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希特勒都因为天气而兵败莫斯科,为什么成吉思汗却赢了?

伤了心的人儿怎么了


希特勒和拿破仑都在莫斯科的冰天雪地中折戟沉沙了。。但是请记住成吉思汗的三次西征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大约公元1219年开始,这个时候莫斯科公国还是个小毛毛,基普罗斯还是斯拉夫人的国度!而拿破仑和希特勒的祖先连液体都不是!

希特勒和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时候,俄罗斯(前苏联)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俄罗斯称为卫国战争。拿破仑之所以对俄罗斯感兴趣,就是因为俄罗斯庞大的人力和资源!拿破仑是只要俄罗斯每年出生50婴儿,我就绝不满足于欧洲的胜利!这个时候俄罗斯应该在欧洲是非常强大的国家!

希特勒撕毁于苏联的和平协定,悍然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时应该1941年了,此时的俄罗斯(更加强大了)。

当然众所周知的是希特勒和拿破仑都在莫斯科城下折戟沉沙,功败垂成!他们也都是败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天,败在后勤供应困难上!

反观成吉思汗的西征!蒙古人骑着蒙古母马出征,一人双马,只需要带上风干的牛肉,就这样出发了!一路西征他们只需要喝母马的奶就可以了,所以蒙古人的后勤非常简单,是活着的粮草后勤保障!

蒙古人虽然出于原始社会,但是他们的骑射功夫冠绝天下!他们的弓箭射程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武器,南宋多少能工巧匠制造出来的神臂弓也只能与蒙古弓射程差不多!

蒙古歹射法,这是宋朝对蒙古人的射箭技术的蔑称,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曾经正面抵挡住蒙古歹射法的只有马木留克骑兵!马木留克是世界最强的骑兵,可惜无法量产,但是蒙古轻骑兵却可以源源不断!

蒙古歹射法就是进攻前射箭,进攻中射箭,防守时射箭,逃跑时射箭,就是这样不讲理的骑射法,摧枯拉朽,一路所向披靡!

西方军队有时候获得优势,就一路追击蒙古兵,蒙古轻骑兵一路溃逃,却也一路向后射箭,此时因为一个在后面追,一个在前面逃,射程叠加后逃窜的人射箭的伤害更大了。经常在后面追击的军队越追人越少,等到清醒过来时,主客已经异位!

欧洲的军队对这个战术束手无策!

而在蒙古入侵欧洲的时候,斯拉夫人还没有到达乌拉尔山,应该当时俄罗斯人根本与后期席卷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学家说过,蒙古人造就俄罗斯,唐太宗造就土耳其!蒙古人一路向西,每攻克一个地方就实行屠城,造就一个贯穿欧亚大陆的无人区,后来的俄罗斯打败金帐汗国后施施然的接手这片广褒大地!

蒙古人开头西征时每遇反抗,尽皆屠城,因为蒙古人都是牧人,他们要创造一个庞大的牧场!后来屠城是因为怕一旦打输了,后路被人包抄,无法迅速逃离!

两次都是在整个欧洲岌岌可危之际,两次都是差不多的消息拯救了基督欧洲,拯救欧洲的人就是蒙古的可汗,因为他死了。一次是阔窝台,一次是蒙哥。。如果不是两次阴差阳错的死亡,入侵欧洲的长子们不会打道回府!拔都西征,兵锋直抵威尼斯!

说一下日本二战后期的神风飞机,也是与成吉思汗有关!两次成吉思汗组织人员战船跨越海峡,两次都莫名其妙的被风暴吹灭!所以日本人认为神风是日本国的吉祥物,二战走投无路的日本又想起了神风!





我意纵横1


莫斯科的严冬给拿破仑和希特勒都造成了困难。但真正让拿破仑和希特勒溃败的原因,是严冬造成后勤补给的困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老掉牙的军事常识,却点名了军事后勤的重要性。没有了后勤保障,百万大军可以一夕溃散,赵括的40万大军可以被坑杀。

拿破仑攻占莫斯科后,遭遇了严寒。而俄国人在周围坚壁清野,法国人找不到食物,占了一座空城。

从法国到莫斯科的补给线太长,拿破仑无法得到有效的后勤补给,只好逃走。

希特勒在1941年冬打到莫斯科附近。因为秋雨泥泞和冬季严寒,造成德国补给困难。其实在德国攻势最凶猛的11月,莫斯科气候虽然冷,但只有-24摄氏度,但还是在德国人的可承受范围。苏联进行了顽强抵抗,在11月底,双方进入了僵持状态。

