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黃堇年


歷史已經過去千年,關於高陽公主的事蹟,實際上全都罩上了層層迷霧,難以捉摸。

《新唐書.公主傳》記載,高陽公主為唐太宗第十七女,生年不詳,生母不詳,從其境遇推測,庶出的可能性很大。

據《舊唐書》記載,高陽公主有寵,深得唐太宗喜愛,唐太宗將之嫁給了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

高陽公主的死,一是因為她的驕縱,二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爭鬥。

高陽公主作為公主,自小過慣了皇家生活,養成公主病也很正常,即便房家出身名門,又是王朝高官,但高陽公主無疑能對丈夫房遺愛造成絕對壓制。

史料記載房玄齡有三子一女,而且個個地位顯赫,家庭關係錯綜複雜,為了那唯一的繼承權,爭鬥在所難免。這還是內部的問題,房玄齡在朝中多年,儘管他如履薄冰,但政敵仍然存在,這些人不介意時不時地給房家來幾下子,尤其是在房家內部有裂痕的時候。

而關於高陽公主跟辨機的偷情案,《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都記載得明明白白,但成書更早的《舊唐書》卻毫無記載,兩人的風月故事也疑點重重,更為關鍵的是,《舊唐書》記載房玄齡病重的時候,還通過兒媳高陽公主向唐太宗上表,而《新唐書》中記載,此時高陽公主已經因為辨機之事被父親疏遠了,互相矛盾。

不過高陽公主積極爭家產倒是兩邊都有記載,為了謀奪爵位,她誣告房遺愛的哥哥房遺直對自己無禮,結果反被長孫無忌一波操作,把她自己弄了進去。

這一年,是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653年),然而在李治剛即位的時候,高陽公主是被尊為長公主的,李治還曾親自拜訪過高陽公主的府邸,可見新皇帝對這位姐妹(不清楚高陽公主和李治誰大)還是很重視的。

長孫無忌徹查後,一場謀反案“浮出”水面,荊王李元景、房遺愛、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九江公主駙馬執失思力等等,全部被捲了進去,然後該殺的殺,該貶的貶,高陽公主就死於此案。

這場謀反案的結論有很多,有的說是長孫無忌為了給皇帝以震懾,有的說是真的謀反,這些人想另立新帝,但歸為一點,賣力的都是長孫無忌,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似乎沒什麼表示,又或許,這才是他的表示?


平沙趣說歷史


高陽公主本為李世民的女人,並且深受李世民的寵愛,可以說是集三千寵愛與一身,而也正是因為李世民的溺愛,導致了高陽公主飛揚跋扈的性格,這也是造成她最後被殺的主要原因。


李世民在位期間,高陽公主被嫁給了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但是雖然嫁給了房遺愛,但是兩人的感情並不好,可以說是各自風流各自的。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事情,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相愛,經常廝混在一起,後來被李世民發現,最後辯機和尚被處死,而高陽公主也被李世民進行了警告。

經歷這件事情之後,高陽公主就消停了一會,就又恢復了自己的本性,與人偷情,蠻橫無理。

之後,高陽公主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理,於是李治就叫長孫無忌去查,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就嚴重了,查出來了一個謀反大案,而在這件案子裡,長孫無忌利用這一案子,處死了荊王李元景、高陽公主,以及吳王李咯等人,可以說是把自己的政治敵人利用這次機會全部處死了。

而在這案子中其實高陽公主並沒有很大的嫌疑參與謀反,但是長孫無忌卻堅持處死高陽公主,無奈之下,李治才處死了高陽公主。


可以說這樣的結果是高陽公主自己作死的結果,如果她不事多,就不會查出謀反這一案子,而自己也不會死了。可謂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一縷風塵854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位女兒,生母不詳,屬庶出,一些說法認為李世民對高陽寵溺無度是不確的,首先她不如長樂豫章城陽晉陽新城五位公主受寵,更比不上嫡長女長樂公主,史書記載非常明白,另外一點,古代極重嫡庶之分,縱然是皇帝的庶女,事實上也並不受看重,在婚姻上也可看出來,長樂公主許配的是長孫無忌嫡長子,功臣嫡長子有繼承權,而高陽公主許配的卻是房玄齡二子房遺愛,長次之分,高下立判,這也成為高陽公主悲劇的源頭。

