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真有“赊小鸡”的风俗吗?

了不起的淄博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起了小时候,笔者山东菏泽人,在过去,我们那里也有“赊小鸡”的。

记得每到春天的三四月份,也就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下乡卖小鸡的就开始了。一般干这行的,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他们骑着一个老式自行车,后面带着一个筐。


这个框在后车轮两边,一边分一个,中间空闲处正好跨在载人位置上,也可以说是自行车专用筐吧。而两边的筐内,装的就是鸡雏。

他们有独特的叫卖声:“卖小鸡——喽,谁要——小鸡”,每走到一个村子,就用这“专用”的叫卖声来吆喝,然后选择村子中间停下来,等待着大家来挑选。


也许是因为只有春天才能买到鸡雏,只要买鸡雏的来了,人们都会买上几只。当时的鸡是地地道道的菜鸡,黑的白的,黄的花的,总之都是五颜六色的小鸡雏。

多数人都是自己挑选,成公鸡了吃肉,成母鸡下蛋,但也有人不喜欢公鸡,想专门要母鸡,这就要卖家来帮忙了。

记得卖家在选鸡的时候,只要用食指按下鸡屁股,然后看看鸡爪,便知道公母,如果选错了,他们绝对不要一分钱,因为他们一般年底才来要账。

后来,菜鸡被“洋鸡”所取代,卖鸡雏的慢慢演变成卖“半成品”鸡,也就是养到犹如鸽子大小出售,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农村“赊小鸡”的也没有了。


寒风吹雪


淄博赊卖小鸡的历史我无处考证。不怕大家笑话,我还干过赊卖小鸡的活呢。

那是在一九八三年后,山东莱芜县颜庄村一家用煤油灯孵鸡的技术广告在电视上播出后,我便去学习了此技术。

当时我干民办教师被辞退后的第二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人心,看到这个广告非常高兴,因为这个项目很适合小家庭来做。我便邀上了两个兄弟一起来做这个项目,一干就是五六年的时间,但由于煤油灯的烟太脏,差点得了咳嗽的病,从此就放异了。

当时去卖小鸡时,有人用现钱买,但大多数是赊着的,到秋天后我们再到赊鸡户去收钱。那时人很讲信用,去收钱很容易。

我也遇到过玩弄小聪明的人,等他把小鸡选好后,我问他姓名记帐时,他说他.姓任,叫任难找。我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要坑我,我给他记上了任难找,等他走后我便问了其他人,又记上他的真实姓名。到秋后去他家收钱时,他感到很奇怪,问:你怎么找到我的?

到现在想起来挺有意思的。


农家评述122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经常见有人挑着担子来农村赊小鸡。一些大嫂大妈们就围上去进行挑选,你十只,她八只,满满的两大罗筐小鸡,半天时间抢光了。赊小鸡的不要现钱,拿上个本子记上帐后秋后再来要钱。我那时不明白,就问他,为什么不要现钱?他说,农民都不容易,现在手里都没有钱,等养大鸡后下了蛋有了收益后再来要钱。多好的赊鸡人啊,现在想起来还非常想念。


锦绣大地山河


有这个习俗,我记事的时候八几年吧,记得每年春天就有个叔叔推着自行车,后坐上封着个大大的苇席编的娄子,有两三层里面装着小鸡可爱极了!边走边叫喊:”寿光大鹅鸡咯……”引得我们一群小朋友跟在后边或者回家让大人去给买,可以付钱的,不付钱也可以赊账,写上名字秋后人家来收,也可以用喂大的鸡顶,记不清怎么算了,好象“秋后算帐”这句话是这么来的吧,呵呵呵……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靓点瑛子


这个风俗应该不只是淄博有 在周边县市都有这种风俗 其他地方就不知道了 朋友们可以来说一下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风俗


赊小鸡 是八九十年代农村较常见的 每年春天 大约清明节前后 村子里经常会听到赊小鸡的吆喝声 早期是挑着担子 两个大箩筐 里面都是叽叽喳喳的小鸡 黄色的 白色的 黑色的 毛茸茸的小鸡看着就特别招人喜欢 那时候每年家里都会赊十只八只的小鸡 赊小鸡这种经营方式可以说是特有的 可以赊 也可以买 赊的小鸡一般都是秋天才来收钱 因为那时候农村人的手里都不宽裕 特别是春天 需要花钱的地方特别多 经常会手里没有现钱 这也是为了给农村人一个方便吧 一般买的会比赊的稍微便宜一点 不过大部分都是会赊的


小鸡赊回家后 都会放进一个纸箱里面 这是的小鸡是特别娇气的 怕冷怕热 怕撑怕饿 害怕老鼠啊 猫啊 狗啊等 大概要一个月以后才敢撒出来养 小的时候看着小鸡毛茸茸的样子别提多高兴了 能在那看着它们吃食看半天

现在农村养鸡的少了 也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听到赊小鸡的吆喝声了


寄语天涯客


的确如此!“赊小鸡啦”“寿光大锇鸡”“赊小鸭啦”每当春暖花开季节,一帮骑着自行车的买卖人,不辞辛苦,穿大街,走小巷,沿街吆喝叫卖。左邻右舍的阿姨,婶子们乐颠颠的选择着自己心满意足的小鸡和小鸭子。商贩们则掏出小本子,详细的记住张三李四赊了几只鸡,几只鸭…大家伙开开心心聊着天,期盼着自己饲养的鸡啊鸭啊健康成长。期间还有专门来给它们打疫苗的呢。等到十月秋高气爽季节,那些个商贩们走东家,穿西家收取赊欠的鸡鸭钱。那个时候民风纯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童叟无欺。


乐山乐水317317


小时候有,走乡串户的喊寿光大鹅鸡的叫卖声。一般是先喊"赊小鸡来"再紧跟着一声"寿光大鹅鸡",村里的乡亲们围着贩鸡人挑选看中小鸡,母鸡一般由贩子帮助挑选,秋天再来结帐收钱。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人们纯朴,实诚。也是对于"诚信"的最好诠释


任风中的凌乱


俺是高青县,黑里寨大郭家,我们村从八几年开始暖小鸡,我们是亲自参加的。一处暖鸡房5一6人,有两个技术人员在家看温,翻蛋,另外四个人出外,连赊带卖,赊出去的秋后要账,要完账才能分钱,那时没有打工一说,原来是大队的副业,后来是几人合作,家属帮忙照蛋。有的家庭房屋宽厰,可以两人在家搞,一个看温忙家务,外出的回来晚上照,总之过程不能少。我村地理位置不好,也是村民的谋生之道吧!亲身经历了多少年,必定还是这新时代好!那是没法比没法说,那时不受累没法活!


岸芷兰芬


这真是千真万确的,不但淄博有,几乎到处都有吧,不过是在好多年以前了

小时候,就有卖小鸡小鸭小鹅的人,挑着担子到处吆喝,每家就出来个老妈妈,挑着喜欢的小鸡小鸭回家去。也不用给钱

那个卖小鸡的呢,就用账本认真仔细记下账来

老妈妈把鸡鸭鹅带回来,仔细喂养,到了秋后,那个人真就拿着小本本来收钱了,不过收的还是小鸡的钱

那时候的人,真讲诚信呀


Longsuixinyuan


本人80年出生,记得小时候大约6-7岁的时候就有赊小鸡的事,大多是那时的滨州惠民,无棣县那一带的骑着大金鹿自行车带着一个很大的框子里边都是刚敷好的小黄鸡🐔,可以先欠着赊小鸡,记好帐,数量多少,过一段时间能活下来多少就按当时讲好的价钱给人家赊小鸡的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