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為什麼只出產翡翠卻不愛翡翠?

夏醉淺夢201719422


翡翠是一種很優雅的玉石,世界上產翡翠的地方很多,危地馬拉、日本、俄羅斯、墨西哥等,但寶石級的翡翠只有緬甸出產,每年緬甸都出產大量的翡翠原石,但在緬甸國內,帶翡翠的人卻很少,絕大多數的翡翠原石都進入中國。

為什麼原產地的緬甸,翡翠沒有流行開來呢?

沒有形成玉石文化

翡翠與和田玉一樣,都是礦物集合體,區別與寶石的單晶體,他們屬於玉石,玉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玉就在祭天禮地、禮儀中扮演著重要作用,進入春秋戰國,玉逐漸發展為人格化,玉是君子的象徵,玉被儒家譽為十一德,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文化,不斷的傳播發展,傳承至今。而緬甸並沒有自己的玉石文化,最多也就把翡翠當做一種飾品看待,形成不了普遍共識,達不到文化的高度,只有文化才具備不斷傳承的能力。

沒有標誌性人物引領

中國的玉文化,在古代是一種貴族文化,只有皇室諸侯,享有擁有玉的權利,玉在當時是老百姓渴望而不可及的聖物,直到唐代,玉才逐漸世俗化,尋常百姓,只要能負擔的起,也可以擁有玉。到了清代初年,又一種優質的玉石進入中國,它就是翡翠,翡翠的豔麗多色,通透水潤,立刻就獲得了國人的喜愛,這點慈禧太后表現的最為瘋狂,她狂熱的喜歡翡翠,生活中物品好多都是翡翠打造的,就是連死後,也帶有大量的翡翠陪葬品。她是第一位引起翡翠風潮的名人,上行下效,翡翠第一次進入高潮。民國時期,又一位女性引領了翡翠時尚的潮流,她就是宋美齡,一襲旗袍,再搭配一件翡翠手鐲,優雅的東方女性魅力十足,名媛潮女紛紛效仿,再一次掀起翡翠的熱潮。而在緬甸缺乏這樣瘋狂喜愛翡翠的名人效應。

經濟發展滯後

緬甸的經濟發展滯後,各派武裝割據,常年處於戰爭狀態,尤其是出產翡翠的緬北地區,為了利益,戰爭幾乎就沒有中斷過。老百姓民不聊生,吃飯都成問題,誰會在乎翡翠的美,畢竟那不能當飯吃,甚至比不上黃金,一旦有急用,能直接變現,或者直接充當貨幣。

以上這些原因,造成了翡翠雖然產在緬甸,但並沒有在緬甸盛行的原因,作為消費國的我們,也要感謝他們的辛勞付出,為我們帶來這些大自然的精靈。


御梵希珠寶


為什麼翡翠遍地的緬甸,卻沒有見到國內這樣的狂熱和追捧呢?


提到緬甸的第一反應是髒亂差,諸多原因造就了這樣的生活水平。而生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消費水平。

暗箱操作下的礦區開採和輸出,走私、逃稅,武裝衝突等… 讓從翡翠中獲得的收入,只有極少一部分流入了緬甸本土經濟,且大部分掌握在了有權利的人手中,平民的經濟來源微乎其微。


緬甸很多地方城市的道路依然是像我國七八十年代那樣,可見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是有貓膩的。

長期動盪的局勢讓緬甸人民在想到能馬上換現的東西時只能想到黃金這種全世界的硬通貨

玉石文化基礎在緬甸是沒有的,不像中國自古就有玉文化的支撐。


也許不是他們不喜歡翡翠,不論是挖石頭的拾玉者或是大公司,翡翠能帶來收入為何不喜歡?只是在生活和翡翠面前他們不得不選擇用後者來維持前者。


翡翠原石呂塞北


緬甸人很愛翡翠。但是他們愛翡翠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愛翡翠,是買過來戴在自己身上。

緬甸人有個習慣,我們在緬甸的公司,工人每每領到工資,都會到當地的佛教大金塔,把自己的工資裡份額,買成翡翠或者金,貼在當地的大金塔。很多地方都有大金塔。如果有去當地的大金塔就可以看到了。建築很多都是翡翠牆,金身都是真金箔一片一片在上面的!

當地前不久,也有一個緬甸的婚禮,所有婚禮的奢侈品都是翡翠。詳細可以關注頭條號。裡面有文章詳細介紹此次婚禮!