高陽公主婚姻並不如意,庶出卻有帝女派頭導致事事難以順心,面對不合理想的夫婿,怒其不爭,挑動房遺愛與大哥房遺直爭位奪權,(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648年房玄齡去世。長子房遺直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高陽公主便要房遺愛與哥哥分家。作為嫡長子房遺直不肯分出家產。高陽公主便跑到皇宮裡,向唐太宗捏造房遺直的罪狀,說他出言不遜意圖不軌。調查之發現是高陽公主任性胡為,李世民把驕蠻公主訓了一頓。

訓雖訓了,分家的事不算完,高陽公主夫妻感情又出問題,原來高陽公主作風比較開放,喜歡和尚道士,辯機和尚是唐玄奘高徒,駐在長安西北的金城坊會昌寺,其時正在幫助玄奘翻譯經文,撰成《大唐西域記》一書。機緣巧合下,公主高僧相遇,成就孽緣,為了消減房遺愛由此帶來的不快,高陽公主還找了兩個絕色美女送給他以作補償。後因辯機隨身玉枕被小偷偷走,姦情敗露,推官把事情上稟太宗,李世民大為惱怒,腰斬辯機。

“主與辯機私通,餉遺億計,更以二女子侍遺愛。太宗怒,腰斬辯機”。父女自此失和。

待到649年唐太宗駕崩,新皇帝高陽公主兄長李治登基。李治即位後,曾專程親自拜訪過高陽公主的府邸,意在示好懷柔,新君即位,萬象更新,朝中內鬥自不待言,而高陽任性性格在此時惹來大禍。永徽四年即653年,史書說高陽公主驕縱,謀求罷黜房遺直的爵位而奪之不遂,於是撒潑打滾,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被長孫無忌借題發揮,指示徹查而誘發房遺愛參與荊王李元景謀反案發,房家遭受滅頂之災。高陽與房遺愛身死,房遺直遭貶,全軍覆沒。(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高陽公主之生死,在於長孫無忌,其時高宗大權均操於舅父之手,本身也是提線木偶,縱然要救她,可能也有心無力,況且,長孫無忌借房遺愛一案,大力打擊政敵,翦除有威脅的太宗之子,該案把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皇族功臣全部牽連進來,而李恪是長孫無忌長期的眼中刺,也是李治皇位的最大威脅,必欲除之而後快,依情依法,不可能單獨赦免高陽公主,高陽公主也算自作自受,苦果自嘗。


南方鵬


不是李治要殺,是長孫無忌殺的。

高陽公主生活不檢點,養和尚自己用,估計大禿頭小禿頭用起來爽吧。駙馬房遺愛養女人,倆人大戰一場,最後各玩各的。老大房遺直勸弟弟和弟媳,人家不聽還跟房遺直幹,氣得房遺直不管了。鬧到李世民那,被臭罵了一頓。

後來李世民死了,李治繼位了。首輔顧命大臣就是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表面上不干預李治,但所有的勢力基本都握在長孫無忌手裡。

高陽公主浪得不輕,每日裡跟一幫酒肉朋友談天說地議論朝政,房遺直認為這樣早晚會連累整個房家,他爹房玄齡的遺蔭早晚被高陽公主敗光,房家早晚全家滅門,所以房遺直公開發表聲明,跟房遺愛斷絕兄弟關係,不跟他再發生任何瓜葛。

沒有了老大的約束,這夫妻倆更浪了,弄了點人就要造反,結果被滅了。造反是個大事,得由重要的大臣坐鎮親自審理。長孫無忌抖擻精神,想給當時一心相當皇后的武則天看看,老夫尿性到什麼程度,也想震一震李治,你舅舅還是你舅舅。

長孫無忌乾脆利落地給高陽公主夫婦定了謀反的嘴,本來要誅九族的,但房遺直早就聲明跟老二沒有任何關係了,於是就直接把高陽和房遺愛弄死了,這還不算,順帶把平日跟長孫不太對付的幾個大臣也直接給扣上同黨的帽子給誅了。這還不夠,把那個擁有隋唐兩朝皇家血統的楚王李恪給判了同黨的罪,給殺了。這本來就跟李恪沒關係,李恪當時已經不得勢了,李治已經當皇帝了,他對李治沒有威脅了,但長孫無忌認為他活著就是李治的威脅,捎帶就把李恪殺了。李恪臨死前,說長孫一族不得好死。

