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是不是科學家呢?

樣yang142301580


什麼人都可以做“專家”,但“科學家”卻不能隨便用。

在科研領域,獲得博士學位最多算是剛剛買入科研的門檻,當然可以成為某領域的“專家”,但卻不能算是“科學家”。

在當今胡說八道的“專家”大行其道之時,什麼樣的人能算的上是“科學家”呢?

我認為,甚至很多院士,都算不上是科學家。

“科學家”這個詞,不僅僅包含了學術水平,還包含了對科學的態度,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不僅僅是學術層面,更包含道德層面和精神層面。

經常聽說某某院士去當副省長或者什麼什麼,這樣的人能算的上“科學家”麼?


中考研究


博士不是科學家,如果博士是科學家,那科學家也就太多了,一個大學每年能培養幾千個博士,如果都算科學家,總感覺科學家就氾濫了。

博士屬於學術階梯上的初級水平,要成為科學家,還需要先做博士後2年,然後去找工作,一般從副教授做起,然後當教授,最後成為學術帶頭人,如果能評上長江學者或者傑出青年,再過幾年也許還能去競爭當院士。成了院士以後,就可以算是科學家了——當然也不排除有些院士並沒有什麼原創成果,那其實也不能算科學家。

科學家是成名成家的人,一般來說是需要有一定的學術造詣的,至少要發過一些nature一類的文章,而且還必須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剛畢業的博士,還沒有自己獨立做過研究項目,沒有自己的研究經費,稱之為科學家一般是客套話,在場面上大家有時候也會這樣說,但不要當真。比如開同學會的時候,一個鄉科級幹部,同學可能會叫他“宋廳長”或者“張局長”,那只是一種對未來可能性的期盼與前瞻,不是什麼真的已經實現了的事情。所以如果在某些場合我們稱一個博士“您是科學家”,這話有時候也不能當真,我們中國人講話客氣,因為和氣生財嘛。但我們內心深處一定要知道,博士不一定是科學家,99%以上都不是。

反過來說,科學家也不一定是博士,比如袁隆平是科學家,他不是博士。屠呦呦也得了諾貝爾獎了,也是有突出貢獻的,也不是博士,但也是科學家。


作家張軒中


博士當然不等於科學家,正如副研究員,教授,甚至院士等職稱的擁有者,一樣不等於科學家。

個人認為,我們社會現在有一種不太好的現象,就是迷信頭銜,職稱。說深了,這可能和沿襲數千年的科舉官僚文化有關。古代的知識分子做學問,最終總是為了走向仕途。學了半天,怎也得有個頭銜,拿不到第一名做狀元,也得叫個榜眼,探花什麼的。

實際上,在純學術層面,不管你的最高職稱是副研還是教授,對公眾標明自己是某某學科的博士,才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代表你的專業背景。但是很多有職稱的人就覺得,標博士顯得自己太低檔,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趾高氣昂的副研滿天飛,活躍在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這讓我很困惑,其實在西方,如果還沒有做到正教授,副研一般自己都是不太好意思拿出來說的。

扯的有點遠,但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文化,對於真正的科學精神還沒有完全消化。什麼是科學家?首先是有科學精神的人,然後是在某科學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從而對社會生活,經濟,文化乃至人類的思想,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科學家不是職稱,更不是自封的,不能像郭德綱說的一樣,昨天晚上8點半,某人正式成為了科學家。

如果具有真正的科學精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即使沒有博士學位,一樣可以是科學家。我們的屠呦呦,不就是無博士頭銜,無留洋經歷,無院士身份的三無諾貝爾獎得主嗎?


羅生物語


博士是標誌一個人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的學位,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但是博士離科學家還有很長的路呢。

在今天這個知識專業化要求越來越強的時代,今天,博士學位已經是進入科學界的最低門檻。現在要想進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崗位,博士學位就是敲門磚,沒有博士學位,根本無法進入,放眼高校的科研崗位,除了80、90年代的老一批教授可能有人還有本科或者碩士學歷,其餘清一色的博士。

而且隨著中國科研的飛速發展,高校想要招聘的教師能力和素養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一些一線城市的高校並不是對所有博士都敞開大門。比如還是前些年,有個同事託我打聽下上海高校生命科學學院招聘老師的情況,他的一個大學同學從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畢業,想回到上海找科研崗位的工作,也許是科研能力不夠出色,發的文章質量不夠高,或者是科研方向不匹配,居然在上海沒有找到合適的科研工作崗位,後來去了蘇州大學工作,不過現在科研做得還是有聲有色的。

博士畢業後在科研崗位上一般就是講師,慢慢地靠著科研成績評副教授、教授,還會申請各種科研項目和人才計劃,慢慢地實現自己的科研理想。很多博士還會在讀完博士後,進入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完成博士後的研究。一般博士後研究結束以後,到了科研崗位,如果成果突出的話,可以評到副教授或者教授的職稱。

今天絕大部分的國內外科學家都是從博士這個學位上起步走向科研巔峰的,他們是博士中的佼佼者。也有很多的博士在競爭中被淘汰了,但是他們也在科研工作第一線從事著普通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為社會發展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科壇春秋精選


博士是對獲得博士學位人的稱呼,例如,李博士或者李醫學博士。科學家是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分為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現在我國每年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有幾十萬。博士有全日制的博士,也有在職的博士,分為普通博士學位和專業博士學位。很多科學家擁有博士學位,但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大多數不是科學家,畢竟科學家人數很少。一名博士要想成為大家公認的科學家難度很大,不光要有科學成果,還要有國家的認可。中國科學院院士就是大家公認的自然科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沒有院士,只有學部委員)是大家公認的社會科學家。當然,還有一些人既不是科學院院士也不是社科院學部委員,也屬於大家公認的科學家,例如,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和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等。