翡翠怎麼買


看有的人說因為緬甸窮?如果僅僅是因為窮,緬甸人帶黃金的也不少啊。而且緬甸窮,加工成本也低,礦主手裡的石頭成本,恐怕比公盤價格百分一都不到,如果流行,富人來說完全可以接受。

普通人?直接去礦山撿石頭就好了吧,也就是去年開始才不讓散戶入場的,從前,大礦主扔的石頭隨便撿,都會撿漏。。回來隨便磨一磨就是好東西了!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緬甸的小乘佛教文化決定的。文化不同流行不同!

緬甸是東南亞國家,信仰的是小乘佛教,看到這裡恨的牙癢癢,頂著佛教的光環,盡幹些齷齪的事情!原石,片料,成品造假層出不窮,染色注膠真的當事業在做,做的相當仔細,甚至不惜把假石頭埋地裡幾年再挖出來,皮色會有自然沁色變化。

扯遠了,為什麼緬甸不喜歡翡翠?華人喜歡翡翠是因為背後的文化,其中,道家文化佔70%,佛家文化佔30%,而且是大乘佛教哈。

所以緬甸人不喜歡翡翠,因為信仰不一樣。

華人戴著竹子吊墜,節節高升,在緬甸人眼中最多一句,戴竹子幹嘛?我又不是熊貓!!!!

一些瑞獸,緬甸文化中根本沒有,比如龍鳳,貔貅,麒麟。

緬甸也不講究十二生肖,是8生肖,按照星期的。。。。

還有什麼?總不能讓老緬信財神?關公?鍾馗?

沒有了文化的支撐,翡翠就普通了,所以緬甸富人也喜歡,但是沒有那麼崇拜,這就尷尬了,國內明星帶翡翠,同行羨慕也要買,粉絲瘋狂羨慕。緬甸呢?富商戴了,也沒反應啊,內心是這樣的:不就是北邊山區的石頭嘛,有神馬好看的。。。

所以沒流行起來而已。

這樣的一個首飾盒,是國內每個大姑娘小媳婦的夢想,緬甸人沒這個概念的。

所以說,緬甸是唯一寶石級的翡翠產地,中國又是唯一的翡翠消費大國,所以,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啊!

雖然他們不流行,難道賣石頭的價格便宜了?今年8月公盤價格,整體的底價比去年都翻好幾倍,真的是看到中國人瘋狂了哈!

雖然他們不流行,但是,賣成品,喊價絕對不含糊!去買過的都知道!

雖然他們不流行,但是造假層出不窮,還那麼耐心!試問多少老闆吃過虧?

說多了都是眼淚


石頭說實話


其實也不能說不愛吧,應該最懂翡翠的是我們國家,最愛翡翠的也是我們的國家,緬甸只是說作為這個寶石級翡翠的唯一出產地,原產地,才被人們所熟知,說不愛,那也不完全對,只是說在我們面前相比較於我們,就顯得不是特別愛了,題主這麼提問也是有道理的,我簡單說一下,為什麼緬甸是唯一的產地,卻沒有國人這麼熱愛。

第一

緬甸是一個戰亂極其繁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戰亂特別多的國家,能賣錢就賣錢,自己留起來沒什麼用,因為他不可能大老遠跑到中國來尋找賣家,而且在緬甸脫手是基本比較簡單的,因為有大批的中國商人會去他們的公盤購買,他們也是有就賣,這不是說喜不喜歡的問題,是你自己做生意賣衣服,你不可能看到好看的就自己穿,那這樣生意就做不了了。

第二

整個國家處於一種比較落後的狀態,翡翠作為為數不多的出口量大的商品,每年的成交額這麼高,如果都因為喜愛,把好翡翠藏起來,那麼以後就沒有商人會到緬甸去做生意了,當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了,就不要談興趣愛好這些了,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

有些時候也是怎麼說,喜歡是喜歡可是價格太過高昂,可以出手為什麼不呢?而且他們的觀念就是賣給你們,我再去挖不就好了,何必那麼辛苦放著錢不賺,總體來說還是咱們太熱愛翡翠啦,所以那些緬甸那些商家你們就會覺得他不愛翡翠,其實生意就是生意,跟喜不喜歡沒有什麼關係,哪裡都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還是一個對比吧,我國應該是最熱愛翡翠的國家,沒有之一。


每天學點翡翠小常識


看了不少回答,都沒說在點子上。

首先,要搞明白,我們通常說的緬人是指緬族人。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約佔百分之六十。說緬人不喜歡翡翠,主要是指緬族人不喜歡,他們主要居住在瓦城以南至海邊的平原地區。

