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會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這是否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愛唱歌5


我一直贊成孩子的培養是從出生那刻就開始的。

之前我搞過幾次線下的個人作品展,吸引了很多家長和孩子圍觀。現場有個媽媽對我說,看你畫畫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跟她爸爸都不會,也從來沒教過孩子。當時我問過那個孩子,你喜歡畫畫嗎,我教你,不收錢的。孩子很快的拒絕了我,不喜歡。

後來我做了很多寶寶原生家庭的追蹤調研,我發現,家長有一方有唱歌、跳舞、畫畫、或戲曲等興趣的家庭,孩子一般在這方面都表現出積極的反映,反之,家長不喜歡的,寶寶也表現平平。

對此,大多數人的解釋是遺傳,是家庭基因。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我一直強調,畫畫、唱歌、跳舞,是人類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本能,這種情緒在動物身上也有,跟遺傳是兩碼事。

由於大腦發育程度的複雜性,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帶著某種天賦來到世上的,但很多人直到去世也沒有發現自己的特長。家長初期的任務就是發現寶寶身上的天賦密碼,併成全他。我們發現,很多家長職業是教師的家庭,孩子不一定比別人特別聰明,但是他們的孩子特別容易成才。這跟教育和興趣培養是密不可分的。

興趣只是一方面,把這個興趣小心的呵護培養成你將來的職業和發展方向,那更是一件很堅難的事情。很多孩子由於選擇興趣班的不當,中途產生厭倦情緒是正常的,家長的正確作法,不是讓孩子自己選擇,不願意學就放棄。如果孩子在這麼小的時候就會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那要家長做什麼?家長這時候的角色就是,激勵孩子繼續堅持,不要輕易放棄。

我們看到現實中,很多家境普通的孩子,將來成才的途徑好像只有一條,就是通過考學“出人頭地”。中產階層的家庭,孩子成才的方式就更多一些選擇,小時候接受過各種興趣培訓教育,將來稍加深入,就可以成為他的職業。家境更優越的家庭,可選擇的方式就更多一些。有時候身邊一些人老抱怨命運不公,做什麼都不成,有沒有反過頭來想想,是不是你什麼都沒有學得更深入、更專業,讓自己比別人更優秀呢?

我是繪畫領域的作者,很多家長問我,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畫畫最合適?這個真沒有明確的答案,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畫畫不是個一朝一夕就能成才的行業,大家看到的幾分鐘成畫的功力,是十幾二十年才練成的,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在孩子開始表現出興趣的那一刻,就應該著手為他的將來謀劃了。等孩子將來考學的時候再自己做選擇,是不是就太晚了?

一個人職業的規劃,並不是從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才開始的,像一些需要紮實基本功的職業,是從學齡兒童就開始了。

現在的興趣班、補習班確實魚目混雜,難免誤人子弟、花了錢什麼也學不到,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興趣,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了整個行業的價值。

家長在逼迫孩子學習一門特長之前,不仿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大人,也去培訓一下自己的興趣,與孩子共同成長。


老蔥記


興趣班報太早或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培養孩子的興趣終歸是一件好事,可是到底如何為孩子選擇興趣班呢?

喜歡動手:適宜學書法

一般而言,這類孩子比較有耐心,並能完成技巧較高的活動,如拆裝汽車、串珠子等。

這是一類難得的孩子,只要正確引導,成人後都有認真、細緻的態度。可以讓他們參加一些手工方面的興趣班,如書法、編織、珠算等,幫助他們在拓展個性的同時,學到一些技能。

喜歡安靜:適宜學圍棋

這類比較安靜的孩子,特別喜歡比較,發現力不錯。像拼圖一類的遊戲,足以讓他快樂地擺弄上幾個小時。

這類孩子有耐心的個性和細緻的觀察力,還有比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父母應不斷培養他的嚴謹和較真的個性,可以讓他參加圍棋、數學或科學實驗等興趣班。

喜歡說話:適宜學聲樂

孩子對富有旋律的音樂會有特別的反應,發出叫聲並揮舞小手。有時突然聽到電視裡傳來一段音樂,立即會跟著唱起來。這類孩子一般開口說話比較早,並且喜歡學說大人的話。

這類孩子的思維模式是由聲音帶動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老師都是通過口授進行教學,這對於聽覺學習型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他們比較適宜學相聲、聲樂或鋼琴。

喜歡打鬧:適宜學武術

這類孩子可能是被認為最有活力的,他們好動,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他們無論是爬還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這類被稱為觸覺學習型的孩子,他們的動作協調能力較強,適當地讓他們參加跆拳道、武術和游泳等興趣班的話,反而有利於他們日常安靜地學習。

