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漂亮的学姐


笔者看到不少答案说,周朝就已经出现了兵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一下,兵部这一名称的提出,最早应该是“北周”,而不是周朝。具体可参看《周书·武帝纪》,而且当时兵部并不是机构名称,而是官员名称,是北周夏官府大司马的属官。

隋朝建立之后,在尚书省下设了六部:吏部、礼部、兵部、都官部、度支部和工部(具体一点,尚书省兵部侍郎始置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可参看《隋书·百官志》下)。

各部的首长称为尚书,副职称为侍郎。而六部的名称,是在唐初定下来的,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隋炀帝】

兵部主要掌管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的事。

兵部是全国军事行政的总汇,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末,只有在唐玄宗时期,兵部曾经改名为武部。

明代之前,六部是宰相下面的办事机构,所以品阶不太高,唐代有两位兵部侍郎,正四品下。因笔者对宋代官制比较熟悉一些,就对宋代的兵部侍郎稍微多说一些吧。

【赵匡胤】

在宋代前期,兵部侍郎只是一个阶官,没有职掌,是文臣迁转官禄的官阶,属于前行侍郎,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之后,这个官阶转为了寄禄官正议大夫,到这时兵部侍郎这一名称才开始真正成为了职事官,也就是真正成为了本部的副部长,辅佐尚书代理本部的事务,官品为从三品。

实际上在宋朝前期,兵部的职掌是枢密院、三班院瓜分,兵部本部仅仅掌握着仪卫和武人科举的事,在元丰改制之后,职掌也没有多少扩大,兵权也都掌握在枢密院,而武官的任免被吏部拿走了,兵部只管管民兵、厢兵的姓名籍贯等无足轻重的事情,所以,尽管各部尚书都是其他官员兼任的,主要是侍郎负责本部的事务,但是兵部侍郎确实没啥好干的事儿,毕竟当时的兵部,都被认为是多余的——“名存实亡”“冗职”(《容斋随笔》)。

明代宰相制度废除,六部为皇帝统一指挥,兵部侍郎的品级也随之升高,为正三品,到了清代就升到了正二品。但是明代的六部权力比清代要高很多,可以说是历朝最高的。

因为清代的总督和巡抚权力很大,都有兵部和都察院长官的加衔,这是因为清代的总督和巡抚也还保留着明代的钦差性质,所以为了管辖文武官员,行使监督的权力,总督照例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除了少数总督),而巡抚与河道、漕运总督也要照例加“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加上兵部衔,就是为了节制和指挥军队,加都察院衔,是为了监督官员。有了这些加衔之后,六部就无法对督抚发号施令。

另外清代军机处权力很大,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通过六部就能够指挥全国。

在清朝初年,兵部还设立了督捕侍郎满汉各两名,掌管旗人逃跑的事儿,到了康熙末年裁撤了,跟其他部门一样,也都设有满汉左右侍郎各一人,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职位的职掌完全不如有些人所言,真的就是国防副部长——在我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还真够不上。


浔阳咸鱼


兵部是六部之一,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那这六部都负责什么呢?

吏部,主要负责官员的选拔、升迁、考核。

户部,主要负责人口、土地、户籍、赋税等一切跟财政有关系的事情。

兵部,主要负责军队及军人有关的事情,包括打仗,军械,训练。

刑部,负责一切与律法有关的事情。

工部,负责与水利,木土建设有关的事情。

礼部,负责教育和与礼仪有关的一切事情。

六部的每一部的主官叫尚书,比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在清代官制里面,官居从一品,及协办大学士,步军统领(九门提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八旗的都统,各省的提督,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那六部又是怎么来的呢?六部来自于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分别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其实是尚书省之下。

其中尚书省是具体的行政机构,所以尚书省下面有六部,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而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还有封驳之权(即将诏令退回中书省),如果通过了,那就发给尚书省去执行。

到了元与明初的时候,没有尚书省与门下省,而只有中书省,六部在中书省之下,中书省有左右丞相,比如李善长和胡惟庸都做过中书省的左丞相,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就将中书省和丞相一并撤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就清代而言,兵部有兵部尚书一名,左右兵部侍郎各一名,显然兵部侍郎就是兵部尚书的副职,如果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的话,那么兵部侍郎就相当于国防副部长了。

