王朝是怎么宣传,但是封建王朝民众缴纳的税赋说到底是一种“贡赋”,类似于保护费。


既然是保护费,又怎么能期望民众对收取保护费的组织有什么爱戴?


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两个涉黑组织就一家菜市场保护费问题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菜市场的菜贩们加入其中一家涉黑组织打另一家的?菜贩们都是能这两家打完后,然后把保护费交给胜利者的。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老百姓隔岸观火,这不仅是清朝统治的失败,更是封建王朝这种体系的全面溃败。


其实封建王朝体系与英国为代表的君宪国家体系优劣,清朝最保守最守旧的官员都看得一清二楚。


刘锡鸿是晚清著名保守派官员,他最有名的事情是作为郭嵩焘的副手代表清朝出访英国回国后,大肆诋毁郭嵩焘,说郭嵩焘数典忘祖云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保守派官员,在出访英国过程中对英国与当时清朝的异同是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的。


在英国时,有一次日本特使井上馨拜访郭嵩焘时谈到英国国民踊跃纳税,而日本国民却经常性的偷税漏税。结果刘锡鸿发表了一番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英国人的税收是经议会讨论的,征什么税、税花在哪里,百姓是清楚的,当然愿意交;而清朝与日本,收多少、怎么收、花在哪儿……统统是糊涂账,谁愿意交呢?


最后刘锡鸿还总结说“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郭嵩焘听了之后大为惊讶,称赞刘锡鸿“此论至允”。


你看,就连晚清保守派官员自己私下对封建王朝制度本身有什么弊病都看得一清二楚。


更好玩的是刘锡鸿在出访英国前谈到学习西方时,都毫不讳言之所以不能学习西方,是因为我们“(化)天下为家已更数千载,政令统于一尊,财富归诸一人,尊卑贵贱体制殊严,士农工商品流各派。矧(况且)其在逐末之人何得妄参国是……使富商大贾视官宦如帝天,偶一盼睐便可以为至荣极宠,斯匍匐以献其财力而惟恐不纳矣。”


刘锡鸿这段奏折完全可以解答为什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在隔岸观火”了:这封奏折的核心意思是清朝与西方国情有别,怎么能让平头老百姓参与国事?清朝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必须让有钱人把官府当做天,当做上帝,捐全副身家给官府都怕官府不收才行。


既然清朝上下把民众视作奴仆贱民,那么也就别怪老百姓关键时刻袖手旁观了。


克罗采和春天


看看下面的照片吧,不光光是看热闹,还有帮八国联军带路的,还有帮忙扶梯子的,还有送粮食送水的,还有送锦旗的……

看热闹就不用说了,刚开始连八国联军都惊讶,这些老百姓是怎么了?太气定神闲了吧。真打起来,哎呦,“带路党”也来了。

(华勇营)

当时的带路党主要分两类,第一是“华勇营”。这些人是八国联军侵华中的中国人部队,他们被雇佣了来打仗。因为熟悉地形,所以充当了马前卒,作战也非常勇猛。

第二种“带路党”就是教民。当时义和团运动针对洋人和教民,所以教民们恨义和团,见了洋人赶紧跑过去带路。

八国联军攻北京城外城的时候,通过教民的带路,顺利通过广渠门附近的下水道钻了进来。


《时务报》创始人汪康年也在自己的笔记中记载了“带路党”的事情,其中有这么一件事:八国联军进城之后,溃散的义和团人员没吃没喝,就跑到了富人韩某的家里,勒索一万金。韩某想讲讲价,竟然被杀了。

韩某的妻子本来准备找衙门的,后来一想,还是找洋人管用。于是,她给洋人带路,顺利灭了这伙义和团人。

还有,看照片,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还有帮忙扶梯子的。

人家进城之后,清朝官员更加无下限,敲锣打鼓送锦旗来了。

然后就是帮忙送粮食的,看看运输大队的规模,你能想象他们是给八国联军运粮吗?

当时的一位俄国战地记者记载:“……中国的农民从事着和平劳动,他们抱怨着遭到自己国家士兵的抢劫,他们倒水给我们喝,对我们十分恭顺……在回来的路上,有一个中国农村非常友好地接待了我们。村民们用茶水款待我们,并要我们送一些俄国旗给他们。


为什么老百姓会这样呢?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

满清官员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纵容拳匪烧杀抢掠,老百姓早就不想忍了。再者说,满清的“文字狱”统治,早就把当时中国人的骨气磨没有了。既然都是当奴才,为什么不选一个好一点的主子?