所以说,莫斯科的严寒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是不恰当的。

甚至莫斯科的1941年要比1940年更温暖。

在苏联红军在莫斯科附近进行大反击后,气温才急剧下降,1942年1月温度下降到-41度。这时温度才对节节败退的德国雪上加霜,德军损失了50万军队。

一直到1942年2月份,德军进行反击,围歼多支红军部队,苏联被迫在莫斯科再次转入防御。

德国的溃败也是因为后勤补给困难,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和燃料、武器御寒物资,导致大量德军用坦克柴油取暖。

首先,成吉思汗并没有攻占莫斯科。

1238年初,窝阔台的拔都西征大军攻占了莫斯科。

当时的莫斯科仅仅是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一个小城市,并不是首都。弗拉基米尔大公派自己的儿子带领12个援军去守卫莫斯科。

当时还没有统一的俄罗斯,只有几十个大公,相互殴打,然后幸灾乐祸。最后被蒙古人逐一收拾。

莫斯科的建筑大都是木材建造,连城墙也是木板钉成的。

蒙古人到了之后,围攻五天就占领了莫斯科。蒙古人用火箭把莫斯科城墙和房屋全点着了,莫斯科人只好投降。

蒙古人的后勤在当时达到了顶峰状态,一个骑兵有三匹马,利用干酪和肉干,蒙古骑兵在没有外来后勤补给情况下可以坚持30天左右。

所以蒙古人从计划攻打莫斯科到攻下,花了不到10天时间。蒙古的后勤力量可以很轻松的支持围攻莫斯科。

而当时,南宋的骑兵自己只能携带10天的干粮和军事装备,没有外来后勤补给只能坚持10天。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拿破仑希特勒兵败莫斯科确实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俄国严寒的天气,但是说成吉思汗嬴了俄罗斯的则要好好了解下历史了。

因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来就没有踏入俄罗斯人的土地,实际上征服俄罗斯的并不是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孙子拔都,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拔都成功征服了俄罗斯而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却败下阵来了呢?个人认为其中原因主要有这么三点。

首先第一点就是拔都征服的是一个四分五裂还没成型的俄罗斯而拿破仑和希特勒面临的是一个强盛的俄罗斯。

当拔都率领15万蒙古大军开始第二次蒙古西征经过俄罗斯的时候,当时的俄罗斯之母基辅罗斯早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无力对抗这支强大的蒙古大军,实际上在拔都之前成吉思汗的部将速不台就已经在迦勒迦河战役中重创了俄罗斯联军,以当时蒙古人远比俄罗斯人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战力来看就算当时基辅罗斯没有分裂也绝不是对手。


而到了拿破仑和希特勒时期俄罗斯早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不仅人口上远多于拿破仑的法国和希特勒的德国而且在武器装备和战斗力也差不了太多,当时入侵的法军和德军相比俄军和苏军并没有之前蒙古大军对俄罗斯联军那种压倒性的优势,这就给了俄国和苏联战胜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机会了。

然后第二点就是蒙古高原和俄罗斯气候差不多而法国和德国则更温暖因此蒙古人比法国人和德国人更适用俄国严寒的气候。

其实蒙古高原的气候比俄罗斯的东欧地区要恶劣的多冬天更加严寒,因此当蒙古大军到达而俄罗斯时根本就不畏其寒冷的天气和因此导致的泥泞的道路,所以俄罗斯恶劣的天气自然也就无法阻挡蒙古大军征服的脚步了。


而法国和德国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天气候明显要比大陆性气候的俄罗斯温暖,因此光是俄罗斯寒冷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就已经要了不少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命了,而有天气加成的俄罗斯人自然如鱼得水战力大增最终击败了入侵者。

最后第三点就是蒙古大军对后勤的依赖非常少可以以战养战而法国和德国则严重依赖后勤补给支持战争的继续。

蒙古大军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两到三匹马它们不仅是战争的工具也是食物的来源,因此蒙古人可以持续作战基不需要太多的后勤补给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下去,超凡的忍耐力也是当时蒙古人战力强大的一大原因。


