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王朝宣宗時期對南宋發動戰爭,這場戰爭對金王朝的內政外交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遷客暮天鍾


外交影響不大,內政大影響也並非關鍵。金宋之間誰打誰只是看誰先動手而已,金國被蒙古暴揍後,本該與周邊政權搞好關係,但金夏、金宋之間戰爭不斷。西夏、南宋之間也似乎沒有想過金被滅後蒙古會放了他們嗎?總之,夏金宋三國極為短視。

金宣宗在這一過程中,也是毫無作為。內部權臣當道、貪腐享樂照樣,毫無“亡國前的急迫”。

(1)金宣宗時代,金國已經不行了,發不發動對南宋的戰爭於滅亡無關緊要:金宣宗沒有實權

1211年,大安三年,皇帝完顏永濟謀殺蒙古入貢人員,事洩,成吉思汗進攻中都,不成而退。

A.蒙古勢力龐大,金國四分五裂。

1212年,成吉思汗、契丹後人耶律留哥內外攻擊金人。

1213年時,金國中心地區除了少數重要城關沒有被攻佔外(有說11城)外,幾乎全部淪陷,或被蒙古或被耶律留哥佔領,或被漢人武裝割據。

1214年,蒙金和議達成。蒙古退兵後,金宣宗立刻南京到南京(汴京、開封)。

1215年,蒙古再次進攻中都將其攻佔。

1220年,為了對抗蒙古,金宣宗將已經失去實際統治權的河東、河北、山東等地區的九個勢力封為“公”,史稱“封建九公”。

聯金滅遼就是北宋的選擇,南宋聯蒙滅金同樣是選擇

B.內部權臣當道,金宣宗不掌握大權

1213年8月,紇石烈執中(胡沙虎)殺死完顏永濟(1216年被封為“衛紹王”)擁立完顏珣為帝,是為金宣宗。金宣宗登基不久,在十月份,高琪就殺了胡殺虎。

自此,金宣宗執掌金國11年。但實際上,直到1219年殺死術虎高琪才算掌握真正的權力。

(2)攻宋是必然,宋也在謀攻打金國,金不打宋,送也會打金

那時,西夏已臣服於成吉思汗。西夏與金國也不斷髮生戰爭,金宣宗又和南宋從1217年不斷戰爭。這是不智嗎。

其實,他不打南宋,南宋也會北上攻打金國。這和當年北宋和金國滅遼一樣。這種觀點的代表就是喬行簡。

藉助蒙古碾壓金國的時機,南宋政權對之前的“妥協條約”履行時間不斷拖延,以真德秀為代表的官員則認為趁此機會不給了。1214年,南宋就停止納幣三年。與此同時,西夏神宗又和金國發生戰爭。

1217年,金國與南宋爆發戰爭,直到1222年以後,金國才消停。也就是從1214年到1222年,金宣宗和周邊所有政權都不斷地發生戰爭。國力不斷地被削弱,領土不斷地被縮小。


坐古談今


總體來看的話,與宋的戰爭對內政和外交的影響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金宣宗作為金國倒數第二個皇帝,國力當時已經衰頹不堪了。


從外交來看,首先是南宋,影響真的不大。因為宋人本來就想著來一番落井下石。這場戰爭為什麼打起來呢,還不是宋人停止繳納歲幣。1217年4月,金朝以此為由,決定對宋作戰,想要將在蒙古人手上失去的領土在宋人那裡重新奪回來。但畢竟是兩線作戰,而且南宋軍隊可以一心一意地注重單線防守,所以金人的這次戰爭反而騎虎難下了。

而即便金朝沒有主動開戰,等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宋朝也會跟著蒙古人一起分一杯羹的,參見當年聯金滅遼,所以金宣宗對宋的戰爭只是加速了蒙宋的聯合,但這種聯合遲早會來的。(當年遼朝末年可是沒主動招惹宋人,何況,遼宋之間的衝突比金宋之間的要小多了)


對西夏的外交也沒有大的影響,宣宗在位的1213至1223年間,是西夏神宗在位,而後者在宣宗前任衛紹王時期就實行附蒙抗金的戰略。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時曾經向西夏徵兵,西夏因為連年征戰而拒絕了,受到了惱怒的蒙古軍隊的進攻。李遵頊因此本想轉變策略,聯合金人一起抗擊蒙古。但金宣宗反感於西夏的反叛無常,因而拒絕了,惱羞成怒的西夏便聯合南宋一起在金朝邊境製造糾紛。