這事處理完了,乾脆利落,一舉弄死一個公主一個駙馬,一個皇帝的親哥哥親王,還有一幫捎帶腳的反對大臣。李治求情放了高陽公主都沒管用,這敲山震虎乾的漂亮。

當初李治和武則天親自去長孫無忌的府上送禮,又封長孫無忌的寵妾生的三個兒子做大官,好讓他點頭同意李治立武則天為後,長孫無忌顧左右而言他,收了禮兒子當了官,就不答應讓武則天為後,所以武則天恨他入骨,李治煩他如蠱。尤其這次高陽謀反罪,實際證據並不完整,但他硬是給定了謀反,還順帶殺了一個親王,來讓李治和武則天知道這個朝廷誰說了算。作為帝王,李治雖綿,但他的皇權是不容挑戰的,於是武則天出面,李治松繩子,武則天攛掇人告發長孫無忌,以便除掉他。

因果輪迴,長孫無忌被告謀反,殺了全族,長孫無忌一家被流放。流放途中,李治下旨讓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上吊自殺。

高陽公主的死,只不過是個偶發事件,是他們鬥爭的犧牲品


老夫會天降插


高陽公主是李治的姐妹,這沒有錯;但別忘了,她還是李治的政治對手。

貞觀十七年,唐朝經歷了一場內鬥,鬥爭的核心問題是太子人選。前太子李承乾謀反未遂,事情洩露後,他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那麼唐太宗接下來立誰呢?朝廷內部分為兩派。一派要求立魏王李泰,主要人物有房玄齡、劉洎、岑文本;另一派要求立李治,代表人物有長孫無忌、褚遂良。李世民如何抉擇?他一開始傾向於李泰,後來改變主意,決定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如此一來,魏王一派便失勢了,這與高陽公主有什麼關係呢?原來,高陽公主的丈夫是房遺愛,房玄齡的二公子,此人一直是魏王李泰的死黨。等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李治繼位,房遺愛心裡就清楚,李治、長孫無忌遲早肯定會清算自己,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爭個魚死網破。於是他聯合了薛萬徹等人,準備謀反,擁立荊王李元景為皇帝。可惜保密工作沒做好,陰謀提前敗露了。謀逆重罪,豈能輕饒,李治下令,將房遺愛、高陽公主等人處死。在這個案件的偵辦過程中,房遺愛還想立功贖罪,在長孫無忌的授意下,他誣陷吳王李恪,說李恪也是他們的同夥,李治得知後,順便將李恪也賜死。不過,最終還是沒有放過房遺愛,他對房公子說:“現在舉報,是不是有些晚了呢?”

高成/時拾史事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我們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時拾史事



高陽公主恃寵而驕,喜好和尚養男寵,顛倒是非口出妄言,然而,她的死最後也不過是政治的犧牲品罷了。

\n

高陽公主是李世民第十七個女兒,生於貞觀元年,比李治大一歲。高陽和李治不是同一個母親生的,屬於庶出。

\n

李世民對高陽公主特別寵愛,把她嫁給了房玄齡兒子房遺愛,愛屋及烏,李世民對房遺愛也特別寵愛,強過其他女婿很多倍。

\n

房玄齡有三子一女。在當時房家可謂是蒙得皇恩,一門榮寵,美不勝收。

\n

長子房遺直以嫡長子身份繼承了房玄齡爵位,妻子杜氏是普通士族家庭。次子房遺愛娶了高陽公主。三子房遺則娶荊王李元景之女。女兒名叫房奉珠,為韓王李元嘉王妃

\n

按照規定,房遺直由於是嫡長子,所以朝廷應該封他一個銀青光祿大夫的從三品文散官,只是待遇,領工資不幹活。但是房遺直一看弟弟房遺愛深受李世民寵信,不敢受官,要把爵位讓出去,可是李世民不許。

\n


在房玄齡死後,高陽公主慫恿房遺愛跟哥哥房遺直分家另過,但卻惡人先告狀,跟李世民說房遺直想分家,房遺直跟李世民稟明真相,李世民狠狠罵了高陽公主一頓,然後把高陽公主疏遠了。於是,高陽公主怏怏不樂。

\n

恰好此時辯機事發。原來高陽公主作風比較開放,喜歡和尚道士,辯機和尚由於是唐玄奘高徒道法高深深得高陽公主喜愛。另外還有擅長占卜吉凶禍福的智勖和尚,能夠裝神弄鬼的惠弘和尚,醫術精湛的道士李晃也都是高陽公主的男寵。

