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洛陽鏟開洞,頂山雷揭頂,真實的盜洞是什麼樣子的?

腦洞人物史


盜洞在我十幾歲的時候見過,太多了,也就是那個千禧年,達到了頂峰。

十幾歲的冬天,男孩精力旺盛,做完寒假作業沒事做啊,在農村也沒啥好玩的,又特別有冒險精神。於是一堆一夥伴就去野地溜達,撿兔子啥的,經常性的發現新鮮的盜洞。膽子大的小夥伴還在盜洞裡撿到過銅錢,菸袋嘴啥的,撿到一個順治可以賣十幾塊錢,慢慢的嚐到甜頭就經常去逛,撿漏了。

一般盜墓都是冬天居多,因為冬天地裡沒農活,莊家人有大把的時間,倆三個一夥,喝個小酒,一拍腦袋就決定了。在一個,北方的冬天冷,一般家戶沒什麼事情,早早的就關了門,在家裡暖和和的看電視。還有就是,冬天沒有雨水,氣候乾燥,便於打洞。

一般點的盜墓賊,願意找那種有墳堆的去盜,因為簡單好找,便於下手,但是可能已經被人掏了好幾遍。

而有點手藝的,會點技術的,則喜歡去找那種沒墳堆的墓,一部分是時間久遠,墳堆就沒有了,還有就是那會大規模平整土地推掉了。

一般每個地方,適宜葬人也就那麼幾個地方,打聽一下大概位置,晚上帶上神器就出發了。就是洛陽鏟,一般叫探鏟,探杆。就是一個洛陽剷剷頭,後面安上鋼管,七八十公分一節,接口出車有螺紋,用的時候只用一扭,想探多深都可以,倆三個人一排,一晚上能掃好大一塊地。




找到墓以後,最簡單快速的就是在你探的那個探孔裡裝上化肥土炸藥,一引爆,瞬間就擠壓出一個盜洞,這種盜洞比較圓。

還有一種就是挖出來的盜洞了,這個就比較費體力,不過倆三米的盜洞,熟手一晚上絕對挖穿。


至於大揭頂,一般都是考古隊這樣做,那年村外修高速路,施工時發現一個墓葬群,然後考古所來了,附近幾個村的盜墓賊經常在那看,為啥,就在那,天天轉來轉去,探來探去,既然沒發現這個墓葬群。。。我也去看了好幾回,不過那墓葬也沒見出啥好東西,有的被盜過好幾次。


喬巴的氣球


說一說2018年4月份,我在山西見過的真實盜墓現場

盜墓這個習俗,由來已有,歷來有漢末曹操、五代溫韜等好幾位“祖師爺”的說法,可謂工藝純熟,傳承久遠。

多的不說了,就直接聊盜墓現場。

2018年4月21日,我在太原的朋友邀請去考察一個項目,在太原西山上,需要翻過群霧中的大山,就在快走到古交縣的地方出現了一片大棚,最吸引我的還是馬路邊的一座古墓。

這座墓的年代不算久遠,看碑文上的記載是“大清同治年間”,也就是清中晚期,距今一二百年而已,古墓前面的石雕供桌保存完好,墓地的墓碑、石刻都留存不錯,然後我轉到後面去看墳堆的時候就發現它已經被盜過了。

眼前就是一個碩大無比的露天大坑,可以看到坑內用石板拱券而成,透過盜洞能看到墓穴中散落一地的棺木殘片和散落骨頭,已看不到任何陪葬品的痕跡。

毫無疑問,這也是一次民間盜墓行為,而且採取的還是簡單粗暴的“大揭頂”方式,這就是我親眼所見的真實,與那些帝王陵墓盜洞完全不一樣,也算是一次奇特的體驗吧。

喜歡就留言、關注、轉發,與我一起討論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的精彩


亦文亦物


以下就是真實的盜洞!