而拿破仑的法国和希特勒的德国旗下的近现代部队却非常依赖后勤的补给,如果没有食物和武器弹药根本就无法持续作战,而俄罗斯泥泞的道路和坚壁清野的政策又让他们糟糕的后勤雪山加霜,所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惨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俄罗斯恶劣的天气造成的补给困难。


执斧传播开天名


因为蒙古人的后勤保障从生产到运输都是机动的,蒙古军队的后面,是整个家庭或部落赶着牛群、羊群一边跟着走,一边放牧,吃的、穿的供应距离,不是军队走的越远,就越长,而是几乎不变的。蒙古军队的军粮主要是牛肉干沫,百十斤牛肉,风干去除水分,捻成沫,才十几斤,只要有水冲泡就可以吃,份量足,还轻便宜带,不易变质,比带粮食强太多。加上以战养战,蒙古军队拥有最高效的后勤保障。拿破仑军队所以在中、西欧称霸,因为他大大减少了后勤保障纵队,以战养战,提高了军队的机动速度,才得以利用时间差和情报,在反法联盟各支军队没有集中在一起时,各个击败,而俄罗斯采取的坚壁清野政策,令拿破仑无法以战养战,可他的后勤保障不仅遥远,后勤保障部队也太少,满足不了部队需要而后退。而在莱比锡,反法联盟各军队达成默契,不论谁,可能单独与拿破仑对阵时,就撤退,只在各支军队集中后,再以强大实力碾压法军,结果法军因为拼不起消耗战,而败退,拿破仑终被第一次流放。二战德军,严重低估了苏军战斗力,以为只需要三个月,即六月至九月,在苏联的夏季就完全摧毁苏军,而不必等到俄罗斯严寒的冬天,为了达成战争的突然性,德军没有为军队作出什么冬季作战的准备,因为,那将导致大量采购制作冬装的材料,而被苏联发现。结果,事与愿违,苏军真正的战斗力和坚强,令德军近三分之二的进攻部队——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无法在适合作战的夏季击败苏军,唯一部分成功的中央集团军群不能孤军深入,不得不把自己全部的两支进攻拳头——第二和第三坦克集群,分别调去帮助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完成任务。结果,即使得到第三坦克集群的帮助,北方集团军群也没有攻下它的战争目标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则在古德里安的坦克第二集群的帮助下,完成了攻占基辅的目标。中央集团军群却因此暂时失去了进攻能力,坐等夏天过去,秋天到来,当第二、第三坦克集群重归中央集团军群后,中央集团军群才发动了早己推迟的向莫斯科的进攻,但他们首先遇到的还不是严寒,而是连绵的秋雨,把俄罗斯的土地变成了大泥潭,影响了德军的进攻速度,加大了装备的非战斗损坏。当年古德里安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在优良的中、西欧道路上,和平挺进奥地利,他的装甲部队,就有一半坏在路上。是德军一系列挫折、失败后,自己等来了他们计划中,永远不应该面对的俄罗斯寒冬。德军把自己轻敌的狂妄自大,导致的大失败,推卸给天气。


沉140769451


冬天的时候天气预报总报道西伯利亚的寒流,大家知不知道西伯利亚这么大一块地方,以前就是成吉思汗的地盘,这地比莫斯科冷多了。

当然,以上只是开个玩笑;真正的原因是:成吉思汗的实力远高于当时的俄罗斯(莫斯科大公国);而同时期拿破仑、希特勒实力和俄罗斯相当

不是俄罗斯不强大,而是成吉思汗太碉堡了。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把骑射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成吉思汗改良了弓,极大增加了弓箭🏹️的杀伤力,天生在草原,作为套马的汉子,骑术自然是全球一流。同时期的欧洲包括俄罗斯还在使用方阵;当时欧洲组织了最庞大战力最强的军团,也都败在了成吉思汗骑兵部队的弓箭下;成吉思汗打俄罗斯就好比端着冲锋枪打一个手持长矛的。

而拿破仑时期,法国国力和俄罗斯相当;加上法国军需供给被俄罗斯不停的袭扰,严寒让他们失去战力。希特勒也一样,一旦俄罗斯反应过来,斯大林开动生产机械,军备如钢铁洪流。俄罗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去战斗。

所以,时代不同了!