緬甸的華人華僑怎麼會不喜歡呢?傣族,景頗族等北邊少數民族,怎麼會不喜歡呢?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老緬也不知翡翠這一說法,只知道叫玉。

我們大都知道,緬人喜歡黃金,喜歡寶石,翡翠還真不是什麼心愛之物。

有朋友說是因為窮,顯然太牽強,曾經的緬甸很長一段時期,可以說是東南亞首富之國。有人說因為老緬沒有受天朝玉文化薰陶,這倒有幾分道理。但不要忘了,緬甸的國石是紅寶石哦,寶石文化還是有的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那麼漂亮的翡翠,黑老緬咋就不愛呢?

大家要明白,出翡翠的地方屬於克欽邦,歷史上大多數時間,屬於天朝的勢力範圍。老緬在平原上,對翡翠的認知幾乎為零。

元朝以前屬南詔、大理國管轄,元朝直接設土司管理,明清以來也是如此。

玉石開釆,大體上始於明朝,盛於清朝。

英國人入侵後,強行從清政府手上搶去。但玉石的開釆權仍就租給雲南玉石商人開釆,沒老緬什麼鳥事。

其實,一直以來,翡翠都被稱之為雲南玉。

只是後來,緬甸政府才逐步加強了對玉石礦山的管理。

現在來說,經營翡翠仍以華人華僑、嘎拉(羅興亞人)為主。

說到這裡,為啥老緬不喜歡翡翠,明白了吧?

一是屬地原因,翡翠歷史上與老緬沒多少關係;二是明清對下緬甸經濟、文化影響力偏弱,雖然緬人稱臣納貢。

至於以後就不好說了。現在緬甸政府全面加強了翡翠的管控,不僅控制毛料,還想搞加工升級,重點出口成品。

這麼美麗而又價值連城的寶石,老緬如再不愛上它,那隻能說腦子裡有水了,呵呵。






聊齋志玉


提到緬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翡翠,據瞭解,市場上的翡翠玉石95%以上是來自緬甸。那麼,為什麼翡翠在中國這樣炙手可熱,可是在緬甸去無人問津?只是因為緬甸人不愛翡翠?答案是錯誤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這幾個點出發:

1、錢。雖然緬甸盛產玉,但是緬甸的經濟是非常落後的,而且政局不穩。俗話說的好,亂世藏金,盛世藏玉。對於翡翠這個不能直接變現的東西來說,他們更加喜歡黃金。

2、文化氛圍。緬甸沒有很強烈的玉文化,所以大家不會覺得以佩玉為美,在情感的寄託上對玉的寄託就少了很多。

3、緬甸的工藝落後。緬甸盛產翡翠,但是它的加工工藝是極其落後的,在緬甸只有原料,幾乎是看不到翡翠的成品。如果要緬甸人從中國人手裡買回加工好的成品,那價格和原石就差了幾倍甚至十幾倍,由於經濟的落後他們幾乎是不會進行購買的。


綜上,就是個人認為為什麼“緬甸人為什麼只出產翡翠卻不愛翡翠?”回答,如有不足麻煩指出也可以一起留言討論。關注我可以瞭解更多的翡翠的知識。


翡翠珠寶學堂


我反駁一下,他們也愛翡翠,原因有三:

1.緬甸人對翡翠非常喜愛,只是我們感覺他們不愛而已,我可以告訴大家:翡翠是緬甸公認的國寶,並不斷增加關稅,就是限制出口,如果不愛就不會管制了;

2.緬甸人除了賣寶石就是賣玉石,很多人賴以生存的翡翠,怎麼能說不愛呢,只是要吃飯,所以要換錢換糧食。這就如同溥儀逃亡東北一樣,珍寶賤賣,不是他不愛是要活命!

3.每年兩次的翡翠公盤來看,緬甸人對翡翠的愛和對翡翠的認識比中國人更深刻,我見過一個緬邦軍方人員,他告訴我好東西(翡翠原石)山兵頭頭都有,真的沒有什麼可出手變現或者遇到大戶才會放出來狠狠賺一筆。


珠寶鑑定大叔


他們不是不愛翡翠,而是他們還沒有達到喜歡或者擁有翡翠的那種生活質量,就像捕魚者一樣,把捕到的最好的魚換成錢而不是自己吃是一樣的,倘若他們在不愁吃不愁穿的情況下,他們也許會喜歡或者擁有稀奇珍寶的,一個人只有在不愁吃不愁穿的時候才想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古人云,溫飽思淫慾。






愛新覺羅屠龍


首先拋磚引玉,說一下最近緬甸原石公盤出現的網紅,再來以此反思一下翡翠光鮮的背後,希望從中可以找到大家需要的答案!

