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时,七个国家要求瓜分清朝,哪一国为何坚决不同意?

秋天的红叶882


晚清时候从庚子年到辛丑年发生了一系列的有趣反转:

  • 外敌入侵本国首都,国家政权竟然没被灭掉。

  • 曾经对中国垂涎三尺的资本主义国家,竟然一反常态扬言要“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

  • 清政府老窝被端,慈禧蓬头垢面出逃,辛丑条约上竟然没有一个字提到割地一事。

呦,难道是老外们变了,变得我们都不认识了,毒贩改过自新,做起了公益。外面西装革履极其绅士,里面也西装革履绅士极其。

众位,可能吗?张三给上司李四送礼,被同事王五看到。张三狡辩说,送礼完全是因为敬仰李总的人格魅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领导。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好比,现在有些大学生出社会找工作,十个公司九个碰壁,还有一个自己不满意。正在大街上晃悠的时候,一位开奔驰的大款下来搭讪说,他非常欣赏该学生的才华,打算让其就任他公司市场总监一职,年薪百万不是梦。假如,这位老板不是搞传销的,本人愿意自宫以谢天下,以岳不群之娇羞做作姿态,游戏人间。

八国联军侵华时,众帝国主义列强为何善心大发没有把中国一块块掰碎据为己有?

说句相当打中国人脸的话,这还得“感谢”人家英国人的八辈祖宗。要不是英国蹿腾美国提出一个《门户开放照会》,“保护”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登时下,中国领土危矣。到处都是香港台湾那样的问题,对于后世中国极为不利。

八国联军侵华后,对于中国,老外们分两种阵营。

第一种:英美。这两国家里,在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中,英国要占到百分之七十,美国次之百分之二十。最后才是德法俄这些国家。

第二种:俄日等。这些国家,由于贸易所占比重少,既得利益少,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领土吞并。特别是法国和俄国。

于是,假如任由各国肆意瓜分中国,人家堂堂日不落英国就会白白少掉大部分属于本国的利益。因为没乱占地盘前,英国拥有百分之七十的利益。等到开始乱占地盘后,德国占了青岛,俄国人占了旅顺大连。并且殖民区,不但不允许清政府干预。连其它外国都休想分到一杯羹。

之前英国百分之七十,美国百分之二十。本来随着瓜分趋势的发展,这项数据便有所萎缩,假如瓜分趋势更大,英美能得到的必然每况愈下。这哪是占中国人便宜,分明是占英国人大便宜,美国人小便宜。

面对此种困境,靠殖民发家的英国开始游说联合美国,进行所谓的只门户开放,不瓜分土地,保证中国主权的倡导。又加上李鸿章高超的外交手段,把国家战争,弱化成国际事件。最后,终于促成只赔款、门户开放、不割地的“大好结果”。以每个中国人赔款一两银子告终。


王老四他大舅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要求瓜分清朝的国家是:




以上分别是英、法、日、德、意、俄、奥匈帝国等七国,其中以俄日两国瓜分中国意图为最盛,但日俄都企图得到东北,此后不久还爆发了争夺东北的日俄战争。

不得不承认,当时美国是极力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因为美国远离东亚,同时当时又是制造业第一强国,美国看中的是整个东亚市场,美国才是最大阴谋家,因此它极力反对各国瓜分中国,加上慈禧太后为保住大清王朝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各国之欢心”之语来巴结列强,而八国之中也名怀鬼胎,英法德等国害怕俄国坐大,因此也纷纷接受了美国的主张,俄国迫于无奈最后也只得接受了。
我认为当时中国之所以没被瓜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列强也从镇压义和团运动中看到中国人们英勇抗争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心,以至于他们怕瓜分中国后反而引起全中国人们团结起来反抗。