嘟嘟读读



题主对拿破仑远征莫斯科还是有一些误解的。

拿破仑不是因为莫斯科的天气而战败,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远征沙俄,开启了俄法战争。

当时正是夏季,一开始法军进展顺利,到当年的9月7日法军已经接近莫斯科郊区。今天是9月10日,我刚才查了一下莫斯科天气,温度11-23度,未来几天和这差不多,不过周三有小雨。

可以说,这个温度非常适合两国军人作战,法军并不会因为天气的原因有所损失。

那么,拿破仑为什么还失败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拿破仑估计是地理没学好,或者他所征服的国家里,没有像俄国这么庞大的。他也没有想到俄国人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和自己决战!

开战之初,当拿破仑的率领大军进入俄国的时候,俄国人就已经做好了两败俱伤的准备,他们焚毁城镇乡村,哪怕倾家荡产也不把一片完整的瓦片,一粒粮食留给侵略者。同时,英勇的俄国人民组成游击队不断袭击法军后勤,导致拿破仑的后勤压力越来越大,关键是俄国太大了,要是别的国家早被拿破仑打穿好几次了,可是俄国的土地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所以等打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法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本以为庞大的莫斯科会成为自己的补给来源,没想到俄国人火烧莫斯科,给拿破仑留下了一片废墟。

在当时,虽然秋高气爽草长莺飞,但法国人并不觉得有多浪漫。因为,紧接着饥饿就蔓延整个军队,无数人饥饿而死。同时,法军士气跌入冰点。坏消息不断传来,就在拿破仑进入废弃的莫斯科时,俄军主力绕道法军背后,切断了法军与大后方的联系。拿破仑只有两个选择,继续前进占领俄国其他大城市,迅速后退打通后方交通线。显然后者更保险一些,于是拿破仑率领大军回撤。

可是,孤军深入的法军像安全撤回谈何容易,整个俄国已经变成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法军就是海中的扁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一路上,俄军频频向法军攻击,本来就士气低落的法军根本无暇反击,只想安全逃出这个危险的地方。到11月底,法军终于撤出俄国,原本60万的远征军只剩下6万人。

所以,拿破仑根本不是因为天气才输的,应该说拿破仑太小瞧俄国和俄国人了,而他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希特勒失败的原因和拿破仑差不多。

在攻打俄国之前,希特勒46天结束法国战役,36天结束波兰战役,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所以希特勒认为对付俄国4个月足矣。从希特勒以往的战绩看,也不能说他小看俄国。毕竟在他看来,征服俄国的难度相当于征服2.6个法国这么大。要知道当时法国可是拥有400万军队,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

按照希特勒的计划,6月22日开战,10月22日收工。可是,显然和拿破仑一样,希特勒小看了俄国和俄国人。开战之后3天,俄国就开始进行全国总动员。虽然前线损失军队数以百万,但成功迟缓了德军前进速度,因此俄国人有机会募集军队和实施焦土抗战!

在德军前方,俄国人有条不紊的摧毁自己的家园,每一座房屋,每一条公路,甚至是每一块农田都不会留给德国人。所以,德军只能艰难的前进,同时严重依赖于大后方的物资供应。他们想不到的是,在莫斯科已经云集了数百万大军正在准备与德军血战,而整个莫斯科也被建设成了一座防御森严的要塞。同时,全国各地的俄军还在源源不断赶来。最终,和拿破仑一样,德军也在莫斯科战败。

蒙古人打到莫斯科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俄国

13世纪,现在的俄国还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强国,顶多算是一个地理名词。因为他是由无数个公国组成,所以失去了国土纵深。其中,莫斯科公国虽然实力较强,但也难以和数万蒙古大军战斗。

而当莫斯科公国崛起,逐渐统一俄罗斯后,蒙古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领导俄罗斯各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并开始逐步吞并金帐汗国!

从此以后,蒙古人逐渐沦为俄国人的附庸!


历史风暴


先纠正一下,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下的莫斯科。然后,再分析战场上胜败的原因。

拔都西征时,蒙古人已经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为维护统治和继续征服掠夺新的土地,组建了一支久经沙场,武器精良且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


此时的莫斯科,只是个小公国,兵力微弱,装备落后,缺乏战争经验。在拔都西征大军的眼中,只是小菜一碟。至于莫斯天气原因,其实对蒙古人更有利。因为蒙古人的生活环境更艰苦更寒冷,是比俄罗斯人更适应严寒天气的。

