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也都不愛走親戚了,這是為什麼?

蹲在牆角買回憶


第一個原因是——沒空。

以前農村人都在家務農,正月是農閒時節,要等過了正月才有些農活可幹。正月閒著就走親戚唄!


記得小時候拜年,初二去外婆家,初三去舅舅家,初四去姑姑家,一天一家拜年,在各親戚家輪流玩了好幾天。而我姑姑家那幾個表姐妹,來我家拜年,更是每年都要賴著玩到開學才捨得回家。

而現在農村青壯年大多在外打工,大部分初六就要外出上班了,走親戚的時間只有初三、初四、初五三天。而在外的年輕人回家舉辦婚禮,也扎堆在初三至初六,有時大家酒宴排不過來,去走親戚會不時碰到長輩都沒空,要去參加喜宴沒在家的。

以前親戚們差不多生活在方圓十幾公里之內,交通主要靠腿,路上都是“走”親戚的。現在基本上是開個車一路拜年,一家坐幾分鐘,一兩天就走了個遍,其實這種形式主義的走親戚也沒什麼意義。

因為在外工作,現在小輩們的婚嫁,天南地北各地的都有。有的去遠方岳父岳母家拜年,為了減少來回奔波,直接就從那上班去了,其他親戚就沒空走了。也有長輩跟著去外地各個子女家居住,老家裡人去樓空,親戚也就沒有走了。

現在不僅孩子少,孩子們還愛宅家裡看動畫片,玩手機,也不愛去拜年。他們有的習慣了在家獨佔電視,去親戚家沒那麼自由,還有的怕去親戚家沒wifi,自己去了沒法玩遊戲。

我今年在鄉下婆婆家過年,也沒有去走親戚。長輩們平常週末我們會去走動,過年他們家家各種牛奶及營養品氾濫成災,我們就不去湊熱鬧了。初五我侄女結婚,初六回門,我們兄弟姐妹都聚在一起,也就不去走了。初六下午我回家,初七準備那些外甥侄兒們來拜年做飯給他們吃,結果全都上高鐵走了。

第二個原因是——怕催婚

未婚的90後去親戚家最怕會被問有沒有女朋友、什麼時候結婚。對他們來說,年齡大了找不到女朋友,心裡已經堵得慌了。剛回家幾天,估計天天面對父母的催問,現在又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連環追問及其他諸多尷尬的場景。作為走親戚的90後主力軍,快要心理崩潰了,自然就不想去了。

第三個原因——沒錢沒面子


貧富懸殊拉大,已婚的也怕會遇到親戚問的尷尬問題:什麼時候買房啊?什麼時候買車啊?混好了還好點,混不好,自己沒面子,要是再碰上個別愛炫富的表親,baba說個不停,讓人厭煩,還得在心裡憋著,別提多鬱悶了。

第四個原因——沒有共同語言

社會進步了,農村人不像以前都是農民了,三百六十行,做什麼的都有。行業不同,做的工作不一樣,聊天話題不一樣,沒有共同語言和愛好,你叫一個賣肉的和在外做小生意的或者和一個工廠部門經理聊天,那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走親戚都是湊在一起打打牌,感覺沒多大意義。

第五個原因——溝通方式,交際圈子變化

現在溝通方式變多了,親戚之間不一定非要等過年了才走動。關係好的,電話微信常在聯繫,關係一般的,平常有事,聯繫也有方便。也有的人交際圈子更大了,與親戚之間的交流少了,親戚之間的感情變淡了。

走親戚其實可以所有的親戚一起約好,就聚一次就行了。如果哪家有喜宴,就那天坐一起,大家吃吃喝喝笑笑,聊聊一年的發展變化,聊聊各家的家長裡短。如果沒有,就大家輪流請客,一年輪一家即可,沒有必要每年一家一家吃。


有書肖瀟傻灑2018


在親戚越走越親,現在在平時比較少到親戚家走動,走動的少,親情淡了,就更少走動了。記得小時候,放假後就跑到舅舅家玩,玩到過年前幾天才回家過年,過完年後去舅舅家拜年,一直住到開學前幾天才回家開學。到讀高中的時候就不喜歡去舅舅家常住了,也就正月走親戚的時候在舅舅家玩一兩天就回家了,在後來就直接去舅舅拜年後吃頓飯就回去了。現在自己也有小孩了,小孩也不太願意在外公外婆家常住,大人更很少住在親戚家了。