精神上的奴役,让很多人习惯了跪着。要记住这段历史,站起来。


七追风


打个比方说,你们村有个流氓无赖整天打你,骂你,欺负你,而你却毫无办法,突然有天县城里来了一个大流氓,来打你们村小流氓,打的挺惨,请问你会不会去帮助你们村的这个流氓呢,道理就是这样,反正我不会去帮助本村的流氓,打死才好呢


堕落凡间


纠正一下题目,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并没有隔岸观火,也没有感觉跟自己无关。而是感觉天降正义,一定要顺势而为。因此我们看到了八国侵华时,无数的北京老百姓搬着梯子帮助八国联军翻墙,也有很大一部分推着独轮车帮助联军运送“战利品”。也就是说他们成为了后人眼中“助纣为虐”的刁民。



实际上这件事根本怨不得这些普通的老百姓,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的统治者。

权力与义务不匹配

清朝入关之初便大量圈地,夺取了无数汉人赖以生存的根本。到了清朝末年,不仅有满清贵族侵占土地,就连汉族的地主官僚阶级也争相兼并土地。这一时期的普通百姓大部分已经破产,变成了佃农或者长工。

这些佃农租赁满清皇族和官僚地主的土地,通常被地主“岁取其半”,甚至有的高达七成至八成左右。大量的农民从年初辛勤劳累到年尾,没有留下任何的积蓄,有的甚至还欠下地主家大量的租金。而这些官僚地主和满清皇族却坐享其成,根本不用任何的劳动而大肆挥霍财富。

这种情况造就了晚清社会的不公,普通的百姓辛苦的付出了相对应的劳动义务,然而却得不到相对应的权力享受,所以对整个清政府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敌对态度。



满清政府对汉族子弟极尽欺压之能势

满清政府自入关以后选择定都北京,随即把内城的汉族子弟驱赶了出去,从此规定了只有旗人才可以在内城居住,汉人只能在外成居住。

以上只是其中一项,终整个清朝旗人还有很多的特权,比如清朝规定凡是旗人,只要服兵役,清政府会给其全家人养老送终,而这些养老的钱旗人根本无法产出,最后都由汉族子弟的赋税补齐。



也正是因为以上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广大的普通百姓眼中,满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欺压他们的流氓,而八国联军虽然也是流氓,但他们却来欺负长期压迫自己的流氓。面对这种情况,老百姓最终选择了帮助八国联军。


我是越关


回答问题前,先给大家伙展示个当年北京城的具体景像——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事实上不只三天,也不只抢劫,他们把能泄愤的事都干了:屠杀、焚烧、强奸、破坏。泄愤报复后,八国联军实行分区管制,占领北京达一年之久。

老百姓整体心态是这样,给谁做顺民不是顺民,所以各国既定分界后,凡是界内铺户住民,不分贫富,家家户户门前均插一小白旗,白旗上用洋文写着“大某国顺民”,也有用汉字写“不晓语言,平心恭敬”的,还有的就是按某国国旗样式做小旗插门前的。总之,当时的北京城,没有大清子民,只有乱世顺民。

可悲吧!扎眼吧!

还有更可悲!更扎眼的!

这问题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在隔岸观火,事实远比这个更残酷。进攻北京的其实不是八国联军,而是九国联军,这多出来的一国就是咱们自己。

据统计,八国联军先遣队有多少人呢?德军200人,奥军58人,意军53人,中国人组成的华勇营(编号为英军第一军团)400人,后来更扩充到1300多人。瞧见没,比德奥意三国还要多出出小一百人。

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不管八国还是九国,他们攻进北京城后,可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呀。

简单说,瞧瞧遗留下的那些大清朝子民的老照片就知道了,在封建专制的封闭桎梏下,老百姓的血性早没有,只剩下麻木和胆怯。

麻木让所有人无动于衷,胆怯让所有人顺从保命。

所以最后就成了无动于衷地顺从保命。

当然,老百姓的隔岸观火中透着股幸灾乐祸的味道,这里面还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有两个导火索,一个是义和团进攻使馆区,杀洋人;二个,慈禧向11国列强宣战了。