后来,拿破仑和希特勒在莫斯科的两次征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几乎全部控制欧洲大陆之后,集中全部力量进攻俄罗斯。而俄罗斯此时也是拥有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拿破仑和希特勒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军队素质、装备、兵力规模都远超俄军的情况下,发起战争的。初期,都大胜俄军,最后都在严寒的冰天雪地中铩羽而归。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对俄罗斯的冬天的严寒程度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由于缺乏衣服和食物,法国人和德国人都曾经在莫斯科城下忍饥挨冻。法国人和德国人的装备,也都因为不适应严寒而出问题。

2,俄罗斯有庞大的国土面积,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法国人和德国人在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莫斯科与俄军决战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师老兵疲。后勤由于路途遥远而跟不上,严重的影响了战斗力。

另外,由于法国人和德国人生活在经济更发达,气候更温暖的地方。很难适应莫斯科城下的艰苦和严寒,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伤病甚至死亡,士气上大受影响。俄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取胜,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和希特勒大军。

可见,蒙古人之所以取胜,是凭借自己的强大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素质战胜了俄罗斯人。到了近代,俄罗斯之所以取胜,是俄罗斯的天地之威帮助俄罗斯人战胜了法国人和德国人。


德全不畏


一九四一年的12月6日,纳粹德国的军队折戟沉沙兵败莫斯科,被苏联军队向西赶出三百多公里,从此以后再也未能对莫斯科形成威胁!

而在此之前的一八一二年拿破仑也曾率领法国军队攻占莫斯科。

两次对莫斯科的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

希特勒的军队是因为冬季的严寒迟滞了军队的进攻行动,车辆燃油被冻结、士兵被不断的严重冻伤,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下滑!

而拿破仑的军队则是已经攻占了莫斯科,但俄国人坚壁清野、放火烧城,一颗粮食也没有给法军留下。

拿破仑还在眼巴巴的等着俄国人祈求投降呢,但俄国人对他里也不理。

没有粮食、没有房屋,俄罗斯的严寒很快到来了。

在苦寒地带的俄罗斯旷野,冬天的人们几乎是足不出户,冰天雪地无异于人间的地狱!

在这种情况下打仗,仅仅是严寒的冻死冻伤就已经超过了战场阵亡的士兵。

在无奈之下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库佐图夫元帅率军围歼大败法军!

不管是希特勒还是拿破仑都兵败莫斯科。


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

希特勒是没有拿下莫斯科,而拿破仑则是已经拿下了莫斯科,而后却败的更惨!

这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俄罗斯那固有的严寒天气,但另一方面也是俄罗斯和后来的苏联军队苦战的结果。

在俄罗斯亚力山大时代的俄国,已经是欧洲的一个军事帝国。

尽管俄罗斯历史上的军队战斗力的确是不怎么样,但它毕竟不是散兵游勇和乌合之众,民族性格强悍坚韧,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而希特勒进攻苏联之时,已经经过十月革命洗礼的苏维埃民众,已经对社会主义产生了自信,工业化非常发达,国防军事异常强大。

若没有天气的影响,德国也未必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俄罗斯历史上确确实实曾遭受过蒙古人的入侵和统治,它被俄罗斯人视为历史上的耻辱。


严格意义的说,不是成吉思汗占领的莫斯科,而是他的孙子拔都率军打下的莫斯科!

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的军队纵横欧亚大陆,所到之处从未见因寒冷的原因而畏缩不前,他们所处的地区本身就是苦寒地带。

临近北半球最寒冷的西伯利亚,莫斯科那所谓的严寒根本就不在话下,它是绝对不会出现像拿破仑和希特勒那样的因严寒而失去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即便是出现了像拿破仑和希特勒军队遇到的严寒,也不会影响蒙古军队占领莫斯科。

其实所谓的蒙古人占领莫斯科是一个掺了大量水分的荣耀故事。

莫斯科原来其实就是一个小山村,在此地建立了一个城堡以后才被成为所谓的莫斯科公国。

到蒙古军队打来的时候,它只不过在所谓的公国周围扩张了一些地盘而已,那时的基辅公国、喀山汗国还尚不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其所谓的莫斯科公国版图充其量不过现今的浙江省的大小而已。

由于国小人少,有没有军队还很难说。

更何况当时的东欧平原即无天堑又无城廓,蒙古骑兵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一路推进,占领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并不在话下。

拿破仑的军队和希特勒的军队不知比蒙古军队强大多少,如果不是遇到了库佐图夫元帅和朱可夫元帅,就像一个十三世纪的莫斯科公国那样的小地盘,风雪再大占领莫斯科也是小菜一碟。


因此蒙古人是占领并统治了俄罗斯一百多年,拿破仑是占领了而又不得不退出,希特勒是根本就拿不下莫斯科,在俄国的仗是越打越难打。

时至今日还有一个不识相的主,他就是特朗普,想必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才干不会比特朗普差,他们都拿俄罗斯没办法,他特朗普就能搞得赢?