淇公主的馬哥


關於盜洞聽起來神秘,其實當你看到後也就是一個洞,然後周圍少量挖出的土,一般洞有個2、3米深就是漆黑一片,其他的什麼都看不到。盜洞也就只能看見一個洞。

盜洞以圓形的居多,直徑不大,一般應該不到50公分吧,感覺只有瘦一些的人才能爬進去。通常看到的都是豎直向下打的,當然也有打下去若干米的深度後又橫向打的,如果是新的,周圍的土很新,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果是老的,周圍會長苔蘚,或者受雨水沖刷,也很明顯。說白了就跟以前農村的井差不多,沒有井口寬。

需要說明的是,能有盜洞的地方一般比較偏僻,有些盜洞可能幾十年前就有了,但是荒郊野外的可能被野草罩住了,看不清;有的可能是盜墓者掩蓋作案痕跡,會用雜草把盜洞口掩蓋好;也有的因為盜洞下面有墓,都是空的,時間長了裡面有塌方,上面只剩下地面比較薄的一層土了;也有的可能三二平米的地上不止一個盜洞,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存在危險,如果因為好奇,就想去看看,發生意外了就非常不值了,如果掉進去就更不好說了,建議還是網上找找圖片看看就行了。

當然,作為普通公民,都有義務保護老祖宗留下了的文物。如果發現有新的盜洞了,最好報警,一來有助於發現問題及早解決,二來會為此類案件偵破提供有用的線索,這樣會更有利於文物保護,也會形成良好的保護文物的氛圍。


關中拾遺


古往今來,無論是中原大地還是江南關中川蜀,都有過大規模的盜墓,而關於真是的盜洞,話不多說,小史官給朋友們上圖了!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無筆史官


洛陽鏟實際上是一種凹形(半圓柱形)探鏟,最初用於勘探地下土層和地質結構。因為最早在洛陽出現,所以叫做洛陽鏟。

關於洛陽鏟和古墓葬的關係,應當說,它首先被運用到盜墓之中,之後逐步成為考古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洛陽鏟使用時,用一節木杆接在鏟頭上,垂直戳向地面,拔出探鏟後,凹形的鏟頭會把地下的泥土帶出來。人們根據泥土判斷地下有沒有墓葬。上世紀二十年代,洛陽鏟就在洛陽一帶的盜墓中被普遍使用。後來,考古工作者發現洛陽鏟能夠便捷地提出地下泥土,省時省力,便把它用到了殷墟、偃師商城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

直道今天,洛陽鏟都是考古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當然,洛陽鏟的製作工藝一直都在提升。比如鏟口由幾釐米到十幾釐米不等;手把由最初的一節木棍已經變成了可以自由伸縮長度的蠟木;鏟口的韌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等。

實際上,現實中的盜墓情形沒有文學作品中寫得那麼玄乎。盜墓賊一般都是經過勘察走訪,在基本瞭解某地的古墓葬分佈情況,大體可以確信某處有了墓葬之後才會下手。

盜墓賊不會愚蠢到隨處下手吧。他們大都是用洛陽鏟打出探眼,在確信地下有古墓葬之後,盜墓者再炸出盜洞。

很少有盜墓賊敢採用大揭頂的方式盜墓。

我曾經勘察過不少盜墓現場,在盜墓者判斷墓葬位置時有使用洛陽鏟的情況。但有些古墓葬是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發現的,然後被盜墓賊盯上了。這種情況下,墓葬已經清楚了,盜墓賊沒必要使用洛陽鏟。

發幾張我拍的盜洞的圖片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盜墓行為於法於理都不容。我們要尊重文化遺產。


文蹤旅跡


“一把洛陽鏟,刺破陰陽界”,從這裡看出盜墓中洛陽鏟是至關重要的,哪怕是如今科技如此發達的年代,考古界其他工具相繼丟失,唯獨洛陽鏟還在使用,作為開洞用的洛陽鏟,也就是一半圓柱形的鐵鏟,一段有柄,可以插入地下,最深可達二十米,利用洛陽鏟帶出來的泥土,可以判定有無古墓的存在。



美國教授就曾經拿外國的考古工具“荷蘭鑽”與“洛陽鏟”做對比,反覆實驗,最終得出洛陽鏟更勝一籌,洛陽鏟可謂是考古界的扛把子。

(挖盜洞的工具)

這裡題主問到盜洞是什麼樣的?其實每個盜洞一開始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禮,它們已經不同往日了,呈現出來的形狀也不一樣。基本上是能進一個人的大小,況且挖盜洞可是個技術活,不僅僅是一個洞,技術含量要求相當高。




(挖盜洞)

盜墓者要對墓穴的大小、方位、土質結構等等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不然很可能就有去無回了,這些盜墓者大多對歷史、地理、科學都瞭解,可以說是人才,轉行去做考古一定前途無量。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郡主


我以前小時候也發現過一個類似古墓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