怎么形容这三方势力呢?八国联军像强盗,义和团像暴徒,慈禧代表的清廷像疯子。

在当时,老百姓对强盗固然不可能有好感,但暴徒和疯子似乎更要老百姓的命。

客观地说,这事不是洋人挑起的,攻进北京后,虽说暴行也波及了老百姓,但他们报复的对象主要还是清廷和义和团。这一点让麻木胆怯的老百姓找到了看热闹的落脚点。

至于义和团,那就一言难尽了。这群装神弄鬼的家伙标榜的是杀洋人,可杀来杀去是个什么结果呢?据统计,义和团一共杀了253名洋人,而被杀的中国人是多少呢?中国教徒被杀三万五千多人,会说洋话的、拿过铅笔、用过洋货、与洋人打过交道,甚至啥也没有就是看着不顺眼的老百姓至少被杀了六七万,也就是说,光北京一地就有十万老百姓被杀。

所以说,当时真正滥杀无辜的恰恰是这些打着“杀洋人”旗号的暴徒,而真正在对付这些暴徒的恰恰又是攻进城的八国联军。老百姓心中都有杆秤,义和团除了煽动蛊惑,本质上根本不得人心,老百姓不可能站他这一边,洋人不管有理无理,也不可能站他那一边,所以最后隔岸观火就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选择。

再说慈禧以及她代表的清廷。

清廷统治以来,老百姓是顺从了,但骨子里的认同感、归属感始终不强,始终认为紫禁城里住的是外来“鞑子”。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主要针对的就是他们。夸张点说,八国联军的报复从某种程度上甚至释放了民间百年来的积怨。因为这个,老百姓的内心是乐于看到鞑子遭殃的。

另一点,清廷对中原老百姓而言,本质上是个寡恩薄情的政权,统治时间越长,老百姓的这种感受就越强烈。本质上不认同,现实中没有可感恩的地方,不说隔岸观火了,就是改换洋门庭,老百姓心里都没有什么障碍。

再一点就是慈禧以及她身后的主战派。表面上,他们向洋人开战摆的是民族大义,家国天下,实际上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尤其是慈禧,她之所以向11国同时开战,被端王等主战派蛊惑蒙蔽是一方面,更大的一方面还是她的私欲,因为洋人支持光绪,反对她垂帘听政。

义和团在她那里就是对付洋人的一件武器,至于这件武器是否草菅人命,她根本没有深思,也没有深思的动力。

形象点说,当时的慈禧就像一个嗜权的疯子,老怨妇,因为自己的私欲让整座京城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老百姓怎能不厌恶,怎能不隔岸观火,看热闹。

其实呀,当年的京城,上演的就是狗咬狗,老百姓除了怕哪条狗咬到自己,剩下的也只有看热闹。


黑句本


一个政权,腐败,暴力,欺压老百姓,剥削老百姓,人神共愤,已经痛失民心,当有一方势力能推翻他,你说老百姓会帮政府吗?老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大的国度,老百姓都痛恨政府,这样的政府能不完蛋吗


杨威177487788


对于一个盘剥老百性,贪污腐化,人神共愤,无可救药的政府。当他遇到危难时,我不但隔岸观火,而且还要临门一脚,送他去西天。






寒松24517716675


失信于民的结果,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把国人当傻子。所有利益归于朝廷那波人,对于百姓的疾苦视若罔闻。所以才导致百姓希望换掉统治者。。。


蘭育


在清朝末年列强侵略中国的某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很多看似矛盾,实则是统一的现象。

案例

场面一:

当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的海军突破清政府在虎门的防守,沿着珠江北上。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珠江两岸挤满了观战的中国百姓,他们漠然的看着清军与英军在珠江上战斗,当清政府的舰艇被英军击沉之时,两岸的老百姓竟然发出嘘声,就像在看马戏团表演一样。

场面二:

同样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占据广州四方炮台后,随后到附近一个叫做三元里的小村庄进行抢劫,强暴妇女,结果遭到了当地人民的激烈抵抗。最后

此事被称之为三元里抗英斗争,被誉为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这两件看起来完全对立的。一个是对于英国侵略抱着漠视的态度,甚至还围观;一个则是对于英国侵略奋起反击。

实际上仔细分析,本质却是一样的。珠江两岸围观的百姓,对于英军的侵略抱着围观的态度,是因为英军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损失;三元里的人民奋勇抵抗英军,是因为英军先来烧杀抢虐的,三元里人民被迫保家,而不是卫国。

之所以会如此,简单说来就是“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这里一定要注意,这里面的民指的汉族百姓,国指的是清政府。清政府把汉族百姓不当人看,百姓也没有把清政府当成效忠的对象。

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当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时,老百姓们竟然会为八国联军带路,帮助他们架梯子进入紫禁城。


因为对于这些百姓来说,紫禁城内的对于自己的压迫是实实在在的,而这些外国人看起来好像还没有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