东方中华不败


《世界通史》把全球历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1500年前的历史,一部分属于1500后的历史。

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历史属于1500年后的历史,而成吉思汗属于1500年前的历史。

差别就在于,1500年前的历史是文明古国的历史,而1500年后的历史属于近代的历史,更直白的说1500年前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纵横天下的时代,1500年后是冷热兵器转化的时代,逐渐退让于热兵器时代。

其中有一段话说得不错:火器的出现,特别是大炮的出现终结了草原骑兵优势。

1500年前,莫斯科是森林王国,甚至仅仅是零散的部落,主体居民为斯拉夫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一直向往迁徙西欧,主要聚集区域为巴尔干,导致西欧人十分歧视这部分来自异地的外来者。

而且当时的莫斯科就连波兰都拦不住,还有挪威、条顿、瑞典包括芬兰都将该区域视为可大快朵颐,随意蹂躏的所在。

躲在森林深处是莫斯科古人的生存之道。

拥有高机动力,优秀军事技巧,习惯耐苦寒的蒙古人来了,莫斯科人只有臣服的份,任由其在自家的土地建立起金帐汗国。

凡是想生存下去且充当金帐汗国傀儡的莫斯科人都几乎得定期前往汗国统治者面前实行类似的“牵羊”之礼,奉献大量财富和奴隶。

也就是这样的屈辱与努力求生存让莫斯科人延续发展到了1500年后,在科技改变世界的过程中获利,方才结束了该局面。

而拿破仑、希特勒只是延续1500年前先辈们的传统,奈何发展起来并早已身强力壮的莫斯科人不再是昔日可随意欺辱的瘪三。


鸿哥iouyh福小铺


拿破仑和希特勒对俄作战,都败在了莫斯科的冬天,此后人们以为寒冷的天气就是俄国人致胜的法宝。然而真正了解过俄法战争,苏德战争的人知道,这种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拿破仑的军队是受困于俄国的夏天,准确的说是夏秋,拿破仑败给莫斯科,其失败的理由就是法军失败于战线太长,长途行军补给困难,而俄罗斯领土广阔,使用的是焦土政策,实行的是坚壁清野。而法国国力有限,还未等到冬季来临,拿破仑就被迫撤回去了。其次,法国一路向东,遭遇的对手也都有实力,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法军的实力。

这是拿破仑失败的原因,其实希特勒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德国人失败于莫斯科的原因,也是俄国人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方法,然后分段围歼,攻打德军的侧翼,大纵深理论有效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还有很多是德军永久性损失,德国后勤补给困难,早已没有更多的力量去强化侧翼,更要命的是纳粹的统治让很多之前更恨俄国人的国家选择了不配合甚至去帮助苏军或者盟军,让德国腹背受敌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根本实力和战术错误导致了德国最终的失败。

蒙古征服十三世纪的俄罗斯,其时俄罗斯疆域不大,也非统一的国家,而且俄罗斯各部落之间彼此构怨,相互倾轧,不相和睦,所以为蒙古军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蒙古军先攻破的是布里阿耳,然后包围物拉的迷儿,勒也赞城主幼里王向攸利王求援,却遭到拒绝,五天后城破,幼里王战死,俄罗斯的大门被大开。而后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又连续攻克克罗姆纳城,勒乐斯城,和莫斯科城。另外,成吉思汗打仗是利用蒙古骑兵强大的机动优势,迅速攻城略地,以战养战,从来不过度需求粮草供给,反而取得了战争的成功。

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大公伊凡三世击败了钦察汗国分裂后的大帐汗国,把俄罗斯从大帐汗国独立出来,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独立后的莫斯科大公国迎来了俄罗斯最强的人彼得大帝,彼得一世是一位具有侵略性的帝王,他向蒙古人建立的汗国发起了复仇,攻占了蒙古人占领的地方,蒙古人反而成了俄国人的附庸。俄国人又沿着蒙古西征的路线向东打,一直打到东方的出海口,俄罗斯成为了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