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与湖北都靠近安徽,为什么一些安徽人不去湖北发展?

21又


这个问题小编是怎么想出来的?是没事干吧!就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我是安徽安庆人,我98年来武汉发展,那时还得坐轮船来武汉,很不方便。以前我都是在江苏打工,我们安徽那时交通就很发达了,到江浙一带都是坐车了!可到湖北来,就要坐船,要坐一个晚上的船,第二天上午才能到江汉码头,要是起雾了,那就得下午到。这交通也许是限制了一批人。其二,我98年来,武汉企业也不多,不像江浙一带,遍布是厂。其三,武汉的工资真的很低!!!我在武汉发展了20年,只有近十年武汉的交通和光谷才发展得很快,以后会有全国各地的能人和才子来武汉创业


黄三也


江苏与安徽本是一家,在分家时江苏占了便宜,底子厚实,加上江苏靠上海,靠沿海,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有区位优势,一下地就冲到前面,然后就是西瓜效应,越滚越大。

湖北省也就武汉好点,得益于中国政府的长期布局,以及武汉所具有的位置优势。

安徽在解放后一直被国家定位为农业大省,蓄洪区,这一定位对安徽很不易。所以处安徽的地理中心合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发展缓慢。

经济的落后必然被别人看不起!嘲笑,讥讽,骂你丐帮省,白完人。其实安徽不缺能人,国家的定位极大地伤害了安徽。安徽现在国家基本上,有了新定位,从合肥的定位可知,国家现在给了安徽的发展空间。

至于安徽人为何喜欢去江苏打工:一是近,二是江苏经济发达,三是安徽人认为江苏和自己是本家,有亲近感,事实上江苏人不这样认为,他们怕沾上自已的这个穷亲戚,感觉丢面子。湖北就武汉好点,武汉也只是人多,大,并不是很强,另外武汉也要消化本省人就业,给其他省人的机会就有限,武汉与安徽旁是邻省,交通并不很方便,中间有一大别山隔开。湖北的其他市与安徽没有什么差别,经济上基本处于一个水准。

以上分析不知网友是否满意。


用户951997351737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安徽虽与江苏、湖北两省接壤,但不管是历史文化还是风俗习惯都要更靠近江苏一些。更何况早在几百年前江苏和安徽还为同一个省辖区,现在江苏和安徽有同处长三角城市群,这样一来安徽选择靠近江苏发展,而不靠近湖北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至于一部分人安徽人不愿意来湖北发展,我个人觉得除文化历史原因之外,还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江苏是我国经济发达强省,相比较之下,湖北只是一个普通的内陆省份。去年江苏省常住人口虽然只有七千八百万,但其经济总量却高达八万六千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最高的省份之一。而湖北虽然常住人口比江苏少两千万,但其经济总量只有三万六千余亿,相比之下还不到江苏经济总量的一半。

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聚集的高端人才就越多。像安徽这样的内陆省份,因为自身的经济发展一般,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去外地游历一番。而江苏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不仅拥有着健全的工作制度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还有内陆省份无法与之媲美的报酬薪水。再加上安徽与之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关系,所以江苏才会成为安徽人外出的第一站。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在湖北武汉生活居住,我的身边也是有不少的安徽人,安徽人给我的印象很好,不仅勤奋好学,而且独立自强。我记得我早些年前认识一个安徽安庆女孩,独身一人来武汉闯荡,短短几年就凑齐首付在武汉买房,这几年听说又买车,而且最近还准备购入第二套房产,把家中父母接到武汉一起居住。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安徽人大部分愿意去江苏发展这没错,但绝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其实还有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影响。就比如说江苏省会南京这几年随着城市发展,其城市首位度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力也逐渐加强。对于安徽省内例如马鞍山、芜湖、滁州、宜城等城市来说,是更愿意依附江苏省会南京发展,而不是自家省会合肥。


武汉小斑马的晚年生活


我是在湖北出生,安徽长大的,这两个都算是我的家乡,所以,我当然希望两个都好。当然,单单从数据上看,安徽还是处在比较落后的位置上,这是四张数据图(把江苏拿过来做个比较,看看湖北,安徽两省和江苏的差距。😂),虽然GDP不是唯一指标,但是参考一下,也无妨,最后祝愿两省人民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噢!!!(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用书3030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安徽人应该不是不去湖北发展而是去江苏的比去湖北的多,至于原因个人觉得有几点需要跟大家分享下。

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根据2017年公布的全国各省份GDP排名来看,湖北是3.6万亿,安徽为2.7万亿,虽然湖北整体比安徽要好,但是比起浙江、江苏的5.1万亿和8.5万亿要相差很多,整体经济实力的差距是根本,毕竟好的经济实力是以好的企业和产业作为支撑的,无疑江苏和浙江地区的好企业和产业要比武汉好的多。下面给大家一组数据或许更加清晰:

截止2017年,江苏省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382家,市价总值40676亿元;湖北共有 A 股上市公共计114家;无疑湖北整体上市公司要比江苏少的多,自然就业岗位也就少的多。