1、貧富差距大,親戚走動越來越少。

以前親戚經常走動主要是因為大家的經濟水平都差不多,大家互相幫襯,互相幫忙。現在富親戚建房時或者其他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你去幫忙了。等你需要他幫忙的時候,他說沒空,正在忙。。。人都是互相的,你幫我我幫你。我幫你你卻不幫我,這親戚怎麼走下去。還有有些富親戚看不起窮親戚,富親戚他不願意走動,你幫了他,需要他幫助時找各種理由推脫。貧富差距大,圈子不一樣,不要硬融入。

2、假期少沒時間走親戚。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在外打拼,過年的假期很少,很多人在正月初五初六就要出去上班了,走親戚像趕場子一樣,沒有多少時間溝通交流。

現在農村在外打工的很多,只有過年才回來,而且假期普遍比較少,一般都是十天左右還有請假幾天。農村的親戚很多,爺爺奶奶的孃家人,父母的孃家人,老婆的孃家人,都要去走親戚。有些假期少趕著回去上班,來不及走動的親戚就乾脆不去了,只走老婆的孃家人和父母的孃家人,其他親戚不去走動。我現在只走老婆的孃家人,父母的孃家人(舅舅,老表),其他親戚很少去走動,也沒這麼多時間去走親戚。

3、走親戚的觀念變了。以前都是需要去串門去走動,現在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等社交方式拜年,有些年輕人都不願意去串門拜年了。

很多因為在外地沒有回家過年,只能通過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等社交方式拜年,現在大家也慢慢接受了這種方式親情聯繫。現在有些90後,00後即使在家,寧願去和同事同學玩通宵,都不願意去走親戚。

4、在農村,過年去旅遊的人也多了,去走親戚吃閉門羹你還會去嗎?

現在城裡很多都是過年去國內外旅行過年,農村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種方式過年。親戚不著家,還怎麼去走親戚呢?

【你現在還走親戚嗎?走哪些親戚?走親戚時有什麼不一樣的故事可以分享?】

昕瑞生態專注三農問答,更多精彩問答敬請關注昕瑞生態


昕瑞生態


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也越來越忙碌了,就連每年春節一年一次的走親戚也不願意去了,每一個走親戚的人變得都像是一種應付。

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這種原因,一是大家越來越忙碌了,特別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的人們。每年匆匆的回家,過完春節又匆匆的外出,根本沒有時間慢慢的走親戚,到了親戚家都是匆匆把禮物一放飯也不吃。就急忙趕往下一家了。

來自農村的小李說,沒辦法呀,我這年初六就要又踏上外出的旅程了,想在三四天之內就把親戚走完,也只有用這種辦法了,每天計劃走四到五家親戚,然後選擇一家關係比較近點的吃飯,其他親戚都是禮物一放寒暄幾句就走了,如今農村大多都是這樣,誰也不怪誰了,至於拉家常,嘿嘿,還真沒那個時間。

二是對親戚的依賴性越來越小了,以往農村人生活不富裕的時候,親戚間都會相互幫忙,一來二去,親戚們之間變得野都有比較深的感情,大家對春節走親戚也都比較重視。

大老遠趕到親戚家,除了噓寒問暖之外,進廚房做好吃的就成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再拿出好煙好酒,不喝個一醉方休,誓不罷休。

只有在親戚家帶上足夠多的時間,才能有更多的溝通,這樣才利於感情的交流,先在呢,比如我每年去大姨家,夠親的了吧,平時也由於各種原因見不了一次面,過春節去了,帶著孩子去了,大姨都認不出來了,時間久了,能有什麼感情呢?

走親戚,走親戚,親戚不走也就不親了。大家說有沒有道理呢?