喜歡服飾:適宜學繪畫

這類孩子喜歡收集漂亮的布娃娃,還喜歡挑選自己穿著的服飾,常會對自認為不好看的衣服拒絕穿著。

這類孩子在學習時,如果為他們配上鮮豔圖片或者視頻,強烈的視覺刺激會讓他立即進入狀態,在形象的世界裡,他會感到特別舒心。這類孩子最好讓他們去繪畫、雕塑或兒童模特隊等興趣班學習。

喜歡模仿:適宜學表演

這類孩子在人越多的場合,表現得越活躍,越希望自己是主角。當然這些孩子也有能夠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豐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樣子以及高亢的聲音等。

如果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父母應和老師溝通,不妨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表現的舞臺,只要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眾場合得到認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對待自己。這類孩子適宜到表演、主持、舞蹈等興趣班去學習。


孩子什麼年齡階段上什麼興趣班,也是每個家長都關心的話題。

但現在專家太多,對於孩子上培訓班的最佳年齡,各家都有自己的一些說法。

我並不能妄言誰的答案一定正確,只是綜合各方面的資料,給出比較認可的一些觀點。如果家長想知道孩子什麼年齡選擇哪些培訓班,不妨看看再往下看!

學繪畫的最佳年齡

一般孩子在一歲多就喜歡塗鴉,兩歲多會表現出對色彩和圖案的濃厚興趣。這個時候並不需要特別去報班學習,家長要注意做的是給予足夠的支持,不要阻止他們畫,保持他們對繪畫的興趣。

而3歲到5歲,則是對繪畫的一個比較好的啟蒙時間。3-4歲孩子的認知能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手部的小肌群也不發達,運筆並不靈活,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普遍只會畫一些簡單的動物和人物勾勒。畫面看著也頗為不協調-頭部畫得特別大,人體不對稱,四肢長短不齊,粗細不勻。但是4-5歲的孩子則有著顯著的提高,進行1年的繪畫專業的指導訓練,繪畫水平有一個飛躍的提高。

所以,4-5歲的時候,學習繪畫是最佳年齡。

學藝術舞蹈的最佳年齡

對於這一點,運動醫學界並沒有肯定的答案。因為孩子的生長髮育差別很大,家庭的人文背景也是千差萬別,年齡並不能作為硬性的判斷標準。

所以,最好是從孩子的骨骼發育和心智成熟來衡量,藝術舞蹈類包括體操,芭蕾舞等會有一些較難的動作,使人體組織負荷較重,比如芭蕾舞的下腰,劈叉,踮腳尖等動作,非常容易造成肌肉拉傷。而很多舞蹈節奏快,轉變動作多,成年人一不小心都可能會受傷,別說是孩子,雖然孩子身體比較柔軟,但他們的肌肉力量比較差,關節韌帶等部位的承受能力比較低。

所以,3歲前,儘量避免孩子參加這些舞蹈,跆拳道等培訓班,3歲後,可以在不同環境裡鍛鍊一下幼兒對舞蹈的協調性,放音樂隨意跳舞就行。

而在4-5歲之後,可以進行學舞蹈的初級階段,但是也不太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舞蹈基本功的練習,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即可。

學鋼琴的最佳年齡

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在4-5歲以後,一般來說注意力、認知能力、理解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個對於學鋼琴來說具備了先期條件,所以通常認為女孩在4-5歲,男孩在5-6歲就可以開始學鋼琴了。

但是,因為兒童之個體差異太大,身體條件和智力發育情況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這個最佳年齡並沒有嚴格的界定,還是要看孩子自身的情況來決定。比如手的骨骼發育,身體發育,辨別能力、智力、聽力等綜合條件。

另外,據非正式統計,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獎者開始學鋼琴的年齡是5-15歲左右。

學習古箏的最佳年齡

☞考慮學習古箏,其實需要考慮三個方面。

一:孩子自身的接受能力 。

二:孩子的手指條件。

三:孩子對音樂韻律的感受。

現在的市面上一般來說學習古箏的大多數是從五歲開始,因為這個年齡已經具備基礎條件了,可以接受古箏的彈奏訓練。而十歲左右接受能力明顯增強。

所以,基本上主流說法就是五歲開始啟蒙,十歲效果最好。

學游泳的最佳年齡

美國兒科協會(AmericanAcademy of Pediatrics)以前一直認為孩子在4歲以前不應學習游泳。不過在2015年之後,他們的標準已經有了一些改變:現在只反對1歲以內的兒童上游泳課,對1~4歲的孩子則不再製止了。