因此,金宣宗對南宋的戰爭也使得西夏在西部邊境騷擾得更加起勁了。

但如果說能夠從根本上轉變西夏和南宋對金人的戰略的話,恐怕只有金朝能夠重新佔據對蒙古的優勢,但那時已經幾乎做不到了。

至於內政上的變化可能還要稍微明顯一點。宣宗最終將權臣,以及主戰派代表的術虎高琪誅殺,同時頻繁的征戰也加劇了人民的負擔,很多非軍戶的百姓常常食不果腹,土地荒蕪,政府財政加劇崩潰,農民起義更多了。

而農民起義的部隊,金朝是以招降為主,但也不會很信任,因此他們很多暗中又和宋人勾結,但宋人同樣也不信任這些土匪流寇出身的所謂將領,最終很多人轉投了蒙古的懷抱,最終還是蒙古人佔了最大的便宜。


大唐安西節度使


如題,這場戰爭是在金國已經被蒙古攻破中都,皇帝倉皇南逃到開封時發動的,理由很搞笑,金國的將領認為金國軍隊打不過蒙古,打南宋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金宣宗腦袋一熱,就開始了他的復興大金計劃,想從南宋身上奪取領土以彌補北方領土的損失。

南宋皇帝宋寧宗一看:“笑話,你都打我了,我還不還手揍你?”,宋金交戰後,金國屢屢戰敗,金宣宗這才發現,當年的大金鐵騎已經被鶯歌燕舞腐蝕得不堪一擊,頓時想起求和了,“宋國肯定也想求和嘛,給宋國一個臺階下吧”,沒想到,南宋朝廷記起新仇舊恨不願和解,於是這次戰爭把本來還在猶豫聯蒙抗金還是聯金抗蒙的南宋朝廷完全推到了蒙古的一方。金在蒙古的威脅下依然南征宋國7年,耗盡了金國僅剩的家底,

從此金國面臨南北兩線蒙古和宋兩方的壓力,滅亡已經是註定的事了。


電視劇裡看歷史




自公元1213年以來,不斷從北面傳來的金軍在與蒙古軍對陣中屢吃敗仗的信息,已經使得南宋朝野對於是否仍要維持與金國的和議條件,產生了極大的動搖。1214年,就發生了沔州邊境將領何九齡、強德等,夜襲金國秦州失敗的事件,雖然事後宋廷及時處置了私自起釁的官兵,但仍引起了金宣宗周圍一些臣屬的不滿。且此時由於金廷丟失了河北大片疆土,其財政日趨緊張,而南宋卻以種種藉口為辭,已兩年沒有繳納和約規定的歲幣數額,以致金廷連連遣使前來催促。

這時臨安的朝堂上,關於對待金國和蒙古的外交策略的兩種意見正激烈交鋒:一種是由出使過金國、親眼見過蒙金戰場的真德秀提出的,聯合蒙古、積極北伐、收復失地;另一種則是喬行簡提出的,維持宋金和約,積極支持金國抗蒙,把金國當作南宋政權的屏障。在眾多愛國太學生的要求下,最終宋寧宗和大多數朝廷官員支持了真德秀,正式停止向金人輸納歲幣。

金廷聞訊後,雖然大為不滿,但是否要對南宋用兵,金宣宗當時仍拿不定主意,他本人一開始主張派遣使臣去宋朝斡旋,但權臣術虎高琪卻認為,自遷都汴京以來,河北盡失,山東也為紅襖軍及降附蒙古的漢人世侯集團瓜分,金廷僅僅掌握河南與關中,只有奪取南宋疆土,才能增強自身實力。宰相高汝礪也認為,金軍野戰雖不如蒙古,但卻強於南宋,也支持趁機奪取南宋土地城池之意。金宣宗在他們唆使下,遂於1217年以宋廷毀約為辭,以烏古倫慶壽、完顏賽不、完顏阿鄰為諸路主將,起兵伐宋。