佰秀農業


農村人也都不愛走親戚了,這是為什麼?主要還是因為經濟壓力大造成的,加上農村人又愛面子,有的時候覺得不走反而更好。下面介紹下小編自己不太愛走親戚的原因。

一、沒錢窮的,家裡的親戚房子越建越漂亮,車子越買越好,進門一包芙蓉王,一袋檳榔。另外,我們當地打牌又比較厲害,一般去了都會叫幾個人陪你打牌,動則四五百上千元的輸贏。加上走親戚又要給長輩買禮品,還要拿幾百塊錢過節費,雖然有的會有個紅包給小孩,但是一般都是虧本的多。像我們這代年輕人,過個年隨便一二萬沒了,所以不走親戚反而開支少點。



二、農村人少了,就我家的親戚來說,一半多都搬到城裡了,又不是在同一個城市,坐車都能把你累死。所以近些年,遠親基本不會走了。

三、人情世故方面的,比如我姑媽走了幾年了,二個老表都在外面打拼,都成家了,在外地買了房子,接我姑父去過年,他就是不去。家裡就他一個老人(比較固執一個人非要守著老房子),記得有次去,拿了點錢給他,不準備吃飯就走(主要是怕他一個人做飯太辛苦),誰知道他卻急了,說什麼都要留我們吃完飯再走,還說我姑媽不在了,我們連飯都不在他家吃一頓,太那個了。一個人,一上午一個人就在那張羅飯菜(過年一般都是12個菜,一個人弄的很辛苦的),我們很是過意不去。後來,我們很少去了,基本都是拿點錢,叫我爸媽給他。免得去他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非常矛盾。



四、攀比心太厲害了,有許多農村的老人,總喜歡在親戚面前說,自己的女兒或兒子多厲害,又在哪買房子了,哪買車子了,炫耀勁頭十足,說得我們這些賺不到錢的,有種元地自容的感覺。

五、趣味少了,親情淡了,記得以前,交通不便的時候,都是叫上一大堆老表,走路去走親戚,坐在篝火邊侃侃而談。今天到你家明天他家,至少半個月才能走完。現在人很難聚齊了,就算聚齊了也是打牌、玩手機,很少交流了。



以上就是我自己對為什麼不怎麼走親戚了的一些感觸,反正現在除了至親長輩外,基本很少走了。你們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下方留言。


壞男人2576


農村人走親戚的習慣在很多的地方還是仍然保留著。

初二回孃家、姥姥家、舅舅家,初三姑姑家,初四姨家,初五自己姊妹家,初六開始朋友家。

當然現在隨著農村人生活越來越富裕,交通越來越便利,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平時很多的親戚都會經常見面了。那在以前都是騎自行車走親戚,拿著大包小包的,那是真走,真喝!因為交通不方便,交通工具不便利,有的一年才見一次,見了以後確實感覺很親切。

現在更多的挨家挨戶走親戚的形式,慢慢的發生了改變。

現在更多的都是大家一起約一個飯店,每年輪流坐莊,大家就聚一次就行了,是所有的親戚都認識的一起聚,大家吃吃喝喝笑笑,聊聊一年的發展變化,聊聊各家的家長裡短,基本上這一桌就過去了。城市市區裡這種可能比較多,但是很多農村地區仍然像以前一樣挨家挨戶的走親戚。走親戚算是一種傳統,算是一種親情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

當然更多的走親戚,現在都是一些大老爺們聚在一起喝酒為主,過年那幾天幾乎是每天都要喝的,有的中午喝了晚上喝,每天大魚大肉,有時候吃的牙疼上火。

其實,以前盼著過年是可以穿新衣,吃大魚大肉吃好吃的,現在天天吃了,天天穿新衣服了,也感覺不到年味了。


本文原創,首發於悟空問答!作者:堂主;登過三輪賣過衣服;曾是媒體傳媒工作者、曾在一家外資企業打工併成為全國銷售冠軍;目前擁有2個公司、自媒體人、善於勵志心態文章的寫作,感謝大家點贊關注!

