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必死,横行天下,这就是黄埔军校

学霸,是每个时代都不会缺少的动物。

定义:所谓学霸,就是一群话不多,脾气小,上课睡觉成绩好,既读书,又打架,别人感受全不顾的动物。

生物学分类为:真核域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学霸亚种(注:“学霸亚种”是小编杜撰。)

学霸很能装,我们不明觉厉,既然人艰不拆,那么我们十动然拒。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历史的国度,如果被各个历史时期的学霸怪物拿来比较一下,答案一定会五花八门。先秦“百家争鸣”的士人?孔门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各朝各代的太学翰林国子监出身的十年寒窗悬梁刺股的读书人?还是——我们现在的高考生?

如果这样想,那就图样图森破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实中国历史上最苦的学霸怪物,产生于1924年6月16日,这群学霸就是被称作“黄埔前四期”的黄埔军校学员。

毕业意味着流血牺牲

如果是一名古代读书人,或许考上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就可以进翰林,拿着工资去读书,做官。至于现在中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算如人所言,毕业意味着失业,但黄埔前四期的学生毕业之后,甚至在学业中,就要拿起武器,参加战斗。

学霸们茬架不要命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打仗不要命。平定广州商团叛乱,两次东征,北伐,甚至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黄埔军身先士卒,取得赫赫战功,不过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很多学员在先后几次的战争中受伤或牺牲。


万人必死,横行天下,这就是黄埔军校


据黄埔同学会编辑出版的《黄埔血史》披露,北伐期间,第一期学员共592人,而阵亡的高达300人左右;第二期学生共454人,阵亡的竟然达200人左右;第三期学生1259人,而阵亡的达500人左右,第四期学生共2651人,而阵亡的也有700人左右。


万人必死,横行天下,这就是黄埔军校


黄埔一期的蒋先云,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都拿了第一,是黄埔历史上第一奇才,可惜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年仅25岁就英年早逝。北伐胜利时,前四期的学生阵亡率高达35%,特别是一、二期高达50%左右。他们中留下来的都是九死一生,大多数最后都成长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重要将领。如徐向前、陈赓、杜聿明、陈明仁、左权、黄维等是黄埔一期学员,郑介民、邱清泉、周逸群、卢德铭等是黄埔二期学员,王耀武、黄公略、曾泽生等是黄埔三期学员,林彪、谢晋元、胡琏、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等是黄埔四期学员,其中又以第一期和第四期名将为最多。

(因黄埔有全国各处分校等原因,以上统计或与其他统计方法有出入。)

这充分说明了那句话:

一人必死,十人不待;十人必死,百人不待;百人必死,千人不待;千人必死,万人不待;万人必死,横行天下!出自《六韬》

人才辈出


万人必死,横行天下,这就是黄埔军校


不仅是军事人才和著名将领,黄埔前四期也有很多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文学家等,否则单凭某一方面的优势是不足以改变整个中国社会和历史的。比如,聂绀弩,黄埔二期学员,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方面还有后面有名的一位,臧克家,不过他是六期学员。黄埔军校影响一个时代和国家如此深远,相信没有哪个国家的军校能与之匹敌了,就算鬼谷子和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司马错范雎乐毅李斯这些他的弟子们也做不到。

且不论这些志士们曾经的生与死,功与过,他们之所以能有比其他任何时代的学子的非凡勇气和超群智慧,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终生矢志不渝的信仰,担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这就是孟子说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而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一辆车,一所房与一箪食,一瓢饮比起来,我们实在汗颜。请允悲。

本文作者 :LangL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