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回購潮,為啥“有錢”還“便宜”的上市銀行無動於衷?

轰轰烈烈的回购潮,为啥“有钱”还“便宜”的上市银行无动于衷?

轰轰烈烈的回购潮,为啥“有钱”还“便宜”的上市银行无动于衷?

以上音頻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一邊是部分投資者不斷呼籲,以及百餘家上市公司發佈回購預案甚至回購方案通過股東大會;一邊是長期處於破淨狀態,還被外界認為“有錢”的銀行板塊卻“無動於衷”,沒有一家上市銀行透露過回購股份的計劃。

事實上,對於上市銀行而言,回購股份並非不願,實屬不能。從券商中國記者的調查情況來看,銀行在回購方面的掣肘集中於兩方面:一是回購股份需要消耗所有者權益,這與商業銀行資本監管方面的特別要求不相符合;二是即便作為持有不超過3年的庫存股,後續的處置方式也缺乏空間。

“從行業普遍來講,銀行目前面對的就是缺資本金這個現實,哪怕股價對他有吸引力、並且有助於他做市值管理,但是去買的空間也不會太大,資本金是一個很大的制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個別資本充足水平較高的銀行寄望於員工股權激勵的鬆綁,“回購後用於員工持股,是各方都能得益的一種方案,也有利於銀行未來長遠成長”。

部分投資者喊話回購

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銀行整體盈利能力在上半年的基礎上繼續提升,並且時隔多年再度實現所有上市銀行營收同比正增長。

但與回暖的業績相對應的是銀行股普遍的低估值。截至昨日收盤,A股28家上市銀行共有19家的股價跌破最近一期每股淨資產。

轰轰烈烈的回购潮,为啥“有钱”还“便宜”的上市银行无动于衷?

這也引來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的問詢,主要是對於股價穩定措施的冀望。可見的是,已有多家銀行通過主要股東增持、高管增持方式,彰顯信心,提振股價。

百餘家上市公司推出股份回購預案的浪潮之下,也有部分投資者公開呼籲上市銀行回購股份,讓股價回到每股淨資產以上,或者向上市銀行了解以股份回購代替現金分紅的利潤分配方式是否可行。

對此,有約10家上市銀行在互動平臺上回復了投資者關於回購的問詢。但從銀行的回答來看,至少目前階段,回購是大多數公司不會考慮的市值管理方式。

不少銀行都明確表示,暫無股份回購計劃,只有極個別銀行稱“將進行論證研究,統籌考慮”。即便是公司法修正意見、《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陸續出臺之後,據記者瞭解,銀行的態度也並未發生變化。

而對於以股份回購代替現金分紅的可能性,有銀行表示,從資本充足角度來分析,股份回購並註銷與現金分紅沒有本質區別,股份回購會減少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進而影響資本充足水平,“如果通過發放股票股利的方式替代現金分紅,既不符合監管導向,也滿足不了很多股東獲得即期現金回報的需求”。

而在大部分的投資者互動區域也可以看到,更多投資者更為關注上市銀行的現金分紅穩定性,這也符合證監會、交易所的監管導向。

資本金約束下的顧慮

市場對於上市銀行股份回購的呼聲由來已久。早在2012年8月,就有多傢俬募同時發函多家當時股價跌破淨資產的銀行,建議這些銀行回購股票提振股價。

但是,銀行業作為一個強監管的行業,也有自身的難處。

今年5月底,浦發銀行副行長、董秘謝偉在該行股東大會上對此做了詳細解釋。“銀行不同於一般企業,資本是銀行信用的基礎,且具有一定的槓桿效應,就目前的操作情況來看,國內商業銀行尚未發生因為支撐股價而回購的情形”。

謝偉表示,具體原因有三點。首先是銀行面臨嚴格的資本金約束,如果回購股票並註銷,將會消減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假設在回購的同時還要維持一定的資本金比例,就必須從資產端來消減,但這很難得到監管部門批准,也會削弱銀行的經營能力,降低銀行收益,最終對股價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謝偉認為,如果回購股票並註銷,極易引起系統性風險、聲譽風險。“根據《公司法》178條規定,公司如果作出減少註冊資本的決定,必須採取通知債權人等行動。但銀行的債權人是存款人,如果要回購併註銷則可能需要得到存款人的同意,這有可能引發擠兌等風險” 。

此外,根據相關監管規定,銀行業如要變更註冊資本,必須先得到監管的受理與批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尚未看到相關案例的出現。”謝偉稱。

在前述上市銀行對投資者的回覆中,這些解釋也被廣泛採用。“按照原來的公司法要求,銀行回購股份只能用於員工激勵或者說是其他一兩種情形,而且回購後必須馬上註銷,因此銀行的操作空間是不大的。”一位股份行高管對記者表示。

一位上市銀行董辦部門負責人則認為,於銀行而言,回購預案與銀保監會對於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是衝突的,在各級監管意見、配套細則尚未明確的情況下,銀行沒必要也不能進行這種探索。

“從監管審核角度看,面對資本監管趨嚴的背景,各家銀行的再融資部門沒有空窗期,都在忙著補充資本,這時候啟動回購,減少核心股本,主動降低核心資本充足率,也很難獲得銀保監會的同意,甚至影響後續的再融資。”另一位上市銀行投關負責人稱。