心態決定一切


城裡人不愛走親戚,那為什麼農村人也不愛走親戚了呢?走親戚,走得是禮物,走得是面子。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其實走親戚也是一門學問。小的時侯,隔個三五天,我就走一次親戚。那個時侯的人,民風純樸,走親戚,走得是熱鬧,走得是親情。當時我家養了幾隻雞,走親戚的時侯,順手帶上一隻,然後從超市買二包點心,一隻雞、二包點心,到了親戚家,他們都會笑容以待。可現在不同了,現在走親戚,走得是禮物,走得是面子。就在前年,我和大表哥一起去走戚,當時我開得是麵包,我買得禮物是兩箱酒,大表哥開得是轎車,買得禮物是兩箱酒,兩盒補品。到了親戚家,他們只顧和大表哥說話,對我不理不睬,從那以後,我走親戚的次數越來越少。不是我不想走親戚,而是身心疲憊,傷不起啊。



情感與感悟


現在的農村人也不愛走親戚了,其實從群體心理學上來講,這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工作狀態息息相關。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沒有這麼高,之前在通訊還不是那麼發達,之前可能有些人也不願意走親戚,走親戚無非就是相互的瞭解一下對方的情況,相互寒暄關心,但不是所有人都享受這種關心的,前面的幾個回答也都講過了。如果你混的不好,親戚的關心有時候很容易觸到你的痛點,因此在走親戚的過程中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損傷。但是在那個年代,人們都還沒有很大的貧富差距的時候,尤其是生活在農村,每一個村子都是一個小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之間,人和人之間幾乎是沒有秘密的,迫於這樣的一種群體的壓力,人們不管願不願意都要走到其他人那裡去串門,瞭解一下對方的生活。對於那些喜歡社交愛走親戚的人來講,這毫無困難,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講,如果他們不愛走親戚,也會要屈服於群體的壓力,否則的話之後就會被村裡人指指點點,這種輿論的壓力是他們不能承受的。所以可能以前也會有些人不愛走親戚,只不過是在大環境背景下體現不出來而已。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社會就不一樣了,舉個例子吧,比如說過年的時候,如果是單身的人,可能還很容易去各個親戚家串門,會有充足的時間像以前一樣去拜個年。但如果結婚了,兩家又不在一個地方,有時候可能會面臨這樣要兩頭跑的情況,加上如果雙方的工作又都不在當地,在外地的話,那過年的時間就更短了,因為還要打出一些時間在路上,再去掉陪伴家人,陪伴老人的時間,其實去走親戚的時間也非常少了。所以這個時候難免就出現走馬觀花的樣子,似乎給人感覺不夠走心。而且現在的農村已經不像以前了,以前村子裡辦個什麼事兒,如果不是全村人合力就會辦不成,現在雖然大家也會相互幫忙,但是那種緊密的聯繫並沒有那麼強烈了,加上就像之前其他人說過的這種利益的衝突,等等方面的原因,所以走親戚的那種意義已經淡化了,估計只會在幾個比較好的親戚之間來回走動,但這麼多親戚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要挨個走過來了。

這也說不上來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時代在進步,人們的觀念可能也在發展,對於我們來說,更重要的可能是學會用新的方式,適應社會的變化。


鵜鶘心理陳小康


農村人也都不愛走親戚了,這是為什麼?



在農村有一句俗話,不知大家記不記得。叫:“一表去千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親戚本代還算親,一旦到“表”字,親戚也就蔬遠了,如不加走動,就跟平常人一樣沒有多少差別。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真的各家各忙,連親戚走動都沒時間



現在農村人大都外出打工,正月出門臘月二十幾才回家,各忙各的,真的連走親戚的時間都沒有。過去,親戚走動除拜年,還有端午節、中秋節二個節日。如今,這二個節日已經很少有人走動了,除了正月拜年一躺都成形式。跟我們農村人自已說自已一樣,現在拜年比上山砍柴還要快。走動寒喧幾句,放下禮品就走人,連親戚泡茶都來不及。有的還一個勁地搖手,別泡,別泡,某某親戚家剛喝過,我還要趕某某家去拜年。大家說說看,這像走親戚嗎?我看不說趕會場還好聽一點。

二、現在的親戚只有丈母孃家最親的,其他去不去都無所謂



在年輕人眼裡,只有丈母孃家才是親戚,其他的親戚就不是親戚。有道是:“一表去千里”,到表字輩了就很少有人走動,只有那些沒有娶媳婦的外甥,沒有地方去拜年,才會到孃舅家去,有老婆的只會到丈母孃家,而孃舅家也許門朝東朝西都認不得了。