作為主力的完顏賽不所部,南下順利,連破信陽、隴山、定城、羅山、光州等,生擒宋將周光,隨後進攻棗陽、樊城,被宋軍阻擋不下;完顏阿鄰入大散關後,在成、階等州,與宋軍拉鋸,進展不大。這時,金宣宗在右司諫許古等大臣勸告下,準備派使臣赴臨安議和,就歲幣數目與宋廷談判。但術虎高琪等卻堅持認為,前線戰事膠著的原因,是派出的軍隊太少,若此時與宋議和,必從此被其輕視。優柔寡斷的金宣宗動搖了,阻止了許古撰寫和議條約之舉,反倒於1217年11月,加派陝西行省胥鼎部進攻南宋的陝南和川北;派紇石烈牙吾塔率軍進犯淮東。

胥鼎本身是反對與南宋開戰的,因此僅有偏師交完顏贇率領攻取宋天水軍,結果孤軍深入的完顏贇在皂角堡陷入南宋利州統制王逸與當地民軍的合圍,遭到全殲。而王逸乘勝收復大散關後,正準備北進關中時,卻收到上司——沔州都統劉昌祖的退軍命令,軍心思歸的宋軍,途中遭到從階州來援的完顏阿鄰所部的邀擊,大敗而潰,大散關、皂角堡得而復失。中路完顏賽不得到了後續支援後,已達十萬人,卻依然拿不下被其包圍的棗陽和隨州。東線的紇石烈牙吾塔軍,在盱眙擊敗了宋軍,進逼楚州。。。。

雖無決定性的勝利,但畢竟捷報不斷,金宣宗君臣認為此時是結束戰事,逼迫宋廷議和的好時機了,遂派出呂子羽等前往臨安。不想那時整個宋廷早已復仇主戰的氣氛熱烈,呂子羽等根本就沒有被允許入境。金宣宗覺得完全被羞辱了,大怒之下,完全不聽群臣諫議,決心置北方蒙古人的威脅於不顧,起主力南伐,壓迫宋廷最終議和。

1219年正月,金宣宗正式下詔,以左副元帥、參知政事僕散安貞為全軍統帥,兵分三路,再次大舉攻宋。左副元帥僕散安貞、右副元帥完顏賽不、元帥左都監紇石烈牙吾塔率東路主力進攻淮南和淮東;元帥右都監完顏合達率完顏白撒等西路軍進攻陝南;完顏訛可部為中路軍,進攻京湖,以作牽制。

僕散安貞東路軍開始時勢如破竹,連克安豐軍、濠州、滁州、光州,偏師西取黃州,前鋒直達全椒、六合一帶,宋軍李慶宗、石珪等部潰不成軍。宋廷為之大震,然因僕散安貞過於輕敵,分兵奪佔各處,以致兵力分散,在宋將季先和京東路總管李全合軍攻擊,前鋒數股金軍連遭敗績,尤其是三月間,李全與部將鹿仙在渦口,伏擊了正在渡河的紇石烈牙吾塔所部,金軍猝不及防,四散而逃,僅溺水而死的就達數千人之多。此役後,盱眙以南諸城全被宋軍奪回。

中路軍完顏訛可和前次完顏賽不一樣,也對孟宗政把守的棗陽城無可奈何。攻防戰由二月打到七月,金軍使用了各種辦法,始終不能破城,反倒損失精銳甚多。這時,宋軍統帥趙方判斷金軍已經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於是命令此前已迂迴到唐、鄧一帶的扈再興、許國兩部合擊棗陽,孟宗政也趁機出擊,圍城金軍幾乎崩潰,完顏訛可僅單騎逃遁。

西路金軍則相對進展順利,完顏合達、完顏白撒、按得木等,在黃牛堡擊破宋軍抵抗後,連克鳳州、武休關、虎頭關、興元府(漢中),其後,完顏合達因關中遭到蒙古軍的威脅,被迫率主力北還,完顏白撒一軍攻破洋州,進窺川北。宋四川制置使董居誼聞風喪膽,不敢出兵迎戰,竟率數萬之眾棄利州、奔成都。倒是利州都統張威部將石宣不畏強敵,率軍星夜北上,在大安軍一帶襲擊了完顏白撒部金軍,殲敵三千人,完顏白撒沒有得到朝廷令其入川的命令,(胥鼎、高汝礪贊同進取四川,但金宣宗擔心蜀地山川險要,不令圖蜀),又見川中宋軍之銳,於是自行班師而回。

