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有哪些古老玉器?

婲瓣


【文藏来答】高古玉绝对是拍卖上的热门话题,去年的养德堂白手套和温索浦的藏玉都可以看出它!真的非常!有魅力!

新石器时代 白玉璧

直径22、孔径6.9、厚0.6厘米。玉料呈青白色,光素无纹。玉表面局部有糖色,并夹杂着米花点和明显的黑色斑点,有一处长的绺裂,外径不圆,边缘有缺损。璧是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最古老传统的玉礼器、“六瑞”之一,新石器时代玉璧是权位的象征,与祭祀有关。

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玉璇玑

直径14、孔径6.5、厚3.2厘米。黄玉质,局部有深褐色沁,体扁平,中央有一大圆孔,外侧边缘有三个等距且朝一个方向旋转的脊牙。一面光素,一面有一条明显的切割痕。玉璇玑又称牙璧,清末吴大澂最早将这种圆孔、周边有三个机牙的器物称为璇玑,疑是一种天文仪器的配件。现学界大多称之为牙璧。

齐家文化 三璜联璧

直径14.8、孔径5.8、厚2.5~3.5厘米。玉璧由三件大小、弧度基本一致的片状玉璜组成,复合起来为璧。玉质本为白色,被大片的糖色包围,器表面有风化纹及绺裂。三件玉璜的材质取自于同一玉料,采用成型三开的方式制成。玉璜的边缘均有些缺损,在这些缺损的部位可见后世添加的染色。此器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深入探讨和研究齐家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更专业的古玉知识、博物藏玉,来【文藏APP】找我吧!

西周 青玉兽面纹璧

直径17、孔径6.5、厚0.48厘米。呈青绿色,夹杂着大量絮状物质(石英质),有绺裂,孔壁斜直,器边缘有三处黑色沁。器为双面工,两面纹饰相同,均饰八组简化的夔龙纹,两两相对组成四组兽面纹,有细阴线交叉而成的斜方格纹将其隔开,双目圆睁。此璧在清代进行了边缘部分染色。商周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国家各种礼制逐步完善,出现了祭祀不同对象和区分身份等级贵贱的专用玉礼器,如《周礼·宗伯》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西周 银镶玉璧

直径8.5、高2.5厘米。青玉质,器表光素,局部有绺裂及褐色沁。玉璧在后世用银镶嵌成子母盖,改变了其原有的用途。璧孔嵌圆形凸钮,上錾刻两只蝙蝠及折枝寿桃组成的“福寿”纹,璧边缘錾刻一圈锦地“卍”字纹,盖内中心饰圆形纹饰,为荷花和打开的盒子,暗喻和(荷)谐合(盒)好。旁边还刻有“老一元”印,整个纹饰细腻精巧。

战国 青玉镂雕夔龙纹环

直径10.8、孔径5.4、厚0.25~0.5厘米。青玉质,局部有褐色沁斑,整器采用镂雕技法,环饰四条夔龙纹,夔龙相互缠绕如行云流水。器物厚薄不均,一边厚,一边稍薄。战国至两汉,由于礼制衰落,玉璧开始被用来作佩饰玉和殓葬用玉,这一时期玉璧的用途相当广泛,形式多样,出现了大量璧环。

汉 凤鸟纹玉璧

直径14.8、2.7、厚0.4厘米。璧通体为黑色,器表面有黑褐色沁斑及绺裂。单面钻孔,两面的纹饰相同,均为内圈蒲纹、外圈凤纹,中间用双阴线圈隔开。璧缘平直,环刻文字一周。此璧为汉代白玉璧,在清代进行了染色处理并镌刻铭文。