這是因為有研究表明,1~4歲年齡段的小朋友如果接受到正規的游泳課訓練,溺水的風險會降低。修訂後,AAP對不同年齡段學習游泳的建議是這樣的:

1歲以內:可以和家長一起在水裡玩耍,但是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游泳課,因為對於孩子的安全沒有幫助。

1~3歲:家長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分析,考慮學習游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發生孩子意外的溺水風險。

4歲以上:可以開始學習游泳了,特別是是5歲以後,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比較成熟了,可以更快的學會游泳。

學習輪滑的最佳年齡

其實六六兩歲多我們去商場玩的時候,就總能看到很多孩子在學習輪滑。當時問過教練,說至少三歲以上才能學習。儘管當時能看到不少比六六大不了多少的孩子在學習,但我覺得這個速度太快,小孩子不容易控制。看到很多次三歲多的孩子腿部力量不夠,理解力也跟不上,明顯學起來比較吃力,所以一直沒有納入考慮範圍之內。今年六六五歲了,最近看到好幾次都很感興趣,再加上輪滑不僅能提高體能,更重要的是鍛鍊平衡能力和靈活性,所以我也仔細查了一下。

比較中肯的意見都是最佳年齡是孩子五歲以上。因為太小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發生危險的機率較高。另外骨骼發育,協調能力都不夠,學起來吃力,也容易對骨骼造成損傷。還需要注意一點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輪滑,有先天性內八,平時容易摔跤的孩子都不適合學習。

學英語的最佳年齡

對於英語學習來說,更重要的是環境,而不是時間起始。

創設一種語言環境,讓孩子在遊戲中,有興趣地學習,這種學習就是最為有效的。

我們不贊成背單詞等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但是提倡潛移默化中的的滲透。比如觀看或者聽內容好的原版英文影視,這些對孩子的語言發音都會奠定堅實的基礎,畢竟,我們誰都不想孩子說一口高米店英語對吧,此處沒有地域歧視,純粹因為多年前看過一段英語培訓視頻印象太深了。

所以,什麼時候進行雙語教育都是最佳年齡。

學小提琴的最佳年齡

普遍意見認同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這對手及指頭尚小、力量不夠的3-4歲的寶寶來說過於勉強,因此在寶寶5-6歲骨骼發育較好,並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時,學習小提琴比較適當。

但是,也有不少人持不同觀點,比如著名絃樂教育家,小提琴教授鄭延益先生認為小提琴其實是比較難的樂器,曾經在其著作《春風風人》提出觀點:1.除非這位兒童是天才,酷愛小提琴,各項條件比較突出,一般來說,小提琴並不需要從3-4歲就開始學。2.從8-10歲開始學已經足夠了,任何年齡開始學習小提琴都不算晚。

因為我對小提琴知之甚少,而這一項的各方意見差別比較大,僅提供意見供參考。個人選擇六六學習小提琴至少在五六歲之後,也要看她個人的興趣。

學書法的最佳年齡

雖然現在是鍵盤時代,但我仍然特別欣賞能寫一手好字的人。所以這一塊的學習也是我的重點關注。現在學習書法分兩種,一種是硬筆書法,一種是軟筆書法,一般來說書法大家都建議先硬筆再軟筆。因為硬筆入門比較簡單,而軟筆講究筆畫,運筆這些,不容易被較小的孩子輕易接受。

☞所以,一般建議硬筆的最佳時間是六歲左右,軟筆的最佳時間是七歲左右。

綜合來說就是6歲左右開始比較好,這個時間主要是做準備工作。最佳年齡是7歲左右,更利於孩子掌握,當然根據小朋友的個人情況可適當浮動。

因為這個年齡的小朋友腕力已經可以比較自如地掌控毛筆等書寫用筆,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教學,對於隸書,楷書,草書等可以明顯區分開來,對文字也有一些理解,對字的間架結構,基本運筆方法都有所瞭解。所以這個時候,為寫一手好字打下基礎,是一個良好的時期。

還有就是更利於小孩子認字,更利於對傳統藝術的薰陶。所以,在早期,我們更注重的是感受,領悟,而不是技巧水平。

學圍棋,象棋的最佳年齡

學棋有利於鍛鍊孩子的專注力,結果輸贏又能鍛鍊孩子的平常心。所以,這一項是很多人視為對孩子性格培養的好選擇。

4--6歲是開發智力的好時機。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時間充裕,好動好學,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強。

所以,一般認為孩子學圍棋和象棋最好的時間段是5歲至6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一般都能區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遵守簡單的規則。所以入門學習沒有問題,孩子還有濃厚興趣的話,便可以進行專業的提升學習。

