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食在廣州”?

吃在廣州


我是成都人,來說說食在廣州。一個四川人愛上廣州菜,好像情理不通,更有點拍馬屁之嫌。其實四川人只要常去廣東的人,大多是喜歡粵菜的。先來說幾個經典的,一個燒鵝和梅汁燒鴨,只要吃過的四川人,肯定喜歡或大愛,我屬後者。一個是白斬雞,名聲在外,就不多說了,說多了和足又拉扯上了。還有一個經典素菜,菜心,端上桌,讓人賞心悅目,無論蒜茸、蠔油、清炒,色香味型俱全。

早茶,那更是廣東人獨樹一幟的標誌性早餐,現在有地方,冒充老大,號稱天下第一早餐城,能和廣東早茶比嗎?

我見過場面較大的早茶地,東方賓館的大堂餐廳,像早時期的大單位的大禮堂,一大早,人山人海,整個大堂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尋找座位,熱鬧非凡。

廣州的酒店,很多是不供應早餐的,人家那是要賣早茶的。無論酒店酒樓,無論大街小巷要賣早茶的餐館,基本上都是滿座。

吃早茶的主流人群,是何方神聖呢?

本人仔細觀察了一番,週末兩天,全家總動員,住在一起的,是一小家人,看那些一大家子的,是相邀相約的兄弟姐妹,早茶聚聚。

平常又是些啥人呢?每天退休老者,一人背一小包,到越秀山公園和自己身邊的公園晨練,到了飯點,老夥伴們一群群,一隊隊的來吃早茶。上班族和老闆們多數是不能到場了,外地遊客,第一次來的,叫體驗,數次來的,叫享用。公司客戶,各種單位客人,自然有人陪同,吃早茶了。

然後夜宵,10以後,小老闆們親自帶隊,把餐館裡的桌椅板凳搬到馬路邊,十點半後,開始上客了,那時候,城管也下班了。

早晚這兩盤,就夠很多地方去和廣州拼一拼了。什麼面呀,豆漿油條,大餅饃饃,包子饅頭花捲類的,吃飽肚子去上班,就別比了。

現在想說食在廣州的不是,經典歸經典,但一成不變,也是粵菜致命的弱點,九十年代,粵菜在成都,在全國,那一個火爆,和唱粵語歌一樣的流行,一樣的潮,後來怎麼樣,流行不起來了。為什麼呢?

一是廣東人口味的排他性,老子天下第一,咱就只吃它了。九十年代以前,粵菜在海外,天下無敵,為啥呢?僑民不是廣東人,就是福建人。後來新移民越來越多,粵菜獨霸海外市場的格局早已破局。川菜在海外市場也是異軍突起,像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地,味道還挺正宗,既然老乾媽海外留學生都能吃,川菜為什麼不可以呢?

以日本為例,以橫濱為大的三大中華街,去過橫濱中華街牌坊左邊,有一個打著上海城隍廟小籠湯包招牌的包子店,可能是生意最好的一家,從早到晚都排隊,號稱一天三萬個,這個可能不假,在日本吹牛是要上稅的,你說三萬個,就上三萬個的稅吧。日本人吃包子,餃子,都是鍋貼的,一般不吃蒸的水煮的。生意不比南翔小籠包差,但口味更接近北方的豬肉餡口感。

在中華街,主要為上海菜,廣東菜,川菜三樣,我說去吃廣東菜,打開菜單一看,為首的都是川菜,回鍋肉,麻婆豆腐,魚香茄子,青椒肉絲等,三地菜館,主賣川菜,你說怪不怪。

我在國內,曾在家裡招待過幾個日本人,發現真別去亂花錢,我在網上買最貴的三文魚,人家說不如北海道的好吃,帶骨頭的雞,帶刺的魚就別弄了。回鍋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宮爆雞丁,水煮肉片,只是要適應別人的口味就行,又便宜,還招人喜歡。

說食在廣州,又說到川菜去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廣東人和粵菜廚師們,不要排斥其它地方口味,天下都有好吃的美味,不然你一生只吃了一種味道,一生只做了一種味道的菜。成都有一家著名的川菜館,叫大蓉和,老闆取名的讀音,肯定另有含義。老闆是一軍人出生,在湖南呆了十多年,他的頭道菜叫開門紅,其實就是湖南的剁椒魚頭。上面蓋上幾片鮮紅的大甜椒,形成一朵紅色花瓣,揭開沒有湖南蓋滿了的剁椒,讓白色魚頭上點綴一點紅色剁椒,蒸魚頭的湯也是奶白色,紅色的剁椒散落其中,湯有辣味,更有魚頭的香味。現在的川菜館,把粵菜湘菜統統納入門下,再稍加改造,就成自己的了。比如很多川菜館都有蟹黃豆腐,那應是從淮揚菜搬來的吧,久了,就成川菜了。像宮保雞丁,山東人說是魯菜,貴州人說是自己的,宮爆雞丁是川菜,你沒能力去改回來。

粵菜出粵,不該反省反省嗎?四川火鍋出門都得適應各地口味,粵菜不應該嗎?網上很多廣東人會說,咱粵菜是原汁原味,最健康的;你們川菜全憑一大堆調料調出來的,垃圾川菜。我不是廚子,任你噴川菜,喜歡川菜,也喜歡粵菜,但食在廣州,誰也搶不贏的,不服不行,早中晚夜宵,和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洞裡鑽的,海里遊的,河裡撈的,應有盡有,讓廣州人享盡口福,讓外地喜歡粵菜的人,也享了口福。

食在廣州,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