三、親戚貧富相差太大,富親戚看不起窮親戚,窮親戚不會巴結富親戚,形成了你還你,我還我的親戚關係



現在農村貧富相差太大,不要說別人看不起,如果窮的話就連親戚、姐妹都看不起,有的甚至有時候父母都看不起。形成了你還你,我還我的親戚關係,富親怕窮親去向他借錢,不借又說不出口,借了又怕還不起。窮親戚呢?你有你的,我擱不著,我不會來巴結,再窮也不會討到你家門口來。這樣一來,親戚之間就冷淡了,所以誰都不想走動了,有的親戚家裡還有老字輩的人在不得不去,其他的一概不去,有的甚至連建房、娶媳婦、嫁女兒等擺酒席都不去了,親戚血緣也就這樣斷了。

你們農村老家親戚拜年去哪些人家裡?表兄妹拜年嗎?歡迎大家一起來說說。


月季正紅


個人感覺題主說的有點以偏概全了,農村人在過年過節的時候,仍舊會經常積極地走親戚,而且還會被不少商家利用。

我是山東西南部的農村長大的,感覺農村這幾十年,什麼都在變,只有走親戚,年年都一個樣,沒有變。

過年時,是農村走親戚最頻繁的時候,從初二開始,甚至持續到正月十四,有的人還在拜年。尤其要伴隨著磕頭的舊習俗。在我們家,以前我爺爺奶奶還在世的時候,他們的那些老親戚,都是我爸替他們走,一家一家去拜年,有時候我爸能到正月十一十二還在到處去拜年。過年時,回孃家拜年,在我們那裡,是最隆重最重要的事情了,而一般每年大年初二,都是剛結婚的新人拜年走親戚最集中的一天。至少這些走親戚的習俗在我從小到大的記憶中從來沒變過。

除了過年這種特別大的節日,平時八月節和清明節,也是兩個走親戚的小高峰。清明節不用說了,就是回家祭祖上墳。回家祭祖這類事,無可厚非,人人都要記住自己的祖先,緬懷自己的先輩。而八月節走親戚在我們那裡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你拿的禮物多了少了,這一趟親戚,在八月十五之前是一定要走的,早一天晚一天都無所謂。

最可恨的還是一些奸商,利用有些農村人老迷信和好面子的心理,引誘他們走親戚,花錢買東西送東西,

我就經歷過幾次。

一次是我的曾祖母,也就是我的老奶奶還在世的時候,那時我還在上小學,突然農村流傳開一個風潮,就是要給家裡的長輩,老年人送白糖人,能保佑老人平安長壽。所謂糖人就是用白糖做成的那種,然後每個村都有一兩個在村裡大街上做糖人的商人,手藝人,接著各家的女兒小媳婦們就開始行動了,有的在自己村裡買,有的回到孃家買,反正就是千方百計的把這種糖人送到長輩手裡,這種走親戚,就是本來沒必要,被商人給利用了。

還有一次,可能是被方便麵廠家宣傳的或者是被方便麵批發商宣傳的,突然在農村流行姑姑給侄子送方便麵,一時之間,農村裡的店鋪超市小賣部,大量進貨方便麵,結果每家都積攢了幾箱方便麵。說不定某箱方便麵都已經流轉了好幾家。送方便麵這個事,在我們那裡,前幾年還在流行,人們也懶省事了,不再買方便麵了,改成直接給錢了。