學習口才演講等最佳年齡

在這次美國行中,我發現TED演講,脫口秀節目非常受關注。

因為美國人對於孩子的表演等培養是非常注重的,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強弱,會直接決定他們的學校錄取。怎樣能把自己的優勢快速準確的直達人心,這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所以學會表達自己,表演類的培訓也是被選擇非常多。

在國內的此類興趣班諮詢中發現,這個對孩子的並沒有時間限制。哪怕是極為幼小的孩子,在臺上手舞足蹈咿咿呀呀,那也是最本真的表達。而表演,本身就是最純粹的表達。

所以,只要孩子對這個感興趣,什麼時候開始都是最佳年齡。


但需要強調幾點:

①、任何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會自己特殊的天賦,這個是需要家長的觀察來判斷的,比如說去年《最強大腦》裡那個10秒算出12位數相乘結果的女孩兒,她的心算能力需要訓練,更需要天賦。而讓孩子多體驗,如果能找到自己的突出天賦,並不需要一定按照時間表來。

②、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上培訓班報以一定要學到東西的目的,學習,是為了給他們未來更多的可能性。而是否能學到東西,有時候並非我們短期內可以看到效果的,切切不可急於求成。

③、給孩子挑選興趣班時,尤其是繪畫等創造價值大於技巧的項目,要試聽課後選擇合適的老師,避免老師技法的傳授反而限制了孩子創造力的發揮。

④、如果沒有時間金錢去報班,也沒有那麼不可忍受,畢竟,能力的獲取,未必一定要通過培訓班,在生活中學習,也是有機會集大成的。

畢竟父母的陪伴和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覺醒的父母


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也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我真心的覺得,這些興趣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沒什麼不良影響,對我自己倒是不少的影響。

孩子上興趣班的利

我給孩子報了跆拳道游泳畫畫英語機器人音樂,基本都是興趣類的。對孩子來說,玩得很開心,每次上課都是輔導機構年輕的老師,帶著很多和他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搭積木。

通過這些課程,孩子豐富了課外活動,還能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進步的成就感。很多課程家長是無法引導孩子完成的。

孩子上興趣班的弊

弊端也有,興趣班大部分都是室內的,必然會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一節課的時間也不長,影響有限。

綜合來講,對孩子的影響,我覺得利遠遠大於弊。接下來講講對我的影響吧。

最外在的損失,金錢和時間。

一節課,最便宜也得幾十塊錢,貴的兩三百塊錢,算起來都是眼淚。

接送孩子上課,家長在外邊等。幾十分鐘的上課時間,路上來回的時間。

隱形的影響

現在興趣班太多,讓孩子學什麼,不學什麼。

同類型的班怎麼取捨,都是耗費心力的事情。

興趣班上課的進度,家長要掌握,課下針對孩子具體情況進行輔導,鞏固。心累。

孩子自己選的興趣班,到一定階段也會有惰性,家長怎麼引導孩子堅持。


興趣班,真的是讓家長又愛又恨,卻又樂在其中。不期望孩子能成為專才,只希望能多給他接觸的機會,讓他能夠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更有自信。


靜座聽語


書生覺得有幾個詞很重要:各種班 嚴重影響 身心健康

在這裡,書生並不想討論或回答上各種班的好或壞,這不是本題的重點。

重點在”各種“這兩個字上,如果“各種”在數量上非常龐大,無論各種班是好還是壞,可以肯定的說,都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換個大家容易理解的內容來說明,有句話叫做"好吃不過餃子“,意思是餃子最好吃,可是,即使餃子是你的最愛,如果天天頓頓就只讓你吃餃子,你是不是也會受不了呢?

如果你的最愛不是餃子,而是”其他“,完全可以,換成你喜歡吃的”其他“就是了。


我侄子,因為小時候喜歡吃炒雞蛋,家長溺愛孩子,就不斷地讓他吃,他也毫無節制地吃,吃到最後的結果是,大家應該能猜得到,現在是一口雞蛋也吃不下去了!!!

吃雞蛋太多,把孩子吃壞了。


同理,適度參加各種班,絕對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而如果參加的班太多,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最直接簡單的,就是可能讓孩子厭學

沒學好,反而厭學,是不是學成反作用了?


歡迎文明討論!

