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線條有十八描,書法線條有哪些線條?有總結嗎?

千千千里馬


首先說,書法是由點線組成,不止線條。

具體中國書法線條有多少種,之前確實有人提出過,但都有大的缺憾。總體的點線數目,筆者目前尚未聞知。

不過。依據書有篆隸楷行草五體,大至可將點線分為類,依基本筆畫,可得出百餘個基本點線。

五種書體中每一類中,書體又明顯有三個不同變化階段,如甲骨金文和小篆點線和結體有較大區別,可得大概點線三百餘個。由此類推五種書體十五類,至少有一千五百餘個面貌別緻的基本書法點線。

當然,這不些全郎,每種書體中有眾多書法名家,用筆結體各異,總結起來十分困難,希望有人完成這個有意義的工作。


大同王屹峰


最早提出“十八描”是明代美術理論家鄒德忠在《繪事指蒙》中提出人物畫有高古遊絲描、曹衣描、螞蟥描、折蘆描、枯柴描等十八描。


明代汪珂玉稱山水畫為皴石法,總結出披麻皴、豆瓣皴、小斧劈等十四種皴法。這些繪畫理論都是對中國畫的線條的概括總結。

但是,中國歷史上從來也沒有系統的書法線條的總結。


現代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沒學漫步》藝術提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於是大家就說到書法與線條了。而且很多人認為書法的美,主要是線條的美。


那麼,既然“書法是線條的藝術”說了這麼多年,有沒有人總結過書法沒有嘛類似繪畫的“十八描”、“十四皴”這樣的線條呢?

我真不知道,希望看到有什麼說法的朋友告訴我們分享一下吧。

中國畫從元代開始,明確提出要學習書法的筆法。例如趙孟頫著名的《題秀石竹木圖》中就有“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


實際上,中國的書法“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早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已經完成了,但是,中國畫在魏晉南北朝時代,距離宋代繪畫的工筆寫意的距離都很大,距離元代繪畫的距離更大。

假如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應該最早總結出類似於“十八描”、“十四皴”的是書法,而不繪畫。


古代沒有書法是線條一說,沒有關係,既然現代說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可以總結啊。可是,我們至今也沒有看到什麼總結

倒是書法有“永字八法”比較清楚。

書法是不是線條的藝術,這涉及書法是線條還是筆法。

是不是書法可以隨便什麼線條都可以創作?

例如,美術字難道不是線條的藝術?美術字是不是書法?

書法有法,這個是書法家的共同認識。那麼書法的法是什麼?是線條嗎?希望大家有高見給我一個指點迷津的說法。


千千千里馬


中國畫"十八描",主要概括的是人物畫用筆描畫的十八種成熟樣式。古人衣裝的特點是寬袍大袖,長曲線為主,造型的飄逸優美,為毛筆線描提供了理想的刻畫對像。著名的"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即是經典代表。

其實將十八描移入山水丶花鳥丶走獸等題材,就遠遠不夠用了。特別進入大寫意的創作方法,其用筆方式及規律則已跳出了"描丶畫"的概念了。

更何況,雖說書丶畫同源,但畢竟分流後的差異性,區別就很大了。再用"描丶畫"概念去實踐丶去理解書法的筆路軌跡規律,就更不合適了。

傳統中,書法(寫字)的傳授教法中,突出強調的是基本"筆法",對筆路軌跡的認識,只籠統為"點畫(劃)"而已。不是書法不須變化多端的筆跡表現,正好相反,書法的用筆軌跡變化要求則是豐富無窮的。大道至簡,點丶劃二字足以說明書法的根本之所在了。用"線條"概念去認識,是對書法的理解認識之倒退和矮化。

書法諸體,真草篆隸,各有形體規律和點畫要求,有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徵變化,又有不同書家丶不同內容丶不同尺幅等特定限制下的變化特色。總之,書法是簡丶繁的統一,是盡精微致廣大的藝術表現。所以,對書法加以"線條"及線條種類數量的規範量化,是違犯客觀規律的,所以歷來並無此舉。







真空妙有無量壽






為龍書法



回答前,先說一下問題本身容易引發的歧義:“中國畫線條有十八描”這個說法,只是古人針對線描畫(主要是人物、花鳥畫)的一種技法概括,並不能代替中國畫的全貌。


相比中國畫的各種技法,中國書法拋棄了色彩、質地以及自然界可參照模擬的形象,一切可能捨棄的,全都捨棄了,用更為單純的線條來表達內心世界,可以說是更加高度形式化的藝術。