\n

高陽公主作風淫亂,為了消減房遺愛由此帶來的不快,高陽公主就把自己的兩個貼身宮女送給房遺愛作為補償,夫妻兩人各玩各的。

\n

事發由來是辯機有個金寶神枕,被賊偷了,此賊落網後把辯機招了出來,辯機又把高陽公主給招了出來。

\n

原來這個枕頭是李世民賞給高陽公主的,高陽公主又轉送給了心愛的辯機。

\n

這種宮廷醜聞曝光,李世民雷霆大怒,把辯機給腰斬了,並賜死所有的知情者。高陽苦苦哀求無果,對李世民徹底絕望,李世民不久後駕崩,高陽公主卻臉無哀容。

\n


李治即位後,貶房遺直為汴州刺史,房遺愛為房州刺史。高陽公主又狀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要求治房遺直之罪,李治讓長孫無忌審理此案,結果牽扯出一樁謀反大案。

\n

由於李治初上位,長孫無忌大權獨攬,為了消除房玄齡執掌中樞二十年培植的勢力,於是拿房遺愛開刀,把包括李元景李恪在內的潛在反對勢力一網打盡了。

\n

其實高陽公主並無大錯,她和李恪一樣都是冤枉的,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高陽公主錯就錯在恃寵而驕,不懂收斂,李世民殺死辯機和尚就是給她提了個醒,但是她沒有領會其中深意。

\n

而李治對這個飛揚跋扈的姐姐也給過機會,剛即位就去高陽家串門,想讓她支持自己共抗長孫無忌,可惜高陽沒有把握住這次僅有的機會。於是在李治默許下長孫無忌對房玄齡身後的政治力量開了刀,高陽身名俱滅。

\n


一個女人作風不正,又驕縱無理,最主要的是還不長腦袋,最後落得如此下場也不難理解。

\n \n

關於親情友情愛情,婚姻與個人成長,我手寫我心,感謝與你相遇。


有態度的女王展顏


高陽公主實際上是政治上的犧牲品。貞觀十五年十五歲的高陽公主嫁給大唐中書令,梁國公房玄齡的二公子房遺愛。後來被房玄齡的政敵長孫無忌抓住機會給房家一網打盡了。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十七公主,雖是庶出,但深得太宗喜愛。貞觀十五年,十五歲的高陽公主作為政治砝碼嫁給了大唐中書令,梁國公房玄齡的二公子房遺愛。婚後恃寵驕縱。高陽公主給房遺愛幾個婢丈,彼此不相干擾。高陽公主一個罪過是和玄藏的徒弟辯機和尚有染。李世民聞之大怒,腰斬辨機,殺死十多個婢女。高陽公主十分憤怒,唐太宗死時面無哀容。不作不死,房玄齡梁國公爵位是可以世襲的,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爵位由長子房遺直繼承,沒房遺愛什麼事兒。高陽公主啟圖奪取房遺直的爵位,誣告房遺直對她非禮。案子由唐高宗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審理。審理結果是,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看唐高宗李治軟弱,欲擁立荊王李元景謀反事發,在古代謀反是誅滅九族的重罪,長孫無忌趁機把政敵房玄齡一家一網打盡了。傾巢之下沒有覆卵,嬌縱一時的高陽公主也就成了犧牲品,汝耐何生存帝王家?



關東俠客


太宗死,高陽公主的弟弟李治繼位。 永徽四年(653年),高陽公主想謀奪丈夫的哥哥房遺直的爵位,誣告其對自己動手動腳,沒有倫理道德。

這事關係房家名譽問題,加上高陽公主的顯赫地位。李治專請舅舅長孫無忌親自審理,當時房遺直也是被逼無奈,也許是為了房家的子孫,他揭發高陽公主和弟弟一起謀反之事,說他夫妻二人,意圖擁立荊王李元景意圖造反。謀反之事可是政治大案,長孫無忌於是把案件呈給了李治,這個案件就是"永徽謀反大案"。案情大致如下。

我們都知道,朝廷中的大臣都有小集團,高陽公主的丈夫房遺愛在朝屬於魏王李泰一黨。貞觀十七年,李世民活著時候,魏王李泰和太子李 承乾因為爭皇位雙雙被廢,不久李治被立為太子。所以,到唐高宗時期,房遺愛在政治上屬於失勢派,被貶為房州刺史。也就是說,房遺愛站錯隊了。

話說房遺愛當了地方官,對朝廷肯定不滿,整天和一群像他一樣失意的皇親攪在一起,比如野心勃勃的荊王李元景、當年同屬魏王陣營的巴陵公主駙馬柴令武,還有丹陽公主駙馬薛萬徹等,他們在一起也不過發發牢騷,說點壞話而已。其實也沒有什麼大動作。