湘平古珍邮馆


据相关野史资料,八国联军侵华,击败满清政府军之后,本想要坚决处罚慈禧太后,瓜分中国。各国根据自己实际,谋划在华的最大利益。

据传,慈禧太后托人找到李鸿章,让李鸿章到各国使馆游说,并传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之欢心”口意。经游说后,八国联军多数坚持原先决定,瓜分中国。其中,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叫得最凶。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也附和。美国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反对。

俄罗斯控制长城以北中国,进行“黄俄罗斯计划”,英国控制长江、黄河流域计划,德国想吞并山东,日本想吞并福建和东北,法国指染两广、云南。各有目的。

倘若中国被瓜分,则中国将变成非洲,成为各列强的割据。美国使馆回报国内后,认为中国一旦被瓜分,美国将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严重损害美国利益。权衡利害之后,坚决反对。日本、德国作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表示它的“正义”,也勉强同意。而且,日本与俄罗斯,还有争夺东北的“对立”。因为俄罗斯在东亚的坐大,英国也害怕它一家独大,因而也同意美国提议。俄罗斯在其它几国意见下,也只好“同意”,当然,那时它正在加紧修筑远东铁路,而且还未完工。


愤怒野虎


当时明明有八国联军侵华,其中有七个国家要求瓜分清朝,为什么少了一个国家瓜分呢?而这个国家还坚决不同意,这是顾着清朝吗?这个国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反而是因为没有瓜分到这个反对国家需要的东西,所以这几个表明看上去结盟的联军,实际上都是各怀鬼胎,只要在利益上面产生了冲突的话,这个反对国家当然是坚决不同意的。



在曾经那段屈辱的历史中,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但是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摸一摸曾经的伤疤,曾经侵华的八国联军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沙俄奥匈日本美国,主要的国家是英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是有过硬的军事实力的,而另外的几个国家都是跟着在后面凑数的,更加荒谬的是居然还有几个没有出兵的国家也吵着要瓜分清朝,分别是荷兰,西班牙,比利时。



那么提出瓜分的究竟是那些国家呢?主要有五个,对领土需求最为渴望的沙俄,日本,以及需要地方发展的德国,英国和实力一般的法国,在领土的分配上面这五个国家也是最多的,当然其他几个国家并不是没有只是当时划分的地域相对来说比较少,而美国呢,当属这几个国家中最少的,其他的利益也是最少的,所以美国就坚决不同意瓜分。



那么为什么美国没有及时的参与到当时的瓜分之中呢,当时的美国主要精力在菲律宾那里,商量着怎么和西班牙一起把那块地给分了,结果一眨眼就差点把大清朝这里错过了,但是美国并不是实力很强悍的国家,所以也不敢来硬的,所以就连骗带哄的把那些吵着要瓜分的国家给哄的不分了,至于原因居然是不能逞一时之快,需要考虑长久的发展,最后被美国说服了也就没分了。



其实这些国家想瓜分也是分不了的,毕竟清朝这个国家的国土还是很大的,如果真的瓜分了那些国家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其次就是这些列强表面说的好好地,到时候真的分起来一定是会因为利益而起内讧的,最后就是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没有全部的精力去对付当时的清朝,等时机成熟之后一定会爆发全面的反抗的,最后总结就是他们的瓜分顶多也就是说说而已。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清末,中国羸弱不堪,各国列强虎视眈眈,看着中国的大地,他们仿佛看到了一块到嘴的肥肉。

鸦片战争,英国尝到了甜头;中法战争,法国收获了财富;甲午战争,小日本踩在“中国的身体”上,宣告自己的雄起。

大清除了割地、赔款、认错,什么都做不了。

既然大清软弱,八国联军就有了侵入的理由,侵入后谋划瓜分大清朝



看到中国的软弱,欧洲列强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八国联军来了,拿着枪炮,拿着装钱的口袋,侵入中国,理由是义和团伤害了他们的人。

很快,八国联军就进入了北京城,杀伤抢掠,无恶不作。即使这样,他们还不满意,有国家代表提出了瓜分“大清朝”的构想,与会各国人员,很快兴奋了起来。




其中,沙俄、日本、德国喊得最凶,其次是英国和法国也觉得此事可行,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也跟着附和着,只有一个国家表示反对,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瓜分土地,危害无穷,直接拿钱,干净利落。

