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早上出门的时候就看到一群买完菜的人聚集在巷口的墙角,近看原来是前两天贴在公示栏的7张公式:花楼街民权路至大兴路片区划为征收区。未在这里的老居民纷纷感叹:“哦,这次轮到我们了。”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其实老汉口的人都知道,花楼街曾经的规模是很大的,围绕花楼街的拆迁已经持续将近十多年了,这一次将是最后一片了。9月底,嘉里集团已经竞得这块土地,据说是要规划一个商住综合体。你熟悉的香格里拉,金龙鱼油其实都是属于嘉里集团的。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中,花楼街就好像折纸一样缩小。

花楼街曾经的庞大范围,分为钱花楼和后花楼,可不只是现在的这条狭长、泥泞的小巷子。前花楼的范围从江汉路一直延伸到民权路,也就是现在的黄陂街;后花楼则是从江汉路延伸到大兴路。

我小时候就住在和平里位于大兴路,很遗憾这次也早规划内,这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生长在这里,印象中,花楼街串联40多条小街小巷,江汉路到民生路都是。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二十年间一直再拆,就跟折纸似的,不断缩小。

最早在92年,临近中山大道的那一片拆掉了,建成了佳丽广场,那个时候还小,没什么太多的印象,大多是听长辈们说的。第二次是在03年,紧挨着佳丽的那一片也拆除了,建成了万达广场,大洋百货,王府井。

早年间上学的时候还总和朋友们炫耀,觉得家附近除了江汉路步行街,还有很多时尚的商场,时间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却不知当时的一些玩伴悄无声息的搬走了。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03年,后花楼整个拆除了,彻底没了,最后的一点土地也被宝丽金买下,拆成了一片荒地,还和小伙伴们去探险,很长一段时间放学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这里了,后来渐渐变成了商住楼了。

09年,是拆迁面积最大的,整个花楼街就在一夜之间全部打围,又好似在一夜之间成了平地,凭空消失了,很多人还特地去拍了张照片,议论着“花楼街要没了”这里也有我的长辈。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印象中那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事,心里想着,原来真的有这么多人在关注着这片就房子。后来这里就变成了世纪江尚。前后花楼的故事,也没有人去讲述它了。

就是从那以后,花楼街折叠到了民生路至大兴路的小巷子里,人们对它的影响也变成了菜市场。记得母亲说的花楼街,菜价比别处都要便宜不少。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汉口上世纪最繁华的片区,中产阶级只能挂眼科。

中学的时候,有历史课。总在想着“花楼街”在以前应该是风月之地,文人墨客闲来没事就会在花楼里喝花酒。

真正了解知道,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在附近的历史博物馆你就会了解,花楼代表的是繁华。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前花楼是诞生于明末。那个时候的码头是很热闹的,小摊小贩和工匠们都是围着苗家码头摆摊形成了市集,过节楼的栏杆上刻有雕花,搭配这里的热闹景象,所以人们叫它花楼街。

后花楼就在附近,诞生在清朝末年,那是江汉关码头是通商口岸,富商云集,而且这里紧挨着租界,来往最多的是洋人官僚。

街上的建筑都是洋房,屋檐和梁柱上涂上彩色的花饰,比现在的别墅豪宅抢的不是一星半点,慢慢的这条街也成了花楼街。

清末过后的民国时期,也是花楼街最辉煌的。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民国时期大搞城市建设,道路被拓宽和加长,前花楼与黎黄陂路接通,也就成了后来的黄陂街,而后花楼也延伸到了大兴路的汉江边。

入驻的商家也全是一些大品牌,汉口的三鼎甲,悦宾大酒楼,杏花楼、吟雪楼,放在现在来说,每一家都不亚于米其林餐厅。更有百年老店,汪玉霞,四季美,金同仁中药号,华华绸缎,还有汉口最大的金银首饰店

遍地都是奢华产品,中产阶级只能望而生畏,花楼街的老居民也总会说起这段事情,证明他们才是真正的城市人。相信上上辈的人都知道,武汉曾经城里人指的就是居住在这一片的人。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作家芳芳曾经也学过花楼街,1960年代,广益桥集市热闹繁华,铺满青石板的几十米小街两旁,开着茶馆、餐厅、五金、竹席、服装店...武汉人无不知晓。

那是花楼街延续200年繁华的末尾,在之后武汉的城市建设有再度掀起了高潮,新街取代旧路,老字号也纷纷搬到中山大道,80年以后,这里就成了老旧的棚户区。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花楼街的现状,居民是一边告别,一边生活。

逐渐缩小到小巷的花楼街。仍然能找到上个世纪的踪迹。小时候经常到花楼街过早,这里的早点花样很丰富,热干面还是最原始的味道,没有炸酱,芝麻酱干又香,汤包、蒸饺、咸豆浆等等。

还有徐东上过报刊的名字,八鲜馄钝,黄阿姨小摊,江姐热干面,最吸引人的,就是绝迹品种,油香,酥饺,欢喜坨,蜂窝煤油饼,这就是网红店的始祖,然不同于网红店的是,味道绝对一级棒,真正做到过早一个星期不重样。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花楼街饱含就生活的角落,远不只有吃。

不经意踩过的碎石,低头仔细看看,就是从1861年留下的。私房里残破的转头,还能隐约看见过去洋楼的雕花。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这里的老手艺人云集,花楼街的谱子曾经遍地都是,街明一般也都是店名:打铜巷,花布街,棉花街等等

很多老手艺都在这条街上被保留了下来,胡家铜铺传承了6带,缝纫店婆婆的缝纫机是60年的解放牌,就连修鞋匠也都是从父辈开始在这里摆摊做生意的。

对照巷名,就能想象这里以前的一些画面。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武汉现在的变化是越来越大,但是花楼街有这它自己的时间,生活也相对简单,买菜的人能在街上逛上一早上,慢慢的砍价,慢慢的逛,最后只买上一小袋菜,或许这就是他最好的娱乐活动吧。从家里拿上茶杯,去邻居家坐一会,聊个天就能聊上一下午。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夏天的暴雨,就算淹水了,大妈们打麻将的兴致也不会被打消,就算脚泡在水里。下棋的人身边总会围上一群人,不停地支招,乐此不疲。孩子们也不玩手机,不是打珠子,就是官兵抓强盗,再就是捉迷藏。吃的零食都是米炮和辣片。

似乎住在这里的人很少回去关心外界的变化,就跟世外桃源一般,过着自己的生活,满足,幸福对这里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也许逛上一天菜市场就为买到便宜的才,或者是打上一下午的麻将就为赢上那几十块钱。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对花楼街的印象总是“要拆一点”,真的没有想过有一天被拆到面目全非,住在这里的人们这20年的时间,总是一边道别,一边生活。

站在仅存的菜市场里,斑驳的砖墙,后面的高楼林立,内心很复杂,但是生活总要向前看,可是躲在闹市背后的宁静的市井生活总是让人务必的怀念。

老汉口最后的花楼街,再见

再次去花楼街过早是一个晴天,征收的公示依旧醒目的贴在那里,花楼街依然热闹非凡,买了刚出锅的油香,似乎这里20年来没有改变过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