汉 谷纹玉璧

直径5.5、孔径1厘米。玉料呈绿色,两面纹饰相同,均采用减地的手法在阴线内饰繁密的谷纹,纹饰排列整齐,璧边缘有褐色沁蚀。谷纹为汉代常见纹饰。

汉 白玉环

直径9.5、孔径7.5、厚0.2厘米。白玉质,有淡黄色沁蚀,局部呈鸡骨白色,整件光素无纹,器一面平整,另一面靠近孔缘处较圆滑。

明 青玉双螭纹璧

直径12.7、孔径3.6厘米。青玉质,双面雕刻,正面璧孔两侧各浮雕一蟠螭纹,首尾追逐,另一面饰四组凤纹,凤颈凤尾相互勾连缠绕。此器为明代玉璧的典型作品,雕刻立体感强,体姿动感十足,充满活力。

新时器时代 神面纹玉琮

上部直径10、下部直径9.5、高8厘米。玉料深褐黄色,局部有黄白沁斑。琮呈外方内圆的柱形,上宽下略窄,表面以横线将其分成两节,每节均以四角为人面部的中心线,以四面凹槽为界雕刻出八个简化的神人面纹。这件玉琮被后人在孔内镶嵌桶形铜盒,上配有镂空西番莲纹盖,推测后世可能作为香熏使用,具有实用器兼陈设器的功能。玉琮是内圆外方的筒形玉礼器、“六瑞”之一。《周礼》中以其作为祭地神之器。玉琮造型似是印证古时“天圆地方”之说。

西周 青玉琮

直径6、高3.6厘米。青玉质,通体光素无纹。局部有黄褐色浸蚀。

明 玉介圭(左) 青玉谷纹圭(右)

(左)宽8.5、高29.5、厚0.8厘米。玉料呈红褐色,器上部有沁浸,局部有绺裂。三角形尖顶,一面平滑,靠近顶部阴刻“介圭”二字;另一面中间厚,两边略薄,阴刻“受兹介福”四字,近底部方框内篆书“万岁通天”。从透光来看,明显经过染色处理。《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是说之所以受此大福,因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右)长22、宽5.5厘米。青玉质,有灰白色浸蚀,质地温润。两面纹饰相同,各刻圆泡状谷纹五列。

明 梅花纹玉圭

长22.8、宽6厘米。青白玉。一面雕刻折枝梅花,绺裂较多。一面左上角阴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文。这二句诗文取自于宋代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古代礼玉出现让神的意志与世俗社会活动交融在一起,《周礼》更是将用玉纳入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之中璧、琮、圭、璋、琥、璜作为祭祀所用的六瑞玉,其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玉斧、钺、戈、铲等并不具有实用功能的工具和兵器,为王室贵族所独有,也成为权力和身份的礼制象征。由此,开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和“政治化”的新时代,玉礼器亦成为政治社会活动神秘化的物质表现,一直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玉崇拜心理。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7年10月刊《古玉精灵 礼法天地 武汉博物馆藏玉礼器赏鉴》


文藏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玉文化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运用石器然后满满发现玉石,运用玉石制品。从开始用于占卜、祭祀,到后来达官贵人佩戴,最后流行与民间。一路走来,玉石已然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一 旧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中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这些都是早期的古老玉器。

二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这个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种类非常丰富。

三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距今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文明。出土了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考古学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四 高古玉:

西周对古老的龙,也要具体的形象化。此龙,选用奇特玉材,集众物形态之灵形,采用阴线,斜刀技法琢成。此玉龙,形成于西周早期天子戴于胸前以示威仪。

总之,以上就是代表性的玉器,当然还有很多古老的玉石,正是这些独特的玉石文化,构成了今天灿烂辉煌的玉石文化。

我是GIC珠宝鉴定师媛媛,十年珠宝行业从业经验,如果有珠宝方面的问题,欢迎咨询。需要鉴定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定期在这里为您解惑,让大家可以放心戴上珠宝。

GIC珠宝鉴定师媛媛


中國最最古老的玉件,是玉璽。是第一开國黄帝轩辕氏的三联玉玺。同志们,,它没有抛光,当时不会抛光,没有光洁度,我所见到的,都是都己会抛光,和有了光洁度。放大看头照片。雄鹰和金雕不是别國的专利。是轩辕氏的专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