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为什么不同意瓜分大清朝?主要是利益太少



当时的八国联军,美国的实力并不强,和老牌的英国、德国等还是有些差距。

当提出瓜分方案是,美国人发现自己的利益少得可怜。于是美国提出了另一个方案。

什么方案呢?那就是要钱不要地。

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的北方虽然不强,但南方并不能小看,其新兴势力会做拼搏和抗争;二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管理起来很有难度,整不好就会陷入一个泥潭;三是强行瓜分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舆论,以及中国广大人民的反抗。基于此,不如直接要白银,这样反倒来得利索。



其它各国一听,频频点头,特别是英国和法国、德国更是觉得有道理,毕竟离他们太远,如果有什么事情,鞭长莫及。

沙俄和日本有些失望,本来是一个扩大领土的大好机会,这样一整,没机会了。

最后的结果是,大清和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协议规定大清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39年分期还清。

有意思的是,1908年,美国对于前期赔款的三分之一拿出来还给了中国,并且指定用在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清华大学就是其受益者。



整体来说,美国反对“瓜分”的真实理由:主要是利益问题,还有一些“想做好人,想持中立”的思想,以及害怕被拖入泥潭。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是,虽然美国做的比其它强盗国家更好一些,但美国也是侩子手之一,我们无需卑躬屈膝的感恩戴德,如果是完全正义的,就不会来了。

现在的和平时期,中国已经崛起,商业、金融等方面成为了新的战场,而最大的竞争对手却是美国,全民一心,共同把祖国发展壮大,才能抵挡住新一轮的美国等方面的挑起的“各种战争”,努力!


蓝风破晓


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华历史上最屈辱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沙俄、意大利、奥匈帝国、美国、日本参与了对清朝的侵略。其中,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分别出兵仅几十人,可以说就是来凑数的,但是对清朝的索要一点都不少。此外,未出兵侵略的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同联军一丘之貉,也参与了对清朝的掠夺。

八国联军侵华以后,除了巨量赔款以外,各国在清朝划分了势力范围,清朝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王朝,清皇室也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这其中,也曾有部分国家提出瓜分清朝,要求最激烈的国家有三个:对领土有着厚颜无耻需求的沙俄,对大陆无限渴望的日本,以及欧陆新崛起的霸权国家德国。

三国之外,其它国家基本持附和态度,即既不愿冒险,又想坐享其成的那一类国家,以意大利最为典型。而美国,则是反对列强瓜分清朝的国家。而美国的意图,文末再来讲解。

但是对于当时列强瓜分清朝的图谋,其实也是狗仗人势,趁势起哄罢了。八国联军在当时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瓜分清朝的,也没有那个能力。

首先,在清朝方面,清朝的溃败主要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区。但清朝的投降最主要是朝廷的恐慌,屈膝保存满清皇室利益的结果。当时的京畿以外各省还有很大的实力,甚至连对抗八国联军的主力--聂士成武毅军和董福祥甘军也并非完全是败于八国联军。如果八国联军选择瓜分清朝,则意味着和清朝全面撕裂,以当时清朝北方的实力来看,八国联军要全面取胜完全是痴人说梦。

其次,八国联军侵略之始,南方各省即公开“中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南互保”事件。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东南互保一方面是不执行清朝朝廷下达的与八国联军对抗的诏令,另一方面也不允许八国联军染指南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洋务运动的成果、清朝的主要财力、晚清各方面的能人,以及晚清有实力的地方武装,悉数位于“东南互保”的范围内,实力远超北方。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北方失利,南方也有足够的能力抵抗八国联军,八国联军瓜分清朝谈和容易?

