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青澤

幾年前,在深圳舉辦的舒曼鋼琴比賽中,一個13歲的中國小女孩得了四個冠軍,兩個亞軍,創造了這項比賽史上的奇蹟。據行內專家介紹,這個小孩因此可能在世界音樂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一直坐在臺下心情緊張的父親,在夢寐以求的結果到來之際,對記者說,早知道鋼琴之路是這麼艱難,我不會讓女兒走這條路。據說,這個小女孩從開始學琴到今天,一共被她爸爸打了400多個耳光。

第一次聽到這個令人震撼的故事,我不禁感慨萬千。回想起自己10多年的期貨交易歷程,不也像那個小孩一樣,一次又一次被市場搧了成百上千個耳光,打得鼻青臉腫?

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獨自在天堂和地獄之間徘徊了多年以後,我從內心深處意識到:作為一個操盤手,到目前為止,在詭譎多變的市場運動面前,就交易水平和能力而言,我只是隱隱約約地摸到了成功交易的大門,還是個小學生,離孔子所說的那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手境界,實在是相差甚遠。這並非虛言,而是實話。

期貨交易是一條異常艱難的路。國外有一本研究交易的書中曾經提出這麼一個觀點:在做交易的頭十年裡,你無法獲得全部的知識學問,在第二個十年裡也不能,只有到了第三個十年以後,你才能充分掌握關於市場的學問。

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冷靜、清醒許多。不要太小看期貨交易的艱難性,認為只要花個兩三年時間就可以精通交易、戰勝市場了,那是遠遠不夠的。

據說,李連杰在國外訪問時,有老外問他什麼是中國功夫?李連杰的回答是:時間。確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時間,才能幫助投機者認識市場運動的複雜性;只有時間,才能幫助投機者累積成功交易所需要的知識、經驗和風險意識;也只有時間,才能使投機者的內心世界從貪婪到平淡、從狂傲到謙卑、從感性到理性。

期貨交易為什麼那麼難?根據我的粗淺認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理解、把握市場價格波動的特徵難。有一位老交易員曾經說過:假如你在市場中呆的時間足夠久,什麼樣的事情你都能夠見到。確實,對於一個從事期貨交易的投機者來說,最銘心刻骨的事情無疑就是市場價格變化的反覆無常、神秘莫測。市場的不確定性、隨機性,時時刻刻困擾著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是站在每一個投機者面前無法逃避的攔路虎。短期之內,偶然性可以讓傻瓜成為智者而歡呼雀躍,讓專家、學者變成白痴而捶胸頓足,讓大多數投機者被玩弄於股掌之間而茫然不知所措。

很多市場參與者都有一種認識誤區:為了追求交易的確定性,往往把科學的思維方式簡單地運用到投機交易中,以為預測就是市場交易的全部,希望找到一種科學的預測理論。但是,科學方法論所主張的嚴密和精確,在投機市場中很多時候不但英雄無用武之地,而且還可能成為成功的障礙。

投機領域充滿了辯證法。成功的投機者離不開辯證思維的大智慧(3.600,0.03,0.84%)。在這裡,模糊是美,缺陷是美,簡單是美。在技巧上追求完美,在利潤上追求極限則恰恰不是美,而是與美的真實背道而馳。所以,不深刻地理解、把握市場價格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間的關係,要在實際交易中取得成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我自己的真實體會是,市場價格運動表面看來往往是一個偶然性接著另一個偶然性,但是,在看似完全偶然的背後,市場也並不是完全混亂無序,其中隱隱約約透露著一定的必然性或者說趨勢性。所以說,市場價格的波動既有隨機的成分又不完全隨機。投機成功的核心就是要去追求、把握這種必然性。

什麼是交易高手?就是能夠從表面上看來不確定、隨機的市場波動中找到某種相對確定、可以把握的機會。知道什麼時候成功交易的概率最大、風險和回報關係對投機者最有利、什麼時候投機者應該退避三舍,靜觀其變等等。

從抽象的層面、從事後的角度,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市場的運動規律,但是投機者交易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要深刻理解市場價格波動中微妙的動態平衡和趨勢的演化,既要投機者有客觀、定量、科學的理性分析能力,也要有靈活、變通、前瞻等藝術、直覺的參與,這是一個交易員經過長期學習、思考、交易實踐後積澱的內在洞察力。這中間投機者所付出的真金白銀的代價和體力、精神上的損耗磨鍊,可能遠遠超出常人想象,絕非一日之功。

