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御驾亲征噶尔丹?

程老师侃史


清圣祖康熙皇帝亲政之后,三藩问题成为最大隐患,集中力量解决吴三桂等人,无暇顾及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在北部草原的扩张。甚至,为了不影响中原战略,采取怀柔措施,安抚噶尔丹。到了三藩平定,中原地区秩序恢复正常之后,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就打算经略蒙古各部,重构之前的满蒙联姻和依附关系。此时,噶尔丹已经坐大,野心膨胀,一度威胁到了京师周边地区,这是玄烨所不能容忍的,自然需要聚兵北上,收拾噶尔丹。

噶尔丹号称也先之后,颇有几分骁勇,战略眼光和军事行动能力也是不世之才。康熙前两次亲征,虽然在乌兰布通一带遏制了他的兵锋,但是元气尚存,依旧是清廷一块顽疾。而且,北方苦寒,康熙皇帝不幸重病,造成了朝廷不小的风波。六年之后,康熙大军与噶尔丹部会战于今肯特山昭莫多,这一次噶尔丹主力基本失去了战斗力,残兵四散,噶尔丹众叛亲离,逃亡至科布多妄图东山再起。但是,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康熙皇帝笼络收买蒙古上层亲贵,噶尔丹的权威一落千丈。

这个时候,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了他自立,噶尔丹非常愤怒,也没有什么办法。在贫病交迫中,死于非命。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安定了草原秩序。最终,清廷直接统治了蒙古草原,各部定期在避暑山庄等地朝拜,演习木兰秋弥。虽然雍正乾隆年间也有战乱,但基本维持了一定的和平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康熙皇帝玄烨确实是千古一帝,性格坚韧,具有满洲八旗的锐气,兵锋所至,铁蹄铮铮,开疆拓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清前期的皇帝还是很值得我们钦佩的,特别是康、雍、乾三位皇帝,论文治武功,也当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帝王了。而康熙为何御驾亲征噶尔丹,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康熙为何要御驾亲征噶尔丹

噶尔丹也算是从残酷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代枭雄,在康熙初年便控制着特蒙古准噶尔部,并且势力不断发展壮大,颇有统一西北蒙古各部族的趋势。其实,在满清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进程中,一直与蒙古各部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在逐步加强对北方各游牧部族的控制。

一个强大的噶尔丹,是日益走向强盛的满清政权最不愿见到的。在康熙和清政府的眼中,噶尔丹所发动的侵夺战争和暗中联合,定然是对清王朝的莫大威胁。如果任由噶尔丹发展下去,其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铁木真。

而在尝试拉拢和收服噶尔丹失败后,动用武力解决这个祸患,是康熙帝的必然选择。所以,当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清朝大举征讨噶尔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康熙为何能御驾亲征噶尔丹

御驾亲征,并非每个皇帝都能作到,而且,御驾亲征并且能够获得胜利的帝王,更是并不多见。康熙能够御驾亲征,首先是因为他有这个胆识和能力。纵观康熙的一生,算是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可以传颂的事迹,擒鳌拜、平三番、收台湾、抗沙俄,哪一件拿出来都是可圈可点的大手笔。

而除了个人胆识和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清政权已经十分稳固,并且拥有雄厚的财力。特别是京城政局的安稳,使得康熙敢于离京前往前线,能够放开手脚与噶尔丹一较高低。

所以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一方面是因为噶尔丹的一个重要祸患,必须予以重视,要坚决扼杀,另一方面是因为康熙具有御驾亲征的见识和能力,并且后方的稳固也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然,历史上清朝征讨噶尔丹的这次军事行动,双方都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战争也是异常的残酷,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斗争,这场胜利的到来,也并非大家想象地那么简单。


碣石樵子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我认为其原因有三。第一噶尔丹的叛乱影响重大,直接危及清的统治,不由得康熙帝不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噶尔丹是蒙古厄鲁特部首领,一直不服于清朝统治,且率先发难,对喀尔喀部土谢图汗发动袭击,该部同其他蒙古诸部一样,当时已向清上“九白之贡”,表示臣服。其收到袭击,清廷理应出面,而噶尔丹又不服王化,战争无可避免。

其次,噶尔丹与沙俄亦有联络,清廷还要防止蒙古诸部在厄鲁特部煽动下与沙俄联手。且平叛过程中,追逐叛军可能深入俄界(当时俄国通过扩张已与清陆上接壤),这更增大了平定噶尔丹叛乱的难度。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

同时噶尔丹部势力庞大,对付他并不容易。1689《尼布楚条约》之后,清俄东部边界问题解决,双方并就清廷平叛及越境追击问题达成谅解,清转而应对噶尔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初期战场形势对清来说仍不容乐观,噶尔丹一度进攻至距离京师80里格(葡制单位,分海制里格和陆制里格,陆上测量时1里格等于3英里,即4.827千米)之处。就是在1696年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战中,康熙帝集中了80000多军队及大量火枪和火炮,而与之对垒的噶尔丹则组成了驼城(用骆驼围起的聚落),足见其实力强大。

最后,厄鲁特蒙古的平定并非康熙一朝之事,清廷实际上是经历了康雍乾三朝才最终平定厄鲁特蒙古叛乱,由此更可见噶尔丹问题之棘手。

第二,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是在康熙三十五年到三十六年,而之前康熙二十九年曾谴福全征讨噶尔丹,由明珠参赞军务,而数年征讨效果不佳,清军丧师失地,损失很大,前文提到噶尔丹进军直逼京师即是这一时期。尽管后来战场形势有所扭转,但基本呈相持状态,战况不容乐观。于是康熙遂决定御驾亲征。

康熙帝平噶尔丹地图(局部)

第三,康熙帝本身弓马娴熟,善理军务,具备主持军事的能力。此外,从康熙帝一生嗜好出猎,且自少年登极以来诛鳌拜,逼反、平定吴三桂,收复台湾,与沙俄战和等事例可见康熙帝绝不是一个安分的皇帝。并且此时康熙帝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对武功的追求亦是最盛之时,故康熙亲征噶尔丹或有这方面的考虑。

康熙帝戎装像

以上是我的回答,请老师及朋友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萧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