兵部侍郎为从二品,而从二品的还有各省的巡抚、布政使,还有副将,可见兵部侍郎的职位还是很高的。


历史简单说


兵部侍郎是古代从二品的官员,在兵部中仅次于兵部尚书,如果说兵部尚书是国防部长的话,那兵部侍郎就是国防副部长,是个副国级的高干。



兵部侍郎这个职位起源于隋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只不过当时的地位远远不及明清时期,是一个地位不太高的中等官员,后来经过很多年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六部地位的提高。

在朱元璋时期,六部的长官可以说是朝廷中实权最大的,到了朱棣的时候设立了内阁制度,随着内闹制度慢慢发展,凌架在了六部之上,但是内阁的位置太过于超然,所以明清时期的六部制度仍掌控着极大的实权。



明朝的时候,兵部侍郎有左侍郎和右侍郎,右侍郎是国防部的参谋长,左侍郎才是国防部的副部长。

到了清朝的时候,兵部侍郎同样有两个人,和所有的六部官员一样,清朝时期的六部官职都是实行满汉双人制的,在有一个汉人兵部侍郎的同时,还有一个满人的兵部侍郎,在六部之上同样沿袭了明朝的内阁、六部制,除此之外在上面还增添了一个军机处,凌驾于众官员之上。



明清之前的兵部侍郎因为在历史的大局中无足轻重,所以我们只说明清时期的兵部侍郎,在明清时兵部侍郎权柄加重,跻身到朝廷大员的位置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防部副部长的位置,是副部级的干部。


孤客生


早在周朝,六部的制度就已经出现了雏形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就是这六个部门的长官。

到了隋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正式形成。三省,便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兵部的长官,称为兵部尚书,隋唐时期为正三品,明则为正二品,清为从一品;副长官,则是兵部侍郎,隋唐时期为正四品,明时期则为从二品,清朝为正二品。


兵部,作为六部之一,是和军事相关的一个机构。但实际上,兵部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多大的军事权的,负责的大多数都是行政类和后勤类的工作,比如说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相对来说,历朝历代中,明朝的兵部权力最大,清朝的兵部职权最弱。

兵部,如果类比到现在,就相当于国防部,兵部尚书则相当于国防部长,属于正部级官员;兵部侍郎则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属于副部级官员。

在清朝时期,侍郎属于正二品的大员,和侍郎属于同品级的官员还有: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副都统,总兵。

在这里又要注意,清朝时期的总督,往往会加授兵部尚书衔,品级会达到从一品,总督一省或多省的军政大权,属于封疆大吏级别。


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基本上属于没有实权的,属于荣誉性质。

总兵则是绿营兵的将领,位在提督之下,要受到总督和巡抚的节制。


胡史乱翔


明清时期,尚书和侍郎都是各部坐堂的主官、都是堂官,用现在话说都是部级正职,侍郎不是尚书的副手,侍郎的侍不是侍奉尚书,而是直接侍奉皇帝,部里会给部里的堂官排个值班表,尚书值班那天就由尚书行使部长权力,侍郎当班就由侍郎行使部长权力。尚书在明代正二品,侍郎从二品,清代尚书从一品、侍郎正二品,加了大学士的尚书为正一品,但正一品的品衔是来自大学时身份的。侍郎虽然品级低,但不影响职务和权限,古代的官品类似于军队里的位阶、军衔,大校可以当师长、上校也可以当师长的道理一样。用现在话来说尚书就是国务委员级部长,侍郎就是正部级部长。明清设尚书和左右侍郎三名部级正职是目的是为了制约部长们的权力。再说兵部,明代中后期到清朝因为有督抚制度、督抚一般都加兵部尚书或侍郎衔,但需注意的是加兵部尚书(侍郎)衔而已,而不是正的当兵部尚书(侍郎)。中央的兵部部堂里还坐着三位正式的兵部尚书或侍郎。


文明148436522


汉朝的丞相权力极大,历代对此有所发觉,都采取不同的分权抑制办法,到唐朝,三省六部制成型,中央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各司其职,三省有主官副官,下设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管户籍财经土地等事。礼部考核吉、嘉、军、宾、凶五礼的使用,及科考和内外往事等事。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掌掌法律刑狱。六部也分设主官副官,兵部主官为尚书,兵部侍郎便是兵部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兵部源于三国魏曹的五兵制,曹魏始置中、外、骑、别、都五兵尚书,又设有驾部、车部、库部等曹。曹里面设郎。到隋朝整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各朝代权限不同,但兵部始终大体都是管理国家军队的最高部门,具有包括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职能。之后各朝沿用,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光绪三十二(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唐朝时比较知名的兵部侍郎有韩瑗,柳奭,卢承庆,杨弘礼等人,韩瑗在废后之争支持长孙无忌、褚遂良,引起武则天的嫉恨,后被贬官流放。柳奭是李治王皇后的舅父,废后成功后,也被贬,陷入长孙无忌谋反案被杀。卢承庆因唐太宗赏识兼任兵部侍郎,高宗时与褚遂良不和被一贬再贬,后被起用,得以善终。杨弘礼是杨素的侄子,有“越公儿郎,故有家风矣”的赞誉,有征辽东,杀焉耆王,降馺支部,获龟兹、于阗王之功。