因此,俄日瓜分清朝的说法也只不过提一提而已,若要付诸行动,则是全面战争了。无论当时的俄日德,还是英法意,其实在世界各地都面临着其他的复杂问题,根本无法抽出力量全力对付大清,遑论瓜分?而列强也自然是意识到这一点问题的。

而美国反对瓜分清朝,其实也是看清了联军各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以及清朝的潜力。另一方面,美国是当时较晚崛起的国家,在国际问题上谨小慎微,并时常刻意保持着“正义”的形象,以获取弱小国家的支持。实际上,美国后来成为超级大国,也正是基于这种策略,开始有能力挑战原有的世界格局,并最终成为一霸的。



苏绽


八国联军侵华时,七个国家要求瓜分中国,唯独一国跟其他列强唱反调坚决不同意,谁呢?就是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美国为什么反对瓜分中国呢?让我们了解下当时的历史就知道了。


众所周知,清政府自从1840鸦片战争开始,就是不断的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仿佛陷入了死循环当中,结果就是民不聊生,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到了1900年的时候,中国可以称得上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在这一年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京师清军加上义和团的将近20万人打不过联军的两万人。

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慈溪因为害怕带着光绪西逃了,就在这段时间里,八国联军端坐在北京城内商量着瓜分掉中国。起初瓜分结果是这样的。


俄国瓜分中国内外蒙古部分,英国瓜分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德国瓜分山东一带,法国瓜分南部地区,东北地区有日本负责。就这样,中国有油水的地方都被这五个国家瓜分掉了,可是远在地球另一头的美国不同意了,它也想要分一杯羹,当时的美国虽然也是列强,但还没有当今那么强大,所以它不敢跟其他列强叫板。

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美国便和其他列强商量,用老办法来压榨中国,毕竟中国领土那么大,你要来也没法管理,不如利用清政府,就这样,在1901年,清廷和美国等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单赔款一条便让清朝没了出头之日。赔款4.5亿两,分期还款,连本带利要还50年。
此外,更是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从那以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真真正正的成为代洋人管理中国的傀儡。


请叫我乐小五


欺负中国人最严重的,往往正是中国人自己。列强在发动侵华战争时,通常还比较有长远眼光。

八国联军侵华,如果按照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的叫法,叫做庚子国难可能会更合适一些。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刻,中国的统治者,为了一己私利,相信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与世界上所有的先进国家开战。结果是,彻底投降,清朝统治者成了列强管理中国的代理人。

有人提出,八国联军要求瓜分中国,只有一个国家不同意,所以中国免于灭国的灾难。其实这是赤裸裸的汉奸言论!

首先这种说法太低估了八国联军的势力,认为有一个国家死保中国,中国就可以不亡国。这是要把八国联军当成恩人来拜祭啊!他们所指的这个拯救中国的救世主国家,正是美国。

美国,在中国近代屈辱史上是个什么货色,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实力的时候,借尸还魂利用英国和日本势力施加影响,或者开设大量教会组织教会学校,培植亲华派。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美国直接怂恿蒋介石打内战,更是和蒋介石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的国统区变成了美国的半殖民地。

返回来说,在1900年的美国,虽然刚刚新晋经济第一大国,在世界上的军事和政治的影响力,远不如英国和法国,具体在远东地区,还不如日本和俄罗斯存在感强。指望美国一挑七拯救中国的命运,完全的歪曲历史!

的确,美国在庚子国难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是英国佬的诡计,也是各国列强的共识。

1900年,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升级。虽然侵略手段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都是服务于大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在入侵中国的八个列强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特色。

  1.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相对比较保守,但自由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的实力很强大,对自由贸易的渴望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

  2. 法国是大陆型资本主义帝国,对领土扩张势力范围控制,有野心,80年代中法战争就是明证,不过15年卷土重来,是要老账新帐一起算的。

  3. 日本是新兴军国主义帝国,对扩充军队扩大土地野心很大,但日本吞并朝鲜、台湾也许有实力,要想把满洲据为己有都有有些困难,更何况此时满洲在俄罗斯手里。所以日军来北京,就是来抢钱的。


  4. 俄罗斯是和清朝打交道时间最长的帝国,也是最热衷扩充领土的帝国,庚子国难中他已经趁火打劫抢占满洲,实施黄俄罗斯计划,招致了列强们的羡慕嫉妒恨,此时不可能有更大的领土要求。

  5. 德国是新来的列强,两年前侵占胶州湾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就是他,现在连一个山东都没消化,还有更大野心吗?再说了,德国瓦德西担任总司令,明确宣布是来报仇的,如果占领土地,那不是打自己脸吗?