當高陽公主和大伯哥房遺直打官司時,房遺直向長孫無忌告發了這件事。皇親國戚參與謀反,事關重大,這才有了長孫無忌遞交的案情報告。

於是李治乘機除掉原來的政治對手,同時賜死了姐姐高陽公主。這次清洗涉及人員眾多,房家除了房遺直外,幾乎斬盡殺絕。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加關注,點贊和留言】


秉燭讀春秋


優美的透露出邪惡的氣質

高陽公主唐太宗李世民最寵愛的公主,太宗更是將她嫁給了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但高陽公主恃寵而驕,與玄奘的弟子辯機私通被告發後,太宗大怒,下旨腰斬辯機,高陽非常怨恨,太宗駕崩後沒有哀容。


駙馬家世

房氏出身山東高門,房玄齡受封為梁國公,掌政長達二十年,是唐太宗治國的左膀右臂。

太宗非常寵愛高陽公主,李治登基後曾專程親自拜訪過高陽公主的府邸,意在懷柔,然而高陽可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乘徽四年高陽欲奪房遺愛兄長房遺直所繼承的爵位,誣告房遺直對自己非禮,經長孫無忌查證,是高陽與房遺愛慾擁立荊王李元景謀反,事洩後唐高宗賜其自盡,房家也遭受了滅頂之災。

相較於後人津津樂道的風月案,真正具有殺傷力的罪名正是謀反的罪名,高陽公主讓夜幽令陳玄遠在禁宮內向鬼神祈福,推演星宿的排位,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才是她真正的死因。


北音執念1014


長孫無忌為了獨攬朝綱、剷除異己,借高陽公主“性騷擾”事件發動了一次血腥大清洗。李治是被逼無奈。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當政時期,長孫無忌謹小慎微,不露鋒芒,博得了李世民的信任。長孫無忌力挺李治繼位,是因為性格懦弱,易於掌控,自己可以憑擁戴之功和親舅舅的身份控制朝堂,永保富貴榮華。

643年奪嫡之爭,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明爭暗鬥,李承乾被貶為庶民,流放黔州。此時李泰呼聲最高,房玄齡次子房遺愛(高陽公主駙馬)、柴令武等人都是李泰的擁躉。這一眾人等自然都被長孫無忌視為政敵和眼中釘。



高陽公主是李世民愛女,恃寵而驕,但所流傳的與辯機和尚私通疑點重重。歷史上一方為了攻訐政敵,必先抹黑對方漂白自己,佔領道德制高點。《舊唐書》和《太平御覽》沒有一字一句描述高陽公主的風月事。辯機和尚15歲出家,精研佛法,被選入玄奘譯場,是九名輟文大德之一。

1.玄奘法師奉唐太宗之命譯經,管理制度嚴密,辯機也沒有和高陽公主見面甚至私通的時間和機會;

2.其次,深入經藏的辯機是高僧大德,怎會隨意墮入私情;



3.再次,高陽公主和駙馬房遺愛是有感情的,否則也不會為房遺愛爭奪封爵(房玄齡的封爵,由長子房遺直承襲)。

4.唯一證明兩人私通的證據,是有小偷從辯機和尚禪房內偷出一個玉枕。據說是高陽公主所贈,這不滑稽嗎?高陽公主贈金贈銀贈珠寶都可以,一定要贈個女用玉枕放在禪房,這是唯恐他人不知嗎?

5.最終辯機和尚死因成謎,後世佛學家對辯機一貫推崇,《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兩位編修歐陽修、司馬光排佛立場鮮明。



李治繼位前三年,長孫無忌對房家的監控從未間斷。653年高陽公主忽然找到李治,說房遺直要非禮她。首輔長孫無忌竟然親自審理,房遺直反告“房遺愛謀反”,所有長孫無忌的政敵,統統拉進了黑名單。包括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開國名將、駙馬薛萬徹,駙馬都尉柴令武等。長孫無忌直接插手案件,以“主使掖庭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直接上升為政治案件。這句話是說,高陽公主指使陳玄運(內侍省宦官),刺探宮禁動向,觀察星象。



長孫無忌捉了高陽公主和房遺愛,於是所有的政敵全部列入了“黑名單”,此案牽連了太多皇室宗族。高陽公主被賜自盡。李治在朝堂哭著向群臣求情,“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書崔敦禮以為不可,乃殺之。吳王李恪臨死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忠良,宗社有靈,當滅族不久”。659年長孫無忌削職流放,最終被逼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