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为何却还要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

涣量iMyy2912


  

  首先可以明确,太上老君是道教之祖,在道教地位尊崇,名列三清,仙格比玉皇大帝还要高!

  但是,他在《西游记》中确实向玉皇大帝俯首称臣了。

  这并非是86电视剧导演误读,原著中就是如此描述。不信且看——

  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

  作为万仙道祖的太上老君,在天庭地位极高,他到达凌霄殿时,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双双下阶相迎。

  但是,这能说明老君地位比玉帝高吗?

  很遗憾,不能。当初曹操还有倒履相迎许攸的典故呢。作为君主主动迎接大臣,是对大臣的一种礼遇。

  有一个词可以明确玉帝与老君之间的关系——朝礼!

  老君向玉皇大帝行了朝礼。

  什么叫做朝礼,朝礼也叫朝参之礼。按照古代礼制,臣子在拜见皇帝时,当行三跪九叩大礼。

  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注重礼法的社会,吴承恩写作的明朝尤其如此。唐宋时期也是如此。向宋朝有一个宰相名叫吕夷简,就是因为三跪九叩时少磕了一个头结果被罢相。

  欧阳修骤闻宋英宗驾崩,没有来得及换下紫色官府,直接套一件白袍就去参加朝会。撩袍子上台阶时被御史看到,结果被弹劾大不敬,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就被罢免了。

  从老君行朝礼,可以确认他与玉帝之间的臣属关系。

  另外,太上老君自称老道,称呼玉皇大帝为陛下,这是另一个确切证据。

  《西游记》中的神魔世界,其实就是现实世界的折射。玉皇大帝的起居言行,处处都如人间皇帝一般。

  在道教体系中,太上老君是万仙道祖,至高无上,可是《西游记》是一个俗世小说。在老百姓看来,天下没有比皇帝更牛的,太上老君再牛,也不过是玉皇大帝重用的国师、阁老一般。

  何况,老君原话“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这伺候二字依然是臣属关系的铁证。

  中国从来都是一个皇权高于神权的国度。所谓的神若不能为皇权服务,就会被皇权抛弃。

真正订立封神榜的不是鸿钧老祖,不是元始天尊,更不是渺小的姜子牙。能够封神的从来都是人间帝王,至高无上的皇帝。

玉皇大帝都是宋真宗册封的,真武大帝还是宋朝皇帝册封的,伏魔大帝关羽最初是宋徽宗册封的。宋朝是一个道教鼎盛的时代,后世许多神仙都多亏了宋朝皇帝才被封神。


叶之秋


如果按照封神榜的说法,最开始是没有神,只有仙人的,但是后来来了一位昊天上帝,要让仙人对他称臣,还空出了三百六十五位神的编制,供其调用。

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

也就是说,要有很多的仙人必须要舍去逍遥仙体,成为受天庭约束的神。这个昊天上帝的来头非常神秘,但是既然能够异军突起,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都为之计划封神榜,应该是应运而生,得到了鸿钧老祖的首肯。所以后来太上老君对昊天上帝称臣也不奇怪。

如果不考虑小说,从宗教发展的趋势来说,宗教体系人间化、结构化和官僚化,是道教一贯的趋势。最早创立道教的张道陵,给「老子」作注,叫做「老子想尔注」,这个时候的道教的神仙尚且没有任何的组织,而到了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有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基本上就和释迦牟尼诞生很像了,说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叫做净德王,王后叫做宝月光王后。他们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


这一祈祷,就梦太上道君抱着一个婴儿赐予王后,醒了之后就怀孕了,一年之后生下太子。这位太子长大之后继承了皇位,但是却热爱修道,不久之后就舍弃天下,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然后又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经过亿劫,始证玉帝。

根据考证,这个传说大约是在魏晋时期,佛道合流的时候渐渐衍生出来的。一方面是佛教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人间的复杂影响了宗教的演化,在传教的过程中,老百姓也希望天上有一位公平而又法力广大的皇帝,于是玉皇大帝就这么诞生了。

行政上有了玉帝,太上老君就变成了抽象的教主、国师的角色,自然到了后人写的西游记里面,国师毕竟大不过天子,也要向玉帝称臣了。


经史通义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没那么多的乱七八糟!(加关注看更多精彩)



太上老君是道祖,被尊为道教至尊,为三清之一。

三清有,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是三界主宰,天地人三界之共主!