書生出馬,一個頂倆;書生出品,必屬精品。歡迎關注:一介書生945

一介書生945


我本來是反對孩子進名目繁多的補習班和培訓班的,覺得一沒必要,二是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

可是,聆聽了大學教授的一堂歇斯里的講課後,我徹底改變主意了。他舉例說,湖北黃岡地區原來是湖北省的高考大戶,全國享有聲望,一段時間,黃岡考試卷(資料)佔據華東、華中、華南半壁河山。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大批優秀人才、有錢人等集聚武漢,近幾年來武漢的高考成績名列榜首,現在黃岡一個地區的考生錄取總量不如武漢的一所重點中學,排除優秀人才流動的因素,武漢地區的校外培訓機構為提升武漢高考的知名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有人撰文,叫囂進補習班無用論的人都是有權有錢有勢的人,他們一方面叫窮人的孩子不要進補習班(其實,窮人的孩子也著實進不起,既使進了,也是二、三流,甚至無資質的補習班),他們都驅使自己的孩子學鋼琴,跳芭蕾,送國外去渡金,其目的就是讓他的孩子少一份競爭的對手。其用心路人皆知。近幾年所爆炒的高考狀元有幾個出自寒門?說什麼教育公平,那是騙人的。人一生下來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一個人一生好比百米賽跑,起跑線他已經超出你50m了,要想趕上或超過他,除非你是超人。

所以,平頭百姓的孩子們,努力吧,拼命吧!學校課程跟不上,家庭又無輔導能力,找人補一補,它是學校教育短板的必要補充。不會唱歌跳舞、吹彈鼓押、琴棋書畫的窮人的孩子們,不要怕吃苦,進培訓班學一點,提高一點自己的素質,提升一點自己的品位,將來融入社會時你會少一點自卑。家長們,特別是窮苦階層的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將來,為了你孩子的孩子的將來,再吃一點苦,把你的孩子培養成有模有樣的人。

申明:我不是培訓班或補習班的托兒,我是發自內心的咆哮!


草屋閒聊


孩子天性貪玩,犧牲掉一些玩的時間來學習一些技能,補習一下自己的短板,我覺得還是值得的。影響肯定會有一些,並不是像題目中所說的那麼嚴重。

畢竟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競爭的太激烈了,適者才能生存的更好,多學一門技能,就意味著多一次選擇的機會,多一條腿走路,當他們走向社會的時候,這些技能說不定能歪打正著,成為他們的鐵飯碗,像大衣哥,一個農民,種地是他的職業,因為唱歌耽誤農活被人說不務正業,就是這樣的一個不務正業的職業,成就了他,使他年入百萬。就算不能成為養家餬口的門路,多一門技術也是好的,起碼豐富了自己業餘生活。

孩子其實就像一顆苗子,也要灌溉,施肥,管理,將來才能碩果累累,報班就相當於澆水施肥了,任其發展不會有太大成就,甚至會誤入歧途。

總之,報班還是利大於弊,但是也要在孩子的承受範圍之內,要留給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間,不堪重負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衛華集團工程師


沒有的 讓孩子學習是一件好事

不過家長需要自己定位

1 到底是孩子喜歡,還是你自己喜歡

2 學習或報名之前,應該和孩子真的真實一面

你是需要練習的

3 要請老師,就要相信老師,因為你都不懂,怎麼可能去懷疑老師?

4 不要經常聽別人說,你就覺得是這樣子,因為藝術也好,其他學習也好,根據小朋友個人的行為,而定立每一次課程內容,不要懷疑老師為什麼沒有計劃每一次內容,問題肯定在你的孩子身上,如果在發定時間完成老師的指令,那需要去改動本來的課程內容?

5 不要搶答老師問孩子的問題,你那麼喜歡搶答,不如你自己學

6 給孩子自由發揮,但是要鎖定孩子練習時間

7 尊重你孩子的老師,這個是家教的問題


拒絕假教的鄭指揮


適度是有益的,過量肯定是有害的,關鍵是把握好給孩子上各種班的量,父母最大的作用在於把關,有時給孩子適度的壓力是好的,有時候又需要父母將外界壓力、內心焦慮調節好,幫孩子抵禦這些壓力。

我覺得,興趣班最重要的在於孩子真的有興趣,這樣父母陪的不那麼痛苦,孩子學得也有動力。而補習班在於需要與時間和精力的平衡,優先程度一定是以需要程度為標尺的,再加上孩子的喜愛程度。

對於每個孩子和家庭,這個適度的量是不同的,因此我在這裡不做量的描述,關鍵不要讓孩子過於疲憊,否則沒什麼好處。


U12家庭教育



小范觀世界


小學時候我被家裡要求一週上四種不同的補習班,學校學一遍,補習班在學一遍,現在想到就不開心,頭腦僵化不夠用。希望國家取締補課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