這時就全線戰局而論,儘管僕散安貞和完顏賽不在淮西取得了一些勝利,逼近了長江北岸,但面對趙方統帥的宋軍主力,卻猶豫不敢決戰,不久亦班師而回,金軍這次南征仍無多少戰果。



公元1220年,隨著金國與西夏在西北地區燃起了戰火,已與金人勢同水火的宋軍,也尋機與西夏結盟伐金,該年八月,宋四川宣撫史安丙,以利州統制王仕信為主將,率張威、程信、陳立等將分道出兵,與西夏軍會師於鞏州城下,但由於互相提防、各懷鬼胎,數十萬人竟然攻城不下,當金軍慶山奴、烏古倫長壽等組織援軍前來時,宋、夏諸軍皆分別不戰而退。事後,安丙追究作戰不力之責,將王仕信處死、張威解職。

兩淮前線方面,宋將李全在淮東制置使賈涉支持下,渡過淮河,攻克泗州西城,擊斃金軍守將王祿。金宣宗由此下詔諸軍集於蔡州,再次伐宋。1221年,僕散安貞率軍由梅林關,攻取麻城,尋機與趙方主力決戰。而紇石烈牙吾塔率部直撲泗州,先於城下野戰中,陣斬宋軍統制賴興,然後猛攻泗州城,李全自度無法堅守,終突圍而走,大批糧食、器械盡落敵手。

兩淮各地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向臨安,宋廷為穩定民心,下令淮東、京湖各地軍隊赴援淮西,派出殿前禁衛軍出駐鄂州以作聲援。這時宋軍統帥趙方再次使用“圍魏救趙”之策,派出扈再興、許國、孟宗政諸將襲擊金軍後方的唐州,扈再興等不負所望,陣斬金將完顏小驢,四面圍攻唐州。但此時傳來,僕散安貞已攻取黃州,扈再興只好放棄唐州,遵令回援淮西,許國則退屯鄂州。這時,翟朝宗、李全部也先後抵達淮西戰場,與趙範、趙葵的揚州軍、扈再興的京湖軍,各據險要,相互策應,擺出一副要與金軍決一死戰的態勢。

相反,僕散安貞、紇石烈牙吾塔兩路金軍雖攻勢銳利,卻並無有力後援,加上糧食補給逐漸困難,現在面對南宋幾路大軍雲集的不利局面,兩位金軍統帥審時度勢後,均自行北撤,而扈再興與許國、李全配合下,對後撤金軍進行了追擊,擄獲甚多。(金宣宗對於三世掌軍的僕散安貞本就猜忌,這次又因其優待被俘的宋宗室子弟,加之自行班師北還,終不能釋懷,將其誅殺,金國再失一良將)。

公元1222年2月,金宣宗以元帥左監軍完顏訛可,代替已被誅殺的僕散安貞,為南征宋國的主帥;以紅襖軍降將時全為副將,再攻淮西。說來好笑,金軍的這次南侵,既不為迫和宋廷,也不為攻城掠地,僅僅是為了搶糧。金宣宗的詔書裡赤裸裸地說:敵人的物質、糧食,可取而未能取得,即訛可之罪;取得後不能順利運回來,則時全之罪。

為此目的,金軍渡過淮河後,避開宋軍重兵駐紮的要隘,從高塘、固始進兵,擊潰了前來阻擊的廬州守將焦思忠的部隊,但士氣低落的金軍,並不敢於攻打廬州、壽州、濠州等堅城,而是四處擄掠,當聽聞宋軍許國、時青(時全的侄子,叔侄已是各為其主)、孟拱等分路殺來時,金軍諸將遂下令班師北撤,然撤至離淮河只有二十多里路程時,時全因為擄獲物不夠多,竟然矯旨說皇上要諸軍且留、繼續擄掠。雖然完顏訛可及完顏移失不、完顏斜烈、李辛等將,都以為兵置險地不妥,但眾人不敢不遵“密旨”,只好強留。不想,當天夜裡開始下雨,淮河暴漲,金軍只好緊急搭建浮橋,但是已經遲了,宋軍幾路援軍先後殺到,金軍根本無力抵擋,各位將領靠小舟逃生,大量的士卒慘遭溺斃或投降,這場空前的慘敗終於成為了金宣宗對宋開戰的“壓軸戲”。儘管怒氣沖天的金宣宗誅殺了矯旨亂軍的時全,公開撫卹陣亡將士,表示要整軍雪恥,但自己卻被突如其來的死神所帶走,其子完顏守緒(金哀宗)繼位後,立刻遣使向宋廷求和,這場毫無價值的戰爭就此結束。