無論我們從古人留下的碑帖還是試圖從今人的書法中,試圖總結這些線條規律,得到的大多是線條所切割空間的形式美,也就是“計白當黑”,書法線條本身的妙處,全在運筆。運筆之法歷來高深莫測,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氣息,讓人想一探究竟,欲罷不能。

否則,鍾繇怎麼會在韋誕家裡見到蔡邕筆法,立即苦苦哀求著說:借我看幾天吧,被韋誕拒絕後,又如丟魂落魄般,痛苦得捶胸捶到吐血。韋誕死後,將蔡邕筆法帶入墳冢,然而這樣也沒有逃過鍾繇的惦記。鍾繇完全不管是否背上罵名,派人掘了韋誕的墓,終於得到了讓自己魂系夢牽的蔡邕筆法。


古人對筆法也有各種詮釋,可惜一旦冠之以術,必然落為片面。譬如張懷瓘在《論用筆十法》中,從點畫的俯仰向背、陰陽參差、遲澀尺度等,分析字體因此而出現不同面貌的線條美。


《翰林密論》中提到12種隱筆法,遲疾逆筆澀倒轉提啄罨赲,還說到“用筆生死,在於幽隱”,怎樣運筆簡直可以上升到哲學層面。康有為更是將運筆之法分為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如此看來,真是練上十本武俠秘籍的厚度都不夠。


落實到不同運筆方法,所呈現出線條的樣子上,我們先來看看幾個例子:


中鋒線條、側鋒線條、方筆線條、圓筆線條、同向和不同向落筆的線條、出鋒線條、藏鋒線條……曲線平動的線條、絞轉筆毫的線條,以擺動法寫出的線條,以提按法寫出的線條……天哪,不過幾個簡單的運筆動作,就出現了這樣多的線條。


我們再來看看不同書體,篆書婉而通的線條、隸書蠶頭雁尾的線條、楷書中充滿雄秀力量和遒勁之美的線條……

在具體的藝術表現形式上,又有金農的“刷字”線條,有蘇東坡的石壓蛤蟆體線條,張旭萬歲枯藤般的線條……


從描紅練習書法的人,一定對這些不同部首的線條不陌生,那麼是不是有多少部首,就有多少線條呢?


好了,不一一舉例了,最後只再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能說得清楚,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片樹葉嗎?那麼書法中的線條,就如同這個世界上的樹葉一樣,每歲不同,在書法發展史中,筆有千秋葉,不同技法的概括只是一個引領和指向月亮的手指,學海無涯,唯有不斷自勉精進。


感謝大家~下次問題再見!


國教童蒙學堂


書法的線條要抓住核心問題,知不變才可以隨意變!

那麼核心的問題是什麼呢?筆法!!!符合筆法的線條即可以通變了。

什麼是筆法呢?在說筆法前要強調一個問題,工具!!!要有古人所用的毛筆。如《筆經》所云以麻紙裹其根。如圖所示為唐代傳播到日本的毛筆。


紙張,要求“光潤,能留,不洇,堅韌”。在此基礎上再談用筆。

筆法的核心即蔡邕九勢“藏頭”“連續書寫”根據字的大小,書寫環境進而推出執筆法通常魏晉執筆法即“擫壓勾格抵拒導送”


含章子


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古訓和傳統。書法的線條是由原始圖畫,即“象形文字”漸漸衍化而來的,那時書畫是同一體而不開的,後來為了方便實用就漸漸分開了,形體雖然分開,但構成形體的線條的本質(諸如起、行、收、使、轉折等筆法),即用筆的方法還是一樣的。待中國畫完全成熟後,其構成形體的線條還是書法線條的變體,至於繪畫的十八描亦不外乎是各種書體線條的變化和提煉而已。至於書法的線條不外乎以下兩種:即用中鋒運筆所產生的圓、轉、粗、細、長、短等;用側鋒運筆所產生的方、折、扁、平等線條。總之就是方、圓兩種線條,各體書法都是從這兩種線條變化而構成的,繪畫亦如此。中國畫之所以稱“寫意”,就是用寫字的理、法、技、藝去完成繪畫的創作過程。


金民千祥雲集


練書法的筆劃 就是橫 豎 撇 捺 豎溝等等 這是練書法的最初步驟


月落疏桐塞裡母回族55歲


只有兩根線而已,一根直線,另外一根是弧線。值得注意的是,符合我們人體工學的線基本都是弧線,而不是直線,這也暗和張旭光老師提出的書寫閉合性原理。我們寫直線嚐嚐處於一種描畫狀態,而書寫動作是弧形運動。


書法探源


書法只有師承古人,不能創新。寫進古人碑帖,寫出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