第二,良好的風險管理難。很多投資者經常問我的問題是,期貨操作有沒有盈利秘訣、捷徑、技巧。這種心理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期貨交易是一把雙刃劍,市場的不確定性、隨機性的一面決定了投機永遠有博弈的成分,不可能有什麼科學的預測理論、技術和交易系統能夠讓投機者一勞永逸,穩賺不賠。如果投機者只看見了交易成功帶來的高回報一面,而對另一面——巨大的交易風險沒有正視,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天下沒有完美的預測理論和交易技術,良好的風險管理是投機者的立身之本。即使你學會成功交易的方法、技術、手段,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面對輸,你還是可能失敗。所以,我認為,期貨交易既是一門贏的藝術,更是一門管理風險、控制風險的輸的藝術。這一點,許多投機大師們都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當一個投機者有了相對成熟的交易技術後,風險管理的好壞直接決定投資者的生死存亡!成功的投資者在交易中都能嚴格限制損失,及時砍掉虧損部位;相反,對盈利頭寸則做到了儘可能地擴大戰果。這樣下來,一年盈虧表上幾次大單的盈利足可以抵消很多次小的虧損,結果仍可達到良好的盈利水平。

短期走勢的偶然性和人為性、投機者的貪婪、恐懼等心理因素,使得投機者要找到適合自己交易方式的風險管理策略並非易事。但是,不管我們選擇怎樣的交易方式,短線還是長線,感性交易還是程序化交易,我們都必須一如既往地堅持任何一筆交易都不要出現大的損失;一如既往地採取試探——加碼的交易策略,在行情走勢和自己的判斷不一致時迅速止損,在行情走勢和自己的判斷相一致時,逐漸加倉,擴大利潤。

期貨交易是一個限制損失的遊戲,保護好自己才能有效地消滅敵人。我把期貨交易的盈利模式分為兩類:倉位取勝(博弈型);幅度取勝(趨勢型)。投機者的交易風格可以不同,但是兩類交易的核心是一樣的:擴大利潤,限制損失。

第三,瞭解自己、戰勝自己難。期貨市場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地方,每天都有看似數不勝數的機會。然而,機會和陷阱始終是一對孿生兄弟。很多人長線做,短線也做,每天在市場中忙進忙出,無意中想要包打天下,抓住所有市場波動的利潤,結果卻往往是水中撈月,滿懷希望而去,充滿絕望而歸。

“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交易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心理遊戲。在市場交易中,投機者應該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不是做出讓自己感覺舒服的決策,心理上很舒服的交易,結果往往不好。所以,即使你擁有極高明的交易技術和最完美的資金管理策略,如果你不能嚴格遵守,也不能讓你在金融交易市場獲得成功。

傑西·裡費默是投機歷史上最偉大的投機客,他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和《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是投機行業的經典名著。然而,這個天性適合投機,對股票、期貨價格波動具有非凡洞察力,擁有近乎完美的市場交易策略,1929年在市場中曾經獲得過上千萬美元利潤的投機天才,最後卻在窮困中自殺。

裡費默尷尬、悲涼的結局曾經讓我思索良久。從表面看,知行不合一肯定是裡費默失敗的直接原因,即知道了卻做不到。從深層次看,我以為,裡費默的失敗源於人性本質上難以擺脫的非理性因素,瞭解自己、戰勝自己這個古老的哲學話題,看起來似乎有可能實現,實際上也許永遠只是人類追求的理想而已。

從交易之道到一個人的市場行為,中間要經過知、情、意三個環節。知是認識、瞭解;情是心理上的認同;意是執行的意志力。知情意三者的合力才能決定投機者的交易行為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

期貨投機不是一門科學,也不是一個純粹的智力遊戲,而是一個主體實踐、操作過程。按照我的理解,投機客是“行者”、“忍者”而非“學者”、“智者”,行動而非說話,實踐而非理論是一個職業投機者的本質特徵之一。

在日本武士的培養過程中,知識的教育,智能的訓練,固然不能說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武士人生態度、品格意志的培養,包括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從容不迫而又果斷無畏的犧牲精神和行動能力,壯士斷臂的勇氣,對痛苦的超強忍耐力等等,這一切不正是一個典型的期貨操盤手必備的個性特徵嗎?

我們必須勒住自我慾望的韁繩,捨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企圖打敗市場的非分之想,永遠只追求屬於自己的利潤,保持“滔滔江水,只取一瓢”的平和心態和境界,在兇險的交易世界裡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這是一個高明的操盤手的立身之本。

期貨交易的技術和知識,也許學一兩年時間可能就夠了,但是,投機者要培養一個穩定、良好的心態,在修養和境界上達到高瞻遠矚、超凡脫俗,也許是一輩子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