南方鹏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设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兵部就是六部之一,在隋朝三省六部制度形成,唐朝得到完善六部被划到尚书省,到了明代,六部直接归皇帝管。侍郎这个官职是尚书的属官,也就是副职,兵部侍郎就是兵部的副部长这样一个职位。

兵部如果和今天的部门画个等号,就等同于今天的国防部一样,尚书是部长,侍郎是副部长,兵部这个部门,和名字一样,主要负责和军事相关的事情,如武将的任免,战备物资的管理,传达军令等作用。当然必须要说兵部是个很重要的部门,所以最开始在兵部外还设有和军事相关的驾部、车部、库部的部门,通常这些部门主管的官员就为侍郎。到了隋唐时期全合为兵部。兵部一直到了1906年才被撤出,改设陆军部。

兵部官职设置,侍郎的官职品级其实在每个朝代均不是固定的,在隋朝侍郎设有一人,正四品,当时尚书常由宰相兼任,到唐朝时侍郎增设一人,到北宋时侍郎升至从三品,明初设左右侍郎,正三品,到了清朝顺治年间,除左右侍郎又增加了满汉各一位侍郎,均为正三品。

所以由此可见,兵部的地位在历史上逐渐增加,尤其在明清兵部尚书,侍郎也逐渐开始步入了朝廷大员的行列,处于副部到正部级之间。


玄坤


兵部侍郎就是兵部的副部长,协助兵部尚书处理部务,在不同时期权力大小不一样。地方巡抚如果加了兵部侍郎就有节制军队的权力,加了工部侍郎就没有了。

1、兵部到底管什么?

《明会典》记载兵部的权力为“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镇戍、厩牧、邮传、舆皂之政令。其属武选、车驾、武库、职方、俱称清吏司”。从这里可以看到兵部主要负责军官考核任免、军事训练、军事交通等。

(明会典)

其实在不同时期兵部的权力不一样。在明朝初年五军都督府的勋臣有开国军功,非常强势,自然就负责实际军务了。兵部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事行政单位,负责负责文件传递、档案保存、收发材料。

到了明英宗时期,兵部的权力已经得到了较大增加,有重大事情一般让英国公领衔讨论。土木堡之变是一个节点,于谦负责实际指挥也取得了胜利,兵部逐步成了一个军事决策单位,职方司的任务也越来越多

(兵部权力演化节点性人物:于谦)

到了后来文官出任经略,经常会以兵部侍郎出征;兵部在总兵任免上有很大的权重,可以理解为吏部是文官的人事部,兵部是武官的人事部,兵部职方司是国家的参谋本部。

比如杨嗣昌时期,是内阁大学士,实际负责兵部。军事决策、军事部署、军事执行基本都可以一个人决定。十多万大军的调度、供给都是兵部负责。这也是兵部权力的巅峰时期。

(杨嗣昌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很大)

2、兵部侍郎有什么权力?

兵部的权力是变动的,兵部侍郎的权力整体变动不大。

兵部侍郎作为兵部的堂上官,在重大事务上有签署的权力。兵部左侍郎主要负责部里日常事务,接近常务副尚书,兵部右侍郎主要是人才储备,平时也分管一些事务,主要是有急事专差。

到了明末事情比较多,兵部专门添设了督饷侍郎等。

(明朝中央机构)

当时军务太紧急,杨嗣昌应付不过来,希望兵部侍郎能分管部分军务,诸如内地战场谁分管、地方小寇谁分管,他主要负责沿边战场之类。这应该是他在内阁看到大学士分工的灵感。

总结:

作为尚书的副手,兵部侍郎会承担兵部日常行政事务,也会参与阅边等周期性任务,甚至是经略等特殊性任务。在更长的时间里,相对于吏部、户部的堂官,兵部相对而言比较寒酸。

注:清代的兵部关注较少,且目前缺乏研究成果,还难以概括性写。尤其是军机处与兵部关系更难厘定。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兵部侍郎是个什么职位?通俗简单的回答,它有点类似于国防部副部长。是管理国家军备的职能部门的副首长。由于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政治架构不完全相同,兵部侍郎在每个朝代中的职能和权限不太相同,但大体情况差不多。