樸實的大車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小西自己是博士畢業,在做博士後。

不少人沒有明白博士後的內涵,可以將他等同於一份工作、一份臨時工,比如你在某個科研所、高校做博士後,會有個"合作導師",開展一些工作且收入不低。以長沙為例,博士後的年薪僅有10萬,可暨南大學的部分團隊招收的博士後有20-30萬的年薪。

博士不是科學家,在博士畢業後,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這裡"博士"僅僅是學位的某個等級,相對較低的有碩士學位、學士學位。

如果你在讀博士,僅僅是博士生,畢業後才會彼此喊"王博士"、"李博士"等。另外,就小西知道的,圈內大部分畢業後進入研究所、高校的博士,只會稱自己是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是不少博士工作後的自我定位,"科學家"會特指在某個方向研究工作得到業內人認可的專家,不一定需要"院士"才可以是科學家

看看,科學家的定義和舉例,"如愛因斯坦、霍金等"再次表明科學家真不是一個普通博士扛得住的稱呼。

因為歷史的原因,國內不少頂尖大牛,某個學科的領頭人,老一輩的科學家不少僅僅是本科學歷、碩士學歷,但是他們在某個學科方向做出的努力和成果讓我們肅然起敬,稱之為"大師"或"科學家"等。

當然,當下想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博士是起碼的要求,前幾天看鄭州大學的輔導員招聘公告,都要求博士,嚇人啊。

...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2018-10-07-07


帥小西De


我看研究生就有首席科學家,科學家有的是做學術的,有的是把學術做成商品的,前者一般多有高文憑,後者有錢有產品就能統治高文憑的知識分子!

我認為,科學家應該是某一領域高人,我看民間許多家傳中醫傳人,他們治病的水平,遠超“國醫”,他們也應該是科學家,叫“民族科學家”!



我愛扁桃體


博士可以成為科學家,科學家大多是博士。

下面這幅圖是我在2016年3月製作的PPT頁。所謂博士,就是在人類的知識邊界上延拓了一點的人。科學家雖然沒有定義,但要成為科學家,必須在某一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碩博天地


中國歷史上“博士”最早是一種官名,始見於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秦有七十人。漢初沿置。秩為比六百石,屬奉常。漢武帝時,還設立了五經博士,博士成為專門傳授儒家經學的學官。漢初,《易》《書》《詩》《禮》《春秋》每經置一博士,故稱五經博士。司馬遷在《史記·循吏列傳》中有“公儀休者,魯國博士也,以高等為魯相。” 秦朝時,博士官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對某一種職業有專門精通的人稱之為“博士”,如“醫學博士”、“算學博士”等。而宋朝,則對服務性行業的服務員也稱為“博士”。據《封氏聞見記》“飲茶”條記載:“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這裡有個歷史故事,相傳老子自幼聰慧,少時拜商容為師,可商容只能教他三年,因為教不了啦!老子太過聰明,問的問題太高深了,都是些天有多大,天外還有多大,這樣的問題,商容因愛才,將老子推薦給了一個商朝的博士,後又進入太學,就像今天的最高學府,後來老子學成做了商朝的守藏室史官,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現代對"博士"一詞的解釋是:博士是標誌一個人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的學位,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擁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同等學力,意味著一個人有能力由學習階段進入學術階段。

可以看出,得到博士學位,說明學習階段圓滿完成了,可以進入科學研究的階段了,也就是入門資格。說句題外話,很多科學家不是博士,甚至連大學也沒上過,比如愛迪生只上了三個月小學。

那麼博士與科學家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現在,科學家大多都是博士或博士後,而博士不一定是科學家,就是這麼一個邏輯關係!我的答案您喜歡嗎?如果覺得有趣兒,點個贊吧!


巴巴二姐心靈驛站


英文中的SCIENST,我們中國理解的科學家其實還不太一樣。Scientist泛指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各類研究人員或者從業人員,與中文"科學家"不同,"Scientist"不僅僅指有成就的研究人員。在我們中國,“成名成家”的都是很牛的、很厲害的,僅僅從事科研工作但沒有成名成家的不能叫科學家。

博士,如果指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的,畢業後並沒有從事科研工作,那麼在哪個國家都不能稱之為科學家;還沒獲得學位僅僅是博士研究生的,也做實驗、也做研究,在國外應該可以稱為Scientist,但國內沒人稱之為科學家,那都是大牛的稱號。

不過實際上,很多成名成家的人其實也沒有獲得過博士學位,如最近網絡上的傳奇人物:劉治國,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生於河南焦作,1979年16歲考入河南師範大學數學系,1983年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學和新鄉教育學院。在工作之外,劉治國刻苦鑽研數學,因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Ramanujan)的工作,劉治國從中得到靈感,在θ-函數、q-級數、數論等領域得到了豐碩成果,震驚了國際上研究拉馬努金工作的專家。1998年,在英國數學家劉易斯(Lewis)博士的努力下,英國皇家學會破格授予只有學士學位的劉治國“王寬誠皇家學會研究獎學金”,促成他出國訪學一年。2001-2003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曾衡發教授邀請劉治國訪問合作。2003年,劉治國被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直接聘為教授。劉教授雖然是博士生導師,缺並沒有博士學位。其他還有很多這樣的,沒有博士學位但卻是成名成家的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