金宣宗在抗擊蒙古的關鍵時期,不顧大局,貪圖小利,發動了連綿不絕的侵宋戰爭,結果不但是一無所獲,反倒大傷國本,“士馬損耗,十不一存”,就此讓金廷陷入了四面受敵、無可挽回的困境。這一點來說,金宣宗君臣實在是金國最終亡國的罪魁禍首。


史海悠遊閭春暉


1213年金國權臣胡沙虎弒君,擁立完顏珣繼承帝位,即金宣宗。宣宗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錯誤政策,直接導致金國走向滅亡,1224年初,宣宗在內外交困中結束了他的一生。

宣宗在位11年,使用過三個年號,依次是:貞佑、興定、元光。有趣的是,在貞佑、興定兩個年號的第一年,他都要做一件舉國反對的特大號蠢事,而他一生的所做所為,竟然與使用的三個年號寓意完全相反,真夠雷人的。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金宣宗是如何與自己年號對著幹的:

貞佑年號取“堅定信念求得上天保佑”之意但貞佑年間金宣宗的信念根本就沒有堅定過,他先是拋棄延續近百年的金夏同盟,貿然與西夏絕交,隨後又貿然遷都放棄了首都及華北
。金夏同盟瓦解的由來,雖然是西夏首先背盟,但這是蒙古徵西夏而金國見死不救所致,西夏屈從蒙古攻打金國不過是權宜之計,他們只是象徵性地打一下,沒想到金宣宗竟然把事給做絕了,貞佑元年(1213年)他宣佈與西夏絕交。西夏對金國徹底絕望,完全倒向了蒙古。1214年蒙金議和後,宣宗貿然宣佈遷都開封,丞相徒單鎰、霍王完顏從彝及京城大部分民眾均反對,但宣宗還是遷都南逃。這下壞了,遷都之舉極大地動搖了金人抗蒙的決心,打擊了金軍的鬥志,華北金軍紛紛不戰而降,蒙古輕而易舉就佔領了中都及華北大部分地區。

興定年號取“復興、安定”之意,但興定年間金宣宗卻發動了三路伐宋戰爭,金國不僅沒有復興,還慘遭南宋暴打,陷於蒙宋夾擊之中,連一天安穩日子都過不上了。金宣宗遷都開封后,南宋朝廷本來對金國舉棋不定,以喬行簡為首的一派主張聯金抗蒙,以真德秀為首的一派則主張走中間路線,看金人反應再說。此時的金宣宗再次發昏,他沒有趁成吉思汗大軍西征、蒙金前線僅木華黎萬餘孤軍兵力空虛之際攻打蒙古,反而在術虎高琪、武仙等人的煽動下,以宋不納歲幣為由侵略南宋,妄圖北邊損失南邊補,把蒙古侵佔的土地、人口及財富從南宋身上補回來。興定元年(1217年),金軍進攻川陝,被宋軍擊敗。1219年僕散安貞率三路金軍侵宋,初戰告捷,卻在棗陽之戰中慘敗於孟珙之父孟宗政手下,3萬金軍陣亡,金國只好求和。金人錯誤攻宋,讓南宋徹底失望,南宋不再左右搖擺,拒絕金國求和,轉而聯蒙滅金。金國被蒙古、南宋、西夏三國夾擊,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抗金名將孟宗政)