庫存股如何處置的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已於9月初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修法的建議,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正案》草案(下稱“修正案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修正案草案提出,建立庫存股制度,明確公司因特定情形回購的股份,可以以庫存方式持有,但持有期限不得超過3年。

前述“特定情形”,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三種股份回購情形。包括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的、配合可轉債或認股權證發行且用於股轉轉換的、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所必需的,可以轉讓、註銷或將股份以庫存方式持有。

一位上市銀行董秘對記者表示,庫存股這一制度突破的最大意義,是公司可以擇時使用自有資金去買自己的股票,並在市場回暖時賣出,起到“熨平器”的作用,“國際資本市場較多地採用這一概念,因為股份回購後並非立刻註銷,而是給予充分的緩衝期來平抑市場波動”。

但他也提及,從會計處理上說,回購股份需要消耗所有者權益,在核心一級資本里把回購耗用的資金扣減掉,這對資本充足率有很高的要求。“核心資本比較充裕的,可以探索回購,但如果比較緊張,甚至存在資本缺口,就一定要審慎考慮”。

而被更多上市銀行所顧慮的是,銀行回購的股票最後如何處置?從記者對十餘位銀行董辦人士的採訪中,並不能找到答案,他們普遍反映,即便是作為持有3年的庫存股,後續的處置方式也缺乏空間。

“首先被排除的是回購並立刻註銷,減資這個事的風險太大;其次,庫存股可以用於員工股權激勵,但這種方式的現行障礙太大,還沒有銀行做成過;其三,用於轉換銀行可轉債?可轉債的發行就是為了轉股補充資本,如果用回購的股份來承接,那發行可轉債有什麼意義呢?最後,庫存股最多隻能持有3年,在沒有確定處置方式的情況下,不能輕易啟動回購。”一位大行高管直言道。

也有投資者提及以回購股份代替現金分紅,但前述高管認為,現金分紅比例的減少,將引來更多投資者的質疑。

探索股權激勵可能性

事實上,上市銀行並非不願回購股份,但囿於銀行的金融監管特性限制,終而不能。

“我們也希望能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來支持銀行回購,現在賬上也有一些閒錢,如果能在不影響資本充足要求的情況下,回購股份做一些事情,我們也是支持的。”一位股份行投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在記者的採訪中,前述投關負責人所說的“做一些事情”被多家銀行歸納為給員工的股權激勵。

“從我們討論的情況看,如果能夠鬆綁銀行員工持股,回購後作為員工持股激勵,是各方都能得益的一個方案,也有利於銀行未來長遠成長。”另一位股份行董辦人士表示。

在這之前,已有交行、招行等多家銀行推出員工持股計劃,但均未能實際成行,最後只能通過員工在二級市場自主買賣解決。

今年7月,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健全國有金融機構薪酬管理制度,探索實施國有金融企業員工持股計劃。但業內人士普遍反映,呼籲不意味著能批,在具體細則出臺之前,銀行的員工持股計劃並沒有辦法推進。

“如果以銀行自有資金購入股票作為員工股權激勵,一是涉及到個人稅收計算的難度大大增加,沒辦法解決偷稅漏稅的嫌疑,二是股票的定價難題,貴了員工不樂意,便宜了就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一位上市城商行董辦負責人稱。

但他也表示,如果說上市銀行推動股份回購,可以探索的方向也就是員工持股計劃了。

匯豐的回購經驗

“總的來說,我認為回購這個辦法更適用於一般工商企業,銀行有點難,因為它是一個特殊的企業,要執行金融方面的各種政策制度。”一位上市銀行董秘對記者表示。

銀行業回購在短期內很難具體推出,這一觀點也在記者的採訪過程中被廣泛提及。

“目前還有不少障礙,包括錢從哪裡來、庫存股到如何處置等等,但是最關鍵問題還在於國資部門、銀監部門都尚未出臺配套政策,涉及到公司治理、股權管理、資本管理、行政許可等多項制度,例如決策誰來發起、盈虧責任誰來承擔、監管需要什麼審批手續、股東權益由誰履行、回購後銀行資本充足率怎麼算等等很多問題。”另一位上市銀行董辦負責人表示。

可以參考的是,在境外多地上市的匯豐銀行有著豐富的股份回購經驗。但據記者瞭解,該行的回購是建立在一系列其他配套機制基礎上的,尤其是以股代息的分紅方式,也就是投資者既可以選擇現金分紅,也可以選擇股票分紅,所以在回購的同時,銀行還可以發行股票分紅,總體資本規模變化不大。

匯豐今年6月舉行的策略簡報會上,集團行政總裁範寧就透露,希望在2018-2020年維持現有的派息水平,並於適當情況及獲得監管機構批准下回購股份,以對銷在以股代息計劃下發行的股份。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匯豐已於倫敦證券交易所進行多次回購,註銷回購股份後,公司目前已發行的普通股數量為203.59億股,包括以庫存方式持有的3.25億股普通股。

轰轰烈烈的回购潮,为啥“有钱”还“便宜”的上市银行无动于衷?轰轰烈烈的回购潮,为啥“有钱”还“便宜”的上市银行无动于衷?

百萬用戶都在看

轰轰烈烈的回购潮,为啥“有钱”还“便宜”的上市银行无动于衷?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轰轰烈烈的回购潮,为啥“有钱”还“便宜”的上市银行无动于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