我記憶中還曾經流行過姑姑給侄子送十二生肖符和送牛奶送飲料。

這些不必要的走親戚,要麼給奸商以可乘之機,要麼本身就是奸商給煽動起來的。真的有點勞民傷財。

所以根據我的觀感,農村走親戚,從來沒變過,現在由於被商人利用,反而還越來越頻繁了。

像春節,中秋,清明這種,我想很多是願意走的,因為畢竟有感情在裡面。至於其他的一些,純粹就是迷信或者要面子,搞得勞民傷財,雖然不情願,但是還是硬著頭皮走。


西堤君


在我小的時候,我是非常喜歡和父母一起走親戚的,尤其是我姨媽家,記得那時候我家生活條件不怎麼樣,基本上每個月只能吃上一次肉,還揹負著分家時候所欠的餘款,我姨媽家的生活條件非常好。有時候我熬了,媽媽總是會揹著我徒步到我姨媽家,媽媽累的時候我也會自己走,拉著媽媽得手,我們一起走,如果去姨媽家的時候,每天早晨七點多起床,吃完早飯,從家裡準備一些隨身需要的物品,比如說開水,走那麼遠的路,我們需要補充水。我們一般到我姨媽家需要從小路徒步四個小時,那時候我家還沒有手機,看的電視還是黑白電視機,所以有時候我們到我姨媽家裡的時候,他們都吃過午飯了,所以我和媽媽都是重新吃飯的。媽媽為了我,我小時候也比較喜歡吃肉,可能是家庭貧困引起來的吧,現在我不怎麼吃肉,經常吃素。我在姨媽家的時候一般住三四天回家。

農村人也都不愛走親戚了,這是為什麼?

異地工作與學習,不能隨時請假。

現在由於農資產品價格一直上升,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糧食價格未見漲價趨勢,要麼穩定,要麼有時候還跌價,導致很多農村人離開了自己的土地,加入到了城市務工人群裡,我的爸爸媽媽就是眾多從農村進入城市工作的人,雖然說工資不高,但是每個月的基本工資在3000元,節假日每天補助50元生活費用,加班有加班費用,不過加班還是少數的,一天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他們一般不會請假回來的,除非等到了過年放春節的時候,要麼家裡面有一些棘手的事情需要處理,他們才會從外地回來,其他時間他們都是找兼職賺取生活費用。我還在學校讀書,由於車費的原因,我也很少回家,遇到放假的時候,我會在當地尋找一些兼職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用,減少爸爸媽媽的負擔。自從知道玩自媒體也可以賺錢的時候,我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我只是利用零碎的時間寫寫問答與文章。所以說,我不會回去特意走親戚的。



農村瑣事眾多,各家各忙。

我是一名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雖然說現在的大學生很多,有這麼一句話“用掃把在大街上都能掃出來一堆”來形容大學生眾多,可是在我的家鄉,大學生還是少數的,對於農村生活我還知道的,記得我還在農村的時候,父母在家的時候,每天都要做家務,忙農事,閒的時候那些大人們偶爾打麻將,玩撲克牌娛樂娛樂。每天都在田地裡忙,一年四季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土地,只有等到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夠串親戚,談談心,其他的時間都是不來往的,每家都有自己的事需要處理。



有了丈母孃,就忘了表親。

有一句話說,“一表去千里”,在一些年輕人的眼裡,在沒有結婚的時候,如果舅舅或者姨媽這樣的直屬親戚還活著,還去走親戚,一般表親超過兩代就不來往了。等到結婚的時候,一般很少去舅舅家或者姨媽家,他們都回去自己的丈母孃家裡。有這麼一個案例,就是和我關一個太太,也就是說,她的爺爺和我的爺爺是親兄弟,她是我的堂姐,嫁給了我表舅家的兒子,如果他們沒有這段婚姻,也許我都不認識這個表舅。也就是說,我媽是他家兒子的姑姑,他家的兒子每次來堂姐家的時候,有時候不會來我家的,偶然有空的時候,比如說串串門,還是會來的。



親戚貧富差距過大。

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小原因,這個也是不可否認的,也會在某段時間出現的。如果自己家裡很窮的話,別說陌生人,就算自己家的親戚,也會看不起的,記得我家以前很窮的時候,向親戚借錢的時候,有幾個親戚都不願意幫助,那麼現在呢,這些親戚看見我家過的好生活,有時候給我爸打電話說要來我家吃飯,關心我家的生活條件。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不知道各位是否聽過,同時,現在走親戚也成為了炫富的體現了。


聊天軟件的出現。

現在很多的聊天軟件出來了,還可以進行視頻。比如說微信,QQ,我們所有的直屬親戚組建了微信群或者QQ群進行聊天。那麼造成了減少了走親戚的次數,感情越來越淡薄了,我們的感情停留在了手機上面。


隨著越來越大,越來越孤單,爸爸媽媽不在家,越來越不想走親戚了,也沒有了曾經的慾望。

請問各位閱讀者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感謝你的關注與閱讀,歡迎每一位粉絲關注我,我會珍惜每一位粉絲,我會努力回答最全面的知識,請問各位潛在的條友是否可以給我一個關注我的機會呢?謝謝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