元光即“慧星竟天、國有庸主”之意,但元光年間金宣宗突然變得睿智起來,不再向南宋索要歲幣,否決了術虎高琪餘黨鼓吹的侵宋計劃,他重用侯小叔、武仙等將領抗蒙,並收買彭義斌紅襖軍及山西、山東土豪武裝一起抗蒙,蒙金兩國竟形成隔河對峙局面,這哪是什麼“庸主”,簡直就是中興之象啊。1224年元月,金宣宗病死於開封,命繼位的哀宗不要侵宋並修復金夏同盟。哀宗遵照宣宗遺命與西夏重歸於好,不再侵犯南宋,金祚又延續了10年時間。

題主問金宣宗發動的侵宋戰爭對金國的影響,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金國因此走向滅亡。三路侵宋戰爭是金國對宋朝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金國盡遣剩餘精銳部隊侵宋,妄圖一舉佔領四川,依託四川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形,以圖東山再起。金宣宗以南宋必敗為前提,對金國命運進行了一場充滿風險的豪賭,然而,他卻賭輸了

興定元年(1217年)夏,金宣宗命完顏賽不率軍侵宋,一路連克光山、羅山、興州等數城,但這不過是金國“以戰促和”故伎重演,目的在於解除金國的後背威脅。果然,在蒙古攻陷太原、河北諸郡陷落後,金宣宗立刻就遣使赴南宋講和,但南宋拒絕金使入境,和談未能成行,宣宗遂決意南侵。

興定三年(1217年)春,金宣宗發動三路攻宋之戰,命僕散安貞率東路軍攻淮南,巴土魯安率西路軍攻陝西,完顏訛可率中路軍攻京湖,戰線從川陝交界一直延伸到淮南。金東路軍連克濠州、滁州、光州,最後被宋將李全擊退。金西路軍攻克鳳州,敗宋軍於黃牛堡,攻破武休關,連克興元府、大安軍、洋州,最後被宋將石宣擊敗。

戰況最為激烈的是金國中路軍兩次棗陽之戰。第一次棗陽之戰始於1217-1218年,金帥完顏賽不率大軍圍攻棗陽,被宋將孟宗政(孟珙之父)、扈再興、陳翔擊敗。第二次棗陽之戰始於1219年,完顏訛可再圍棗陽,宋將孟宗政堅守不出,金軍攻城80多天,一直未能破城,反而被宋京湖制置使趙方調集扈再興、許國兩部來了個反包圍。城外的扈再興、許國與城內的孟宗政內外夾擊,金軍慘敗,完顏訛可單騎逃走。

第二次棗陽之戰金軍慘敗,陣亡3萬多人,是南宋對金國作戰歷史上戰果最為輝煌的一場戰役。金國發動三路攻宋之戰,全線潰敗,是金國對宋朝作戰敗得最徹底的一次戰役。經此一戰,金國精銳喪失殆盡,再也沒有能力攻打宋朝。金宣宗自己堵死了聯宋抗蒙之路,為蒙古滅金掃除了障礙


能忍即智


金朝的太祖完顏阿骨打1115年稱帝建朝,共有9帝,到第五位皇帝金世宗時,達到了鼎盛時期,然而就如一條對稱的拋物線一般金世宗處於拋物線的頂端,前有4帝,後有4帝,在慢慢達到巔峰後又走向衰落。金宣宗就是金國衰亡道路上的倒數第二個皇帝。其實金國到他手裡也就短短十年時間,此時金國事實上已經死了,最後哀宗的11年國祚只是輝光反照罷了。用雪上加霜迴天無力來形容金宣宗執政的十年,是非常恰當的:

第一,政治上奸臣當道殺兄立弟,他幾乎是個傀儡,也是個政治犧牲品。

金宣宗本名叫完顏珣,他的堂哥哥叫完顏永濟(衛紹王),是上一任皇帝,1231年8月,正當蒙古軍大舉侵金時被權臣胡沙虎用毒酒謀殺,然後胡沙虎就擁立已年過半百糊里糊塗的完顏珣為帝,他是鷸蚌相爭魚翁得利的產物,他完全是因為金朝內部的政治混亂而撿了個便宜皇帝,既無從政經驗,更無治國本領,只是個發號施令的木偶而已。