湖北本身就是僧多粥少

湖北作为高等教育强省,每年的毕业生也不在少数。根据2017年数据显示,湖北在校生140.1万人,毕业生39.5万人,就目前湖北的这些企业能够消化本地的毕业生就不错了。而且据数据统计,每年留在湖北的高校毕业生一般在30%以下,无疑湖北本省是没有吸纳这么多毕业生的能力的。

江苏本身虽然也属于高等教育强省,2017年江苏省共有在校生176.8万人,毕业生49万人;虽然毕业生也不少,但是本身的经济实力和企业有很大的接纳性。

当然这是从经济层面来分析,也有很多朋友说的安徽本身跟江苏就有历史渊源,相当于“近亲”吧,自己现在混得不好肯定是先去亲戚家,这也是人之常情。


勇哥杂谈壹贰叁


浙江人表示湖北是湖北,武汉是武汉,外地人在武汉发展为什么要在湖北别的地方发展,湖北别的地方当然比安徽好的多的多,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安徽没什么文化的一些人还是去浙江打工的多,宁波最多。有文化的人除了北上广深,现在还是去杭州武汉成都天津什么的多。


KobeBryant科比1


很多安徽读者回答的时候说曾经是一家,还一家呢?真搞笑!历史长河中也仅仅是那么一小段区区一小段,而且合之前的年代特别久远,分之后比合的年代长N倍。还有人提到文化接近,真搞笑!苏锡常(包括镇江一部分)、通都是标标准准的吴文化,盐城虽然在淮文化圈内但因为有部分人的先辈是从苏南移民过来的有的人家还留有吴文化的基因。我是苏北盐城人,我的先辈是从苏州阊门码头上船来苏北的,但我对外介绍的时候我是苏北盐城的!我从不会首先说我是江苏的。因为苏北在江苏因为以前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没有交通,特别是铁路,直到今天苏北除徐州外没有一寸350km/h的高铁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但我不觉得苏北丢人!我做好我自己!人品不能差!苏北人纯朴、善良、勤劳、智慧即使告诉人家我是苏北的人家也不会歧视我。何必要攀亲粘戚呢?






淼淼151002002


武汉强,不代表湖北强。。武汉比合肥强得多,但是其他城市就完卵了。。尤其生活水平,无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还是农民人均收入,第二三名的黄石、宜昌拿到安徽都排不进前五。。马芜铜三城的各项指标,人均GDP,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城市面貌,文明创建都够湖北第二城追赶的。。


哥是老中医2016


其实原因就两个,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大部分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大家可以想想,看看自己来自什么地方?你对周边的事情了解如何?

就比如说安徽吧,比如滁州市有这么些地方: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定远县,就说凤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人除了凤阳,可能对滁州有点了解,再往上就是合肥、北京、上海,你问他们什么天长市、定远县等等地方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有什么机会,他肯定是瞠目结舌,一无所知。

其实人的思维都是往上的,这是一种思维惯性。中国人可能了解美国欧洲,但肯定不会了解印度、缅甸等国家,你会去关注比你强的,即使离你很远;反而是周边的,不如你的,你不会去了解,是吧?

具体到我们个人,我们可能会往上了解,很多人对北京上海的事情可能很了解,但隔壁县隔壁市隔壁省,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人都没有兴趣去了解。

所以我敢说的是,绝大部分安徽人根本对湖北毫无印象,甚至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湖北和安徽挨着。因为湖北和安徽差不多,没那个了解的必要。基本不了解,又怎么会去湖北打工呢?

至于江苏,其实就是向上思维的产物,因为它有钱啊,有工作机会。江浙沪,包邮区,在中国人的心里已经给他们分了层,江浙沪广东都是如此,一般人都把他们提高了一个层次,自然了解的兴趣就大一些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人不仅没有了解周边的必要,其实连了解自己的兴趣都没有。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做任何事情都是盲目的,包括出去打工,或者懵懵懂懂就去了,或者是有人带着去的。既然迷迷糊糊,走过夜路,走过坟地的都知道,哪里有光亮奔哪里走。江苏肯定是更有钱,可能别的不知道,但有钱,秃子头上有亮,谁都知道,那就往那个方向走呗。

其实有明确人生规划又了解湖北的,也许就去湖北了。比如做小龙虾生意的,也许就跑去湖北潜江了,那里有小龙虾。


江上一峰青


江苏、安徽、湖北三省,江苏的GDP是安徽的三倍多、是湖北的二倍,江苏的GDP是最高的、人均也是最富的。江苏省的工业和科技比较发达和私营企业很多,就业的机会很多、工资福利要比湖北要好的多,比如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小企业遍地都是,在哪里很好找到工作,是安徽人和全国人理想的打工之地。如安徽北部的几个城市大多都去了江苏的徐州、盐城、淮安等,安徽的中部几个城如六安、淮南、蚌埠等都去了省会合肥,滁州、马鞍山、芜湖去了南京等城市,安徽南部的几个城市的人都去了浙江和江苏南部的城市和上海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