首先说明一点,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副首长,这个职位是在唐以后才有的。唐朝的政治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从那时起,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后代的政治制度虽然是代有调整,唐朝时建立的三省六部的大体框架,到明清时代,还在起着作用。

三省,就是尚书,中书,门下。尚书省相当于行政部门,类似于现在的政府。中书省,相当于国家的决策部门,是于皇帝的秘书班子。门下省,是国家政策的监督监察机构。三省共同完成国家管理职能。三首的首脑,尚书令,中书令及门下侍中,被称为宰相。他们和皇帝一起组成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领导班子。

六部,是尚书省的下属机构。共有吏、礼、户、兵、刑、工六个部门。兵部,是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军事事务。兵部的首长是兵部尚书,副职是兵部侍郎。

人类有国家以来,军事事务就是国家政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周礼中就有六官的记载,是国家政治的六个方面,分别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这时的六官是国家政治的核心部门,等到三省六部制度实行之后。原本六官的职能有许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向下移了。六官的职能许多转移到六部中去了。比如吏部尚书,被后世称为天官,比如评书中的吏部天书冠准,指的就是吏部;书的职位。礼部尚书被称为宗伯;兵部尚书被称为大司马;刑部尚书被称为大司寇;工部尚书被称为大司空。“司空见惯浑闲事”中的司空,就是因为就职与工部,被尊称为“司空”。

唐宋之后,由于制度的改变,兵部尚书虽然还是被称为“大司马”,但他的权利与真正的大司马是不一样的。大司马不但有管理军队的权利,还有调动使用部队的权力。兵部尚书只有管理部队的权力,却没有随意调动使用部队的权力。这是兵部尚书与大司马的本质区别。这也今天的国防部长有部分相似之处。

但兵部的的职能又与国防部不完全一样,题主所给的图片是一个明朝的官员,我们把《明史职官志》中兵部的职责大体说一下,这个问题就明白了。

吏部尚书,掌天下武卫官兵选授、简练之政令。侍郎佐之。

我们再看看明朝兵部的级别以及大体编制情况就明白了。

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一人。说明兵部尚书可以参加国务会议。尚书的级别是正二品,兵部有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他们是兵部尚书的副手。以上三人是兵部的领导。兵部设司务厅有司务二人,从九品。相当于兵部办公室主任。

兵部下设四个职能部门,相当国务院部委下的司和局,它们分别是武选司、职方司、车驾司,武库司。司的首长叫“郎中”正五品。副职叫“员外郎”副五品。办事人员叫“主事”六品。

武选司管的是各地驻军军官的职务升迁与人员更换。

职方司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绘制军事防御地图,那个位置驻有多少军队,有什么装备,什么级别,地形怎样等等,都是职方司的工作。

车驾司相当于现在的总装备部,管理装备车驾。

武库司相当于总后勤部。

兵部侍郎就兵部尚书的副职,他的职责与兵部尚书是一样的。只是他是起辅助作用的。在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前,于谦就是兵部侍郎。在英宗被俘之后,他领导北京保卫战,后升为兵部尚书。


七月流火140400643


兵部侍郎在兵部的地位仅次于尚书,也是兵部的正堂官。一部设左右侍郎两个,左侍郎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部,负责兵部的具体运作,主持兵部日常事务,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职位。

兵部乃是隋文帝定制三省六部后的官署之一,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侍郎的权利官阶随着三省六部的沿袭和规范而不断得到加强提高,侍郎在唐朝,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明代为正三品,清代就是从二品了。

兵部侍郎作为兵部的二把手,侍奉的不是他的长官尚书,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因为尚书一般不掌管兵部具体的事物,兵部的实际主持人还是侍郎。像明朝的尚书一般都是内阁大学士兼任。在清朝时六部的侍郎满汉左右各一个,就是说兵部有四名侍郎。

明清后期,尚书侍郎就慢慢成为一种荣誉职衔,对重大的军事行动的主将或是地方重要的驻守将领都会在他们主职衔后加一个尚书或侍郎的荣誉职衔,只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品级,以便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以示朝廷的重视,但不能对部里的具体事物有干涉,在京城部堂里坐堂的侍郎才是正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