第二,顧北失南,對內對外決策大錯,進退維谷。

居其位謀其政權力有多大身上的擔子就有多大。以完顏珣的能力,收拾這個爛攤子似乎不太可能,因為朝中大權完全掌控在權臣們手裡。面對蒙古兵的瘋狂南下侵略,無能的金宣宗只知求和,他答應了蒙古軍許多苛刻的條件,與蒙古媾和簽下和約,使金朝得到暫時的安寧。那他拿什麼完成對蒙古人的承諾而拯救自已呢?上百年的老套法:向南宋這個冤大頭開戰訛詐更多的錢財,挖宋朝牆腳彌補蒙古大窟窿,即“以宋補蒙”策略。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可此時的金兵已不是過去的金兵,而南宋也今非昔比,宣宗聽信當時總攬朝政的尚書右丞相術虎高琪等人的建議,下詔進攻南宋,三路大軍南下,受到宋軍的頑強抵抗,損失巨大,也沒揀到什麼便宜,敗興撤軍。怎麼辦?給虎狼之師蒙古軍答應的條件(金銀財寶)如何兌付?宣宗聽信讒言,又開始在國內大量發行鈔票(交鈔)——意欲增加賦稅,乘機搜刮老百姓手中的金銀,可這一殺雞取卵式的混招不但於事補且造成國內通貨嘭脹嚴重,經濟開始瀕於崩潰,老百姓苦不堪言冤聲載道。

第三,禍不單行,黃河先後三次大決口。

金宣宗正在胡亂大折騰時,大自然也給金國出了道難題:黃河先後三次大決口,淹沒了附近大片的田地、房屋,使得農民被迫遷移,飢寒交迫,由於朝廷無錢妥善安置災民,造成黃河沿岸的流民遍地,社會隱患凸顯。

金國內部亂作了一團亂麻,而外部北有蒙古南有宋朝,兩面夾擊,焦頭爛額,金宣宗已是無力迴天了。天興二年(1223年)十二月,完顏珣在極度絕望中於寧德殿內撒手去了,終年61歲。臨終遺詔,立27歲的太子守緒繼位,是為哀宗。才過了十年,1234年,宋蒙聯手攻金,金國無力抵抗,國破,其慘狀堪比“靖康之恥”。金哀宗自縊於幽欄軒,金亡。


書中有毒


金宣宗貿然發動侵宋戰爭,不僅未能侵佔南宋領土以及讓南宋重新繳納歲幣,更是把南宋推向敵對陣營,從“三面受敵”變成“四面受敵”,加速金朝的滅亡。

金宣宗伐宋之前,金朝處於“三面受敵”,一是蒙古大局攻金,金朝被迫遷都汴梁;西夏與金朝關係破裂;東山地區爆發紅襖軍起義;東北有耶律留哥叛亂和蒲鮮萬奴的東夏國,金朝處於北、西、東三面受敵。

最終金宣宗貿然發動侵宋戰爭,不僅未能奪取南宋領土,以及重新讓南宋納貢歲幣,更是消耗大量的抗蒙力量。不單造成金朝“財兵俱乏”,更是四面受敵,把南宋推向敵對陣營,推動金朝的最終滅亡。

最後,金宣宗正確的選擇應該是,恢復和西夏關係,以及穩定耶律留哥和東夏國,安撫紅襖軍起義,聯宋抗金。


五味社


影響非常大,加速了,金的滅亡,徹底打破了,南宋和金共同抵抗蒙古的可能性,而且將最後的精銳,消耗在了這場戰爭中,而且讓南宋,看到了,金的虛弱,為蒙古和南宋的聯盟提供了基礎,而當時南宋和金的實力,雙方都不能消滅對方,而蒙古想單獨滅金也不可能。如果金不是撕毀協議,想通過攻打南宋,撈回自己的損失,或許還不至於滅亡那麼快


明月醉書生


金宣宗範戰略大忌,本來主要敵人蒙古,卻南下攻擊宋朝,宋朝卻也忘了唇忘齒寒的道理,靖康之恥,不吸吸教訓,雙雙滅亡,從道理上說金宣宗攻宋有一點合理性,匈奴攻大月氏,大月氏西遷佔飲別國土地,金人也想像大月氏一樣,古代北方民族都有這個傳統,,但此時不一樣了西面還有個西夏,吐蕃,好一點,總之不管夏會宋都應該聯合,合縱抗蒙


十八星座


逼著南宋與蒙古聯合攻金,明知蒙虎更兇殘,也要先滅金,寧與虎謀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