  6. 美国最有自知之明,刚刚处理好巴拿马和夏威夷问题,实在没有力量来中国驻军,干脆重点追求商业利益吧!

  7. 意大利一年前被慈禧菜了一顿,现在还窝火呢,可是就来了几十个小兵,准备瓜分一个村还是一条街啊?

  8. 奥匈帝国本来就是布娃娃帝国,奥地利匈牙利同床异梦,自己一屁股屎还搽不掉,哪顾得上处理中国的,干脆拿钱走人得了!

通过八个国家一一分析,你会发现,八国联军大部分要么在战争中已经得到想要的利益,要么没有力量扩大在华的地盘,所以才会有辛丑条约“不割地只赔款”的条款。

当然,严格来说,天津地区变成不设防地区,这和割地也差不多,但是列强们很明显没有当回事。当袁世凯用北洋新军扮作警察接管天津时,几乎没有听到列强的抗议声。

好吧,袁世凯确实是收复天津的民族英雄,至少在辛丑年可以这么说!

汉奸比鬼子更狠!来看看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暴的统治者。

近代中国人的苦难,从1840年开始,但1840年鸦片战争,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大屠杀。因为英国人貌似不太喜欢杀人抢地盘,更喜欢抢东西抢钱,所以后来的印度还能搞一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那样的和平运动领袖,放在旧中国方法中被轰成渣渣。

近代第一次大屠杀,大规模抢地盘,是起源于太平天国和湘淮军的拉锯战,尤其是最后一战南京陷落后,曾国藩对南京内无论老幼一律杀掉,这次南京大屠杀。充分证明了自己人是最狠的。

同治年间的陕甘回乱,汉族和回族互相仇杀,也是极其凶残的。

最凶残的两个列强是日本和俄罗斯。庚子国难中,俄罗斯在东北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甲午战争中日本在东北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后来还有雾社惨案、济南惨案、南京大屠杀等等等等。

大屠杀的潜台词是,宣告对这里长期占领的决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和俄罗斯的确够凶残。可是,很多中国的汉奸,捞一票就走的心态,恐怕造成的问题更可怕。

1949年,整个内地经济崩溃,原因在于,蒋介石集团把所有的黄金席卷而空,带到了台湾。这种挖地三尺的剥削压榨,我认为危害性不亚于大屠杀。

在《让子弹飞》中,鹅城县收税收到了39年后。这个情节,恐怕就来自于旧中国的现实中。


历史知事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意)的八国联合军队。而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有一个国家却死活不同意直接瓜分中国,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并不是正义的,或者说,国家之间没有正义,只有利益。八国联军入侵时,列强在中国基本已经确立了势力范围。比如德国强占青岛胶州湾,威慑山东。英国占领香港本岛,九龙,新界、山东威海卫,其势力范围借助军舰可以覆盖整个长江流域。而法国不仅殖民越南,虎视广西,更直接强租广州湾,占领中国南大门 。沙皇俄国更是大肆鲸吞我国北方黑龙江流域和新疆领土,偌大的库页岛满足不了北方黑熊的熊胆,沙俄还强迫租借旅顺口,随时威胁北京天津直隶。 那怕是中国千年的跟班日本,甲午海战后也割占宝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其目地在于福建和整个中国。而

美国因为入局最晚,在华既得利益最少。如果直接瓜分中国几乎得不到多少地盘,为了自己的利益,美国便站了起来,“保护”中国。可怜的清朝也因为列强的窝里斗获得了喘息之机。


