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国人说正宗西餐不用味精,而中餐好吃是因为放了味精,你怎么看?

彼德潘安


中国饮食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比西方国家对烹饪的造诣要深厚。自从味精诞生的一百多年来,已经成为中餐的常见的调味品。

中餐好吃是放了味精?是这样吗?需要从2个方面说起:①食材的变化,②人们的需求。


1、首先,当今的食物以不像以前“纯洁”了。近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对食物的追求更高了。这些本来是好事,随之而来导致对食物供求量大,传统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于是各种工业化的食物接踵而至,例如“速成鸡鸭鹅”,“饲料猪”,“养殖水产”,“农副产品”等等。哪有以前那样天然啊,都是以“速成”为主,才能供应得了庞大的人口。

这些食物不像以前那样“鲜”,给点油盐酱醋就可以非常好吃。于是味精的作用就来了,能够弥补食材本身的不足,增强其鲜美。在中餐里,几乎所有菜都要放味精,从事过厨师行业的都知道。小至路边排档、快餐店,大至酒楼饭店,厨师扪心自问没放味精吗?


2、现在多数人的味蕾以改变,潜移默化爱上食物中味精带来的味觉,没了味精反而不习惯。可能您没发觉,想说:“我家炒菜不放味精啊,一样很好吃”。其实呢,您平时吃的食物中很多都有味精成分,例如蚝油、鸡精、鸡粉、豆瓣酱……等等。不信您去看看配料表,虽然没有直接写味精两字,但是都有标注着“谷氨酸钠”,这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啊。

去外面吃饭,要是这道菜没放味精,尝起来是不同的,厨师们为了满足客人的感官需求,基本上都要放味精,不放的话,您吃了会觉得不好吃。因为已经习惯了味精带来的享受,于是雪球越滚越大,中餐使用味精越普遍。


最后味精是没有副作用的,这个已经官方辟谣过了,它只是起到提鲜的作用,让食物吃起来更美味而己,不必担心。中餐放不放味精,也比国外的西餐好吃多倍。

佘小厨(完)


佘小厨


谁说西餐不放味精,看过一个记录片一个导演邀请了几个绝对反对中餐的外国人,问他们为什么反对,都一致的说放太多味精,然后导演拿了几个他们喜欢吃的西餐和零食,他们说很好吃他们经常吃,最后导演问他们,你们知道你们吃喜欢吃的这些食物放的味精是普通中餐的几倍吗?结果个个都尴尬的哑口无言!


蔚蓝高峰


有一定道理,西餐讲究原汁原味。它的味道来之于食物的纯天然,而中餐的味道确实来之于味精,因为现在的中餐原材料缺乏其原抖的本味,如:现在的鸡、鸭、鹅、鱼、和各式蔬菜,都是用饲料和复合肥料所饲养和灌溉。缺少了以前那种原生态的饲养和施肥。现在的食材缺少了生长周期,冬夏不分、所以也没有自生的鲜味和香味,大多数都要靠味精鸡精去提鲜,现在的原材料腥味特重,有的厨师都还不能把原材料的醒味给去掉,那就根本沒法把原材料的鲜味和香味提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本人认可这种说法。


老顽童157667062


有外国人说正宗西餐不用味精,而中餐好吃是因为放了味精,你怎么看?

而且关于这个所谓的“味精有害”论点,我们之前已经辟谣过了。就是因为在很早之前一个外国博士,自身对于味精有过敏反应,在进食之后产生了不适症状,在没有经过严格试验、证实的情况下就发表了关于“吃味精有害”的观点论文,结果在全世界影响广远,甚至直至今日。

并且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就跟网上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类似,都是以自己的一个狭窄的认知,然后给一个广泛的事物或者人群下定义。用近百年发明的调料,去否认一个灿烂发展几千年的美食体系,这肯定不是什么了解中餐文化的人会有的行为啊,既然“不了解”,那么观点是偏颇的就也很正常了。虽然说评论一个冰箱,本人未必要会制冷,但是至少得知道啥是冰箱、得用过冰箱啊。

最后我想稍微了解下,大家自家厨房里用味精、鸡精之类的多吗?是不是不用这些做菜就真的不好吃了?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我们的确不用味精,欧洲厨师不喜欢味精的人工味道,而且有些国家禁用味精,有科学研究表明味精有致癌的可能性。

个人觉得很多中餐非常美味,并不是因为放了味精才美味。在很多村子里尝了当地人做的菜肴,没有用味精也很好吃。





奥地利的小胡


不一定,中餐使用味精提味我不否定。但不是所有的中餐都以味精提味。我个人当过厨师和五个老师傅学过手艺,只有在一些常见菜中使用味精以提高鲜味,达到大众顾容的须求。像一些拿手菜,看家菜,传家菜,师传菜,甚至宫庭菜。一个比一个讲究,食材用料都以纯天然为最。

现在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中餐都以味精提味我个人的认为讲一下

1.中餐入门要求低,几乎是个中国人都会做。但不一定都精于此道。

2.入门要求低,导致于开餐馆的门槛低。口味不一,技术不一,行业竞争压力大。大家都过度依赖调味品

导致于大家都以为中餐离不开味精,鸡精等调味品。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先祖们已经懂得餐饮之精要时,他们估计还在如毛饮血呢。味精是1908年左右才有的,难道能凭借一个调味品。来否认1908年以前的饮食和1908年以后的全部饮食。西餐就真的好吗?


我的快乐农村生活


正宗西餐不用味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值得当个大事,还隐隐约约的透露有“歧视中国”的意味?

味精是上世纪日本人发明的,后来中国人吴蘊初找到了用粮食制作味精的方法,中国人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味精。这就是到现在来看也是很励志的——坚持自己开创,拒绝山寨。因此说,味精这个东西就是在中日土地上开发出来的,它适应的是中日人的口味。后来也有外国人用了,但是西餐的烹饪方法和中日是有明显差异的。味精在他们那里用武之地不多。外国人在口味上不适应。所以正宗西餐店不用味精是一点也不奇怪的。跟歧视挨不上。


ZBLiu


中餐大厨用高汤调味。干粉料除十三香外,沙仁,百克,丁香,八角,桂皮,花椒,胡椒,陈皮,肉冠,蟹粉,蟹黄,鱼露,姜,蒜,葱……

讲究色、香、味、气、型。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酸,甜,苦,辣,咸,都要涉及。一般小店,摊上,会用鸡精,味精。只要一盘菜,不超过4克,就没什么不妥。


南方大海630


呵呵。

正宗的中餐也不用味精,大多用的是中国香料。很多厨师吊的高汤很好喝,不用任何调料,味道还是很鲜很好喝。只能说,普通人的烹饪技能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就会用一些调料调味。

而有些餐厅则为了让顾客认为菜好吃,所以才会添加味精之类的调料。只能说受饮食习惯影响。

再说味精只有100多年的历史,那没有味精之前,中餐就不好吃了?


杭州美味学院


两方面驳斥这种说法:

一、正宗的中餐也不放味精,凡是放味精的都不是祖传的,都不正宗;

二、中餐好吃原因就是各种调料和技巧的完美配合,西餐不好吃是连盐都放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