玉帝之所以能成道登临帝位,就是因为他得原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开天执符。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三清扶持,谁能在漫天神佛面前坐稳天庭帝位?

玉帝奉原始符召执掌三界,但总有那些不长眼的要来惹事,比如那无法无天的孙悟空。而太上老君其实就是“道德天尊”“的一念化身,他入驻天庭不任正职,只是帮玉皇大帝镇压三界气运的!(用俗话说就是镇场子的)

三清高居三十三天外,已经超脱三界了,但他一念化身入了三界,虽说是来帮忙的,但也要在面子上照顾三界共主的!

一气含三混沌初,太清立教自虚无。

谁将周礼东传孔,谁入函关化胡夷。

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万亿镇玄都。


赤诚子


大家真的觉得太上老君是在向玉帝俯首称臣吗?太上老君真的是排三清之末吗?

我可不这么认为,我现在来说说我的想法吧,先说说那所谓的三清之末。

三清分别为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他们是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既然他们有个总称,那么可以说你们三人本就为一体,那为什么会分先后呢?其实只是他们所代表的大道不同而已。

元始天尊的全名叫做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为什么在他的名字中会有“盘古”这两个字呢?其实在道教正统典藏中,不存在“盘古魂魄化为三清”的说法。元始天尊在开天前就已经存在,盘古才是其诸多化身之一。而作为开天之神自然位列首位了。

接着我们再说说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

《封神演义》大家肯定很熟悉,里面还有个通天教主,我想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三清里的灵宝天尊,这其实是不对的,小说是编出来的,我现在为大家讲解一下灵宝天尊的神称和地位。

先说“灵宝”二字在道教里的解释——在天为灵,在地为宝。所谓“道生万物”,万物生于天地间,以此来讲,这世间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灵宝”。这样说来,灵宝也算是“道”的一种称谓,所以灵宝代表着万物生化之道。

灵宝天尊解释完后接下来就是道德天尊了,其实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对道德天尊很熟悉,比如《道德经》就是道德天尊教化世人的,

所以道德天尊主教化。

直观点说就是,元始天尊坐在神坛上,是道的象征;灵宝天尊则是万物生化;道德天尊直面世间万物,作教化证道的先师。他们都是道的不同体现,并没有先后之分。

说完三清我们就来说说玉皇大帝。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大道为万物之主。万物化生之后,大道化为三界十方万物之真宰,维持时空秩序和乾坤纲纪,故尊称大道为:上帝。大道为万物之主宰。”

这里的上帝就是玉皇大帝,所以玉皇大帝也是大道的化身,是道另一个不同的体现。

元始天尊(创世),灵宝天尊(万物生化),道德天尊(教化),玉皇大帝(统管)。他们各司其职,又互相辅佐,并没有高低之分。

至于大家所说的神仙争权都是看了一些小说瞎编的,好好的中国古神话都被负面化了。我们中国神话大到女娲补天,小到城隍、判官,都是以仁、善为本,为地方作出贡献才被人们立神像崇拜的,到他们口中就变成争权夺势,然后挖出子虚乌有的争权夺势,把他们负面化了,感觉他们有些过分了。


笑成神仙


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在天地未开的混沌时期就已经成就大道。有诗为证:

混沌从来不计年,开天辟地我居先。天地玄黄自有理,任你通天望眼穿。

可见修成大道的时间比盘古还要早,无量劫以来,每逢人界大难就下世渡人,教化人类,使人心智开化,凡有根器者,渡其成仙。所以,在民间,人们对太上老君都有极高的尊崇,信仰者数量不计其数,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只知老君,而不知道教。



太上老君,原始天尊,以及灵宝天尊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也有说是仙,)是大道的代表,共同代表道家。


至于说太上老君要向玉皇大帝俯首称臣,这种说法只存在于小说之中,在现实中恰恰是反过来的。明朝时,玉帝是人间皇帝的象征,皇帝是人间的独尊,所以玉帝在神界也是至尊地位,三清必须对玉帝俯首称臣,否则《西游记》一旦发行,传到皇帝哪里,吴承恩就犯了对皇帝的大不敬之罪,若皇帝因此大怒,吴承恩脑袋不保。