电视剧里看历史


“尔等欺人太甚”,当年慈禧在所谓的《宣战诏书》中铿锵有力地喊出这句话,我们都认为慈禧是看完义和团在紫禁城表演完”刀枪不入”的本事后,才增强了这位封建老太太对外宣战的信心,才有底气对外宣战。其实,并不是。

图:八国联军与清朝女子

慈禧作为晚清执政者,再怎么昏庸也不会无缘无故向十一国列强同时宣战,她是一个权利欲望极甚的人,更是一个把个人利益看得非常重的人,只因为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死亡的临近,才会对十一国下宣战诏书。

八国联军是怎么厮混到一起的,他们出师有名吗

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一直受列强欺压,英法联军更是在抢走大量珍宝以后,烧了圆明园。慈禧肯定知道自己的实力绝对不是英法日这些列强的对手,那么她还为何要宣战呢?

这跟慈禧所处的危险形势有很大关系。

慈禧与光绪闹翻之后,端王载漪想趁机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手握京城禁卫军,故意放山东的义和团进京。义和团要是得势,慈禧必定万劫不复。

而洋人支持光绪的变革维新,光绪重新掌权,对慈禧来说,基本就没有生还的可能,毕竟古代皇权专制就这样。

当义和团进京之后,虽打着消灭洋人的旗号,但实质上干的却是烧杀抢掠,在京城作乱的义和团已经不受控制,完全乱成一锅粥。

在义和团制造惨案,杀掉洋人之后,列强们坐不住了。慈禧心里跟明镜一样,这两方要是任何一方轻松胜利,自己就得玩完。

于是,她就想先借洋人之手灭掉义和团,再让满朝大臣背这个黑锅,自己则先到西安躲避一阵,以此全身而退。

其实,在慈禧宣战之前,当时北京的洋人已经与义和团厮杀到一起,碍于洋人的数量少不是义和团的对手,所以慈禧认为只有发动战争,洋人的部队才会过来。

慈禧发动战争,深知自己的实力肯定不是联军的对手,但战后的结果,对慈禧来说,无非就是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慈禧这个把个人利益看的非常重的人是无所谓国家损失的。

而正如慈禧料想的那样,义和团被洋人灭了,端王下台,大阿哥被废,主战的几个大臣成了替罪羊。可她没料到洋人索赔4.5亿两白银,这个数字就是耻辱,因为当时清朝人口约为4.5亿人,也就是说每人1两。

最后,所有人都有损失,国将不国,慈禧什么事没有。

八国联军攻下紫金城后,要求瓜分清朝,米国为什么不同意

米国在发表独立宣言以后,就迅速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相继从英国、法国、西班牙手中通过战争获得土地,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获得领土的最迅速的方式是通过金钱购买,甚至在1867年仅用720万美元就从沙皇手中买到150多万公里领域,当时米国民众还一致认为政府做了一笔糟糕的交易。

鉴于米国的综合国力在那个年代已经首屈一指,光绪以法理皇帝的身份向米国总统写了一封求救信,希望在关键时刻得到帮助。信件辗转多日被送到米国总统麦金莱手中。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当时总统是什么反应,但八国联军侵华后,就在其他七国打算瓜分清朝的关键时刻,米国确实站了出来,坚决反对瓜分提案。

不明此理的人,乍一听,还以为米国是战略伙伴为清朝的完整统一考虑呢,然而,并不是。

米国不同意瓜分,有他们自己长远的打算。首先,瓜分以后,那些不平等条约就完全变成废纸了,清朝都没了,找谁要赔款。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米国认为,要想让利益最大化,就不能把羊一下全杀了分着吃,而应该长远考虑,剪羊毛,长期稳定收益。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时,七国要瓜分清朝,米国站出来不同意的原因,米国考虑的是长远利益,不过后来,他还带头把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用于教育事业,同样,教育的方式也是以西化为主,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