網紅登場,登鄧等燈……

這次公盤的第一位“網紅”在開盤的第一天誕生了,相信很多翠友的朋友圈都有機會看到這組圖片,小編的朋友圈當晚就被刷爆了,幾乎每位同行在同一時間都轉發了“兩小塊原料不過200克重底價88萬歐元摺合人民幣700多萬”。

出自著名的木那場口,圖片可見材料本身並不完美

打燈明顯可見天然裂紋

底價88萬歐元只能說明翡翠確實瑕不掩瑜

“200克”、“88萬歐元”、“700多萬人民幣”,如此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數字組合,最適合以此借題發揮向世人宣告:翡翠價格不菲,大家且買且珍惜!小編放棄了這個念頭,因為小編認為翡翠在商業範疇的價值,人盡皆知,不過翡翠在產業範疇的代價,卻是鮮為人知。翡翠之於緬甸是商業,還是產業?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1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2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3

翡翠的商業依賴於中國,它在中國人心中象徵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翡翠的產業植根於緬甸,它在當地人眼中意味著“戰爭貧病海洛因”。先幫大家回憶一組更有視覺衝擊力的數字組合:2014年緬甸官方數據翡翠總產值超310億美金,這個數額相當於緬甸當年GDP的一半,僅僅當年公盤的“標王”競得金額6000萬歐元,這筆資金就足以維持緬甸第二大自治區克欽邦的147個醫療機構運作一年。

克欽邦位於緬甸北部,外媒眼中的“金玉之鄉”

如此說來,翡翠的產業應該是推動了當地的發展,為何卻被小編形容得像一場災難?!這與當地政治局勢有關,緬甸長年處於內戰,正是由於翡翠產業可以帶來鉅額財富,衝突各方都想方設法控制翡翠這個重要資源,使得翡翠絕大部分的產值都落入了軍方控股的公司,成為各方政府的籌集軍費的重要手段,普通百姓根本沾不到這些財富,碰到的只是衝突動盪和流離失所。

緬甸玉礦開採全景

大規模開採,植被完全破壞

高山變谷地,水資源被汙染

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克欽邦地區的當地居民卻沒有耕地,此地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盛產黃金和翡翠,素有“金玉之鄉”的稱號,向來就是內戰各方居家旅行必爭之地。不可再生的有限的翡翠礦產資源,不但無限放大了翡翠帶來的財富,更是無限放大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貪婪,瘋狂無度地開採,以致該地區整個土地結構被破壞,山都變成了谷地,河流也被徹底汙染,失去了耕地和家園的當地居民為了養家餬口,成為礦工幾乎是活下去的唯一選擇。

玉礦礦工簡陋惡劣的生活環境

惡劣的開採條件,山體滑波每年奪走了多少生命

玉礦開採條件極其惡劣,時有礦難發生,而且礦區裡毒品橫行,買海洛因跟市場買菜一樣方便,礦工們飽受終日體力勞動帶來的疲勞和抑鬱,大多依賴海洛因逃離殘酷的現實世界。礦工徹底淪為了當地既得利益集團的生財工具,被體活掏空身體,被毒品蠶食精神,被戰爭摧毀生活,他們無暇欣賞翡翠的美麗,於他們而言翡翠只是一種生存工具。

“翡翠夢”就是黑暗中那縷陽光,礦工們賴以生存的念想

海洛因竟然是礦工們最大的娛樂

逃離殘酷的現實,哪怕只是瞬間

對於緬甸翡翠是如此血汗寶石,這份愛目前對緬甸的普羅群眾而言還是過於沉重,況且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大部分緬甸人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可見佛教跟黃金的密切關係,因此相對翡翠飾品,黃金飾品在當地更受追捧。

最後小編還想嘮叨一些話,翡翠並不是罪惡的根源,緬甸如今的窘況並非一朝一夕,這是一個歷史難題。說到底小編也是翡翠的既得利益者,沒有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高談闊論民生問題,而是希望向大家講述翡翠光鮮背後人類的代價。翡翠這份美麗確實來之不易,並不只是不斷刷新眾人認知的高昂原石價格,更多應該是感受翡翠背後的各種辛酸故事,賦予我們手中的翡翠更多層次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