在民间,玉帝是儒家思想代表,就是百姓常说的“老天爷”,“上天”,三清是道家思想代表,由于儒学在古代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再加上帝王的宣传,所以百姓就认为玉帝为天了。



事实上,三清要尊于玉帝,玉帝见到三清要行礼问好。


灵竹子


这个问题确实不太容易让人理解。我们知道,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是道教中的最高神,这就相当于佛教的最高神是释迦牟尼佛,基督教的最高神是上帝耶和华,伊斯兰教的最高神是安拉一样。

什么是最高神呢?就是最原初的权力意志,是先于这个世界(包括神、人、鬼三界)存在着的,世界都是由这个最高神创造的。

(太上老君剧照)

既然太上老君是最原初的权力意志,世界都是由这个最高神创造的,这便意味着同是道教中人的玉皇大帝也是在太上老君创造世界后才有的,为什么太上老君还要向玉皇大帝俯首称臣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玉皇大帝才是天上的最高神,太上老君并不是。

确实,太上老君这个神,出现得更晚一些。太上老君是在道教出现以后才有的,而道教出现在东汉末年。但是在之前,玉皇大帝其实早就有了。

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只不过那时候还不叫“玉皇大帝”,而是叫“昊天大帝”,或者叫“天帝”,或者叫“上天”。人间的皇帝,都是“天帝”的儿子,所以叫做“天子”。总之,在太上老君出现之前,这个“天帝”才是天上的最高神。

但问题是,当道教出现,重新安排了天上的神仙,把太上老君变成最高神以后,为什么太上老君还要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呢?

(玉皇大帝剧照)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太上老君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是在明清之后的各种文艺作品及论述里才出现的情况。在道教的创建之初,并不是这样的。

道教创建之初,太上老君是世界的主宰。但是后来,最早站出来改变这一切的,是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他给之前的“天帝”上了一个圣号叫做“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于是,“玉皇大帝”就出现了,而且玉皇大帝变得越来越重要,渐渐地,到了明清时期,“玉皇大帝”已经重新成为天上的主宰,世界的主宰。连太上老君这个始祖,也得向他俯身称臣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其实,一切天神都是人间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创设出来的。

最高主宰世界的“天帝”,是上古的统治者创设出来的。上古的统治者,要让平民及奴隶服从他的统治,因此创设了这么一位神。本来嘛,大家都是人,照理说,都应该是平等的。为什么偏偏你是统治者,可以坐在家里吃肉看戏,而我们必须下地劳作养育你?统治者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天帝”就出现了。统治者说,我是“天帝”的儿子,叫做“天子”,“天帝”赋予了我这个权力,所以我该统治你。

(天子登基,图取其意)

到了先秦及秦汉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出现,对世界的各种思考也出现,因此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重新思考“上天”的道教。道教为什么说老子是太上老君(最高神)下凡,就是想表明,天上的最高神,不应该是“天帝”,而应该是来自于民间的自由思想者。通过这种重新思考,就动摇了人间的统治者(皇帝)是“天帝之子”,其权力是上天给予的这种解释。

这样一来,人间的统治者(皇帝),因为不再是“君权神授”,所以其统治必然被动摇,造反的事情必然要发生,“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这样的观点,必然流行。人间统治者(皇帝)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需要重新强调“天帝”(玉皇大帝)是天上的最高神,皇帝是“天子”这样一个概念,就算是太上老君,他也必须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

说白了,太上老君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不过是王朝社会加强极权的一种表现而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太上老君向玉皇大帝俯首称臣,估计只有小说里面才这么写的,抛开文学因素,太上老君地位甩了玉皇大帝几条街啊!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道教的创始人也是“万仙之祖”,所有神仙都要叫他一声祖宗,包括玉帝也不例外。导致这种身份错觉,其实主要受《西游记》的影响!真实的太上老君,可以说谁也超越不了啊!

在《西游记》当中,吴承恩将神仙体系按照封建王朝来设定的,目的是突玉皇大帝像人间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感觉没人敢反抗他。其实,吴承恩是想借用孙悟空这个最底层的角色,来号召广大百姓起来反抗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吴承恩在书中借孙悟空之口说了一句,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吴承恩是想借《西游记》表达对封建统阶级的不满。在古代这句话,绝对是杀头之罪。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就把个人思想感情融入小说中的每个角色,借这些小说人物之口,来表达愤怒。所以,我们看《西游记》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不能太当真,当做文学作品看待就好了。

在《西游记》当中天上众佛诸仙,分为三大系统:“西天极乐世界,天庭主流世界,神仙逍遥世界。”三个世界,拥有不同的主宰,西天极乐世界是如来的地盘,天庭主流世界是玉帝的地盘,而神仙逍遥世界就是太上老君的地盘了。俗话说,众生平等,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太上老君生活在三界之外,不受玉帝管辖。而玉帝对孙悟空奈何不了,请太上老君相助。太上老君去了天庭,对玉帝俯首称臣,这是对统治者的尊敬。假如,玉帝去了太上老君的地盘,其实都一样的。在《西游记》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不是太上老君,而是太白金星。很多人还容易把这两人搞混淆,以为太白金星就是太上老君。其实,太白金星是太上老君的学生,玉帝这个角色在太上老君眼中,其实和学生差不多。其实玉帝和太白金星一个级别,就好像人间的皇帝和丞相,玉帝无非是身份高贵一些,没有什么不同。


谋士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玉皇大帝是谁。

玉皇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为太极界最高之神。道经以:玉皇上帝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量。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或“玉皇”。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阙弥罗天宫,总管三界(天上、地下、水府),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但是在道教中神明分先天真圣和后天尊神。先天真圣在道教里是道在某一方面的化身,是不分大小的。后天尊神,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神仙了,不能说大小之分,而且很多后天尊神为先天尊神之化身。我们一般说的仙界,就是指后天尊神(即我们平常人说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道教修行法门是按照先天之法修行,但因修行高低、功德大小,仙果不同,所居的仙界也不同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宫观供奉的三清塑像,一般以玉清元始天尊居中,元始天尊左侧为灵宝天尊,右侧为道德天尊。

三清之下的众神则以得道之深浅、功德之多寡而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职守,最高者为玉皇,其次为四御(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和南极长生大帝),再次则为众天神。玉皇统御诸天,为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分司不同职责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风、雨、雷、电、水、火诸神,以及财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正一道叁罡


太上老君并没有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这种误解可能来源于《西游记》,当孙悟空在天宫当差以及后来大闹天宫的时候,太上老君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完全不是孙猴子的对手,而且感觉只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一个臣子,或者说至多是国师吧。但其实,这只是这本小说里的说法而已,看看就好,其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仅仅在这本书里才有效,而在道教的体系里,并不是这样,整个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最高的是三清,即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灵宝天尊,至于这三位的关系,一种说法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地位由高到低,另外一种说法是,老君一气化三清,即这三位其实都是老君的元神幻化而生,不分高低。但总之,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地位极其尊贵,而再往下,才是玉皇大帝,相当于是天宫具体事务的总管,并有四御相辅佐。因此,如果从道教的理论上讲,太上老君的地位高于玉皇大帝


同和靈站


不请自来,对于西游记原著的故事,本人来认真的回答。



西游记中的关系一定要符合西游世界制定的规则。

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西游世界是一个文明重启的系统,每隔12960年一次轮回,每一次纪元的结束,文明随之消亡,无论是太上老君还是其他神仙和生物都会消亡,然后另一个纪元再开始。

明白了吗?说白了西游世界没有真正的长生不老,只有尽量的延续生命。


第二:太上老君是西游世界里法力最高的神。

西游记原著里,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住在最高天离恨天的兜率宫里。

他打败了以前的老大,成为了三界最高强的法力者。

老君能够炼制丹药,注意是特别稀有的丹药,老君有金刚圈,非常厉害,各种法宝无数,还打造了三界最厉害的兵器九齿钉耙,一手创建了佛教。

第三:玉皇大帝是修为最高的,是神界的统领。

为什么太上老君要俯首称臣呢?因为玉皇大帝才是名义上那个长生不老的神。

玉帝经历了1750次纪元的轮回,什么概念呢?

就是玉帝活了1750个类似于西游世界这样的纪元里。

太上老君是西游世界这个纪元里法力最高的神,但是玉皇大帝却是经历了1750个纪元。

从本质上来说,玉皇大帝是孤独的,因为1750个纪元里看透了生命的轮回。

总之,太上老君是要尊重玉皇大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